第10章
“阿娘,”石子濯百口莫辩,因为确实是他下的手,“我一时糊涂,日后不会了。”
因为不想在母妃面前扯谎糊弄,石子濯只得吃下了这个哑巴亏。
左雁玉向景俟道:“我这里有太医院的药膏,你带回去好生涂抹。”
“多谢娘娘,”景俟得寸进尺,“不知这名分之事……”
左雁玉显然是有些头疼,她看出来这里头不止是一个名分的事情,但性格使然,让她有些犹豫不决。
景俊忽然说道:“既然你二人两情相悦,不如阿俟去同陛下说一说,若是能促成这桩美事,何乐而不为?”
“我就晓得阿姐会支持我,”石子濯笑道,“阿娘,你当真不同意么?”
左雁玉的眉头渐渐蹙了起来,她看了看石子濯和景俟,又瞧了瞧景俊。
最终,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左雁玉说道:“好。”
石子濯和景俟双双拜倒,一个说“多谢阿娘”,一个说“多谢娘娘”。
“快快起来,”左雁玉又说,“若是你皇兄要见小石……”
石子濯道:“兄见弟妻,无有此理。”
石子濯在桌边坐定,将那碗八珍羹推给景俟:“你尝尝。”
“多谢殿下。”景俟站在石子濯身后,恭敬地捧着碗,像个尽职尽责的侍从。
石子濯内心咬牙切齿,面上和和气气:“何必如此生分呢,爱——妃——”
景俟便坐在石子濯身旁,脖颈上的巾子仍旧没有系上,石子濯拿手挡了一下,低声道:“快快系上,成何体统。”
景俟也把脸凑过去,声音从牙缝中挤出来:“偏不。”
“别以为你这样就能博取同情。”石子濯也挤出一句话来,“无论如何,坏的终究是你的名声。”
“现在是你的名声了,”景俟笑嘻嘻道,“伤好之前,你都是贤王,我看你如何招架?”
石子濯冷笑一声,直接把羹匙往他嘴里怼,口中温温柔柔说道:“慢些喝,别呛着。”
羹匙进得又急又深,景俟险些一口汤喷出来,他好容易咽下去,见石子濯又要喂,景俟连忙推开他的手,可怜兮兮地说:“殿下,您忘了,我喉咙里面还伤着,喝了疼。”
左雁玉一愣:“怎么里面也伤着了?”
石子濯没料想他什么都敢说,连忙找补:“是感了风寒,这两天下雪。”
景俊“哼”了一声,有些不悦地道:“你们私底下如何,我跟阿娘本管不着,没必要在我们面前说这些事。只是,若是叫我们下次再听见诸如闹市纵车这等荒唐事来……”
她不曾说完,意思却已然很明显了。
景俟先行认下:“都是草民不好,长公主教训的是。草民本未想在娘娘和长公主殿下面前失仪,这喉中伤口并非做了什么腌臜不堪的事情,实在是颈上受伤,我又贪凉,含了一块冰,没成想便坏了嗓子,还染了风寒。今日托娘娘和长公主殿下的福,来前风寒已然好了,若是过了病气给二位贵人,草民真是万死难辞其咎。”
石子濯简直要气笑了,景俟字字句句责怪他自己,却字字句句给石子濯挖坑。
石子濯连忙顾左右而言他:“阿姐,你怎也听闻我等闹市……”
“这宫中恐怕传遍了吧,”景俊淡淡说道,“旁的消息倒不灵通,这些事情飞得最快。”
石子濯若有所思:“这么说,皇兄定然也是知晓的了。”
景俊没有回答,石子濯也不需要答案,因为显而易见。
石子濯展颜一笑:“这未必不是一桩好事。”
“怎生是好事?”左雁玉有些忧心。
石子濯笑道:“这样一来,若是皇兄不允我们成亲,我便以此事来要挟,有一便有二,我日后还能做出这般事情来,他还能不顾皇家颜面么?”
景俊闻言也笑:“剑走偏锋,你倒机灵。”
左雁玉仍旧心事重重,终究还是叹了声气:“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正是,”景俊劝道,“阿俟也非不晓事的顽童。”
几人又说一回话,留在宫中用了回膳,石子濯方道:“既入宫来,不得不给皇兄请安,儿改日再来陪娘。”
石子濯同景俟向左雁玉拜别,景俊起身送至廊下。景俟知晓这是独独有话要跟“自己”言说,便独自往院外走去。
景俊同石子濯来至在廊角之处,所目之内无有旁人,但二人皆知定有眼目。
景俊说道:“在阿娘跟前不便相问,此人你当真心悦否?”
