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经过考古队一年多的发掘,刚进入墓道时,处处都是开采拓宽过的痕迹,已经看不太出来墓穴原本的样子。
随着队伍逐渐深入,墓道见窄,一次只容得下一个人穿过,温度也骤然下降,韩渡注意到彭跃有好几次从鼻梁上摘下眼镜,不怎么讲究地用手指擦掉镜片上的白雾。
“小心脚下。”彭跃时不时提醒走在后面的众人。这次下墓的除了他,还有一些技术人员、测绘员、摄影师和后勤人员,其中包括他的两个学生。江筹是作为地质学家参与进来的,负责分析这里的地质环境,韩渡和魏从峥则是顶着考古资助方的身份。
韩渡低头看去,只见脚下地面已经从泥土变成了青砖,青砖应是墓室建造时铺下的,刻着细密繁复的纹路,也许是错觉,他觉得这些纹路跟血木的树皮纹路长得很像。
墓道两边的墙砖砌得十分平整,手指摸上去有些沁凉。他抬起头,用手电筒扫过墓道顶部,嶙峋的石块上同样雕刻着奇怪的纹路,像是某种符文。
走了有二十多分钟后,他们看见了那座祭坛。
祭坛呈圆形,直径约有八米,横亘在古时开凿出的巨大山腹间,四周立着十二座石碑,上面刻的不是古文字,而是图画,是一张张挤在一起的人脸,这些人脸表情因极尽夸张而显得扭曲诡异,喜怒哀妒、痴嗔惧惊,栩栩如生,简直像是比照真人浇铸而成。
魏从峥似乎是觉得这些人脸很有意思,在这些石碑前驻足看了很久。
韩渡则来到了祭坛中央,正如彭跃之前所说,这里的地面上刻着一幅瑰丽无比的“锁凰图”,之所以用“瑰丽”来形容,是因为工匠雕刻得极为精细,从凤凰羽毛到盘结的锁链,每一刀都精准无比,细微之处纤毫毕现,尤其是凤眼处,镶嵌了一颗拳头大小的红珠,这颗红珠如同点睛之笔,赋予了凤凰极强的生命力,仿佛下一秒就要从锁链中挣脱而出。
即使曾经听彭跃描述过这一幕,亲眼目睹后,那种震撼仍然一丝不少。
江筹来到韩渡身边,同样为这只凤凰感到惊奇:“实在是巧夺天工,也不知道这个图腾到底象征着什么。”
“这么美的凤凰,偏要用链子锁住。”韩渡不禁叹息。
这时,有技术人员拿着凿子等工具走过来,要挖出这颗珠子。
韩渡一愣,看了看江筹,见他面色如常地退到一边,于是按下心中惋惜,到底也没说什么,离开了祭坛中央。
除了这些石刻,祭坛上方还悬挂了大片大片白色幡帛,幡帛边缘同样勾画着奇异的花纹。韩渡站在幡帛下方,盯着那些血红色花纹看了许久,收回目光时,见魏从峥正在不远处看着自己。
“怎么了?”韩渡向他走过去。
魏从峥握起韩渡有些冰凉的手,在掌心捂了捂:“这祭坛古怪,转了一圈也没看到祭品。”
听他这么说,韩渡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座祭坛既没有樽、耳杯、香烛等祭器,也没有五谷、牲畜等祭品,只光秃秃立着几尊石碑,肉眼可见的简陋。
韩渡把这个发现告诉彭跃,彭跃笑着说:“可能跟西亓的祭祀文化有关吧。”
众人没有在这里停留太久,因为今天的目标不是祭坛,而是处于祭坛正南方向的主墓室。
墓室门口蹲立着两座石狮,均口衔石珠,怒目横鬓,凶气凛然地瞪着他们这些不速之客。
墓室的石门很厚,韩渡伸手拍了拍,估测着声音几乎无法传导过去。在彭跃的指挥下,众人抬出液压千斤顶和电钻等工具,配合默契地开始攻克这扇石门。
在此期间,韩渡的注意力全被墓室外的壁画吸引了。
壁画一共九幅,每一幅长约三米,高一米有余,上面无一例外,都雕刻着同一个人。
第一幅,那人站在灯火阑珊下,手捧一盏花灯;
第二幅,那人倚在轻舟里,跟另一个男子吃酒对弈;
第三幅,那人站在高山上,抚琴抒怀;
