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范仲南随着一种侍郎上前跪拜,他今年在科举事宜中尽心尽力,皇帝对这小小的礼部侍郎有些浅薄印象,当即便赞了几句。范仲南掐着佛珠,连声不敢当的磕头。李棣仔细瞧清了他的长相,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四十多岁的臃肿男子,瞧着还有些媚上。李棣留心去看陈翛的神情,但见陈翛面色宁静的俯视这范仲南,这范仲南在他眼中倒像是个小虫一般。
范仲南并未停留多久,他官职小,坐在了靠门边上,混在人群里李棣便看不到了。
神色疲倦的谢曜无聊的托腮,跟对面太尉家的朱璟宁飞眼刀子,朱太尉家枝繁叶茂,个个生的雪面干净,因而朱璟宁乍一眼看上去倒确实有两分人模狗样。
霍弦思一进来,谢曜就来了精神。今晚的霍弦思似是心情不错,虽是低着头,可谢曜一眼就能瞧出她很开心。她开心,他便也开心了。
商人是下九流,皇帝也没跟他霍氏多搭话,而是问候了几句跟着霍氏一同进殿的常锦。常锦是女将,今天却脱下了一贯穿着的男子胡装,换上了简单的系腰襦裙。她一番点妆,倒也能见几分颜色,是那种沉静温柔的长相,十分耐看,静坐时与寻常闺阁女子倒也无异。
最后进殿的是那新任状元郎,听说皇帝将其指为太子少保。诸官皆知太子不为皇帝所喜,所以这太子少保一时间倒像是个棘手差事。萧悯青衫进殿,不疾不徐的向皇帝跪拜问安。皇帝对这状元郎有些上心,他笑问:“卿可能答朕一问,解朕一惑?”
萧悯伏首:“臣定竭力,惟愿圣人不嫌臣愚鲁。”
“世人皆道,万民中尚有饥不饱腹者,认为朕这金銮宴乃是刮民脂、取民膏,依汝之见,朕当如何?”
整个宫殿里一片死寂,众人皆看着萧悯如何接下皇帝这块难啃的骨头。却不想,萧悯伏首,只道一句:“臣旧时听过一句戏言,那戏上说了一句话臣一直记得。人间风月事,揽袖救苍生。虽是佳话,却要看那人是将苍生放在心间,还是只当风月。”
座下众人皆不解,唯有皇帝展眉一笑赐他座位,玄衣相也因他这句话给予他难得的一眼。谢琅垂目轻笑了一声,谢曜问他:“二哥,他都在说些什么?”
谢琅微微蹙眉,复而摇摇头,“诡辩之语罢了,他倒是聪明。”
好一通折腾,这金銮之宴才算是真正开始了。
起先是水酒,金樽中荡着的香醇滋味勾的人食指大动,方知这天家酒千金难觅,能饮上一口便不知今夕何夕了。李棣只喝了几杯便未动盏,他在壁州喝的酒十分烈也十分廉价,但却是他此生难忘的滋味。
随着舞伎陆续进殿,他有些乏味的撑着胳膊,无意间却看见陈翛身旁的女子不耐烦的搁下了食箸,而陈翛很好脾气的捡起银筷子,将她面前的肉片夹走,那黄衫女子不情不愿的嘀咕了一声,陈翛低声对她说了一句话,女子笑了,这才乖乖用餐。
李棣别过眼,继续看那些舞姬跳舞,可手却不自知的一杯一杯倒着酒,到后来,他喝了多少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这边刘成山带着一众内侍陆陆续续上菜,按照官位派发,首先是陈翛这儿。小太监轻手轻脚的端菜,原本沉默不语的玄衣相突然发声:“这道菜撤下去。”小太监愣了愣,这才反应过来玄衣相说的是他方才刚放下的那碟醉花生,他不知所措却又进退不得只能僵在原地。
刘成山眼尖,不动声色的行了过来,打着圆场:“你生的这双耳朵是来打苍蝇的吗?还不快撤下去。”小太监十分无辜的端了下去,哪想陈翛不轻不重的对刘成山道:“劳烦公公,这道菜也不要上给对面。”
