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那天心兰一个人在扳道房值夜班,时坚推门进来,两人一打照面都有点儿尴尬。心兰还没开口,时坚抢先说:“你同意跟我谈恋爱吗?”
这话太突然了,心兰腾的一下红了脸。心兰问:“为什么跟你谈恋爱?”
时坚说:“因为我想谈恋爱,只想跟你谈。”
心兰看着时坚的眼睛,他的坚定恰恰让她闪躲。心兰羞涩、忐忑、慌乱地低下头。
窗台上的煤油灯明明灭灭,火光摇曳,两人的影子映在墙壁上,像一部跳帧的黑白默片。
“你同意吗?”时坚又问了一遍。
心兰停了停才说:“我考虑考虑。”
时坚没说话,静默了几分钟,接着又问:“考虑好了吗?”
心兰无言以对,心里无数想法飘过,又好像毫无想法,僵持了几分钟,心兰终于说:“我同意。”
“好。”时坚说完,转身出了扳道房。
一场旧电影,成了心兰的独角戏。她翻来覆去地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自己后知后觉?还是时坚太自作主张?现在全站人都以为他俩在谈恋爱,如果不谈,心兰面子上过不去,她怕别人说闲话,但如果真的跟时坚谈恋爱,心兰真的从来没想过。
那我以后还要叫他师傅吗?心兰乱七八糟地想着,步话机响了,心兰紧了紧衣领,提起煤油灯走出扳道房,深夜的冷风吹得她一嘚瑟。
黑暗中,又一辆火车开进了红柳河站。
第5章 上门
心兰和时坚正式谈起了恋爱,但除了下班多说几句话,打饭的时候一起吃,跟以前也没多大区别。倒是亚玲,说不能当电灯泡,主动给她俩腾出地方,经常不在宿舍呆着。
一时改不了口,心兰还是叫时坚师傅,有时候站里的同事打趣她,称时坚是“你家时师傅”,心兰每每红了脸。时坚是站上有名的臭脾气,没人敢跟他开玩笑。
恋爱谈了半年多,有一次单位通知放电影,时坚叫心兰一起去看。说起来,心兰已经好多年没看过电影了,小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都是《地道战》、《地雷战》这些片子,长大后家里孩子多,妈妈身体也不好,她要经常帮着带弟弟妹妹,也就渐渐没有了自己的娱乐活动。
那天放的是《孔雀公主》,唐国强主演,那年月唐国强是最受女观众欢迎的男演员,因为长得端正,还被叫作“奶油小生”。心兰家桌子的玻璃板底下,压着一张唐国强的明信片,是他在电影《小花》里穿军装的扮相,心兰特别喜欢这张明信片,秀琴几次想要,她都没舍得给。
两人来到文化宫,那时没有专门的电影院,文化宫里有个大舞台,有时候举办文艺演出,有电影上映了,就拉上幕布放电影。
电影讲的是个神话爱情故事,傣族传说,唐国强演的王子,和孔雀公主一见钟情。孔雀公主回到自己的国家,王子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她,看到孔雀公主在行刑前跳舞的段落,心兰偷偷掉了眼泪。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说:“在爱情的道路上,只有依靠你自己的勇敢和坚定。”
听到这句时心兰和时坚都不自觉地扭了下头,但一触到对方的视线,又都不好意思地别过脸去。时坚的手轻轻碰了一下心兰的手背,心兰不自然地把手收了回来。
电影结束,两人走出电影院,背后一个声音传来:“心兰姐。”
心兰一回头,看见李婶的儿子小斌。心兰跟小斌聊了几句,小斌坏笑着冲时坚挤挤眼,问心兰:“这是谁?”
心兰忙说:“是我师傅。”
小斌一走,心兰心想:坏了,这下街里街坊都知道了。
果不其然,不出一星期,心兰再次休息回家的时候,南英把她叫进卧室,还反手插上了门。
“心兰,坐妈旁边。”
南英拍拍床沿,心兰乖乖坐下,心想:小斌的嘴可真够快的。
“心兰,你跟妈说实话,是不是谈对象了。”
心兰想了想,这事迟早要让她妈知道,没什么可否认的,于是红着脸点了点头。
南英笑了,爽快地说:“本来你孙婶还说要给你介绍一个,咱家心兰自己找着了,挺好。”
心兰不搭话,南英又接着问:“是个啥样的人啊?”
心兰心里突然冒出《孔雀公主》里的一句台词:是个身材像椰子树一样的人。但心兰没有见过椰子树,时坚应该也不像椰子树,可能,像杨树?
