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纤长的手接过狐裘,陈翛裹上厚重的外衣,他揭下墙壁上的玄铁剑,扣上护甲,一番动作纯熟利落。冷甲相击的轻脆锐响回荡在屋内,周隶瞧着尚书郎拔出佩剑,挑开布帘进了里屋。
周隶心里一惊,若是杀了李家嫡子,那便是断了后路无故惹腥,大人应当不会做出这种愚蠢的事。可是,那也只是他的以为,这个陈家尚书郎心性如何,他倒底是不清楚的。
周隶悬着一口气,待看到陈翛出来时剑上无血才松了一口气。他扫去马背上的残雪,看着大人认镫上马。
尚书郎拉着辔绳,烈马嘶鸣了一声,雪花飞卷,他毫不犹豫地转身打马走远了,冷心冷肺地连头都没有回一次。反倒是周隶愣在原地发怔,呼啸的风雪撞着脆弱的柴扉木门,周隶下意识转身去看。
一片茫茫白色里,长街尽头最里面的小屋亮着微弱的烛光。除夕满城红,在雪色里格外温馨,家家都在守岁迎新,唯有那个小屋无端多出些哀戚。睡在里面的李家嫡子,一觉醒来会看到什么呢?
周隶拂去脸上的飞雪,他翻身上马,策马追上远去的人。
奚州春平街的小屋渐渐被他们丢在了后面。
二人策马并行,他们没有旁的侍从护卫,因而在路上遇上了不少黏黏糊糊的杀手刺客。周隶算是尽心护忠,陈翛却落刀极快,蛮力斩杀着一个个送上来的余孽。剑光所过之处,雪地上濡湿了一块块红斑。
长剑犹在滴血,周隶将最后一个尸体抛进密林时,迎面对上尚书郎的眼神,他心里无端颤了颤。陈翛以臂上护甲擦拭血渍,声音极寒:“此番你来寻我,是不是郦安出了事?”
周隶自知瞒不了他,便道:“是。”
“明宁帝已经遣旨,大人与许儒善嫡女的婚事已经定下了。”
陈翛抬眼:“什么时候?”
“今岁立春,正月十一。”
依着民间的习俗,四立四正前一日忌嫁娶,明宁帝怎么会定下这样的日子。陈翛遥遥瞧着上京的方向,皱眉:“......许儒善是不是不行了?”
周隶垂目,却并不说话。
“是你动了手脚?”一股寒意逼近,陈翛忽然攥过他的衣领,将人带至自己跟前。夹杂着腥血气息的荼芜香缠进鼻腔里,周隶看见陈翛冷的幽深的双眸,听着对方的声音,“许儒善突发的外风,是你的手笔?”
“他死了于大人而言并无害处。”周隶答的不畏不惧。许儒善于他而言什么都算不上,真正在他心里能有分量的是大人的大业、属于他们所共有的大业。
陈家尚书郎却狠狠掷开了他,周隶忽然被松开,跌倒在雪地里,树梢的残雪抖落,渗进他的衣领里,身上随之起了一层密密麻麻、冷而悚然的鸡皮疙瘩。
他似乎听到了野兽飞禽的嘶鸣。
第62章 双囍
北齐开国两百多年来, 罕见这满城红妆的排场。这番嫁娶既没有什么公主,也没有什么将相王侯, 可偏偏却摆出了极大的阵仗。皇帝老子赐下的姻亲,满城青瓦描红,金玲叮当作响, 年仅二十的陈家尚书郎拿出的聘礼不比任何世家子差。
一朝嫁娶, 玉面檀郎摘走了富贵家卿,惹出了郦安不少笑谈。
“油麻茶礼、金钗珥环,喜金十二担……姑娘,陈家尚书郎当真是珍重你的,单瞧那套点翠琳琅坠子, 就值这个数儿呢。”随侍的丫鬟比出了十根手指,与喜婆伸着脖子看着那些礼金。
许容缨看着铜镜里的自己,黛眉朱唇, 缓慢的抚上了心口。
那儿跳的厉害。
许容缨生性清高自持, 此刻却难得有些窘迫, 轻声斥责道:“胡说什么。”她二十未嫁, 已是晚婚, 依着她这样的门楣, 想要什么样的夫君没有?可就是这么阴差阳错的,她等到了如今, 等到了一早投奔于她许家的少年郎。
许容缨忽然想到了几年前自己驳斥陈翛的情形,心里有些后悔。虽说当初她确实看他不起,可是谁能想得到陈翛竟真的一步步青云直上了呢?