“啊?”刘成山愣了愣,他看了一眼玄衣相对面,正是李相一家所在的位置。刘成山一时间未摸清陈翛的思绪,不过只是一碟餐前小菜,这点主他还是做的了的,于是便顺了玄衣相这个人情。
陈翛淡淡的看着舞姬抛袖摇曳,眼中始终是一副神情。不是不开心,也不是开心,反正你从他面上也难看懂这个人的情绪。
下座内侍抬着一个金盘,盘上卧着一个熟透了的烤小豕,皮薄质脆。庖厨以金刀割肉,一碟一碟的派发给在场官员。皇帝挥手,歌舞琴姬一应退下,大殿里唯有这庖厨挥刃之声。
皇帝指了左侧的常锦,缓声道:“常卿啊,过几日你去壁州那头交接一下。”常锦敛袖跪倒,既是谢天子赐肉,也是应承。
皇帝年迈却异常精明的眼睛转了转,下座所有的官员皆屏息以待。皇家的金銮宴向来没有那么好过,这金銮宴比之鸿门宴好不到哪里去,一想到十年前那场血色翻涌惊天动地的金殿夜宴,识趣的官员们纷纷放下筷箸,低着头等着皇帝发话。
皇帝咳了咳,帝后想要扶他,却被他嫌恶的避开了。他目光终于停在了李相所在的位置上,苍凉的声音在殿内响起。
“李棣。”
第22章 护短
李棣闻声站出来,行至天子脚下,伏首静听。皇帝叹了一口气,“许是朕年岁渐大,一时间倒有些记不清好些事,李家小儿,你是叫这个名字吧?”
这便是皇帝发难了,李自背后一凉,李夫人也紧紧攥住了衣袖。这个“棣”字是皇帝钦赐,皇帝怎可能不知李棣叫这个名字。话外之意无非是指李自取的“宣棠”二字,醉翁之意不在酒,或许内涵的是他李家是否有了异心。
李棣伏首答道:“陛下,臣一直都是这个名字。”皇帝笑了笑,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你这番有功归朝,朕没为你指个实官,还剥了你戍守壁州的权,按理来说,你该怨朕。”
李棣不悦的皱眉,皇帝这话说的有多恶心人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众人只当皇帝素来不喜太子与他的外戚,却不明白为何今夜皇帝表现的如此明显。李棣忍了忍,回道:“臣不敢。”
皇帝指着跪在地上的李棣,像是看一只蚍蜉,笑着对李相陈相以及一众大臣道:“众爱卿可听到了,李家小儿说的是不敢,而非不会呢。”
李自脸色一阵青黑,皇帝这是当全臣之面非要给李棣下套子,他心中一阵寒凉却也无法,而坐在皇帝右侧的陈翛始终都沉默无语,一双深黑如墨的眼睛淡淡望着那跪在天子脚下的少年郎。
“既是不曾生怨,那想必大理寺的案子也该尽心尽力做了,李卿不防说与朕听听。虎父尚且无犬子,也让朕瞧瞧李相之子能耐如何。”
众人皆噤声以待,李棣额上冒了汗,脑中无数片段飞过,却无法找出一句来交差。且不说自他接手大理寺之案还未到十天,便是有了十天,中间隔了一个玄衣相,他又能查到些什么呢。
眼见李棣久久不语,皇帝嘴角的笑渐渐凝固,他面上腾蛇纹越发明显,像是久久积攒着怒气等着爆发的一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谁都想不到的一个人开口说话了。
陈翛起身,行至下方,与李棣齐跪:“大理寺一事,李家儿郎所知甚少,圣人若要询问,不如问臣来的方便。”
李棣只觉得脑子一嗡,而高座上的皇帝,面色不善的盯着跪在他脚下的两个臣子。
“陈卿这是在护李家小儿?”
