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心梅哼了一声,对着心竹的背影嘀咕:“哼,我大姐比你漂亮。”
心竹这孩子,可不像心兰那么沉稳,她从小就爱跟人置气,没少跟巷子里的孩子们打架。7岁那年,她跟巷子东头老刘家的儿子打架,一口把人家的耳朵都咬出血了,那孩子急了,抡起拳头要打心竹,心兰情急之下捡起块石头冲他头上砸,砸出一个大包。
晚上老刘媳妇儿带着儿子找上门,南英才知道心兰心竹两姐妹联手打架的事儿。南英赶紧给老刘家赔不是,当着人家的面,拿扫帚在心兰、心竹屁股上各打了一下,又送了两罐黄桃罐头,才算平息了老刘媳妇儿的怒气。
老刘家两人走后,南英问心兰:“心兰,你一向是听话的孩子,你怎么也会打架?”
心兰说:“他要打心竹。”
南英说:“那也不能打架!”想了想又说:“但也不能让别人欺负了咱。”
心竹正是二十出头的年纪,长得漂亮,又任性,没少让南英操心,南英每次都要唠唠叨叨地嘱咐她早回家、别跟陌生人多打扰,心竹早就不耐烦了。
有时候南英会想,这女孩儿和女孩儿的成长道路也很不一样。像心兰,从小不显山不露水,知道除了踏实努力,自己没有什么可依仗的,于是安安分分地长大。但心竹不一样,她长得漂亮,并且到了青春期以后,从他人的目光和态度里,更知道了自己的漂亮,于是她的心思就比心兰活络,知道有些事可以借力,知道刻苦努力并不是女孩儿唯一的出路。
越是这样,就越让南英担心。要知道,在一个活了大半辈子的人看来,这世道处处埋着专为女孩儿设的陷阱,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踩空,偏偏他们这样普通的人家,也没有多少兜底的资本。
看心竹画好了妆要出门,南英问:“心竹,这又是去哪儿啊?”
心竹不耐烦地说:“舞厅。”
南英唠叨着:“那地方少去,我听你张婶儿说,那里面有不少二流子……”
“知道了,我跟同事一起去,天天唠叨,烦死了。”
心竹说着,没好气地走出了门。
第10章 鸡兔不同笼
那时的人家,都没有锁院门的习惯,街坊邻居来串门,一推门就自己走进来了,街坊之间住得近,关系也近。尤其铁路地区的家属区,每家每户都是同事、师徒、亲家……方圆几里没有陌生人。
更没有放学接孩子的习惯,不管多小的孩子,放学一路上总能碰见机关门卫李大爷、卖干果的张大妈、小卖部的刘姨、收废品的赵叔……经过之处都有人留意照顾着,用不着家长操心。
很多孩子从小学起,脖子上都挂着一串钥匙,家长下班晚,孩子就自己回家做作业、跟街坊孩子跳皮筋、扔沙包。谁家做好饭了,看哪个孩子爸妈还没下班,就叫进屋里一起吃,或者谁要出门办事,打个呼招就把孩子托付给邻居几天。
这次一推门,进来的是李婶,手里端着一盘馓子。馓子也是新疆常吃的食物,把面搓成细条,放进油锅里炸的金黄酥脆,可以当主食,也可以当零食。尤其在婚丧嫁娶和过节的时候,餐桌上必备一盘叠成高塔形状的馓子。
南英把李婶迎进来,李婶笑呵呵地说:“下午炸了馓子,刚给老孙家送了点儿,也拿点儿来给你家尝尝。”
南英接过盘子,掰下一条来尝了尝说:“嗯,炸的真酥”。接着又问:“老孙怎么样了?我这几天忙着看悦悦,也没顾得上过去。”
李婶叹了口气说:“说话还是不大利索,不过好赖命是保住了,孙婶刚才还说呢,多亏了你家心竹。”
南英不好意思地说:“咳,心竹就是说了一句,还是老孙自己命大。”
南英拿出一捆毛线,对李婶说:“正好你来了,帮我缠缠线。”
“好嘞”。李婶伸直两条胳膊,把毛线套在胳膊上,南英拽着线头,麻利地缠成一个毛线团。
两人边缠线边闲聊,南英说:“这是老陆的旧毛衣拆的,我想着天凉了,给成竹织件毛背心。”
李婶笑说:“你还是最惦记儿子”,突然,又凑近了说:“南英,有件事儿我想跟你说呢,有人托我给心竹介绍个对象。”
南英噗嗤一乐:“呦,谁又惦记上我家心竹了?”
