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就这般,江祈安拿着信,骑马赶往沧州,找到了将军胡晋。
可堂堂一个将军,又怎会记得底下小兵的姓名,他吩咐底下人陪同江祈安去查。
沧州军经历了一次重组,有好些人都被调走了,江祈安只能在茫茫典籍中查找,一连好几日,江祈安熬得双眼通红,才找到的那个名字。
武一鸿。
“武一鸿,建元三年,纳入青州军麾下。”
江祈安默默念着这句话,不对劲,实在太不对劲了。
当初见到千禧时,他就觉得千禧的笑容很奇怪。
千禧说武一鸿是被调到边军戍边去了,但这记录里分明写的是被调去了青州的军队,相差十万八千里,千禧和武一鸿不可能不通信。
也就是说,千禧在说谎。
这个结论让江祈安脊背一寒,她为何要说谎呢?又或者,千禧根本不知道武一鸿的踪迹。
江祈安想不明白,他又厚着脸皮找到了将军胡晋,利用老师的关系,请求他又写了一封信件给青州军的好友。
关系一层又一层,山水一程又一程,江祈安精疲力尽之时,才抵达那个最接近武一鸿的地方。
武一鸿的踪迹在一个叫做九里山的地方戛然而止。
军队驻扎在这里,查阅军籍后,武一鸿确实被调到了此处,可江祈安怎么也找不到武一鸿的人。
有人说他或许去执行什么秘密任务,也有人道是记录出
了错。
但他还听到一个令人恐惧的说法,军队常有这样莫名其妙消失的人,没人敢定义这人死了,但永远都见不到了,而上头的人会隐瞒这些消失的人,每年白拿这些人的军饷。
江祈安绝不希望是后者。
即使他曾为千禧嫁人一事愤愤不平,但武一鸿是天底下难得一见的好男人。
比起他那些幽深阴暗的心思,武一鸿才是那个更值得托付的人。
江祈安的关系只能支持他查到此处,他不得不赶回岚县。
*
千禧最近可忙,县衙有新的赋税增减,需要重新核实每家每户的情况,官媒氏就是这活儿的主力。
千禧边干活边骂江祈安整的这些幺蛾子,这一天天的搞得实在太累人,她每日沾床就睡,睡醒就得去忙,整个人瘦了一圈。
梁玉香也跟着一起忙,每日都变着花样的千禧做饭,生怕她吃不下去。
就这般忙了月余,发下来的工钱就那么一丁点,够千禧每天吃三顿米糕,买个发绳都得咬牙切齿。
她欲哭无泪,迎面见着高长生也怏怏不乐,她甚至想和他抱头痛哭。
“长生啊!日子过得好苦啊!”千禧哀嚎。
“打住!咱俩差不多。”高长生说完朝她挑眉,“嗯,但是我应该比你多一点,毕竟我还是说成了一门亲事。”
千禧见他那嘚瑟样儿,扭头就走了,“哼!还说请你吃米糕的!白瞎了我这份心!”
虽然钱少,千禧还是去精心挑选了一块丝绢,一顶帽子,顺手给自己买了两罐子蜜饯。
转头她就遇见了冯贵,他挑着空箩筐,笑嘻嘻地跟千禧打招呼。
千禧笑着应他,“和吴姐姐最近怎么样啊?”
冯贵轻笑,“好着呢!”
千禧蓦地想起吴宛说过,很喜欢冯贵给他买蜜饯,她顺手就塞了一罐给冯贵,“冯大哥,送你了!”
冯贵皱眉,“送我干嘛,这多不好!”
“吴姐姐喜欢啊,你要是给她带点吃的回去,她不就更开心了吗?”
“不要!你想的招儿,我们这些老夫老妻脸皮薄,做不出来!”
冯贵说的也是实话,千禧一遇见他就要给他支招,那些招数他一个大男人实在有些拉不下脸。
千禧黑溜溜的眼珠子一转,“那这样,你呢,就回家瞧瞧,要是你瞧见吴姐姐辛苦一次,你就给她一颗蜜饯,直到这罐子空了……”
她说得兴奋,冯贵觉得实在好笑,但不得不承认,有些招真好使,这个年轻媒氏,有些超乎想象。
蓦地,冯贵似是想到了什么,噢了一声。
千禧一愣。
“千媒氏,还真有有个事儿需要你帮忙!”
千禧眼珠子唰地一闪,“何事?”
冯贵想的认真,嘴里却支支吾吾,稀里糊涂,“我有个兄弟,他就是……嗯……有点……他媳妇儿……”
千禧听得满脸疑惑,“吵架了?”
“也不吵……”
“不吵架,那就是要和离?”