皇帝原本是戏语,却不料,跪在地上的玄衣相沉声回了一句话。
“是,臣在护他。”
一时间,整个金銮殿都陷入了诡异的死寂。李棣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嗅到他衣袍间的荼芜香,看到他的轮廓,听着他低沉疏离的声音,清楚的感知这人离他极近,是个真切存在的人,却怎么也想不到方才那句话是出自他的口。
皇帝不笑了:“卿因何而护?又护他什么?”
陈翛平静抬眸道:“李棣是于北齐有用的人,臣因此而护;陛下问他案情,他因不熟悉大理寺而答不出,御前失仪亦有臣的责任,臣护他此事。”
皇帝沉默的看着陈翛,这个人当年凭借着非人的胆量和手段坐上了相位,是匹十足十的野狼。皇帝知道他手段狠心思深,却难为他是真的于北齐有用而不得不任。但如今他的这番话,明面上袒护李棣至此,却让皇帝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他的计策,陈翛这人心思深,若是真心要袒护大可不必如此直接,或许这正是他反其道而为之的谋划。
一番思量之后,皇帝终究还是退让了一步:“朕不过问问,都这么拘谨做什么?既都是北齐的良臣,日后自要多多共事,大理寺一案朕只看结果,你二人尽心便可,都起来吧。”
等陈翛与李棣回到位子上,他才阴阳怪气的笑了:“陈卿啊……”
陈翛看向皇帝,皇帝正欲说话,内侍刘成山急急忙忙赶来,在皇帝耳旁嘀咕了一句话。皇帝脸色瞬间变化,竟是忍不住的发青,低喝了一声:“竖子!”
陈翛缓缓收回目光,不动声色的尝了一片割好了送至他案上的熟肉。
皇帝中途离去,这场金銮宴才算是风平浪静的度过了。
没了皇帝,众人倒是自在了些,李棣先前喝酒喝多了,此刻脑中竟晕沉了起来,旁边朱太尉一家子嗣众多,小儿们吵吵闹闹的声音听着伤脑仁。他起身离席,欲往殿外透口气。
范仲南并未停留多久,他官职小,坐在了靠门边上,混在人群里李棣便看不到了。
神色疲倦的谢曜无聊的托腮,跟对面太尉家的朱璟宁飞眼刀子,朱太尉家枝繁叶茂,个个生的雪面干净,因而朱璟宁乍一眼看上去倒确实有两分人模狗样。
霍弦思一进来,谢曜就来了精神。今晚的霍弦思似是心情不错,虽是低着头,可谢曜一眼就能瞧出她很开心。她开心,他便也开心了。
商人是下九流,皇帝也没跟他霍氏多搭话,而是问候了几句跟着霍氏一同进殿的常锦。常锦是女将,今天却脱下了一贯穿着的男子胡装,换上了简单的系腰襦裙。她一番点妆,倒也能见几分颜色,是那种沉静温柔的长相,十分耐看,静坐时与寻常闺阁女子倒也无异。
最后进殿的是那新任状元郎,听说皇帝将其指为太子少保。诸官皆知太子不为皇帝所喜,所以这太子少保一时间倒像是个棘手差事。萧悯青衫进殿,不疾不徐的向皇帝跪拜问安。皇帝对这状元郎有些上心,他笑问:“卿可能答朕一问,解朕一惑?”
萧悯伏首:“臣定竭力,惟愿圣人不嫌臣愚鲁。”
“世人皆道,万民中尚有饥不饱腹者,认为朕这金銮宴乃是刮民脂、取民膏,依汝之见,朕当如何?”