李婶笑着说:“咱们这片儿的姑娘里,属你家心竹最漂亮,惦记的人能不多吗?我说的这个啊,是电务段刚分来的一个大学生,有文化、人也踏实,说在医院见过你家心竹,托我来给说说。”
对于那时的小城来说,大学生还稀罕的很,南英听了挺高兴,问道:“老家是哪儿的啊?”
李婶说:“南方人,老家是江苏无锡。”
南英有些迟疑地说:“南方人细皮嫩肉的,到咱们这大戈壁来,能生活的惯吗?”
李婶抖了抖胳膊,继续说:“那孩子我见过,人挺好,长得也白净。”
南英说:“等心竹回来,我问问她,孩子大了,人家的事我也做不了主。”
缠完了毛线,南英拿出两个鸡蛋给李婶:“今天刚煮的鸡蛋,给小斌小芳一人一个。”
李婶也不客气,直接揣进了衣兜里。临出门的时候,李婶又嘱咐了句:“你尽快问心竹啊,人家等着我回话呢。”
南英答应着:“她今天下班一回来,我就问。”
吃过晚饭,心竹又对着镜子化妆,南英试探着问:“心竹啊,你李婶想给你介绍个对象,是电务段新分来的大学生,你要不要……见个面?”
心竹正在画眉,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呦,我还需要别人给我介绍对象?”
南英说:“你李婶也是好意,说是人不错,也有文化。”
心竹对着镜子,左右对比着两边的眉毛,心不在焉地说:“行啊,那就见见呗。”
说着,心竹走到火炉前,拿起火钳在火上烤了烤,突然又跑到镜子前,用火钳夹住头发。南英吓了一跳,大声说:“小心烫!心竹,你这是干嘛呢?”
心竹小心翼翼地用火钳夹着头发,轻轻地在头发上绕了两圈,一边对南英说:“我烫头发呢,现在都流行这么烫。”
南英闻到一股焦糊味,疑惑地说:“这不得把头发烧坏了,小心烫着脸!”
心竹镇定自若地说:“烫不着,我手上有分寸,等会儿烫好了你再看。”
南英看得直摇头,心竹在镜子里对她说:“妈,你站远点儿,别烫着你。”
过了一会儿,心竹烫好了头发,对镜左右端详,除了确实有股糊味儿,效果还是令她满意。她转头对南英说:“妈,你看怎么样,大波浪,漂亮不?”
南英皱着眉头,不配合地说:“我看着不如没烫的时候,显老。”
心竹一甩头,笑说:“你不懂”。说着,披上最时髦的千鸟格大衣,边系扣子边说:“我出门了妈。”
南英嘱咐:“早点儿回来。”话音未落,院门咚的一声响,心竹已经走出了院子。
心竹和大学生的见面安排在火车站前面的小花园,接头信号是手里拿一本《大众电影》。心竹姗姗来迟,走到花坛前,远远看到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坐在花坛沿上翻看《大众电影》,封面上是当时大受欢迎的女明星刘晓庆。
心竹径直走过去,大方地问:“你就是小许吧?”
眼镜青年愣了一下,一抬头,看到气势逼人的心竹,瞬间红了脸,磕磕巴巴地回答:“是,我是许冠军,心……陆心竹,你好。”
心竹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下小许,中等身材,眉眼淡,长相中规中矩,典型南方人的样子。她在心里暗暗打了个分数,迅速得出结论:太普通,配不上我陆心竹。
但表面上,心竹还是客气地说:“那我们就去附近走走吧。”
小许紧张地回应:“好,好,走走吧。”两人向车站前的一片杨树林走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心竹问:“我听说你是南方人?”
“是,我老家在江苏无锡。”
“你们那儿是不是特别喜欢吃甜食?炒菜都放糖?”
“是,无锡人口味偏甜。”
“那我们新疆的菜,你吃得惯吗?”
“刚来的时候不习惯,现在能适应了,但还是不大能吃羊肉,有些……膻。”
“呦,那可惜了,不能请你去我们家吃饭了,我们家啊,最爱吃羊肉。”
小许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尴尬地推了推眼镜。两人一时无话,又走了一会儿,小许刚想开口,心兰抬手看看手表,说:“八点了,不好意思,我今天跟朋友约好了去舞厅,我得先走了。”
不等小许回话,心竹甩着波浪长发,头也不回地走了。小许呆呆望着心竹的背影,从裤子兜里掏出两张捏皱了的电影票。
过了几天,晚饭时南英问心竹:“心竹啊,上次你李婶介绍的小许,你见了吗?”