他至今未娶, 许是为了自己也未可知?
一念及此,许容缨淡淡笑了,两靥金钿平添出娇羞温柔来。喜婆上前为她盖上红盖头,飞凤羽凰的蜀锦刺绣如水一般,她默默伸出纤长的玉手搭在侍人的腕上。
环佩叮咚,许家姑娘在震天的礼炮声响中踏上了喜轿。
只是来迎她的却不是陈家郎,而是他的侍从。
许容缨听着外间议论声,不以为然。她一早便知陈翛离京一年,一回来便进宫复旨。他甫一进宫,娶亲的旨意便传了下来,这样的恩宠,让她在郦安里赢了无限的风光脸面。
她本就是世家女儿里生的最好的,自然也要得到最好的。父亲虽病在榻上,但只要自己嫁的好,她许家的荣耀仍不会倒。
许容缨俯身对身侧喜婆道:“起轿吧。”
吉时不可误。
唢呐一阵阵的响,鼓声乐声响彻云霄。这城东的陈公府是新立的,还很干净新鲜,它正在等着它的新主人。
车马停落的时候,许容缨久久未等到喜婆搀扶,她心下有异,隐约觉出一些慌张。许家姑娘扯下盖头,撩帘而出,待她看到眼前景象时,右眼皮狠狠跳了一跳。
陈公府无人相迎。
他们这一群人被晾在门外,匾额上的红绸也像极了笑话。许容缨冷声冲着身边的人喝道:“都瞎了吗?!还不找人开门?将我撂在这儿等人看笑话吗!”
手下人纷纷应声而动,门是虚掩着的,许容缨推开身侧的侍女,趔趄行至门前,终于看清了里屋的情形。一片冷清,半分喜色都无。她忍不住冷笑起来,咬牙切齿:“陈述安,你该死!”竟然这样戏弄她。
她立即折身要返还,却不想那个来迎亲的人迈步以剑拦住了她。面上层层珠帘一颤,许容缨不屑与下人说话,只道:“滚开。”
那人却不退,许容缨刚要动,剑鞘便推开了一寸,寒光一闪,她便知道这人不是在说笑了。
那是威胁。
她抬头,看清了这人的面貌,二十多岁的年纪,面容尚且算是俊朗,只是眉目里尽是厌憎嫌恶。
“你是谁?”许容缨皱眉道,他虽未见过这人,却隐约觉得他面相看着熟悉。
周隶置若罔闻,却不想,城北处忽然传出一阵异响,待再细听时,一百零八坊的旦暮鼓声已经敲响了。
郦安旦暮鼓,为传时,也为晓兵。鼓声响起,若不是报天黑晨初,便是呈报京兵出动。
许容缨愣在原地失了神。似乎有什么东西忽然崩断了,一颗心猛地跌进了深渊。
当朝明宁帝在位伊始,这是第一回为报兵而敲响旦暮鼓。赭衣京兵们配着腰刀,鱼贯而入,一身喜袍的新郎官从两列京兵当中站出。许儒善虽瘫痪了,但精神状况尚且算佳,此刻面上笑意却完全僵住。
宾客不知何故,纷纷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这新娘子已经被接走了,新郎倌却在这儿,实在是不像话。
陈家尚书郎身量抽长,腰间环佩垂悬,坠着红缨穗子。他长发尽数梳起,露出一双斜飞入鬓的剑眉,红袍加身显得人极其鲜亮。陈翛接过客宴上一樽清酒,遥遥朝着许儒善饮了一杯。满酒倾洒,尚书郎掷了金樽,叮咚落地而响。
“许相,这杯离魂酒,臣敬上了。”
喜宴立即乱了,在场有头有脸的官员悉数在此,许儒善被这么下了面子早已面色惨白。坐在内堂的谢家人和李家人无声地交换了一个眼神,谢定乘有些握不住酒樽,他额上出了汗:“真是冤孽。”李自垂目,忍下心中异样,冷声道:“狗咬狗罢了。”
话音刚落,真的狗却吠了起来。凑热闹吃酒的张公牵着自家黑狗,十分抱歉的冲着众人抱拳,极力想让黑狗安分下来。
那三百鼓声终于敲完了,余音袅袅犹在耳边嗡鸣。许儒善也在这阵荒唐里看出了明白,他瞧着那个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好狗,几乎是目眦尽裂:“陈述安,你当真是好本事!”
