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苏临神色未变,抬眸望向窗外:“苏氏一族沦落到这一步,不冤。”
荣鹤舒眉头微皱:“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我知道你是担心我。”苏临语气平淡地仿佛在谈论别人的事,“早在秦王兵败、今上登基的时候,苏氏一族就该伏诛了。能苟延残喘至今,已是皇恩浩荡。可他们犹不感恩,竟敢勾结北胡,私贩军械粮草……这条路是他们自己选的,如今尘埃落定,也算是……追殉旧主,死得其所。”
荣鹤舒沉默许久,终是问道:“那你呢?他们都是你的亲族,明日一过,可就覆水难收了。”
苏临垂眸,指尖轻轻拂过被褥上的绣线:“我?”他唇角微扬,已然一副看开的模样,“忠孝自古难两全,昔日我为了宗族大义,有负圣恩,如今总算能不为忠孝所缚,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冰冷到无情的话就这样从苏临口中说出,荣鹤舒抚摸着《棋经》略显粗糙的纸张,没有再劝。
荣鹤舒离开后,守在绛梅宫外的内侍开始布膳。满桌的玲琅菜色,苏临却只动了两筷子。
内侍没有撤走饭菜,而是小步上前:“苏娘娘,圣上有旨,让奴才看着您再多吃两口。”
苏临果然拿起筷子又塞了两口,不多不少。
“娘娘……”内侍还要再说,苏临已经意兴阑珊地挥手,“都撤了吧。”
内侍识趣地闭上嘴,一个眼神下去,候在门外的宫女络绎进来,将饭菜撤下。
当晚,宫灯熄灭,苏临正要合衣就寝,外头似乎有窸窣的人声。不久,铁锁被砸的声音乓乓传进殿内。
苏临悚然下榻,尚未来得及穿鞋,抬手去取墙上悬着的青锋剑。
寒光乍现,他摘下青锋剑,剑刃尚未出鞘,亓明帝已经率众破门而入,踏进绛梅宫。
亓明帝脸色铁青地从他手里夺过长剑,近侍慌忙接住,连鞘带剑急急捧出殿外。
苏临只觉腕间一痛,因为长期生病而瘦弱不堪的手腕已经被亓明帝攥住,整个人如同落叶般被掼进了绣榻里。
苏临撑起身体,正要爬起来,碰上床边那人森然的目光,不由卸下力气。
那人身上有淡淡的熏香味,是琼华宫里带出来的味道。他不好好陪着苏清,却挑这种日子来找绛梅宫的麻烦。
除了熏香味,似乎还有些酒味,这些复杂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搅得人胃里左右翻腾。
见苏临乖觉地躺在榻上,亓明帝遂不再看他,转头吩咐下去。
跟随魏出的内侍总管“诺”了一声,令人进来为皇帝洗漱。宫女进进出出,寂静清冷的绛梅宫倒似有了人气。
人声水声脚步声,苏临在榻上辗转着,困意终于冒了个尖儿,一些似梦非梦的画面在他脑海里纷呈闪过,就在他即将沉入梦底,身边床榻一陷,一股热源靠了过来。
那些光怪陆离的画面戛然而止,只剩下一片血色,苏临乍然惊醒。
他脸色惨白,呼吸急促,瞪大了眼睛。
一只宽掌来到他后背,一下下为他顺气。
苏临嘴唇微启,小口地呼吸,等气息终于捋顺,他说道:“你不该过来。”
魏出回道:“你这宫里太冷,明日我让内库再拨些炭火。”
“更深露重,请陛下保重龙体,即刻回宫吧。”苏临又说了一遍。
魏出的呼吸一重,苏临知道,他这是不高兴了。“整座皇宫都是朕的,小小的绛梅宫,国师能来,朕不能来?”
苏临:“国师前来是为探病,臣一身病气,唯恐传给皇上。”
“你这点病气,也就能害死你自己。”亓明帝讥诮道。
“陛下这么晚过来,就为了跟臣说这些?”