南英拍拍心兰的手背,心兰才发现自己开了小差,想了想说:“他人很好”,顿了顿又说:“是我师傅。”
“你师傅?”南英惊讶:“那得多大年纪了?”
“就比我大两岁。”
“哦,哦,师傅好,知根知底,什么时候带回来给妈看看?”
心兰和时坚的恋爱自己都还没搞清楚,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见父母,她只好推脱着说:“下个月吧。”
南英应着,让心兰尽快带来。说着站起身走到五斗柜前,对着心兰她爸的照片轻声念叨:“老陆啊,咱家心兰长大了,谈对象了。”
心兰心里微酸,转眼,她爸去世已经快4年了。她长大了,她爸还是工作证里的样子,没变。
回到红柳河,心兰想着怎么跟时坚开口,好几次话到嘴边又咽回去,她觉得还不是时候。南英又催过几次,心兰都是口头上答应,行动上拖延。
南英了解女儿,四个孩子里心兰最听话,但主意最正,沉得住气,现在又是家里的顶梁柱,当妈的除了唠叨几句,也没别的办法。
晚上,心兰和亚玲躺在宿舍里,亚玲问心兰:“你和师傅怎么样?有什么进展?”
“没什么进展,说实话,我不知道怎么谈恋爱,而且,他还是我师傅。”
“哎呀心兰,你不能老把他当师傅,谈了恋爱,他就是你的男朋友,你们平起平坐,你不用不好意思。”
心兰沉吟不语,琢磨着亚玲的话,她家女孩多,从小到大熟悉的男人只有爸爸和弟弟,弟弟年纪小,还不能算男人,只是个小孩,但这两个人影响了她对待异性的方式,一种是敬重、一种是照顾。
心兰见过的婚姻模式,大多是像她爸妈那样的,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工作挣钱,女人照顾一家生活。他们之间也许谈不上爱情,但彼此都有恩情。
到了她这一代,双职工家庭成了主流。就像她和时坚,都工作挣钱,是两个独立的人,从同事走向夫妻,这两种身份始终同步。她无法从爸妈身上学习相处之道,她只能在不足够的时间里自我摸索。
心兰跟亚玲说了她妈想见见时坚的事,亚玲爽快地说:“带回去,让你妈见,咱师傅要模样有模样,不怕见丈母娘。”
“去你的,什么丈母娘。”心兰用手肘轻轻撞了亚玲一下。
“对了”,亚玲问:“你爸去世几年了?”
“快3年了。”
“那就早点儿定了吧,家里不能没个男人。”
天擦亮了,心兰还没睡着,亚玲的话点醒了她。她爸去世后,她们家虽然也紧紧巴巴过得下去,但有什么东西好像一直没有被补回来。都是女人的家庭,像一团面,软和、柔韧,但少了骨架,不够硬气。
别的姑娘谈恋爱、结婚,也许是要脱离一个家庭,但心兰不一样,她既是这个家的孩子,也是这个家的家长,她永远离不开这个家。
第二天打饭的时候,心兰看到时坚进食堂,鼓起勇气走过去问他:“师傅,我妈说,想见见你。”
“啊?”时坚手一抖,饭盒里刚盛的菜差点儿撒出来。
心兰心里犯嘀咕,她只考虑了自己的情况,还没想过师傅愿不愿意。
时坚看她表情犹疑,赶紧说:“我去,我去,什么时候?”
两人商量好时间,心兰先回家,时坚坐火车来。在哈密火车站看到时坚的一刻,心兰一愣,暗想:坏了,师傅这是用力过猛了。
时坚穿了一条喇叭裤。
在那个年代,喇叭裤对年轻人来说是时尚,对老人来说,就是危险了。巷子里如果有哪个孩子胆敢率先穿了喇叭裤,路过的老人都要摇着头说一句:“这孩子,可得看紧点儿。”
李婶家的小斌就因为穿了条喇叭裤回家,把李婶气的拿起剪刀就把裤腿剪了,那时候对一个家庭来说,一条裤子多值钱啊,可李婶就舍得剪。
时坚却浑然不觉,乐呵呵地跟着心兰回家。一进巷子,几个正在聊天的大婶招呼心兰:“呦,心兰,这带来的是谁啊?”
心兰不搭话,硬着头皮拐进院子。南英早就在院门口迎着了,一张笑脸把两人迎进来。
南英打量了一下时坚,这小伙长得倒是不错,高鼻梁、深眼窝,但往下一看,怎么……穿了条喇叭裤?