陈翛抖开手中皇榜,逆光之下,他冷面启唇。
“官为发许儒善,多为恶事,私与南越相谋,戕害忠良,鱼肉膏粱,逆罪大不赦。”
“满门问斩,即刻扑杀。”
四下里一阵死寂。许儒善却忽然笑了起来:“狗鼠辈,真当自己攀了皇权就能调转枪头来对付我了?我若不知你底细,焉能用你至今?”
“你与圣人复旨去,我今日不接这诏令。”他冷意森森的笑了,为官者的生杀予夺之气荡出,“臣有先帝赐予的免死金牌,臣、要面诣圣人!”
“至于陈尚书那些家私事,圣人想必比臣更上心。”
许儒善父辈曾为先帝出生入死,因而得了那一枚免死金牌,天大的灾祸来了也能保他一命。也正是因为这一层道德伦理,明宁帝没办法把事情做的太难看,毕竟郦安里要脸的人都在乎名声。
赭衣京兵不敢轻举妄动了,先皇遗旨与圣人诏令,孰轻孰重、孰是孰非哪里能说的清?在场的官员们也纷纷噤声不语,陈翛跨步上前,环首刀出鞘,剑光经过之处,重物直直坠落,血气扑鼻。
周隶心里一惊,若是杀了李家嫡子,那便是断了后路无故惹腥,大人应当不会做出这种愚蠢的事。可是,那也只是他的以为,这个陈家尚书郎心性如何,他倒底是不清楚的。
周隶悬着一口气,待看到陈翛出来时剑上无血才松了一口气。他扫去马背上的残雪,看着大人认镫上马。
尚书郎拉着辔绳,烈马嘶鸣了一声,雪花飞卷,他毫不犹豫地转身打马走远了,冷心冷肺地连头都没有回一次。反倒是周隶愣在原地发怔,呼啸的风雪撞着脆弱的柴扉木门,周隶下意识转身去看。
一片茫茫白色里,长街尽头最里面的小屋亮着微弱的烛光。除夕满城红,在雪色里格外温馨,家家都在守岁迎新,唯有那个小屋无端多出些哀戚。睡在里面的李家嫡子,一觉醒来会看到什么呢?
周隶拂去脸上的飞雪,他翻身上马,策马追上远去的人。
奚州春平街的小屋渐渐被他们丢在了后面。
二人策马并行,他们没有旁的侍从护卫,因而在路上遇上了不少黏黏糊糊的杀手刺客。周隶算是尽心护忠,陈翛却落刀极快,蛮力斩杀着一个个送上来的余孽。剑光所过之处,雪地上濡湿了一块块红斑。
长剑犹在滴血,周隶将最后一个尸体抛进密林时,迎面对上尚书郎的眼神,他心里无端颤了颤。陈翛以臂上护甲擦拭血渍,声音极寒:“此番你来寻我,是不是郦安出了事?”
周隶自知瞒不了他,便道:“是。”
“明宁帝已经遣旨,大人与许儒善嫡女的婚事已经定下了。”
陈翛抬眼:“什么时候?”