“朕对你已经无话可说,今晚是最后一夜,你是否还有话要跟朕说。”
“臣......亦无话可说。”
“苏临,你想清楚了再开口。”
“陛下想听臣说什么。”
“你苏氏一族通敌叛国、大逆不道,朕屡次给他们机会,这回慈宁宫和宗室态度坚决,势必要拿他们的人头明正典刑、儆告天下。”
“臣明白。”苏临道。
“你若是真的明白,苏临,我只问你一句话,只要你一句话,明日午时,朕保你全族上下不死。”
苏临心神巨颤,可是很快,这种颤动被悲凉覆没。他掀开被角,从榻上坐起来。
魏出倚靠在床边,目光幽若寒烛。
苏临抬眸望向这位帝王,薄唇微颤,双手交叠于额前,深深叩首:“臣谢陛下……但苏氏罪孽深重,万死难赎,臣已无颜求陛下开恩。”
“苏临!”魏出厉声道,“你可想好了。”
苏临垂首,是,他已经想好了。
“当年你为保他们性命,不惜屈身求我,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如今却要放弃他们。”冷屑的笑凝在魏出唇边,他眸色幽深地看着苏临,“还是说,你恨苏韬勾结胡人,害得魏熹惨死,在你心里,这笔血债已经胜过你苏氏满门的性命。”
苏临沉默着,片刻之后回道:“臣从未如此想过。”
魏出冷笑一声,忽然起身逼近,指尖划过苏临苍白的脸颊:“原来如此,你始终觉得是我害死魏熹。”
“他究竟为何而死,臣已经无意追究。人死不能复生,还请陛下让他在地下安息。”
“好,既然你已经看开了,那就做给朕看,别摆出这副半死不活的模样,让人看了生厌。”魏出反手将苏临的脸撇到一边,寒声道,“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朕已给过你机会,是你自己把机会拒之门外,明日午后,朕准你出宫为他们收尸。”
说完这些话,魏出不再看苏临一眼,大步离开了绛梅宫。
不多时,殿外遥遥传来内侍尖细悠长的传令声:“移驾琼华宫——”
外头雪仍在下,肃杀之意细密渗进殿内。苏临挺直的脊梁逐渐弯曲,他摸到仍有余温的被褥,发现自己的手指已经冻僵。
次日,苏临在殿内枯坐了一整天,直到天黑,也并未出宫。
一连大半个月,绛梅宫里为数不多的内侍小心觑着这位主子的神色,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自那晚过后,亓明帝再未踏足绛梅宫一步,内侍们早已习以为常,他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做着手里的活。
私底下,他们也会说些小话。本以为这位主子会因为苏家的事一蹶不振,没想到,除了依旧不爱说话,苏临的病居然一天天有了起色,实在是令人惊讶。
年关将至,宫里渐渐热闹起来。
内务府忙着为各宫妃嫔分发年货,绫罗绸缎、珠钗首饰、时令水果,一箱箱往各宫抬去。
“听说了吗?今年江南进贡的上等云锦,总共就三匹,圣上和太后各留了一匹,剩下那匹——”说话的宫女压低声音,朝琼华宫方向努了努嘴,“转头就送过去了。”
“又是琼华宫?”另一个宫女咂舌,“这位贤妃娘娘入宫才三年,这恩宠……”
“圣上爱重贤妃,听在前殿当值的小吴公公说,圣上近来频频召见礼部官员,怕是要议立后之事了。”
“当真?!”宫女捂住嘴,赶紧压低声音道,“嘘——你小点声,中宫之位空悬多年,消息属实吗?”
“圣上每月大半日子都宿在琼华宫,眼下除了那位苏娘娘,还有谁够得上那个位置?”
“唉,你说怎么不是咱们这边的苏娘娘呢……”
“快别瞎琢磨了,圣眷再盛,那也烫手呢。咱们的苏娘娘当初何等风光,如今呢?”
“说的是哇,这位性子宽厚,咱们只管本分做事,安安稳稳熬到放出宫去,就是造化了。”
两个年轻的宫女你一言我一语,正聊得起兴,她们口中的“苏娘娘”一身劲装,从殿内走了出来。
两人急忙低头行礼,只闻得一阵清香拂过鼻尖,还没等她们回过神,那股香气已经随人一起消失了。
苏临来到御马监,取了匹马,率一队护卫径直出宫,两个时辰后,抵达宫外的翠微别苑。