她伸出一只手来,示意石子濯若是说的是假话,便碰一碰她的手背,这样彼此便心照不宣。
然而,石子濯却没有去碰,仍旧笑盈盈道:“自然。我怎会拿终身大事玩笑?”
景俊沉吟许久,方点点头:“如此便好。”
说话不便,也没什么多余话讲。石子濯再次辞别皇姐,往院外去了。
院中只梅花还开着,有红有白,枝干遒劲。石子濯顺手折了一枝,像儿时一样挥了一挥,回首笑道:“阿娘莫怪,改明儿赔您一盒梅花糕。”
左雁玉果然捧着手炉站在门槛之后,笑意也渐渐染上眼眸:“好。”
石子濯又向景俊也挥了挥手,花瓣飞落下来,他身后的月洞门中,露出景俟芝兰玉树般的身形。
“阿俟,”景俊忽然唤道,“地上路滑——小心些。”
“自然!”石子濯笑得灿烂,“你们也莫冻着,快回去吧!”
石子濯转过身,一张戴着面具的脸便撞进视野之中。景俟冲他伸手:“这枝梅花,可是为我折的?”
自然不是。
石子濯皮笑肉不笑,把花枝往景俟怀中一塞:“玩你的吧。”
景俟似乎心情大好,揣着花枝就上了轿——左雁玉叫人备的那顶轿子总算用得上了。
一顶轿子载着景俟径直往宫外去,另一顶轿子晃晃悠悠,晃到了御花园中。石子濯早就差人去通传,景倬口谕在御花园的亭中见他。
寒冬腊月,凉亭四周透风处皆装上厚棉布,棉布外打了夹板,生生做成一间小房子。亭中也烧了熏笼,因此并不觉得寒冷。
石子濯站在石阶下候着,待等内侍入中通传回来说一声“请”,他才一步一步踏上通往凉亭的石阶。
凉亭狭小,景倬一人独坐其中,正手握奏折,却不知读的哪人的奏章。
听得石子濯的请安之声,景倬晾了他一会儿,方才说道:“免礼。”
景倬搁下奏折,细长的眼睛睨过来:“听闻你收了一个美人,闹市为所欲为,宫中坐轿,派头比天子都要大啊?”
第10章 明知故问
这句话若是答不好,那可是掉脑袋的大事。
石子濯不卑不亢:“内子顽劣,臣弟纵容,有失仪体。然而陛下即位之后,海清河晏,歌舞升平,臣恣睢日久,不忧大患,岂不平常?”
景倬哼了一声:“这么说,倒是朕的过失了?”
“太平天子,臣民纵性,此乃盛世之景,陛下何故以此责臣呢?”石子濯垂着眼眸,这般说道,“宫中轿子,不是臣坐,便是他坐,我同他本为一体,又有何不可?”
景倬面上不辨喜怒:“闹市放纵,乃是太平年景,宫中僭越,是为爱人心切,皇弟可真是伶牙俐齿啊。”
“臣不敢狡辩。”石子濯道,“望陛下明鉴。”
石子濯知道,景倬本就没打算罚他。这两件事,往大了说,一件有损皇家颜面,一件有折制度森严,景倬是无论如何都要责问一句的。只消石子濯给出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景倬便能放他一马。
只不过,石子濯心中暗暗想着,这种“放他一马”能持续多久呢?是否有朝一日,景倬会为了“平民愤”而杀他于菜市口?
重来一世,石子濯不打算再混混度日了。
景倬开口说道:“今日之事,朕不罚你,恐怕对宗人府难以交代。就罚你禁足三日,好自反省。”
这惩罚不痛不痒,石子濯口中领罚,又趁机说道:“多谢皇兄体恤,臣弟有一不情之请。”
“说。”景倬目光沉沉。
石子濯笑道:“臣与内子伉俪情深,想给他个名分,还望皇兄成全。”
景倬眼神逼人,打量着石子濯,而石子濯毫不躲闪。良久,景倬方道:“可问过你母妃?”
石子濯道:“母妃疼我,自然应允。”
景倬似乎是在思索利弊,缓缓说道:“兹事体大,朕一人同意尚不能算,宗人府的诸位议定,方才合礼。”
石子濯道:“只是……”
他言语犹豫,景倬便道:“朕叫皇叔人等同你商议,放心了吧?”