心竹一扬眉毛,说:“见了啊”。
心竹这孩子,可不像心兰那么沉稳,她从小就爱跟人置气,没少跟巷子里的孩子们打架。7岁那年,她跟巷子东头老刘家的儿子打架,一口把人家的耳朵都咬出血了,那孩子急了,抡起拳头要打心竹,心兰情急之下捡起块石头冲他头上砸,砸出一个大包。
晚上老刘媳妇儿带着儿子找上门,南英才知道心兰心竹两姐妹联手打架的事儿。南英赶紧给老刘家赔不是,当着人家的面,拿扫帚在心兰、心竹屁股上各打了一下,又送了两罐黄桃罐头,才算平息了老刘媳妇儿的怒气。
老刘家两人走后,南英问心兰:“心兰,你一向是听话的孩子,你怎么也会打架?”
心兰说:“他要打心竹。”
南英说:“那也不能打架!”想了想又说:“但也不能让别人欺负了咱。”
心竹正是二十出头的年纪,长得漂亮,又任性,没少让南英操心,南英每次都要唠唠叨叨地嘱咐她早回家、别跟陌生人多打扰,心竹早就不耐烦了。
有时候南英会想,这女孩儿和女孩儿的成长道路也很不一样。像心兰,从小不显山不露水,知道除了踏实努力,自己没有什么可依仗的,于是安安分分地长大。但心竹不一样,她长得漂亮,并且到了青春期以后,从他人的目光和态度里,更知道了自己的漂亮,于是她的心思就比心兰活络,知道有些事可以借力,知道刻苦努力并不是女孩儿唯一的出路。
越是这样,就越让南英担心。要知道,在一个活了大半辈子的人看来,这世道处处埋着专为女孩儿设的陷阱,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踩空,偏偏他们这样普通的人家,也没有多少兜底的资本。
看心竹画好了妆要出门,南英问:“心竹,这又是去哪儿啊?”
心竹不耐烦地说:“舞厅。”
南英唠叨着:“那地方少去,我听你张婶儿说,那里面有不少二流子……”
“知道了,我跟同事一起去,天天唠叨,烦死了。”
心竹说着,没好气地走出了门。
第10章 鸡兔不同笼
那时的人家,都没有锁院门的习惯,街坊邻居来串门,一推门就自己走进来了,街坊之间住得近,关系也近。尤其铁路地区的家属区,每家每户都是同事、师徒、亲家……方圆几里没有陌生人。
更没有放学接孩子的习惯,不管多小的孩子,放学一路上总能碰见机关门卫李大爷、卖干果的张大妈、小卖部的刘姨、收废品的赵叔……经过之处都有人留意照顾着,用不着家长操心。
很多孩子从小学起,脖子上都挂着一串钥匙,家长下班晚,孩子就自己回家做作业、跟街坊孩子跳皮筋、扔沙包。谁家做好饭了,看哪个孩子爸妈还没下班,就叫进屋里一起吃,或者谁要出门办事,打个呼招就把孩子托付给邻居几天。
这次一推门,进来的是李婶,手里端着一盘馓子。馓子也是新疆常吃的食物,把面搓成细条,放进油锅里炸的金黄酥脆,可以当主食,也可以当零食。尤其在婚丧嫁娶和过节的时候,餐桌上必备一盘叠成高塔形状的馓子。
南英把李婶迎进来,李婶笑呵呵地说:“下午炸了馓子,刚给老孙家送了点儿,也拿点儿来给你家尝尝。”
南英接过盘子,掰下一条来尝了尝说:“嗯,炸的真酥”。接着又问:“老孙怎么样了?我这几天忙着看悦悦,也没顾得上过去。”
李婶叹了口气说:“说话还是不大利索,不过好赖命是保住了,孙婶刚才还说呢,多亏了你家心竹。”
南英不好意思地说:“咳,心竹就是说了一句,还是老孙自己命大。”
南英拿出一捆毛线,对李婶说:“正好你来了,帮我缠缠线。”
“好嘞”。李婶伸直两条胳膊,把毛线套在胳膊上,南英拽着线头,麻利地缠成一个毛线团。
两人边缠线边闲聊,南英说:“这是老陆的旧毛衣拆的,我想着天凉了,给成竹织件毛背心。”
李婶笑说:“你还是最惦记儿子”,突然,又凑近了说:“南英,有件事儿我想跟你说呢,有人托我给心竹介绍个对象。”
南英噗嗤一乐:“呦,谁又惦记上我家心竹了?”
