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原地的越人大惊失色,再看时,不知哪里来的声响,震沙撼地。那该有多少人?一千人、一万人?
……那是他们根本数不清的阵仗。
北边的涉水黑压压的来了兵,行在最前面的是军旗,赫然一个“齐”字。越人惊了,内线来报,齐人此番是不会出兵的,那么这些人又是什么……
策马行在最前面的人一身玄衣冷甲,方才便是他射出的冷箭,离百步却可穿杨。一身肃杀之气,在这大漠黄沙里无端瘆人。
无人知道他的名号,因为这人从未上过战场。
仅是一瞬间的事,齐越两批人便如潮水般交叠在一起,胡乱厮杀。
李棣听到了好多好多的声音,密密麻麻的往脑子里灌,他很想听清楚,可是耳朵却好像嗡鸣了。
依稀之中有个人穿破了血色,几乎是连跑带跪的奔向他这边,那人一把捞起自己,力气特别大,勒的他骨头生疼。
离的太近了,以致于隔着甲他都能听到对方急促鼓动的心跳声。
李棣松了一口气,顺着力道靠在他肩上颈窝里,没有软软的头发,只有冰冷的玄铁甲胄。
明明是一截冷骨,又为何会这么滚烫?烫的他几乎不敢触摸。
李棣启唇,一口浊血悉数流出来,好像还掉了几颗牙齿。他能想的出自个儿现在该有多狼狈,此番再见,真是在阎王手底下抢来的运气……他闭眼温声细语:“俏牡丹……你怎么又不戴花?”
那人没说话,李棣忽然觉得自己背上很凉,一滴一滴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一颗心沉了沉,无端觉出了一些难过来,怎么自己总让他这么不放心呢?
他缓缓抬手拍了拍陈翛的背:“却还要我来哄你吗?”
陈翛哑着嗓子,他的呼吸很重,整个人都呈着极度紧绷的状态。若是李棣能看到他的样子,便会知道几月不见,玄衣大人瘦了好些,也冒了胡茬,五官因为消瘦更加冷冽了许多。
穿着朝服做了十多年文官的玄衣相今儿披了甲,他能镇得住沙场、他该是那个“玉面檀郎”、他驰援带兵,来了这活死人才会待的沙场。那么多人都在逃、拼了命的逃,唯有他、不管不顾的朝着这边来。
李家小子不知道旁人遇到这样的情形该怎么做?是要哭着喊着将人推走吗?说你不要来,这里危险……他说不出那话来,他卑劣的私心明明白白的告诉自己一件事——他来了,他觉得心里发酸发疼,却也根本没办法把人推开。
他好像一直都没长大……成天想着的,也不过是希望有这么一个人不丢了自己。
那些未来得及挑明的情意,在这一刻都有了回答。
“我给你传了那么多信,你怎么都不回?真打算死这儿了?!你当真什么都不怕,莽着头往前冲,你倒是个没牵挂的,我……”他话说的乱,一时间却又想不起来自己该说些什么,只能顿了顿,哽咽了一句,“……你就是个没良心的混账东西。”
“嗯……”李棣涩着声音,“我特别混账……”他在重复着拍大人背的动作,像是在安抚他的情绪,特别耐心。
五脏六腑疼得要死,却还是想在他面前保留一些心气骨,也想叫大人不要这么生气难过。
毕竟,他已经够疼的了,所以他不能再忍受。
累累尸骨之上,长河落日圆,余晖下的城墙斑驳古朴。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同他一起坐在新月沙丘上,共同仰望着上京郦安的方向。
曾经他也会纠结一个问题,这世上真的有无缘由的好意吗?陈翛究竟为什么待他好,一再的纵容他?
