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这,更不可以了……如此存疑。
  但是,这件事属实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先不说,这个证据属实不能支撑的起“张天择科举舞弊”这个结论,然后,你非要给张天择处罚他是吧,好,那就罚,那你拿什么罪名罚他以及清风书院各个学子?
  科举舞弊的证据不足,是不能拿这个定罪的,除非他们想千年以后得一个昏官的名头。
  再说了,现在正值陛下四十岁寿诞之际,小国陆陆续续来贺寿了,他们丢不起这个脸!也绝不能丢!
  不拿科举舞弊罚,有什么罪名是张天择连同已经过了殿试的学子一起罚的罪名?!
  这恐怕一罚下去,所有人便心知肚明了。
  “到时候其他落选学子闹起来,谁负责?”
  此话一出,场面一下寂静,无人搭话,谁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处理这件事,还处理的完美,没有错漏。
  毕竟,这要是真的去罚,那些学子闹起来便是因前途,毕竟,见朝廷罚了清风书院的,那就证明此届科举有污,既有污,谁能说没有其他人另顶了自己的位置呢?
  可能除了被罚的清风书院真的没有,但,人心如此,届时的学子暴动不会好处理,除非他们再重启一次。可这个脸,昭武帝丢不起,朝廷也丢不起。
  一时寂静,但,那些老大人们并没有被说服,他们坚持张天择必须被处罚,一来,张天择这证据不能证明他无罪,若是轻飘飘的放过,便是在掘朝堂根基,二来,让后来者——真的科举舞弊者,拿到科举题目的,不能以先例张天择无罪处理。
  朝堂在此刻分成了两派,各有道理,又各自无法说服。
  吵吵嚷嚷的……明德殿真的很像菜市场。
  昭武帝按住额角,有些头疼,察觉到一道强烈的被注视,昭武帝看下去,果不其然,对上了一双满含期待的桃花眼。
  虽然昭武帝不知道顾丛嘉想要干嘛,但,对上顾丛嘉期待的眼眸,昭武帝还是舍不得让那双漆黑的,仿佛蕴藏着星星般亮亮的眼睛暗下去。
  反正,按照朝堂上这你有理,我也有理的架势,一时间是论不出个什么了,那还不如让顾丛嘉说点什么。
  这样的场合,顾丛嘉不会胡闹的。
  “够了。”
  昭武帝斥,朝堂安静了。
  “秦王你有想说的,说吧。”
  听着这话,众人脸色有些扭曲,不是,陛下,宠孩子也不是您这样宠的啊?!
  这是明德殿!不是您宠孩子的地方!
  本来,昭武帝搬出顾丛嘉也是苏氏,苏齐贤受害者的名义让顾丛嘉硬生生以稚龄的年纪登上朝会,参政议政并到现在也没说让秦王回去已经很不满了,现在更甚,所有人都在讨论朝政的时候,陛下竟硬生生的让所有人闭嘴,听秦王说。
  不是,这对吗?合适吗?
  顾丛嘉没管落在他身上或复杂,或看奸佞的眼神,他立于中央,落落大方,零帧起手:“诸位大人,本王认为,你们的处理意见都不太妥当。”?????!
  虽然用的是‘不太妥当’,但是,你以为你这样说出口的话就很委婉吗?!
  这简直是直直的挑衅,昭武帝有些无奈,却没有打断顾丛嘉,且做好了给顾丛嘉收拾摊子的准备。
  这便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但昭武帝没想到,他并没有给顾丛嘉收拾上摊子,反而是顾丛嘉给了昭武帝一个惊喜,或者说,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惊叹。
  最开始,朝臣们没反应过来,待反应过来,便是气血上涌,面红耳赤,怒气冲天。
  秦王才几岁,他们又年岁几何?倍长秦王那么多,处理政事时秦王恐怕还没出生呢!
  结果,秦王现在却一言否定他们所有人。
  若是眼神能杀人,顾丛嘉的身上估计会被戳出好几个洞,顾丛嘉确信,若不是昭武帝就在上面盯着,他说出这句话的瞬间就会被打。
  感受到投注在自己身上火辣辣的目光之时,顾丛嘉如此想。
  但,他没有在如此场合下怯场,相反,他依然落落大方,从容不迫。
  “罚,不管以什么名义,同一时间罚清风书院的院长和中举的学子,这就是明晃晃说他们有问题,会引起学子暴动,而不罚,张天择不一定没问题,如若因此,后世真有人舞弊,却以先例为由不罚,此乃灭国之道。”
  其他人先是碍于昭武帝,安静下来,抱着我倒要看看听听秦王能说出个什么来,对他将此事作为一场玩闹,他们一定会疯狂上奏参秦王的!并劝谏帝王少近奸佞(秦王)!