李婶笑着说:“咱们这片儿的姑娘里,属你家心竹最漂亮,惦记的人能不多吗?我说的这个啊,是电务段刚分来的一个大学生,有文化、人也踏实,说在医院见过你家心竹,托我来给说说。”
对于那时的小城来说,大学生还稀罕的很,南英听了挺高兴,问道:“老家是哪儿的啊?”
李婶说:“南方人,老家是江苏无锡。”
南英有些迟疑地说:“南方人细皮嫩肉的,到咱们这大戈壁来,能生活的惯吗?”
李婶抖了抖胳膊,继续说:“那孩子我见过,人挺好,长得也白净。”
南英说:“等心竹回来,我问问她,孩子大了,人家的事我也做不了主。”
缠完了毛线,南英拿出两个鸡蛋给李婶:“今天刚煮的鸡蛋,给小斌小芳一人一个。”
李婶也不客气,直接揣进了衣兜里。临出门的时候,李婶又嘱咐了句:“你尽快问心竹啊,人家等着我回话呢。”
南英答应着:“她今天下班一回来,我就问。”
吃过晚饭,心竹又对着镜子化妆,南英试探着问:“心竹啊,你李婶想给你介绍个对象,是电务段新分来的大学生,你要不要……见个面?”
心竹正在画眉,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呦,我还需要别人给我介绍对象?”
南英说:“你李婶也是好意,说是人不错,也有文化。”
心竹对着镜子,左右对比着两边的眉毛,心不在焉地说:“行啊,那就见见呗。”
说着,心竹走到火炉前,拿起火钳在火上烤了烤,突然又跑到镜子前,用火钳夹住头发。南英吓了一跳,大声说:“小心烫!心竹,你这是干嘛呢?”
心竹小心翼翼地用火钳夹着头发,轻轻地在头发上绕了两圈,一边对南英说:“我烫头发呢,现在都流行这么烫。”
南英闻到一股焦糊味,疑惑地说:“这不得把头发烧坏了,小心烫着脸!”
心竹镇定自若地说:“烫不着,我手上有分寸,等会儿烫好了你再看。”
南英看得直摇头,心竹在镜子里对她说:“妈,你站远点儿,别烫着你。”
过了一会儿,心竹烫好了头发,对镜左右端详,除了确实有股糊味儿,效果还是令她满意。她转头对南英说:“妈,你看怎么样,大波浪,漂亮不?”
南英皱着眉头,不配合地说:“我看着不如没烫的时候,显老。”
心竹一甩头,笑说:“你不懂”。说着,披上最时髦的千鸟格大衣,边系扣子边说:“我出门了妈。”
南英嘱咐:“早点儿回来。”话音未落,院门咚的一声响,心竹已经走出了院子。
心竹和大学生的见面安排在火车站前面的小花园,接头信号是手里拿一本《大众电影》。心竹姗姗来迟,走到花坛前,远远看到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坐在花坛沿上翻看《大众电影》,封面上是当时大受欢迎的女明星刘晓庆。
心竹径直走过去,大方地问:“你就是小许吧?”
眼镜青年愣了一下,一抬头,看到气势逼人的心竹,瞬间红了脸,磕磕巴巴地回答:“是,我是许冠军,心……陆心竹,你好。”
心竹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一下小许,中等身材,眉眼淡,长相中规中矩,典型南方人的样子。她在心里暗暗打了个分数,迅速得出结论:太普通,配不上我陆心竹。
但表面上,心竹还是客气地说:“那我们就去附近走走吧。”
小许紧张地回应:“好,好,走走吧。”两人向车站前的一片杨树林走去,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心竹问:“我听说你是南方人?”
“是,我老家在江苏无锡。”
“你们那儿是不是特别喜欢吃甜食?炒菜都放糖?”
“是,无锡人口味偏甜。”
“那我们新疆的菜,你吃得惯吗?”
“刚来的时候不习惯,现在能适应了,但还是不大能吃羊肉,有些……膻。”
“呦,那可惜了,不能请你去我们家吃饭了,我们家啊,最爱吃羊肉。”
小许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尴尬地推了推眼镜。两人一时无话,又走了一会儿,小许刚想开口,心兰抬手看看手表,说:“八点了,不好意思,我今天跟朋友约好了去舞厅,我得先走了。”
不等小许回话,心竹甩着波浪长发,头也不回地走了。小许呆呆望着心竹的背影,从裤子兜里掏出两张捏皱了的电影票。
过了几天,晚饭时南英问心竹:“心竹啊,上次你李婶介绍的小许,你见了吗?”
心竹一扬眉毛,说:“见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