所有的深情,都是常年的隐忍和不得所积下的。
李棣一双眼尽数充血,看人也看不清,他叹了一口气,很长很长的一口浊气。这句话他早就想说了,却怎么也想不到会在今日这样的情形下。
命运弄人,正是如此。
“别来无恙,不留行。”
第54章 初生
谷雨那日, 天气暖了许多,隐隐还有些闷热。
郦安的城东很喜庆, 居于荀雀门长街尽头的贵戚家添了一个奶娃娃。圣人亲赏了一笔银钱,满门的荣耀连着珠玉一并抬到了相府门口,李相家的门槛都快要被踏平了。这初生的嫡长子一生下来便什么都有了, 当真是旁人艳羡不得的。
一群乞儿聚在一起, 踮着脚朝着相府望去。按着习礼,李相家的嬷嬷该散些豆心茶饼和红鸡蛋,他家添了小公子,得要分喜讨个吉兆。
相府朱门缓缓打开,一群罗衣侍婢走出, 走在最后面的妇人手中抱了个尚在襁褓的婴儿,正是李自一家。
门口的马车已经等了许久了,刘成山瞧人来了, 陪着笑:“这小哥儿倒是乖, 俗话说雨生万谷, 这又是个虎年, 小公子来日多福啊。”
李自一贯不苟言笑, 这回却是扬了扬唇, 伸出手逗了逗儿子。李夫人嗔怪的望了一眼李自:“万望他以后不要是你这个性子。”李自小心扶着夫人进马车,替她挡住车帘上的穗子, 淡笑道:“吾儿像你极好。”他轻声嘱咐道,“进了宫,记得替我向皇后问个安, 我许久未见她了,西市那些小食也渐样买些带去,太子喜欢吃。”
李夫人点了点头,落帘的时候,她瞧见朱墙下站着一排人,大多都是十一二岁的孩子,初为人母也是不忍,便对李自道:“瞧着怪可怜的,你记得叫宋阿嬷多分些吃食给他们。”
李自顺着夫人的视线看去,瞧见了一帮眼里冒着光的小乞丐,微微一笑,应承下来。
李相府出手很阔绰,他家不仅分茶饼红蛋,还会发碎银子,每个小乞儿都有。一帮人涌上去去抢的时候,宋阿嬷远远瞧见有个人未动,她狐疑的瞧了对方一眼,笑吟吟伸手招他过来。那人走近了,生的倒是雪白干净,就是手上有许多伤。她好心给他多塞了一包银子,又朝他怀里揣了两个茶饼。
宋阿嬷想要抚他的头,却被对方冷冷躲开了,十二三岁的孩子跑的倒是挺快,风一样窜出去了。
长手长脚的少年揣着茶饼和银子往城外跑,他跑的很快,但是还是被人给赶上了。几个地头蛇拦住了他,瞅着他一副文弱相,伸手道:“讨来,免你一顿打。”
少年怯怯的瞧了他一眼,没吭声,为首那人要上来抢,一把就把人推到了墙根上。那人生拉硬拽的从他怀里抢东西,却不想,一直被欺负狠的少年立刻翻身骑上来,张嘴就咬着他的耳朵。
一阵凄惨的叫声响彻云霄。布衣少年翻身滚上来,屈膝朝他肚腹狠狠踹了踹,冷冷啐出嘴巴里的血,站起来俯视方才耀武扬威的人。
猖獗的人被咬掉了半个耳朵,此刻垂死躺在地上挣扎,众人没想到犯上了这么一个孤星,也不敢上前挑衅。
陈翛握着自己手里的东西,一身青紫的朝着破庙的方向走去。庙里不供神佛,躺在庙里的自然也不是信徒。这儿养的都是残兵老将,当然,还有老乞丐,靠着每日乞食躲懒,在这种脏污的角落里耗费生命。
缩在最里头的老兵见屋子一亮,用脚趾头勾着破碗推到了来者的面前,陈翛把怀里揣着的银子茶饼都放了进去。
老兵眯了眼,慢条斯理的直起身子,脏兮兮的手直接就掰着饼吃了起来:“你这小身板还学着跟人家打仗哪?搞的一身狼狈相……好歹你也是官家子弟呢,虽说这也不是什么大官,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这起码得有个样子……”
陈翛坐下来,淡声道:“我没办法再给你拿银子了,我娘病了,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送钱。”
老兵胡乱吞这香茶做的糕饼,充耳不闻他方才的话:“啧啧啧,这饼味道好,你打哪儿摸来的?”