第四幅换了场景,万军之中,那人铁甲长枪、所向披靡,从贵公子摇身一变,成了一员猛将;
第五幅,那人兵败缴械,单膝触地,将长枪献给头戴冕旒的帝王;
第六幅,那人成了富贵闲人,在侯府庭院里莳花弄草;
第七幅,那人醉卧美人膝,在一众美人的簇拥下,眼睛却隔雾望着那位端坐高堂的帝王;
第八幅,那人献媚于上,帝王震怒,命宫人将他拿下;
第九幅,也是最后一幅,帝王一怒,伏尸百万,那人举族被斩,自己也持剑自刎于祖坟前。
韩渡站在这第九幅壁画前,久久难以挪动步子。壁画师的造诣实在了得,寥寥几笔就绘尽一个人的人生,让他这个局外人几乎都能跟壁画里的“永宁侯苏临”感同身受、心神相交。
从不知人间疾苦的贵族公子,经历了政变、兵戈与爵位起复,在醉生梦死里变得荒诞不羁,最后满怀悲怆地草草结束一生,何其可叹。
感慨间,有人从身后拥住韩渡,对着壁画赞道:“好一个风流人物。”
韩渡道:“是啊,太风流了,以至于惹祸上身。”好好的侯爷不做,偏要招惹帝王,最后落得那样的下场,很难说不是咎由自取。
魏从峥笑了:“这正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与其在侯府里庸碌老死,整天跟一群庸脂俗粉逢场作戏,不如去探探皇帝的心意,为这样的日子找条出路。”
“试探皇帝的心意?”这话说的有意思,韩渡不由扭头看向魏从峥。
“落花有意,流水也未必无情。”魏从峥低头在韩渡唇边亲了一下,抬眼看向第二幅壁画:“你看这船上的第二个人,像不像后面的皇帝?这九幅壁画看似只有一个主人公,其实还有另外半个,那就是当时的亓明帝。”
“他们年少时就认识?”韩渡仔细看过去,或许是为尊者讳,壁画里的皇帝面目都很模糊,只能从服饰和所在场景辨认出身份,如此一来,就很难将轻舟上与苏临对弈的男人跟后面的皇帝联系在一起。
魏从峥继续说道:“你看第四和第五幅壁画,苏临曾投身谋逆反叛,这已经是诛九族的大罪,可皇帝对他的惩罚只是夺了他的兵权,仍然允许他在京城做个富贵勋爵,可不就是格外开恩了?”
“这就能看出皇帝的情意吗?”韩渡不敢苟同。毕竟苏临的下场已经摆在那里,说是惨烈都不为过。
“但是这样想能让你心里好过点,不是吗?”魏从峥将韩渡搂紧,“看你魂不守舍的样子,几幅壁画就把你的魂勾去了,连我站在你身边都不知道。”
韩渡汗颜,他确实看得太入神了。但他今天过来,本就抱着揭秘的心思,自然一路上心事重重,顾得不魏从峥也是正常。
好在这时,墓室的石门在一阵“轰隆”声中终于被打开,积年的尘土漫起,彭跃首当其冲,捂着鼻子咳嗽不止。
等到韩渡跟魏从峥走进门后的墓室时,烟尘已经散得干净。
只是墓室中的景象却着实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他们本以为这里会停着墓主的棺椁,谁曾想,一间厢房大小的空间内,地面上空无一物,只有四个墙角分别悬挂着两条儿臂粗的铁链,链环沉重而黝黑,散发着冷冽的金属寒芒,上面张贴了密密麻麻无数张黄纸符咒,每一张都用朱砂画着邪异的符文。
此外,两条铁链分别连接房间的西北角和东南角、东北角和西南角,最终交叉于房顶正中央,交叉处用极粗的红线垂挂了一只看似平平无奇的陶罐。
彭跃的眼睛瞬间迸发出如有实质的光芒,他一个箭步上去,正要去细看那陶罐,却被墓室外一阵天塌地陷般的轰鸣声硬生生吓止了脚步。
这轰鸣声持续了一分多钟,终于缓缓退走。
“怎么回事?!”彭跃回头喊道。
有一个学生跑进来,身抖如筛:“老师,我们好像触动了祭坛的机关,有棺材跑出来了。”
什么叫棺材跑出来?棺材能自己长腿不成?