“今岁立春,正月十一。”
依着民间的习俗,四立四正前一日忌嫁娶,明宁帝怎么会定下这样的日子。陈翛遥遥瞧着上京的方向,皱眉:“......许儒善是不是不行了?”
周隶垂目,却并不说话。
“是你动了手脚?”一股寒意逼近,陈翛忽然攥过他的衣领,将人带至自己跟前。夹杂着腥血气息的荼芜香缠进鼻腔里,周隶看见陈翛冷的幽深的双眸,听着对方的声音,“许儒善突发的外风,是你的手笔?”
“他死了于大人而言并无害处。”周隶答的不畏不惧。许儒善于他而言什么都算不上,真正在他心里能有分量的是大人的大业、属于他们所共有的大业。
陈家尚书郎却狠狠掷开了他,周隶忽然被松开,跌倒在雪地里,树梢的残雪抖落,渗进他的衣领里,身上随之起了一层密密麻麻、冷而悚然的鸡皮疙瘩。
他似乎听到了野兽飞禽的嘶鸣。
第62章 双囍
北齐开国两百多年来, 罕见这满城红妆的排场。这番嫁娶既没有什么公主,也没有什么将相王侯, 可偏偏却摆出了极大的阵仗。皇帝老子赐下的姻亲,满城青瓦描红,金玲叮当作响, 年仅二十的陈家尚书郎拿出的聘礼不比任何世家子差。
一朝嫁娶, 玉面檀郎摘走了富贵家卿,惹出了郦安不少笑谈。
“油麻茶礼、金钗珥环,喜金十二担……姑娘,陈家尚书郎当真是珍重你的,单瞧那套点翠琳琅坠子, 就值这个数儿呢。”随侍的丫鬟比出了十根手指,与喜婆伸着脖子看着那些礼金。
许容缨看着铜镜里的自己,黛眉朱唇, 缓慢的抚上了心口。
那儿跳的厉害。
许容缨生性清高自持, 此刻却难得有些窘迫, 轻声斥责道:“胡说什么。”她二十未嫁, 已是晚婚, 依着她这样的门楣, 想要什么样的夫君没有?可就是这么阴差阳错的,她等到了如今, 等到了一早投奔于她许家的少年郎。
许容缨忽然想到了几年前自己驳斥陈翛的情形,心里有些后悔。虽说当初她确实看他不起,可是谁能想得到陈翛竟真的一步步青云直上了呢?
他至今未娶, 许是为了自己也未可知?
一念及此,许容缨淡淡笑了,两靥金钿平添出娇羞温柔来。喜婆上前为她盖上红盖头,飞凤羽凰的蜀锦刺绣如水一般,她默默伸出纤长的玉手搭在侍人的腕上。
环佩叮咚,许家姑娘在震天的礼炮声响中踏上了喜轿。
只是来迎她的却不是陈家郎,而是他的侍从。
许容缨听着外间议论声,不以为然。她一早便知陈翛离京一年,一回来便进宫复旨。他甫一进宫,娶亲的旨意便传了下来,这样的恩宠,让她在郦安里赢了无限的风光脸面。
她本就是世家女儿里生的最好的,自然也要得到最好的。父亲虽病在榻上,但只要自己嫁的好,她许家的荣耀仍不会倒。
许容缨俯身对身侧喜婆道:“起轿吧。”
吉时不可误。
唢呐一阵阵的响,鼓声乐声响彻云霄。这城东的陈公府是新立的,还很干净新鲜,它正在等着它的新主人。
车马停落的时候,许容缨久久未等到喜婆搀扶,她心下有异,隐约觉出一些慌张。许家姑娘扯下盖头,撩帘而出,待她看到眼前景象时,右眼皮狠狠跳了一跳。
陈公府无人相迎。
他们这一群人被晾在门外,匾额上的红绸也像极了笑话。许容缨冷声冲着身边的人喝道:“都瞎了吗?!还不找人开门?将我撂在这儿等人看笑话吗!”