翠微别苑是大亓皇室建在京城外的避暑行宫,依山傍水,峰峦叠翠。大亓历代皇帝性好奢靡,常携妃嫔臣工来这里避暑宴游。然而新帝自登基以来,勤政克己,鲜少出游,这处曾经盛极一时的皇家园林,便日渐寂寞下来。
那晚,魏出特准苏临出宫为苏氏一族操办后事,自那以后,苏临便得了可以任意进出宫的自由。
苏临将大把时间花在了御苑骑马上,纵马驰骋的时候,他仿佛才能摸到最真切的自由。
翠微别苑四周都是皇庄,再往外便是达官贵族们的田庄,春水解冻后,能看到佃农们在地里干活。
“北边战事吃紧,这阵子看下来,南下的流民比往年还少了些。”苏临骑在马上,眺望平坦辽阔的田野。
“一时的战火烧不到京城,这些年朝廷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流民自然少了。”荣鹤舒勒马停在苏临身旁。
荣鹤舒眉头微皱:“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我知道你是担心我。”苏临语气平淡地仿佛在谈论别人的事,“早在秦王兵败、今上登基的时候,苏氏一族就该伏诛了。能苟延残喘至今,已是皇恩浩荡。可他们犹不感恩,竟敢勾结北胡,私贩军械粮草……这条路是他们自己选的,如今尘埃落定,也算是……追殉旧主,死得其所。”
荣鹤舒沉默许久,终是问道:“那你呢?他们都是你的亲族,明日一过,可就覆水难收了。”
苏临垂眸,指尖轻轻拂过被褥上的绣线:“我?”他唇角微扬,已然一副看开的模样,“忠孝自古难两全,昔日我为了宗族大义,有负圣恩,如今总算能不为忠孝所缚,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冰冷到无情的话就这样从苏临口中说出,荣鹤舒抚摸着《棋经》略显粗糙的纸张,没有再劝。
荣鹤舒离开后,守在绛梅宫外的内侍开始布膳。满桌的玲琅菜色,苏临却只动了两筷子。
内侍没有撤走饭菜,而是小步上前:“苏娘娘,圣上有旨,让奴才看着您再多吃两口。”
苏临果然拿起筷子又塞了两口,不多不少。
“娘娘……”内侍还要再说,苏临已经意兴阑珊地挥手,“都撤了吧。”
内侍识趣地闭上嘴,一个眼神下去,候在门外的宫女络绎进来,将饭菜撤下。
当晚,宫灯熄灭,苏临正要合衣就寝,外头似乎有窸窣的人声。不久,铁锁被砸的声音乓乓传进殿内。
苏临悚然下榻,尚未来得及穿鞋,抬手去取墙上悬着的青锋剑。
寒光乍现,他摘下青锋剑,剑刃尚未出鞘,亓明帝已经率众破门而入,踏进绛梅宫。
亓明帝脸色铁青地从他手里夺过长剑,近侍慌忙接住,连鞘带剑急急捧出殿外。
苏临只觉腕间一痛,因为长期生病而瘦弱不堪的手腕已经被亓明帝攥住,整个人如同落叶般被掼进了绣榻里。
苏临撑起身体,正要爬起来,碰上床边那人森然的目光,不由卸下力气。
那人身上有淡淡的熏香味,是琼华宫里带出来的味道。他不好好陪着苏清,却挑这种日子来找绛梅宫的麻烦。
除了熏香味,似乎还有些酒味,这些复杂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搅得人胃里左右翻腾。
见苏临乖觉地躺在榻上,亓明帝遂不再看他,转头吩咐下去。
跟随魏出的内侍总管“诺”了一声,令人进来为皇帝洗漱。宫女进进出出,寂静清冷的绛梅宫倒似有了人气。
人声水声脚步声,苏临在榻上辗转着,困意终于冒了个尖儿,一些似梦非梦的画面在他脑海里纷呈闪过,就在他即将沉入梦底,身边床榻一陷,一股热源靠了过来。
那些光怪陆离的画面戛然而止,只剩下一片血色,苏临乍然惊醒。
他脸色惨白,呼吸急促,瞪大了眼睛。
一只宽掌来到他后背,一下下为他顺气。
苏临嘴唇微启,小口地呼吸,等气息终于捋顺,他说道:“你不该过来。”
魏出回道:“你这宫里太冷,明日我让内库再拨些炭火。”
“更深露重,请陛下保重龙体,即刻回宫吧。”苏临又说了一遍。
魏出的呼吸一重,苏临知道,他这是不高兴了。“整座皇宫都是朕的,小小的绛梅宫,国师能来,朕不能来?”
苏临:“国师前来是为探病,臣一身病气,唯恐传给皇上。”
“你这点病气,也就能害死你自己。”亓明帝讥诮道。
“陛下这么晚过来,就为了跟臣说这些?”