陈翛垂了眼:“李公府。”
“哦……”老兵眯眼,“他家生了个胖儿子吧,你瞧瞧,同样是做京官的,又同样是京官的儿子,你跟人家差了多少?”他咧出一口黄牙,“所以说呢,这投胎是门好学问,你要是能钻进李家夫人的肚皮里,今儿也不至于捡他儿子的喜饼吃。”
他话多,又不会瞧人脸色,十几岁的孩子此刻面色铁青,他冷声道:“我跟他的命怎么会一样?”话里话外皆是自嘲。
老兵讪讪,赔笑道:“各人有各人的命,你好歹是个官哥儿,也轻贱不到哪儿去。”他指着陈翛一嘴的血沫,皱眉道,“我教你习武,可不是让你跟人家这么厮打的,你这性子太偏了,日后拿了刀怕是要坏事。”
陈翛没说话,老兵瞧他一身根骨难得,又是个诚心待自己好的,便退了半步:“今儿我这刀是能给你,但你可得跟我保证,别拿这东西犯浑。”
少年依旧没说话,老兵瞪着一双眼,指着他的鼻子,却终是无可奈何,只得泄气,将草堆后面的两个物件一并递给了他。
陈翛一愣:“怎么还有一把剑?”
“老一辈的齐人兴劈刃刀法,讲究单侧开锋,其中犹以环首刀最好。只是可惜了,过了百年,环首刀落了俗,众人都爱使剑了。”老仆目光沉沉的看这那两个物件,笑了,“这把剑只开了单刃,用起来,和环首刀无异。你小子是个有根骨的,往后要是真有了本事,能将这刀重新带回世人眼里,我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那是他们根本数不清的阵仗。
北边的涉水黑压压的来了兵,行在最前面的是军旗,赫然一个“齐”字。越人惊了,内线来报,齐人此番是不会出兵的,那么这些人又是什么……
策马行在最前面的人一身玄衣冷甲,方才便是他射出的冷箭,离百步却可穿杨。一身肃杀之气,在这大漠黄沙里无端瘆人。
无人知道他的名号,因为这人从未上过战场。
仅是一瞬间的事,齐越两批人便如潮水般交叠在一起,胡乱厮杀。
李棣听到了好多好多的声音,密密麻麻的往脑子里灌,他很想听清楚,可是耳朵却好像嗡鸣了。
依稀之中有个人穿破了血色,几乎是连跑带跪的奔向他这边,那人一把捞起自己,力气特别大,勒的他骨头生疼。
离的太近了,以致于隔着甲他都能听到对方急促鼓动的心跳声。
李棣松了一口气,顺着力道靠在他肩上颈窝里,没有软软的头发,只有冰冷的玄铁甲胄。
明明是一截冷骨,又为何会这么滚烫?烫的他几乎不敢触摸。
李棣启唇,一口浊血悉数流出来,好像还掉了几颗牙齿。他能想的出自个儿现在该有多狼狈,此番再见,真是在阎王手底下抢来的运气……他闭眼温声细语:“俏牡丹……你怎么又不戴花?”
那人没说话,李棣忽然觉得自己背上很凉,一滴一滴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一颗心沉了沉,无端觉出了一些难过来,怎么自己总让他这么不放心呢?
他缓缓抬手拍了拍陈翛的背:“却还要我来哄你吗?”