“也不是。”
冯贵怎么都说不清楚,最终把千禧请家里去了,让吴宛给她描述。
第22章 跳河夫妻饭桌上,吴宛和冯贵连声……
饭桌上,吴宛和冯贵连声叹息,千禧也没听明白。
她只知道,冯贵的这个兄弟,是个不爱说话的木匠,他的夫人曾是个家境不错的富家小姐,这门亲事也是千禧娘亲撮合的。
听起来幸福美满的一家,却是屡屡传出跳河轻生之事。
千禧听了个大概后,疑惑地问,“孔三娘子脾气很怪?”
吴宛皱眉,“不算怪吧……孔三娘子性子温婉贤淑,可能是太贤淑了,有些多愁善感,整个人爱哭的很,就我们知道的,跳了三次河!”
冯贵忙补充道,“苗木匠因为她跳河的事,被审了两次,媒氏常去找他,教训也好劝慰也罢,他可能有些受不了,就来找我们喝酒。”
“苗木匠平日里不爱说话,都是我们主动找他,他和我们喝酒也只待一小会儿,从不喝醉。”
“可那夜,他给自己喝吐了,哭得稀里哗啦的,我们问他怎么了,他不说,摇摇晃晃的回了家。我们几个兄弟都有些担心,就跟在他后面送他回家,将他安置好后,我们几个就走了,没走出多远,就听得他家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
千禧凝神屏息,凑近了些。
“我们赶忙冲过去,就看见苗木匠拉着她媳妇往河边走去,嘴里大喊,‘要死一起死!那就一起死!’还拉着他媳妇儿往河里一跳,要不是我们几个正好在那儿,说不定真就被淹死了!”
“苗木匠可是一个从不会说重话的人,对人彬彬有礼,对他媳妇儿可好了!我都没见过这样好的男人!就那天夜里跟中了邪似的!”
千禧汗毛都竖起来了,但冯贵是这个苗木匠的兄弟,说话难免偏颇,她转头问吴宛,“苗木匠真如冯大哥所说?待媳妇儿好吗?待孩子好吗?”
吴宛描述孔三娘子时支支吾吾,可描述苗木匠毫不含糊,甚至是神采飞扬,“别说!你还真别说!苗木匠除了不爱说话,那可是公认的好男人啊!相貌周正,手艺极好,体贴顾家!”
“冯贵还会出去鬼混,但这事儿绝不会发生在苗木匠身上!人家没事就在家待着,照顾媳妇儿和孩子!”
“最重要的是,苗木匠的手艺远近闻名,前段世间就有菱州富商专程来请他打造一个木匣子,就那一个木匣子,卖出了五百两银子的高价!还买了五进的院子,简直不是一般能想的男人!”
吴宛不遗余力地夸赞,冯贵暗戳戳瞥了她一眼。
千禧更不明白了,除了一个多愁善感,她就没听到一个不好的词。
江祈安身为县令也就才住个五进的院子,他们夫妻二人年纪轻轻就已经拥有,那闹的应该也不是钱。
千禧回了金玉署,向常在那片游走的媒氏一番打听,结果出乎意料。
“千禧啊,这事儿你没法管!”
“为何啊!是利的问题?还是两方家境的问题?亦或是因为这孔娘子是下嫁?可是这苗木匠如今地位不算低罢……”千禧趴在桌上,想着各种可能性。
连高粱声也来凑热闹,“千禧,这事儿你还真没法子,这两人啊,脑子有问题,你可解决不了。”
“可不嘛!三番五次地跳河,能有啥问题,就是整天没事闲得没事做!”
……
没人能给千禧答案,千禧只能自己去找。
她往那五进的宅子而去,与江祈安的宅子在同一条街,拐过两条街巷,便能看见苗宅,宽阔大气,想来花了不少钱。
一般匠人可没法达到这个地位,一辈子也赚不了五百两。
巷子尾房檐阴影下,有一穿着红褙子的小女孩儿,衣料是富贵的,颜色却是黯淡赭色,头发微微有些散乱,她低低垂着头,似是在哭泣。
千禧从她面前经过,没法视而不见,便蹲下身哄她,“小姑娘,为什么哭啊?”
小女孩抬眸看了一眼千禧,竟往角落里缩了又缩,眼神闪躲,像是害怕极了。
千禧对自己的容貌有些认知,不至于美的惊人,也谈不上丑的吓人,总归还是比较有亲和力的脸,是比较讨孩童喜欢的模样。
还没哪个小女孩这么怕她,她有些迷惑。
她随手掏出一块蜜饯,眯起眼睛,笑得温和亲切,“小丫头,谁欺负你了?跟姐姐讲好不好?”