石子濯闻言笑道:“多谢皇兄。”
无话可讲,景倬便打发他走。石子濯乐得告退,又坐着轿子晃出宫去,在宫门处换了马车,刚钻入车中,便见景俟竟然等在其中。
“怎不先回?”石子濯问道。
景俟昏昏欲睡,见石子濯进来,便拉了他坐下,想将脑袋枕在他的膝头。刚一靠过去,景俟又觉得石子濯身上都是外间的寒气,不由推开他,打了个寒颤。
因为不想在母妃面前扯谎糊弄,石子濯只得吃下了这个哑巴亏。
左雁玉向景俟道:“我这里有太医院的药膏,你带回去好生涂抹。”
“多谢娘娘,”景俟得寸进尺,“不知这名分之事……”
左雁玉显然是有些头疼,她看出来这里头不止是一个名分的事情,但性格使然,让她有些犹豫不决。
景俊忽然说道:“既然你二人两情相悦,不如阿俟去同陛下说一说,若是能促成这桩美事,何乐而不为?”
“我就晓得阿姐会支持我,”石子濯笑道,“阿娘,你当真不同意么?”
左雁玉的眉头渐渐蹙了起来,她看了看石子濯和景俟,又瞧了瞧景俊。
最终,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左雁玉说道:“好。”
石子濯和景俟双双拜倒,一个说“多谢阿娘”,一个说“多谢娘娘”。
“快快起来,”左雁玉又说,“若是你皇兄要见小石……”
石子濯道:“兄见弟妻,无有此理。”
石子濯在桌边坐定,将那碗八珍羹推给景俟:“你尝尝。”
“多谢殿下。”景俟站在石子濯身后,恭敬地捧着碗,像个尽职尽责的侍从。
石子濯内心咬牙切齿,面上和和气气:“何必如此生分呢,爱——妃——”
景俟便坐在石子濯身旁,脖颈上的巾子仍旧没有系上,石子濯拿手挡了一下,低声道:“快快系上,成何体统。”
景俟也把脸凑过去,声音从牙缝中挤出来:“偏不。”
“别以为你这样就能博取同情。”石子濯也挤出一句话来,“无论如何,坏的终究是你的名声。”
“现在是你的名声了,”景俟笑嘻嘻道,“伤好之前,你都是贤王,我看你如何招架?”
石子濯冷笑一声,直接把羹匙往他嘴里怼,口中温温柔柔说道:“慢些喝,别呛着。”
羹匙进得又急又深,景俟险些一口汤喷出来,他好容易咽下去,见石子濯又要喂,景俟连忙推开他的手,可怜兮兮地说:“殿下,您忘了,我喉咙里面还伤着,喝了疼。”
左雁玉一愣:“怎么里面也伤着了?”
石子濯没料想他什么都敢说,连忙找补:“是感了风寒,这两天下雪。”
景俊“哼”了一声,有些不悦地道:“你们私底下如何,我跟阿娘本管不着,没必要在我们面前说这些事。只是,若是叫我们下次再听见诸如闹市纵车这等荒唐事来……”
她不曾说完,意思却已然很明显了。
景俟先行认下:“都是草民不好,长公主教训的是。草民本未想在娘娘和长公主殿下面前失仪,这喉中伤口并非做了什么腌臜不堪的事情,实在是颈上受伤,我又贪凉,含了一块冰,没成想便坏了嗓子,还染了风寒。今日托娘娘和长公主殿下的福,来前风寒已然好了,若是过了病气给二位贵人,草民真是万死难辞其咎。”
石子濯简直要气笑了,景俟字字句句责怪他自己,却字字句句给石子濯挖坑。
石子濯连忙顾左右而言他:“阿姐,你怎也听闻我等闹市……”
“这宫中恐怕传遍了吧,”景俊淡淡说道,“旁的消息倒不灵通,这些事情飞得最快。”
石子濯若有所思:“这么说,皇兄定然也是知晓的了。”
景俊没有回答,石子濯也不需要答案,因为显而易见。
石子濯展颜一笑:“这未必不是一桩好事。”
“怎生是好事?”左雁玉有些忧心。
石子濯笑道:“这样一来,若是皇兄不允我们成亲,我便以此事来要挟,有一便有二,我日后还能做出这般事情来,他还能不顾皇家颜面么?”
景俊闻言也笑:“剑走偏锋,你倒机灵。”
左雁玉仍旧心事重重,终究还是叹了声气:“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正是,”景俊劝道,“阿俟也非不晓事的顽童。”
几人又说一回话,留在宫中用了回膳,石子濯方道:“既入宫来,不得不给皇兄请安,儿改日再来陪娘。”
石子濯同景俟向左雁玉拜别,景俊起身送至廊下。景俟知晓这是独独有话要跟“自己”言说,便独自往院外走去。
景俊同石子濯来至在廊角之处,所目之内无有旁人,但二人皆知定有眼目。
景俊说道:“在阿娘跟前不便相问,此人你当真心悦否?”
她伸出一只手来,示意石子濯若是说的是假话,便碰一碰她的手背,这样彼此便心照不宣。
然而,石子濯却没有去碰,仍旧笑盈盈道:“自然。我怎会拿终身大事玩笑?”