韩渡正站在墓室门口,闻言往回走去,很快就走回了祭坛边。
他注意到那名挖凿红珠的人正手里拿着珠子,呆若木鸡地站在祭坛上。而在祭坛四周,那些刻画着邪诡人脸的石碑已经全部陷入祭坛下,取而代之的是十二口紧闭的铜棺。这些铜棺首尾相衔,恰恰连成一个圆圈,围拱着祭坛中央的“锁凰图”。
这十二口铜棺一出,彭跃只能先吩咐人看好陶罐,不要妄动,转而先研究这些棺材。
“谁触动的机关?为什么这些棺材会从祭坛下面跑上来?”他询问在场的人。
那名凿珠的技术人员心有余悸地回答:“应该是这颗珠子的原因,我刚把它挖出来,祭坛就开始动了,像活过来了一样。”
彭跃微微点头,站在祭坛下,沉默而专注地眺望整座祭坛。
众人知他在思考,没有人敢打扰他。
韩渡也在看这些棺材,魏从峥就站在他旁边,比起那些忽然现世的棺材,他似乎对韩渡的表情更感兴趣。
随着队伍逐渐深入,墓道见窄,一次只容得下一个人穿过,温度也骤然下降,韩渡注意到彭跃有好几次从鼻梁上摘下眼镜,不怎么讲究地用手指擦掉镜片上的白雾。
“小心脚下。”彭跃时不时提醒走在后面的众人。这次下墓的除了他,还有一些技术人员、测绘员、摄影师和后勤人员,其中包括他的两个学生。江筹是作为地质学家参与进来的,负责分析这里的地质环境,韩渡和魏从峥则是顶着考古资助方的身份。
韩渡低头看去,只见脚下地面已经从泥土变成了青砖,青砖应是墓室建造时铺下的,刻着细密繁复的纹路,也许是错觉,他觉得这些纹路跟血木的树皮纹路长得很像。
墓道两边的墙砖砌得十分平整,手指摸上去有些沁凉。他抬起头,用手电筒扫过墓道顶部,嶙峋的石块上同样雕刻着奇怪的纹路,像是某种符文。
走了有二十多分钟后,他们看见了那座祭坛。
祭坛呈圆形,直径约有八米,横亘在古时开凿出的巨大山腹间,四周立着十二座石碑,上面刻的不是古文字,而是图画,是一张张挤在一起的人脸,这些人脸表情因极尽夸张而显得扭曲诡异,喜怒哀妒、痴嗔惧惊,栩栩如生,简直像是比照真人浇铸而成。
魏从峥似乎是觉得这些人脸很有意思,在这些石碑前驻足看了很久。
韩渡则来到了祭坛中央,正如彭跃之前所说,这里的地面上刻着一幅瑰丽无比的“锁凰图”,之所以用“瑰丽”来形容,是因为工匠雕刻得极为精细,从凤凰羽毛到盘结的锁链,每一刀都精准无比,细微之处纤毫毕现,尤其是凤眼处,镶嵌了一颗拳头大小的红珠,这颗红珠如同点睛之笔,赋予了凤凰极强的生命力,仿佛下一秒就要从锁链中挣脱而出。
即使曾经听彭跃描述过这一幕,亲眼目睹后,那种震撼仍然一丝不少。
江筹来到韩渡身边,同样为这只凤凰感到惊奇:“实在是巧夺天工,也不知道这个图腾到底象征着什么。”
“这么美的凤凰,偏要用链子锁住。”韩渡不禁叹息。
这时,有技术人员拿着凿子等工具走过来,要挖出这颗珠子。
韩渡一愣,看了看江筹,见他面色如常地退到一边,于是按下心中惋惜,到底也没说什么,离开了祭坛中央。
除了这些石刻,祭坛上方还悬挂了大片大片白色幡帛,幡帛边缘同样勾画着奇异的花纹。韩渡站在幡帛下方,盯着那些血红色花纹看了许久,收回目光时,见魏从峥正在不远处看着自己。
“怎么了?”韩渡向他走过去。