可堂堂一个将军,又怎会记得底下小兵的姓名,他吩咐底下人陪同江祈安去查。
沧州军经历了一次重组,有好些人都被调走了,江祈安只能在茫茫典籍中查找,一连好几日,江祈安熬得双眼通红,才找到的那个名字。
武一鸿。
“武一鸿,建元三年,纳入青州军麾下。”
江祈安默默念着这句话,不对劲,实在太不对劲了。
当初见到千禧时,他就觉得千禧的笑容很奇怪。
千禧说武一鸿是被调到边军戍边去了,但这记录里分明写的是被调去了青州的军队,相差十万八千里,千禧和武一鸿不可能不通信。
也就是说,千禧在说谎。
这个结论让江祈安脊背一寒,她为何要说谎呢?又或者,千禧根本不知道武一鸿的踪迹。
江祈安想不明白,他又厚着脸皮找到了将军胡晋,利用老师的关系,请求他又写了一封信件给青州军的好友。
关系一层又一层,山水一程又一程,江祈安精疲力尽之时,才抵达那个最接近武一鸿的地方。
武一鸿的踪迹在一个叫做九里山的地方戛然而止。
军队驻扎在这里,查阅军籍后,武一鸿确实被调到了此处,可江祈安怎么也找不到武一鸿的人。
有人说他或许去执行什么秘密任务,也有人道是记录出
了错。
但他还听到一个令人恐惧的说法,军队常有这样莫名其妙消失的人,没人敢定义这人死了,但永远都见不到了,而上头的人会隐瞒这些消失的人,每年白拿这些人的军饷。
江祈安绝不希望是后者。
即使他曾为千禧嫁人一事愤愤不平,但武一鸿是天底下难得一见的好男人。
比起他那些幽深阴暗的心思,武一鸿才是那个更值得托付的人。
江祈安的关系只能支持他查到此处,他不得不赶回岚县。
*
千禧最近可忙,县衙有新的赋税增减,需要重新核实每家每户的情况,官媒氏就是这活儿的主力。
千禧边干活边骂江祈安整的这些幺蛾子,这一天天的搞得实在太累人,她每日沾床就睡,睡醒就得去忙,整个人瘦了一圈。
梁玉香也跟着一起忙,每日都变着花样的千禧做饭,生怕她吃不下去。
就这般忙了月余,发下来的工钱就那么一丁点,够千禧每天吃三顿米糕,买个发绳都得咬牙切齿。
她欲哭无泪,迎面见着高长生也怏怏不乐,她甚至想和他抱头痛哭。
“长生啊!日子过得好苦啊!”千禧哀嚎。
“打住!咱俩差不多。”高长生说完朝她挑眉,“嗯,但是我应该比你多一点,毕竟我还是说成了一门亲事。”
千禧见他那嘚瑟样儿,扭头就走了,“哼!还说请你吃米糕的!白瞎了我这份心!”
虽然钱少,千禧还是去精心挑选了一块丝绢,一顶帽子,顺手给自己买了两罐子蜜饯。
转头她就遇见了冯贵,他挑着空箩筐,笑嘻嘻地跟千禧打招呼。
千禧笑着应他,“和吴姐姐最近怎么样啊?”
冯贵轻笑,“好着呢!”
千禧蓦地想起吴宛说过,很喜欢冯贵给他买蜜饯,她顺手就塞了一罐给冯贵,“冯大哥,送你了!”
冯贵皱眉,“送我干嘛,这多不好!”
“吴姐姐喜欢啊,你要是给她带点吃的回去,她不就更开心了吗?”
“不要!你想的招儿,我们这些老夫老妻脸皮薄,做不出来!”
冯贵说的也是实话,千禧一遇见他就要给他支招,那些招数他一个大男人实在有些拉不下脸。
千禧黑溜溜的眼珠子一转,“那这样,你呢,就回家瞧瞧,要是你瞧见吴姐姐辛苦一次,你就给她一颗蜜饯,直到这罐子空了……”
她说得兴奋,冯贵觉得实在好笑,但不得不承认,有些招真好使,这个年轻媒氏,有些超乎想象。
蓦地,冯贵似是想到了什么,噢了一声。
千禧一愣。
“千媒氏,还真有有个事儿需要你帮忙!”
千禧眼珠子唰地一闪,“何事?”
冯贵想的认真,嘴里却支支吾吾,稀里糊涂,“我有个兄弟,他就是……嗯……有点……他媳妇儿……”
千禧听得满脸疑惑,“吵架了?”
“也不吵……”
“不吵架,那就是要和离?”