整个宫殿里一片死寂,众人皆看着萧悯如何接下皇帝这块难啃的骨头。却不想,萧悯伏首,只道一句:“臣旧时听过一句戏言,那戏上说了一句话臣一直记得。人间风月事,揽袖救苍生。虽是佳话,却要看那人是将苍生放在心间,还是只当风月。”
座下众人皆不解,唯有皇帝展眉一笑赐他座位,玄衣相也因他这句话给予他难得的一眼。谢琅垂目轻笑了一声,谢曜问他:“二哥,他都在说些什么?”
谢琅微微蹙眉,复而摇摇头,“诡辩之语罢了,他倒是聪明。”
好一通折腾,这金銮之宴才算是真正开始了。
起先是水酒,金樽中荡着的香醇滋味勾的人食指大动,方知这天家酒千金难觅,能饮上一口便不知今夕何夕了。李棣只喝了几杯便未动盏,他在壁州喝的酒十分烈也十分廉价,但却是他此生难忘的滋味。
随着舞伎陆续进殿,他有些乏味的撑着胳膊,无意间却看见陈翛身旁的女子不耐烦的搁下了食箸,而陈翛很好脾气的捡起银筷子,将她面前的肉片夹走,那黄衫女子不情不愿的嘀咕了一声,陈翛低声对她说了一句话,女子笑了,这才乖乖用餐。
李棣别过眼,继续看那些舞姬跳舞,可手却不自知的一杯一杯倒着酒,到后来,他喝了多少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这边刘成山带着一众内侍陆陆续续上菜,按照官位派发,首先是陈翛这儿。小太监轻手轻脚的端菜,原本沉默不语的玄衣相突然发声:“这道菜撤下去。”小太监愣了愣,这才反应过来玄衣相说的是他方才刚放下的那碟醉花生,他不知所措却又进退不得只能僵在原地。
刘成山眼尖,不动声色的行了过来,打着圆场:“你生的这双耳朵是来打苍蝇的吗?还不快撤下去。”小太监十分无辜的端了下去,哪想陈翛不轻不重的对刘成山道:“劳烦公公,这道菜也不要上给对面。”
“啊?”刘成山愣了愣,他看了一眼玄衣相对面,正是李相一家所在的位置。刘成山一时间未摸清陈翛的思绪,不过只是一碟餐前小菜,这点主他还是做的了的,于是便顺了玄衣相这个人情。
陈翛淡淡的看着舞姬抛袖摇曳,眼中始终是一副神情。不是不开心,也不是开心,反正你从他面上也难看懂这个人的情绪。
下座内侍抬着一个金盘,盘上卧着一个熟透了的烤小豕,皮薄质脆。庖厨以金刀割肉,一碟一碟的派发给在场官员。皇帝挥手,歌舞琴姬一应退下,大殿里唯有这庖厨挥刃之声。
皇帝指了左侧的常锦,缓声道:“常卿啊,过几日你去壁州那头交接一下。”常锦敛袖跪倒,既是谢天子赐肉,也是应承。
皇帝年迈却异常精明的眼睛转了转,下座所有的官员皆屏息以待。皇家的金銮宴向来没有那么好过,这金銮宴比之鸿门宴好不到哪里去,一想到十年前那场血色翻涌惊天动地的金殿夜宴,识趣的官员们纷纷放下筷箸,低着头等着皇帝发话。
皇帝咳了咳,帝后想要扶他,却被他嫌恶的避开了。他目光终于停在了李相所在的位置上,苍凉的声音在殿内响起。
“李棣。”
第22章 护短
李棣闻声站出来,行至天子脚下,伏首静听。皇帝叹了一口气,“许是朕年岁渐大,一时间倒有些记不清好些事,李家小儿,你是叫这个名字吧?”