心兰观察到南英的眉头皱了一下,赶紧把时坚拉进屋。
时坚带的东西不少,一罐麦乳精、一铁盒金鸡饼干、两瓶糖水橘子罐头,还专门给成竹和心梅一人买了一个铁的铅笔盒。
这话太突然了,心兰腾的一下红了脸。心兰问:“为什么跟你谈恋爱?”
时坚说:“因为我想谈恋爱,只想跟你谈。”
心兰看着时坚的眼睛,他的坚定恰恰让她闪躲。心兰羞涩、忐忑、慌乱地低下头。
窗台上的煤油灯明明灭灭,火光摇曳,两人的影子映在墙壁上,像一部跳帧的黑白默片。
“你同意吗?”时坚又问了一遍。
心兰停了停才说:“我考虑考虑。”
时坚没说话,静默了几分钟,接着又问:“考虑好了吗?”
心兰无言以对,心里无数想法飘过,又好像毫无想法,僵持了几分钟,心兰终于说:“我同意。”
“好。”时坚说完,转身出了扳道房。
一场旧电影,成了心兰的独角戏。她翻来覆去地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自己后知后觉?还是时坚太自作主张?现在全站人都以为他俩在谈恋爱,如果不谈,心兰面子上过不去,她怕别人说闲话,但如果真的跟时坚谈恋爱,心兰真的从来没想过。
那我以后还要叫他师傅吗?心兰乱七八糟地想着,步话机响了,心兰紧了紧衣领,提起煤油灯走出扳道房,深夜的冷风吹得她一嘚瑟。
黑暗中,又一辆火车开进了红柳河站。
第5章 上门
心兰和时坚正式谈起了恋爱,但除了下班多说几句话,打饭的时候一起吃,跟以前也没多大区别。倒是亚玲,说不能当电灯泡,主动给她俩腾出地方,经常不在宿舍呆着。
一时改不了口,心兰还是叫时坚师傅,有时候站里的同事打趣她,称时坚是“你家时师傅”,心兰每每红了脸。时坚是站上有名的臭脾气,没人敢跟他开玩笑。
恋爱谈了半年多,有一次单位通知放电影,时坚叫心兰一起去看。说起来,心兰已经好多年没看过电影了,小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都是《地道战》、《地雷战》这些片子,长大后家里孩子多,妈妈身体也不好,她要经常帮着带弟弟妹妹,也就渐渐没有了自己的娱乐活动。
那天放的是《孔雀公主》,唐国强主演,那年月唐国强是最受女观众欢迎的男演员,因为长得端正,还被叫作“奶油小生”。心兰家桌子的玻璃板底下,压着一张唐国强的明信片,是他在电影《小花》里穿军装的扮相,心兰特别喜欢这张明信片,秀琴几次想要,她都没舍得给。
两人来到文化宫,那时没有专门的电影院,文化宫里有个大舞台,有时候举办文艺演出,有电影上映了,就拉上幕布放电影。
电影讲的是个神话爱情故事,傣族传说,唐国强演的王子,和孔雀公主一见钟情。孔雀公主回到自己的国家,王子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她,看到孔雀公主在行刑前跳舞的段落,心兰偷偷掉了眼泪。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说:“在爱情的道路上,只有依靠你自己的勇敢和坚定。”
听到这句时心兰和时坚都不自觉地扭了下头,但一触到对方的视线,又都不好意思地别过脸去。时坚的手轻轻碰了一下心兰的手背,心兰不自然地把手收了回来。
电影结束,两人走出电影院,背后一个声音传来:“心兰姐。”
心兰一回头,看见李婶的儿子小斌。心兰跟小斌聊了几句,小斌坏笑着冲时坚挤挤眼,问心兰:“这是谁?”
心兰忙说:“是我师傅。”
小斌一走,心兰心想:坏了,这下街里街坊都知道了。
果不其然,不出一星期,心兰再次休息回家的时候,南英把她叫进卧室,还反手插上了门。
“心兰,坐妈旁边。”
南英拍拍床沿,心兰乖乖坐下,心想:小斌的嘴可真够快的。
“心兰,你跟妈说实话,是不是谈对象了。”
心兰想了想,这事迟早要让她妈知道,没什么可否认的,于是红着脸点了点头。
南英笑了,爽快地说:“本来你孙婶还说要给你介绍一个,咱家心兰自己找着了,挺好。”
心兰不搭话,南英又接着问:“是个啥样的人啊?”
心兰心里突然冒出《孔雀公主》里的一句台词:是个身材像椰子树一样的人。但心兰没有见过椰子树,时坚应该也不像椰子树,可能,像杨树?
南英拍拍心兰的手背,心兰才发现自己开了小差,想了想说:“他人很好”,顿了顿又说:“是我师傅。”
“你师傅?”南英惊讶:“那得多大年纪了?”