“也不是。”
冯贵怎么都说不清楚,最终把千禧请家里去了,让吴宛给她描述。
第22章 跳河夫妻饭桌上,吴宛和冯贵连声……
饭桌上,吴宛和冯贵连声叹息,千禧也没听明白。
她只知道,冯贵的这个兄弟,是个不爱说话的木匠,他的夫人曾是个家境不错的富家小姐,这门亲事也是千禧娘亲撮合的。
听起来幸福美满的一家,却是屡屡传出跳河轻生之事。
千禧听了个大概后,疑惑地问,“孔三娘子脾气很怪?”
吴宛皱眉,“不算怪吧……孔三娘子性子温婉贤淑,可能是太贤淑了,有些多愁善感,整个人爱哭的很,就我们知道的,跳了三次河!”
冯贵忙补充道,“苗木匠因为她跳河的事,被审了两次,媒氏常去找他,教训也好劝慰也罢,他可能有些受不了,就来找我们喝酒。”
“苗木匠平日里不爱说话,都是我们主动找他,他和我们喝酒也只待一小会儿,从不喝醉。”
“可那夜,他给自己喝吐了,哭得稀里哗啦的,我们问他怎么了,他不说,摇摇晃晃的回了家。我们几个兄弟都有些担心,就跟在他后面送他回家,将他安置好后,我们几个就走了,没走出多远,就听得他家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
千禧凝神屏息,凑近了些。
“我们赶忙冲过去,就看见苗木匠拉着她媳妇往河边走去,嘴里大喊,‘要死一起死!那就一起死!’还拉着他媳妇儿往河里一跳,要不是我们几个正好在那儿,说不定真就被淹死了!”
“苗木匠可是一个从不会说重话的人,对人彬彬有礼,对他媳妇儿可好了!我都没见过这样好的男人!就那天夜里跟中了邪似的!”
千禧汗毛都竖起来了,但冯贵是这个苗木匠的兄弟,说话难免偏颇,她转头问吴宛,“苗木匠真如冯大哥所说?待媳妇儿好吗?待孩子好吗?”
吴宛描述孔三娘子时支支吾吾,可描述苗木匠毫不含糊,甚至是神采飞扬,“别说!你还真别说!苗木匠除了不爱说话,那可是公认的好男人啊!相貌周正,手艺极好,体贴顾家!”
“冯贵还会出去鬼混,但这事儿绝不会发生在苗木匠身上!人家没事就在家待着,照顾媳妇儿和孩子!”
“最重要的是,苗木匠的手艺远近闻名,前段世间就有菱州富商专程来请他打造一个木匣子,就那一个木匣子,卖出了五百两银子的高价!还买了五进的院子,简直不是一般能想的男人!”
吴宛不遗余力地夸赞,冯贵暗戳戳瞥了她一眼。
千禧更不明白了,除了一个多愁善感,她就没听到一个不好的词。
江祈安身为县令也就才住个五进的院子,他们夫妻二人年纪轻轻就已经拥有,那闹的应该也不是钱。
千禧回了金玉署,向常在那片游走的媒氏一番打听,结果出乎意料。
“千禧啊,这事儿你没法管!”
“为何啊!是利的问题?还是两方家境的问题?亦或是因为这孔娘子是下嫁?可是这苗木匠如今地位不算低罢……”千禧趴在桌上,想着各种可能性。
连高粱声也来凑热闹,“千禧,这事儿你还真没法子,这两人啊,脑子有问题,你可解决不了。”
“可不嘛!三番五次地跳河,能有啥问题,就是整天没事闲得没事做!”
……
没人能给千禧答案,千禧只能自己去找。
她往那五进的宅子而去,与江祈安的宅子在同一条街,拐过两条街巷,便能看见苗宅,宽阔大气,想来花了不少钱。
一般匠人可没法达到这个地位,一辈子也赚不了五百两。
巷子尾房檐阴影下,有一穿着红褙子的小女孩儿,衣料是富贵的,颜色却是黯淡赭色,头发微微有些散乱,她低低垂着头,似是在哭泣。
千禧从她面前经过,没法视而不见,便蹲下身哄她,“小姑娘,为什么哭啊?”
小女孩抬眸看了一眼千禧,竟往角落里缩了又缩,眼神闪躲,像是害怕极了。
千禧对自己的容貌有些认知,不至于美的惊人,也谈不上丑的吓人,总归还是比较有亲和力的脸,是比较讨孩童喜欢的模样。
还没哪个小女孩这么怕她,她有些迷惑。
她随手掏出一块蜜饯,眯起眼睛,笑得温和亲切,“小丫头,谁欺负你了?跟姐姐讲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