魏从峥握起韩渡有些冰凉的手,在掌心捂了捂:“这祭坛古怪,转了一圈也没看到祭品。”
听他这么说,韩渡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座祭坛既没有樽、耳杯、香烛等祭器,也没有五谷、牲畜等祭品,只光秃秃立着几尊石碑,肉眼可见的简陋。
韩渡把这个发现告诉彭跃,彭跃笑着说:“可能跟西亓的祭祀文化有关吧。”
众人没有在这里停留太久,因为今天的目标不是祭坛,而是处于祭坛正南方向的主墓室。
墓室门口蹲立着两座石狮,均口衔石珠,怒目横鬓,凶气凛然地瞪着他们这些不速之客。
墓室的石门很厚,韩渡伸手拍了拍,估测着声音几乎无法传导过去。在彭跃的指挥下,众人抬出液压千斤顶和电钻等工具,配合默契地开始攻克这扇石门。
在此期间,韩渡的注意力全被墓室外的壁画吸引了。
壁画一共九幅,每一幅长约三米,高一米有余,上面无一例外,都雕刻着同一个人。
第一幅,那人站在灯火阑珊下,手捧一盏花灯;
第二幅,那人倚在轻舟里,跟另一个男子吃酒对弈;
第三幅,那人站在高山上,抚琴抒怀;
第四幅换了场景,万军之中,那人铁甲长枪、所向披靡,从贵公子摇身一变,成了一员猛将;
第五幅,那人兵败缴械,单膝触地,将长枪献给头戴冕旒的帝王;
第六幅,那人成了富贵闲人,在侯府庭院里莳花弄草;
第七幅,那人醉卧美人膝,在一众美人的簇拥下,眼睛却隔雾望着那位端坐高堂的帝王;
第八幅,那人献媚于上,帝王震怒,命宫人将他拿下;
第九幅,也是最后一幅,帝王一怒,伏尸百万,那人举族被斩,自己也持剑自刎于祖坟前。
韩渡站在这第九幅壁画前,久久难以挪动步子。壁画师的造诣实在了得,寥寥几笔就绘尽一个人的人生,让他这个局外人几乎都能跟壁画里的“永宁侯苏临”感同身受、心神相交。
从不知人间疾苦的贵族公子,经历了政变、兵戈与爵位起复,在醉生梦死里变得荒诞不羁,最后满怀悲怆地草草结束一生,何其可叹。
感慨间,有人从身后拥住韩渡,对着壁画赞道:“好一个风流人物。”
韩渡道:“是啊,太风流了,以至于惹祸上身。”好好的侯爷不做,偏要招惹帝王,最后落得那样的下场,很难说不是咎由自取。
魏从峥笑了:“这正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与其在侯府里庸碌老死,整天跟一群庸脂俗粉逢场作戏,不如去探探皇帝的心意,为这样的日子找条出路。”
“试探皇帝的心意?”这话说的有意思,韩渡不由扭头看向魏从峥。
“落花有意,流水也未必无情。”魏从峥低头在韩渡唇边亲了一下,抬眼看向第二幅壁画:“你看这船上的第二个人,像不像后面的皇帝?这九幅壁画看似只有一个主人公,其实还有另外半个,那就是当时的亓明帝。”
“他们年少时就认识?”韩渡仔细看过去,或许是为尊者讳,壁画里的皇帝面目都很模糊,只能从服饰和所在场景辨认出身份,如此一来,就很难将轻舟上与苏临对弈的男人跟后面的皇帝联系在一起。
魏从峥继续说道:“你看第四和第五幅壁画,苏临曾投身谋逆反叛,这已经是诛九族的大罪,可皇帝对他的惩罚只是夺了他的兵权,仍然允许他在京城做个富贵勋爵,可不就是格外开恩了?”