景俊沉吟许久,方点点头:“如此便好。”
说话不便,也没什么多余话讲。石子濯再次辞别皇姐,往院外去了。
院中只梅花还开着,有红有白,枝干遒劲。石子濯顺手折了一枝,像儿时一样挥了一挥,回首笑道:“阿娘莫怪,改明儿赔您一盒梅花糕。”
左雁玉果然捧着手炉站在门槛之后,笑意也渐渐染上眼眸:“好。”
石子濯又向景俊也挥了挥手,花瓣飞落下来,他身后的月洞门中,露出景俟芝兰玉树般的身形。
“阿俟,”景俊忽然唤道,“地上路滑——小心些。”
“自然!”石子濯笑得灿烂,“你们也莫冻着,快回去吧!”
石子濯转过身,一张戴着面具的脸便撞进视野之中。景俟冲他伸手:“这枝梅花,可是为我折的?”
自然不是。
石子濯皮笑肉不笑,把花枝往景俟怀中一塞:“玩你的吧。”
景俟似乎心情大好,揣着花枝就上了轿——左雁玉叫人备的那顶轿子总算用得上了。
一顶轿子载着景俟径直往宫外去,另一顶轿子晃晃悠悠,晃到了御花园中。石子濯早就差人去通传,景倬口谕在御花园的亭中见他。
寒冬腊月,凉亭四周透风处皆装上厚棉布,棉布外打了夹板,生生做成一间小房子。亭中也烧了熏笼,因此并不觉得寒冷。
石子濯站在石阶下候着,待等内侍入中通传回来说一声“请”,他才一步一步踏上通往凉亭的石阶。
凉亭狭小,景倬一人独坐其中,正手握奏折,却不知读的哪人的奏章。
听得石子濯的请安之声,景倬晾了他一会儿,方才说道:“免礼。”
景倬搁下奏折,细长的眼睛睨过来:“听闻你收了一个美人,闹市为所欲为,宫中坐轿,派头比天子都要大啊?”
第10章 明知故问
这句话若是答不好,那可是掉脑袋的大事。
石子濯不卑不亢:“内子顽劣,臣弟纵容,有失仪体。然而陛下即位之后,海清河晏,歌舞升平,臣恣睢日久,不忧大患,岂不平常?”
景倬哼了一声:“这么说,倒是朕的过失了?”
“太平天子,臣民纵性,此乃盛世之景,陛下何故以此责臣呢?”石子濯垂着眼眸,这般说道,“宫中轿子,不是臣坐,便是他坐,我同他本为一体,又有何不可?”
景倬面上不辨喜怒:“闹市放纵,乃是太平年景,宫中僭越,是为爱人心切,皇弟可真是伶牙俐齿啊。”
“臣不敢狡辩。”石子濯道,“望陛下明鉴。”
石子濯知道,景倬本就没打算罚他。这两件事,往大了说,一件有损皇家颜面,一件有折制度森严,景倬是无论如何都要责问一句的。只消石子濯给出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景倬便能放他一马。
只不过,石子濯心中暗暗想着,这种“放他一马”能持续多久呢?是否有朝一日,景倬会为了“平民愤”而杀他于菜市口?
重来一世,石子濯不打算再混混度日了。
景倬开口说道:“今日之事,朕不罚你,恐怕对宗人府难以交代。就罚你禁足三日,好自反省。”
这惩罚不痛不痒,石子濯口中领罚,又趁机说道:“多谢皇兄体恤,臣弟有一不情之请。”
“说。”景倬目光沉沉。
石子濯笑道:“臣与内子伉俪情深,想给他个名分,还望皇兄成全。”
景倬眼神逼人,打量着石子濯,而石子濯毫不躲闪。良久,景倬方道:“可问过你母妃?”
石子濯道:“母妃疼我,自然应允。”
景倬似乎是在思索利弊,缓缓说道:“兹事体大,朕一人同意尚不能算,宗人府的诸位议定,方才合礼。”
石子濯道:“只是……”
他言语犹豫,景倬便道:“朕叫皇叔人等同你商议,放心了吧?”
石子濯闻言笑道:“多谢皇兄。”
无话可讲,景倬便打发他走。石子濯乐得告退,又坐着轿子晃出宫去,在宫门处换了马车,刚钻入车中,便见景俟竟然等在其中。
“怎不先回?”石子濯问道。
景俟昏昏欲睡,见石子濯进来,便拉了他坐下,想将脑袋枕在他的膝头。刚一靠过去,景俟又觉得石子濯身上都是外间的寒气,不由推开他,打了个寒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