这便是皇帝发难了,李自背后一凉,李夫人也紧紧攥住了衣袖。这个“棣”字是皇帝钦赐,皇帝怎可能不知李棣叫这个名字。话外之意无非是指李自取的“宣棠”二字,醉翁之意不在酒,或许内涵的是他李家是否有了异心。
李棣伏首答道:“陛下,臣一直都是这个名字。”皇帝笑了笑,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你这番有功归朝,朕没为你指个实官,还剥了你戍守壁州的权,按理来说,你该怨朕。”
李棣不悦的皱眉,皇帝这话说的有多恶心人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众人只当皇帝素来不喜太子与他的外戚,却不明白为何今夜皇帝表现的如此明显。李棣忍了忍,回道:“臣不敢。”
皇帝指着跪在地上的李棣,像是看一只蚍蜉,笑着对李相陈相以及一众大臣道:“众爱卿可听到了,李家小儿说的是不敢,而非不会呢。”
李自脸色一阵青黑,皇帝这是当全臣之面非要给李棣下套子,他心中一阵寒凉却也无法,而坐在皇帝右侧的陈翛始终都沉默无语,一双深黑如墨的眼睛淡淡望着那跪在天子脚下的少年郎。
“既是不曾生怨,那想必大理寺的案子也该尽心尽力做了,李卿不防说与朕听听。虎父尚且无犬子,也让朕瞧瞧李相之子能耐如何。”
众人皆噤声以待,李棣额上冒了汗,脑中无数片段飞过,却无法找出一句来交差。且不说自他接手大理寺之案还未到十天,便是有了十天,中间隔了一个玄衣相,他又能查到些什么呢。
眼见李棣久久不语,皇帝嘴角的笑渐渐凝固,他面上腾蛇纹越发明显,像是久久积攒着怒气等着爆发的一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谁都想不到的一个人开口说话了。
陈翛起身,行至下方,与李棣齐跪:“大理寺一事,李家儿郎所知甚少,圣人若要询问,不如问臣来的方便。”
李棣只觉得脑子一嗡,而高座上的皇帝,面色不善的盯着跪在他脚下的两个臣子。
“陈卿这是在护李家小儿?”
皇帝原本是戏语,却不料,跪在地上的玄衣相沉声回了一句话。
“是,臣在护他。”
一时间,整个金銮殿都陷入了诡异的死寂。李棣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嗅到他衣袍间的荼芜香,看到他的轮廓,听着他低沉疏离的声音,清楚的感知这人离他极近,是个真切存在的人,却怎么也想不到方才那句话是出自他的口。
皇帝不笑了:“卿因何而护?又护他什么?”
陈翛平静抬眸道:“李棣是于北齐有用的人,臣因此而护;陛下问他案情,他因不熟悉大理寺而答不出,御前失仪亦有臣的责任,臣护他此事。”
皇帝沉默的看着陈翛,这个人当年凭借着非人的胆量和手段坐上了相位,是匹十足十的野狼。皇帝知道他手段狠心思深,却难为他是真的于北齐有用而不得不任。但如今他的这番话,明面上袒护李棣至此,却让皇帝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他的计策,陈翛这人心思深,若是真心要袒护大可不必如此直接,或许这正是他反其道而为之的谋划。
一番思量之后,皇帝终究还是退让了一步:“朕不过问问,都这么拘谨做什么?既都是北齐的良臣,日后自要多多共事,大理寺一案朕只看结果,你二人尽心便可,都起来吧。”
等陈翛与李棣回到位子上,他才阴阳怪气的笑了:“陈卿啊……”
陈翛看向皇帝,皇帝正欲说话,内侍刘成山急急忙忙赶来,在皇帝耳旁嘀咕了一句话。皇帝脸色瞬间变化,竟是忍不住的发青,低喝了一声:“竖子!”
陈翛缓缓收回目光,不动声色的尝了一片割好了送至他案上的熟肉。
皇帝中途离去,这场金銮宴才算是风平浪静的度过了。
没了皇帝,众人倒是自在了些,李棣先前喝酒喝多了,此刻脑中竟晕沉了起来,旁边朱太尉一家子嗣众多,小儿们吵吵闹闹的声音听着伤脑仁。他起身离席,欲往殿外透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