“这就能看出皇帝的情意吗?”韩渡不敢苟同。毕竟苏临的下场已经摆在那里,说是惨烈都不为过。
“但是这样想能让你心里好过点,不是吗?”魏从峥将韩渡搂紧,“看你魂不守舍的样子,几幅壁画就把你的魂勾去了,连我站在你身边都不知道。”
韩渡汗颜,他确实看得太入神了。但他今天过来,本就抱着揭秘的心思,自然一路上心事重重,顾得不魏从峥也是正常。
好在这时,墓室的石门在一阵“轰隆”声中终于被打开,积年的尘土漫起,彭跃首当其冲,捂着鼻子咳嗽不止。
等到韩渡跟魏从峥走进门后的墓室时,烟尘已经散得干净。
只是墓室中的景象却着实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他们本以为这里会停着墓主的棺椁,谁曾想,一间厢房大小的空间内,地面上空无一物,只有四个墙角分别悬挂着两条儿臂粗的铁链,链环沉重而黝黑,散发着冷冽的金属寒芒,上面张贴了密密麻麻无数张黄纸符咒,每一张都用朱砂画着邪异的符文。
此外,两条铁链分别连接房间的西北角和东南角、东北角和西南角,最终交叉于房顶正中央,交叉处用极粗的红线垂挂了一只看似平平无奇的陶罐。
彭跃的眼睛瞬间迸发出如有实质的光芒,他一个箭步上去,正要去细看那陶罐,却被墓室外一阵天塌地陷般的轰鸣声硬生生吓止了脚步。
这轰鸣声持续了一分多钟,终于缓缓退走。
“怎么回事?!”彭跃回头喊道。
有一个学生跑进来,身抖如筛:“老师,我们好像触动了祭坛的机关,有棺材跑出来了。”
什么叫棺材跑出来?棺材能自己长腿不成?
韩渡正站在墓室门口,闻言往回走去,很快就走回了祭坛边。
他注意到那名挖凿红珠的人正手里拿着珠子,呆若木鸡地站在祭坛上。而在祭坛四周,那些刻画着邪诡人脸的石碑已经全部陷入祭坛下,取而代之的是十二口紧闭的铜棺。这些铜棺首尾相衔,恰恰连成一个圆圈,围拱着祭坛中央的“锁凰图”。
这十二口铜棺一出,彭跃只能先吩咐人看好陶罐,不要妄动,转而先研究这些棺材。
“谁触动的机关?为什么这些棺材会从祭坛下面跑上来?”他询问在场的人。
那名凿珠的技术人员心有余悸地回答:“应该是这颗珠子的原因,我刚把它挖出来,祭坛就开始动了,像活过来了一样。”
彭跃微微点头,站在祭坛下,沉默而专注地眺望整座祭坛。
众人知他在思考,没有人敢打扰他。
韩渡也在看这些棺材,魏从峥就站在他旁边,比起那些忽然现世的棺材,他似乎对韩渡的表情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