手下人纷纷应声而动,门是虚掩着的,许容缨推开身侧的侍女,趔趄行至门前,终于看清了里屋的情形。一片冷清,半分喜色都无。她忍不住冷笑起来,咬牙切齿:“陈述安,你该死!”竟然这样戏弄她。
她立即折身要返还,却不想那个来迎亲的人迈步以剑拦住了她。面上层层珠帘一颤,许容缨不屑与下人说话,只道:“滚开。”
那人却不退,许容缨刚要动,剑鞘便推开了一寸,寒光一闪,她便知道这人不是在说笑了。
那是威胁。
她抬头,看清了这人的面貌,二十多岁的年纪,面容尚且算是俊朗,只是眉目里尽是厌憎嫌恶。
“你是谁?”许容缨皱眉道,他虽未见过这人,却隐约觉得他面相看着熟悉。
周隶置若罔闻,却不想,城北处忽然传出一阵异响,待再细听时,一百零八坊的旦暮鼓声已经敲响了。
郦安旦暮鼓,为传时,也为晓兵。鼓声响起,若不是报天黑晨初,便是呈报京兵出动。
许容缨愣在原地失了神。似乎有什么东西忽然崩断了,一颗心猛地跌进了深渊。
当朝明宁帝在位伊始,这是第一回为报兵而敲响旦暮鼓。赭衣京兵们配着腰刀,鱼贯而入,一身喜袍的新郎官从两列京兵当中站出。许儒善虽瘫痪了,但精神状况尚且算佳,此刻面上笑意却完全僵住。
宾客不知何故,纷纷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这新娘子已经被接走了,新郎倌却在这儿,实在是不像话。
陈家尚书郎身量抽长,腰间环佩垂悬,坠着红缨穗子。他长发尽数梳起,露出一双斜飞入鬓的剑眉,红袍加身显得人极其鲜亮。陈翛接过客宴上一樽清酒,遥遥朝着许儒善饮了一杯。满酒倾洒,尚书郎掷了金樽,叮咚落地而响。
“许相,这杯离魂酒,臣敬上了。”
喜宴立即乱了,在场有头有脸的官员悉数在此,许儒善被这么下了面子早已面色惨白。坐在内堂的谢家人和李家人无声地交换了一个眼神,谢定乘有些握不住酒樽,他额上出了汗:“真是冤孽。”李自垂目,忍下心中异样,冷声道:“狗咬狗罢了。”
话音刚落,真的狗却吠了起来。凑热闹吃酒的张公牵着自家黑狗,十分抱歉的冲着众人抱拳,极力想让黑狗安分下来。
那三百鼓声终于敲完了,余音袅袅犹在耳边嗡鸣。许儒善也在这阵荒唐里看出了明白,他瞧着那个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好狗,几乎是目眦尽裂:“陈述安,你当真是好本事!”
陈翛抖开手中皇榜,逆光之下,他冷面启唇。
“官为发许儒善,多为恶事,私与南越相谋,戕害忠良,鱼肉膏粱,逆罪大不赦。”
“满门问斩,即刻扑杀。”
四下里一阵死寂。许儒善却忽然笑了起来:“狗鼠辈,真当自己攀了皇权就能调转枪头来对付我了?我若不知你底细,焉能用你至今?”
“你与圣人复旨去,我今日不接这诏令。”他冷意森森的笑了,为官者的生杀予夺之气荡出,“臣有先帝赐予的免死金牌,臣、要面诣圣人!”
“至于陈尚书那些家私事,圣人想必比臣更上心。”
许儒善父辈曾为先帝出生入死,因而得了那一枚免死金牌,天大的灾祸来了也能保他一命。也正是因为这一层道德伦理,明宁帝没办法把事情做的太难看,毕竟郦安里要脸的人都在乎名声。
赭衣京兵不敢轻举妄动了,先皇遗旨与圣人诏令,孰轻孰重、孰是孰非哪里能说的清?在场的官员们也纷纷噤声不语,陈翛跨步上前,环首刀出鞘,剑光经过之处,重物直直坠落,血气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