“就比我大两岁。”
“哦,哦,师傅好,知根知底,什么时候带回来给妈看看?”
心兰和时坚的恋爱自己都还没搞清楚,没想到这么快就要见父母,她只好推脱着说:“下个月吧。”
南英应着,让心兰尽快带来。说着站起身走到五斗柜前,对着心兰她爸的照片轻声念叨:“老陆啊,咱家心兰长大了,谈对象了。”
心兰心里微酸,转眼,她爸去世已经快4年了。她长大了,她爸还是工作证里的样子,没变。
回到红柳河,心兰想着怎么跟时坚开口,好几次话到嘴边又咽回去,她觉得还不是时候。南英又催过几次,心兰都是口头上答应,行动上拖延。
南英了解女儿,四个孩子里心兰最听话,但主意最正,沉得住气,现在又是家里的顶梁柱,当妈的除了唠叨几句,也没别的办法。
晚上,心兰和亚玲躺在宿舍里,亚玲问心兰:“你和师傅怎么样?有什么进展?”
“没什么进展,说实话,我不知道怎么谈恋爱,而且,他还是我师傅。”
“哎呀心兰,你不能老把他当师傅,谈了恋爱,他就是你的男朋友,你们平起平坐,你不用不好意思。”
心兰沉吟不语,琢磨着亚玲的话,她家女孩多,从小到大熟悉的男人只有爸爸和弟弟,弟弟年纪小,还不能算男人,只是个小孩,但这两个人影响了她对待异性的方式,一种是敬重、一种是照顾。
心兰见过的婚姻模式,大多是像她爸妈那样的,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工作挣钱,女人照顾一家生活。他们之间也许谈不上爱情,但彼此都有恩情。
到了她这一代,双职工家庭成了主流。就像她和时坚,都工作挣钱,是两个独立的人,从同事走向夫妻,这两种身份始终同步。她无法从爸妈身上学习相处之道,她只能在不足够的时间里自我摸索。
心兰跟亚玲说了她妈想见见时坚的事,亚玲爽快地说:“带回去,让你妈见,咱师傅要模样有模样,不怕见丈母娘。”
“去你的,什么丈母娘。”心兰用手肘轻轻撞了亚玲一下。
“对了”,亚玲问:“你爸去世几年了?”
“快3年了。”
“那就早点儿定了吧,家里不能没个男人。”
天擦亮了,心兰还没睡着,亚玲的话点醒了她。她爸去世后,她们家虽然也紧紧巴巴过得下去,但有什么东西好像一直没有被补回来。都是女人的家庭,像一团面,软和、柔韧,但少了骨架,不够硬气。
别的姑娘谈恋爱、结婚,也许是要脱离一个家庭,但心兰不一样,她既是这个家的孩子,也是这个家的家长,她永远离不开这个家。
第二天打饭的时候,心兰看到时坚进食堂,鼓起勇气走过去问他:“师傅,我妈说,想见见你。”
“啊?”时坚手一抖,饭盒里刚盛的菜差点儿撒出来。
心兰心里犯嘀咕,她只考虑了自己的情况,还没想过师傅愿不愿意。
时坚看她表情犹疑,赶紧说:“我去,我去,什么时候?”
两人商量好时间,心兰先回家,时坚坐火车来。在哈密火车站看到时坚的一刻,心兰一愣,暗想:坏了,师傅这是用力过猛了。
时坚穿了一条喇叭裤。
在那个年代,喇叭裤对年轻人来说是时尚,对老人来说,就是危险了。巷子里如果有哪个孩子胆敢率先穿了喇叭裤,路过的老人都要摇着头说一句:“这孩子,可得看紧点儿。”
李婶家的小斌就因为穿了条喇叭裤回家,把李婶气的拿起剪刀就把裤腿剪了,那时候对一个家庭来说,一条裤子多值钱啊,可李婶就舍得剪。
时坚却浑然不觉,乐呵呵地跟着心兰回家。一进巷子,几个正在聊天的大婶招呼心兰:“呦,心兰,这带来的是谁啊?”
心兰不搭话,硬着头皮拐进院子。南英早就在院门口迎着了,一张笑脸把两人迎进来。
南英打量了一下时坚,这小伙长得倒是不错,高鼻梁、深眼窝,但往下一看,怎么……穿了条喇叭裤?
心兰观察到南英的眉头皱了一下,赶紧把时坚拉进屋。
时坚带的东西不少,一罐麦乳精、一铁盒金鸡饼干、两瓶糖水橘子罐头,还专门给成竹和心梅一人买了一个铁的铅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