陈翛哑着嗓子,他的呼吸很重,整个人都呈着极度紧绷的状态。若是李棣能看到他的样子,便会知道几月不见,玄衣大人瘦了好些,也冒了胡茬,五官因为消瘦更加冷冽了许多。
穿着朝服做了十多年文官的玄衣相今儿披了甲,他能镇得住沙场、他该是那个“玉面檀郎”、他驰援带兵,来了这活死人才会待的沙场。那么多人都在逃、拼了命的逃,唯有他、不管不顾的朝着这边来。
李家小子不知道旁人遇到这样的情形该怎么做?是要哭着喊着将人推走吗?说你不要来,这里危险……他说不出那话来,他卑劣的私心明明白白的告诉自己一件事——他来了,他觉得心里发酸发疼,却也根本没办法把人推开。
他好像一直都没长大……成天想着的,也不过是希望有这么一个人不丢了自己。
那些未来得及挑明的情意,在这一刻都有了回答。
“我给你传了那么多信,你怎么都不回?真打算死这儿了?!你当真什么都不怕,莽着头往前冲,你倒是个没牵挂的,我……”他话说的乱,一时间却又想不起来自己该说些什么,只能顿了顿,哽咽了一句,“……你就是个没良心的混账东西。”
“嗯……”李棣涩着声音,“我特别混账……”他在重复着拍大人背的动作,像是在安抚他的情绪,特别耐心。
五脏六腑疼得要死,却还是想在他面前保留一些心气骨,也想叫大人不要这么生气难过。
毕竟,他已经够疼的了,所以他不能再忍受。
累累尸骨之上,长河落日圆,余晖下的城墙斑驳古朴。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同他一起坐在新月沙丘上,共同仰望着上京郦安的方向。
曾经他也会纠结一个问题,这世上真的有无缘由的好意吗?陈翛究竟为什么待他好,一再的纵容他?
所有的深情,都是常年的隐忍和不得所积下的。
李棣一双眼尽数充血,看人也看不清,他叹了一口气,很长很长的一口浊气。这句话他早就想说了,却怎么也想不到会在今日这样的情形下。
命运弄人,正是如此。
“别来无恙,不留行。”
第54章 初生
谷雨那日, 天气暖了许多,隐隐还有些闷热。
郦安的城东很喜庆, 居于荀雀门长街尽头的贵戚家添了一个奶娃娃。圣人亲赏了一笔银钱,满门的荣耀连着珠玉一并抬到了相府门口,李相家的门槛都快要被踏平了。这初生的嫡长子一生下来便什么都有了, 当真是旁人艳羡不得的。
一群乞儿聚在一起, 踮着脚朝着相府望去。按着习礼,李相家的嬷嬷该散些豆心茶饼和红鸡蛋,他家添了小公子,得要分喜讨个吉兆。
相府朱门缓缓打开,一群罗衣侍婢走出, 走在最后面的妇人手中抱了个尚在襁褓的婴儿,正是李自一家。
门口的马车已经等了许久了,刘成山瞧人来了, 陪着笑:“这小哥儿倒是乖, 俗话说雨生万谷, 这又是个虎年, 小公子来日多福啊。”
李自一贯不苟言笑, 这回却是扬了扬唇, 伸出手逗了逗儿子。李夫人嗔怪的望了一眼李自:“万望他以后不要是你这个性子。”李自小心扶着夫人进马车,替她挡住车帘上的穗子, 淡笑道:“吾儿像你极好。”他轻声嘱咐道,“进了宫,记得替我向皇后问个安, 我许久未见她了,西市那些小食也渐样买些带去,太子喜欢吃。”
李夫人点了点头,落帘的时候,她瞧见朱墙下站着一排人,大多都是十一二岁的孩子,初为人母也是不忍,便对李自道:“瞧着怪可怜的,你记得叫宋阿嬷多分些吃食给他们。”
李自顺着夫人的视线看去,瞧见了一帮眼里冒着光的小乞丐,微微一笑,应承下来。