“朕对你已经无话可说,今晚是最后一夜,你是否还有话要跟朕说。”
“臣......亦无话可说。”
“苏临,你想清楚了再开口。”
“陛下想听臣说什么。”
“你苏氏一族通敌叛国、大逆不道,朕屡次给他们机会,这回慈宁宫和宗室态度坚决,势必要拿他们的人头明正典刑、儆告天下。”
“臣明白。”苏临道。
“你若是真的明白,苏临,我只问你一句话,只要你一句话,明日午时,朕保你全族上下不死。”
苏临心神巨颤,可是很快,这种颤动被悲凉覆没。他掀开被角,从榻上坐起来。
魏出倚靠在床边,目光幽若寒烛。
苏临抬眸望向这位帝王,薄唇微颤,双手交叠于额前,深深叩首:“臣谢陛下……但苏氏罪孽深重,万死难赎,臣已无颜求陛下开恩。”
“苏临!”魏出厉声道,“你可想好了。”
苏临垂首,是,他已经想好了。
“当年你为保他们性命,不惜屈身求我,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如今却要放弃他们。”冷屑的笑凝在魏出唇边,他眸色幽深地看着苏临,“还是说,你恨苏韬勾结胡人,害得魏熹惨死,在你心里,这笔血债已经胜过你苏氏满门的性命。”
苏临沉默着,片刻之后回道:“臣从未如此想过。”
魏出冷笑一声,忽然起身逼近,指尖划过苏临苍白的脸颊:“原来如此,你始终觉得是我害死魏熹。”
“他究竟为何而死,臣已经无意追究。人死不能复生,还请陛下让他在地下安息。”
“好,既然你已经看开了,那就做给朕看,别摆出这副半死不活的模样,让人看了生厌。”魏出反手将苏临的脸撇到一边,寒声道,“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朕已给过你机会,是你自己把机会拒之门外,明日午后,朕准你出宫为他们收尸。”
说完这些话,魏出不再看苏临一眼,大步离开了绛梅宫。
不多时,殿外遥遥传来内侍尖细悠长的传令声:“移驾琼华宫——”
外头雪仍在下,肃杀之意细密渗进殿内。苏临挺直的脊梁逐渐弯曲,他摸到仍有余温的被褥,发现自己的手指已经冻僵。
次日,苏临在殿内枯坐了一整天,直到天黑,也并未出宫。
一连大半个月,绛梅宫里为数不多的内侍小心觑着这位主子的神色,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
自那晚过后,亓明帝再未踏足绛梅宫一步,内侍们早已习以为常,他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做着手里的活。
私底下,他们也会说些小话。本以为这位主子会因为苏家的事一蹶不振,没想到,除了依旧不爱说话,苏临的病居然一天天有了起色,实在是令人惊讶。
年关将至,宫里渐渐热闹起来。
内务府忙着为各宫妃嫔分发年货,绫罗绸缎、珠钗首饰、时令水果,一箱箱往各宫抬去。
“听说了吗?今年江南进贡的上等云锦,总共就三匹,圣上和太后各留了一匹,剩下那匹——”说话的宫女压低声音,朝琼华宫方向努了努嘴,“转头就送过去了。”
“又是琼华宫?”另一个宫女咂舌,“这位贤妃娘娘入宫才三年,这恩宠……”
“圣上爱重贤妃,听在前殿当值的小吴公公说,圣上近来频频召见礼部官员,怕是要议立后之事了。”
“当真?!”宫女捂住嘴,赶紧压低声音道,“嘘——你小点声,中宫之位空悬多年,消息属实吗?”
“圣上每月大半日子都宿在琼华宫,眼下除了那位苏娘娘,还有谁够得上那个位置?”
“唉,你说怎么不是咱们这边的苏娘娘呢……”
“快别瞎琢磨了,圣眷再盛,那也烫手呢。咱们的苏娘娘当初何等风光,如今呢?”
“说的是哇,这位性子宽厚,咱们只管本分做事,安安稳稳熬到放出宫去,就是造化了。”
两个年轻的宫女你一言我一语,正聊得起兴,她们口中的“苏娘娘”一身劲装,从殿内走了出来。
两人急忙低头行礼,只闻得一阵清香拂过鼻尖,还没等她们回过神,那股香气已经随人一起消失了。
苏临来到御马监,取了匹马,率一队护卫径直出宫,两个时辰后,抵达宫外的翠微别苑。
翠微别苑是大亓皇室建在京城外的避暑行宫,依山傍水,峰峦叠翠。大亓历代皇帝性好奢靡,常携妃嫔臣工来这里避暑宴游。然而新帝自登基以来,勤政克己,鲜少出游,这处曾经盛极一时的皇家园林,便日渐寂寞下来。
那晚,魏出特准苏临出宫为苏氏一族操办后事,自那以后,苏临便得了可以任意进出宫的自由。
苏临将大把时间花在了御苑骑马上,纵马驰骋的时候,他仿佛才能摸到最真切的自由。
翠微别苑四周都是皇庄,再往外便是达官贵族们的田庄,春水解冻后,能看到佃农们在地里干活。
“北边战事吃紧,这阵子看下来,南下的流民比往年还少了些。”苏临骑在马上,眺望平坦辽阔的田野。
“一时的战火烧不到京城,这些年朝廷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流民自然少了。”荣鹤舒勒马停在苏临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