  但,随着顾丛嘉这番话说出口,朝臣的目光变了……虽然只是总结了朝堂你不同意罚,我不同意不罚的缘由,这样的,在场的大臣都能总结出来,但问题是,秦王今年堪堪不过五岁。
  哪怕之前他们听说过秦王同陛下献策——边关互市之计,但那时陛下对秦王是何等圣宠,他们怀疑这是陛下同吴武将军商议出的计策,而将秦王的某几句话夸大,从而为秦王的名声造势一点都不过分。
  而且,互市还没建成,他们还不知道互市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远不如今日亲眼目睹秦王思路清晰总结的冲击大,无他,一来,是他们被秦王这般年岁的口齿伶俐,思路清晰给震到,二来嘛,当然是做给昭武帝看的,换位思考,若是自家有个聪慧至极的后辈给别人带来了冲击,那看他人脸上呆滞的表情肯定很爽。
  他们就稍稍的延长一下,让陛下开心一下。
  只不过,他们这样的想法在顾丛嘉的逐渐讲述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只留下脸上最真实的表情,惊呆。
  实习授官?考察一年?能者上?
  秦王的脑袋是怎么长的,他的每一个字符他们都知道,但就是组合成了他们不太认识的模样。
  被惊到的朝臣开始思考,实习授官,也就是没有正式授官,那么这样的话,清风书院的学子也算是得了处罚,毕竟,他们不似往届,直接被授官。
  考察一年,能者上,朝堂给予这一届有着科举疑云的学子们任职为官的机会,在日常中,观察他们的行为做事,这样能筛选出有能力的人,减缓朝堂的用人压力,达到他们原本开恩科的目的。
  而且,这还有助于提拔更能做事的官员。
  要知道,会考试会读书可不意味着能做事,能成为一个好官。
  不管从哪个角度想,秦王殿下提出的这一计策简直是妙啊,妙极了。
  想通了关卡的朝臣望着顾丛嘉的目光一下子就和蔼和怜爱了起来——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想必就是因为秦王如此聪慧,所以才有了出生便身患怪症吧。
  陈王他们从对昭武帝让朝堂都闭嘴听顾丛嘉说话的恼怒与愤恨,变成了现在焊死在脸上的微笑,他们脸上的笑意如出一辙,只是心里在想什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此刻,顾丛嘉站在朝堂中央,面对的不再是看奸佞的眼神,而是和蔼,惊叹,赞赏的目光。
  而其中,来自上首的目光最为热烈,也最为温柔,顾丛嘉脸上的笑容大大的,酒窝深深,仰起头,对上了来自上首垂下的温柔赞赏,对象,正是顾丛嘉。
  从省钱的角度,昭武帝满意,很满意。
  原本要授予官位的一批人变成了实习官员,朝堂需要发放的银钱减了一半,这怎么能不让昭武帝高兴。
  而且,这计策还是顾丛嘉想出来的。此时此刻,朝堂上所有人都会正视顾丛嘉,秦王殿下,不再是昭武帝最宠爱的幼子这一单薄形象,印象深刻的还有秦王殿下的聪慧,和慧极必伤。
  以至于后来的明文帝不时的便会收到来自大臣的人参之类的,或是一些深藏于自家的补身体的药方。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现在,对上老父亲的骄傲自豪的模样,顾丛嘉的笑容更盛,他神采飞扬,明媚自信。
  昭武帝心中一动,有了一种园丁辛辛苦苦栽种,细心照料的种子生长开来,摇摇摆摆给他这个园丁遮风挡雨的意味。
  顾丛嘉还没有长的很高大,但却已经变得高大,为老父亲排忧解难,一起分担。
  “张天择科举疑云之案,昭武帝之九子创造性的提出实习授官,这是转变官制的第一步,亦是明文帝辉煌内政之始。”
  ——《周朝记事》
  第92章 第92章万寿节(1)
  此时的人还不知道顾丛嘉提出的实习授官会成为他辉煌内政的起始,现在的他们赞叹于秦王的聪慧,一句接一句不重复的夸赞不绝于耳。
  顾丛嘉站在明德殿中央,周围都是夸赞他的声音,上首的昭武帝垂下而目光又是那样骄傲温柔,为他的幼子。
  这一幕,深深的挑动着陈王他们的神经。
  在怎么说昭武帝不会让顾丛嘉继位,但,不能否认,在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一个深受圣宠的王爷,又聪慧至极,提出了让朝野赞叹的计策,即便顾丛嘉身后无母族,但他的身后又不是没有势力,武学师傅吴武,文学师傅花都与,还有一个户部尚书的幼子是他的银账总管……这一切带给陈王他们的威慑力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