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01节
  但是在《朝闻》上这篇文章刊登了,而且引起了很多普通人的热议。《朝闻》在第三期准备开启读者来信的栏目。
  而众多读者来信中,表扬这片文章的人很多。而有了这些文章做普遍,更多的普通人开始尝试写作,把自己身边的事情写下来发过来。
  就像是这期杂志就收到很多有意思的投稿。
  “这篇文章有意思啊。部队里一名通讯员的投稿,写的是炊事班趣事。《炊事班长的红烧野凤梨》,这个文章好,有意思!”
  “这篇也好,《小河村的水坝》。”
  “还有这篇还有这篇,《破除妈妈信的邪教》。虽然文笔一般,但是写的很真情实意,是个初中生写的。我认为也可以加上啊。”
  《朝闻》杂志的副主编(李锐是挂职主编,最后他要总审阅。但是没有时间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点点头欣慰的说道:“主编说得对啊,其实民间不缺好故事。只看你愿不愿意用罢了。”
  “那么我们就把接下来的第三期的刊物排一排吧?”“好。”当张学长来着于敏来杂志社投稿的时候,其实杂志社已经把下一期要刊发的文章都选定了。
  不过当张学长挥舞着手上的文稿大声喊道:“我们来投稿,我学弟写的这篇短篇小说可好了。他是北大的高材生!”
  这话一说,杂志的编辑们还真的认真的看于敏的文章了。
  毕竟北大的名头还是好使的,尤其是他说于敏是北大的高材生。
  而于敏已经脸臊的通红了:“学长,我不是文科的。你别再杂志社这么高调!”
  正在审阅文章的副主编听见了于敏的低语,他抬起头说:“你不是文科的?”
  “对。编辑是不是写的不行,要不我拿回去在改改吧。”说话,于敏就想把副主编手上的稿子拿走。
  副主编一转身护住了:“不用,我在看看。”
  这一看便是十分钟,这十分钟对于敏来说异常难熬,就像是等待上火刑架的女巫一样。
  不过副主编最后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你这篇文章很好,留下吧。”
  “真的?”于敏高兴的差点蹦起来。
  “真的!不过我们杂志社的稿酬可没有外面那么高。他们可以新币千字十五元,我们这里只有千字五元,可以接受吗?”
  “我写这小说也不是为了挣钱的!就是想写,有人看就最好了!”“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副主编很开心的收下了于敏的稿子。
  在回去北大的路上,张学长显得比于敏还开心。“学长,你蹦蹦跳跳的干啥呢?”于敏不太理解。
  “嗨,你不知道。我之前也给《朝闻》投稿了,不光是我,还有闫凯他们也写了。但是都被退回来了。”
  “啊?为啥啊?”
  “嗨,编辑社说写的太不接地气了。让我们好好练练。”张学长一摊手,无奈的说道。
  也许每个理科男心中都有一颗文学浪漫的心,只是没法坚固罢了。“你的文章投稿过了,到时候我们辩论的时候就拿你的文章啪啪的抽夏平忠他们的脸。他们总觉得自己天天在报纸上发豆腐块的文章多了不起。”
  “还拿着稿费夏天请女学生吃冰棍儿,冬天请人吃爆肚!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对于张学长来说,也许其他都是虚假的。
  但是拿着稿费请女学生吃冰棍儿和爆肚儿这件事是真的难忍。
  没办法,相比较来说,文科生一般都比较骚。理科生一般要含蓄很多。
  所以在求偶这件事上,很多理科男输给文科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人家又写诗,又弹吉他,还背诵《罗密欧与朱丽叶》,那个女生不心动?
  理科男很多人可不会这样的技能,他们自我展示总不能对女生说:“走,我给表演一个切除青蛙卵管。”
  你看人骂不骂你变态就是了。
  “我要让那些文科生知道,咱们理工男那也是能文能理!写文也行!做科研也行!”
  于敏笑了笑,对于张学长这样的豪言壮语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很在乎进步学社内文理小组对于《朝闻》的辩论问题。
  在他看来不过是大家闲的发慌罢了。如果没人都来五百道数学题,他们也就没这么无聊了。
  要不然等稿费下来,自己去印些试卷送给同学们?多印点,让大家每天写个一百道,那就不会那么无聊了!
  于敏想着做好人好事。
  而文理小组的辩论在进步学社内也算是一件大事吧。
  正如于敏所言,很多学生是真的闲得蛋疼,或者说就是喜欢凑热闹。学生永远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主儿,这在所有年代都一样。
  所以辩论当天,不仅有进步学社的学生,还有北大清华的其他同学一起来观摩。
  好几百人挤在小礼堂,于敏都快伸展不开身体了。而这一次辩论的议题其实是《文学要先实用,还是要先文艺》。
  这标题其实已经不是针对《朝闻》了,而是一个更宽泛的议题。
  甚至有一些些触及到了文学改革的苗头了。
  这年头的大学生中,有的人的格局还是有的。
  夏平忠和闫凯两人能当进步学社文理组长,就证明他们的能力是不错的。
  所以在开始辩论前的好几天,他们就商谈过。最好不要把《朝闻》列入标题。
  第一,这样进行辩论会显得我们格局很小。
  第二,辩论的议题应该以文学的发展为主,而不是讨论一个杂志。文理小组的组员们都同意了。
  “学长,我现在真想在图书馆做题。”于敏快被旁边一名清华的学生挤的喘不过气了。
  “你说你要凑热闹,你非要拉着我干嘛啊?”张学长被挤在墙边,脸有些扭曲的说道:“鬼知道今天回来这么多人啊!诶诶诶!有点素质,能不能别挤了!”