李相府出手很阔绰,他家不仅分茶饼红蛋,还会发碎银子,每个小乞儿都有。一帮人涌上去去抢的时候,宋阿嬷远远瞧见有个人未动,她狐疑的瞧了对方一眼,笑吟吟伸手招他过来。那人走近了,生的倒是雪白干净,就是手上有许多伤。她好心给他多塞了一包银子,又朝他怀里揣了两个茶饼。
宋阿嬷想要抚他的头,却被对方冷冷躲开了,十二三岁的孩子跑的倒是挺快,风一样窜出去了。
长手长脚的少年揣着茶饼和银子往城外跑,他跑的很快,但是还是被人给赶上了。几个地头蛇拦住了他,瞅着他一副文弱相,伸手道:“讨来,免你一顿打。”
少年怯怯的瞧了他一眼,没吭声,为首那人要上来抢,一把就把人推到了墙根上。那人生拉硬拽的从他怀里抢东西,却不想,一直被欺负狠的少年立刻翻身骑上来,张嘴就咬着他的耳朵。
一阵凄惨的叫声响彻云霄。布衣少年翻身滚上来,屈膝朝他肚腹狠狠踹了踹,冷冷啐出嘴巴里的血,站起来俯视方才耀武扬威的人。
猖獗的人被咬掉了半个耳朵,此刻垂死躺在地上挣扎,众人没想到犯上了这么一个孤星,也不敢上前挑衅。
陈翛握着自己手里的东西,一身青紫的朝着破庙的方向走去。庙里不供神佛,躺在庙里的自然也不是信徒。这儿养的都是残兵老将,当然,还有老乞丐,靠着每日乞食躲懒,在这种脏污的角落里耗费生命。
缩在最里头的老兵见屋子一亮,用脚趾头勾着破碗推到了来者的面前,陈翛把怀里揣着的银子茶饼都放了进去。
老兵眯了眼,慢条斯理的直起身子,脏兮兮的手直接就掰着饼吃了起来:“你这小身板还学着跟人家打仗哪?搞的一身狼狈相……好歹你也是官家子弟呢,虽说这也不是什么大官,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这起码得有个样子……”
陈翛坐下来,淡声道:“我没办法再给你拿银子了,我娘病了,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送钱。”
老兵胡乱吞这香茶做的糕饼,充耳不闻他方才的话:“啧啧啧,这饼味道好,你打哪儿摸来的?”
陈翛垂了眼:“李公府。”
“哦……”老兵眯眼,“他家生了个胖儿子吧,你瞧瞧,同样是做京官的,又同样是京官的儿子,你跟人家差了多少?”他咧出一口黄牙,“所以说呢,这投胎是门好学问,你要是能钻进李家夫人的肚皮里,今儿也不至于捡他儿子的喜饼吃。”
他话多,又不会瞧人脸色,十几岁的孩子此刻面色铁青,他冷声道:“我跟他的命怎么会一样?”话里话外皆是自嘲。
老兵讪讪,赔笑道:“各人有各人的命,你好歹是个官哥儿,也轻贱不到哪儿去。”他指着陈翛一嘴的血沫,皱眉道,“我教你习武,可不是让你跟人家这么厮打的,你这性子太偏了,日后拿了刀怕是要坏事。”
陈翛没说话,老兵瞧他一身根骨难得,又是个诚心待自己好的,便退了半步:“今儿我这刀是能给你,但你可得跟我保证,别拿这东西犯浑。”
少年依旧没说话,老兵瞪着一双眼,指着他的鼻子,却终是无可奈何,只得泄气,将草堆后面的两个物件一并递给了他。
陈翛一愣:“怎么还有一把剑?”
“老一辈的齐人兴劈刃刀法,讲究单侧开锋,其中犹以环首刀最好。只是可惜了,过了百年,环首刀落了俗,众人都爱使剑了。”老仆目光沉沉的看这那两个物件,笑了,“这把剑只开了单刃,用起来,和环首刀无异。你小子是个有根骨的,往后要是真有了本事,能将这刀重新带回世人眼里,我也算了了一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