  “张学长,前面那人是谁啊。怎么还有单独一个座位?”
  “我瞅瞅?还真是。哦,我想起来了,是文科小组的一个组员,名叫廖东海的亲戚,说是在天津一家报馆工作。说是来采访我们这次辩论的。”
  于敏被挤得五官扭曲:“天津的记者跑来北平采访我们学校内学习小组的内部辩论会,他图什么啊。”
  “谁知道呢,也许有销量?”于敏觉得怪怪的。
  而这名叫聂勤的记者手上端着相机,眉头却皱起来了。因为不是说好了北大要辩论《朝闻》的好坏吗?
  怎么改成了文学辩论了?
  自己污蔑……啊不,是批判《朝闻》的报道怎么写啊?聂勤有些苦恼。
  不过记者这个行业嘛,是拥有灵活的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的。
  没关系,你们改了标题,我可以帮你们圆回来嘛。聂勤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他举起相机对着小礼堂里拥挤的学生们一通乱拍。
  之后便是辩论开始,夏平忠等人认为文学要先保持自身的文学性和严肃性,然后才能考虑实用性。
  因为立身都不正了,那么怎么去实用呢?而闫凯等人则提出,一切都要先以实用为出发点。
  尤其是以现如今中国的状况,要先解决的是有没有,然后在考虑好不好。
  在辩论中两人自然不可避免的提到《朝闻》。而每每提到《朝闻》的时候,聂勤便眉飞色舞,下笔如有神。
  而一谈到严肃文学和实用文学的时候,聂勤就直打哈欠。这场辩论到最后的输赢,其实聂勤一点都不关心。
  反正一结束之后,他就立刻返回天津。而在他的精心炮制下,一篇崭新的报道热辣出炉。
  【北、清天之骄子为文学杂志争论不休】。这篇文章粗看平平无奇,似乎只是在记录这场辩论罢了。
  但是文人最阴险的地方便是处处埋针,处处下套。这个看似简单的报道,实际上是南方众多报业杂志联合前的集结号罢了。
  而在集结号吹向前,李锐已经发现了这份报纸。“《塘沽逸事》,这种滥俗小报的版号是不可能通过的。”
  李锐看着下面的人送来审查的资料说道:“这份报纸我知道,每天就是编造新闻。还喜欢写桃色,上次还写大沽口有龙飞出来。太离谱了,但凡靠谱点我都能让它考个试。这种直接取消吧。”
  李锐原本想批示玩就把资料关上。
  但是就在这时,他发现这份原本很不靠谱的报纸上居然写着一篇看似很靠谱的新闻。
  《北、清天之骄子为文学杂志争论不休》。这是应该出现在一个卖弄艳俗的报纸上的文章吗?
  李锐不由得提起了十二万分的心眼。
  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界第一本漫画杂志
  《塘沽逸事》是一份什么样的报纸?是一个今天写《大沽口真龙起飞》明天写《水猴子鄱阳湖伤人》的野报。
  这种报纸但凡写一点时政类新闻。那也是曾经在民国时期写的《段总统与他的七十二房小妾》或者是新中国时期写的《xxx大将军原是武曲星转世》。
  好吧,这也算是时政吧,至少和时政人物扯上关系。
  倒是抗日时期写过一些抗日奇侠的文章,也勉强算是支持抗日吧。比如这份报纸之前在抗日时期写过《地雷侠》的故事,在天津卖的还挺好的。
  还有《华北奇侠传》之类的玩意儿。但是说到底,它就是个彻头彻尾没有太多品味格调的猎奇向报纸。
  这种小报也在李锐考虑取消的范围内。
  因为这种小报实在是太没有底线了。为了销量,他们什么都可以写。
  解放军进北京的时候就能写大沽口有真龙飞起。
  李锐有理由怀疑,那日秃子真的想要反攻的时候,它们也会跳起来写福建有海龙翻身。
  所以这种报纸一旦写正经的东西,就让李锐步步的考虑一下它是发什么疯了。
  李锐一字一句的反复的读了这篇报道,读完后又在读了一遍。
  第一遍读的时候李锐确实是没有发现什么太大的问题,似乎就是单纯的一篇报道罢了。
  可是第二遍的时候李锐拿出了一只红墨水钢笔,在报道的很多地方开始划线。
  【据悉引起这场文学辩论的开端在于《朝文》杂志对传统文学的冲击……】
  【北大和清华的学子为此争论不休……】【现场拥挤的场面……】【图书馆内空无一人,辩论现场人山人海……】
  李锐随便画了几条句子之后就把钢笔一丢,冷笑了起来。动笔杆子的人别的或许不太行,但是阴损绝对是一等一的。
  许多看似公平客观的论述后面都会藏着许多的套子和后招。
  这些玩意儿李锐可是在后世没少领教呢。
  文化人的花花肠子太多了,搞建设不一定怎样有本事。
  但是抢班夺权摘桃子可是一等一的厉害。
  而且文化之战莫说现在了,即便是在另一个时空的几十年后依旧在继续。
  而且李锐可以说,精英文化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国产文艺作品中已经几乎不出现积极正面的穷人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