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官驿上前扫雪,谢琅牵着谢曜,推开了屋子,谢曜原本满心的欢喜到此刻已经褪了大半,他无端觉得有些害怕。
  屋内极冷,一个身形很小的孩子坐在早就冷了的火炉旁,似乎在忙活着什么。谢曜小心翼翼的凑过去看,整个人都惊住了。一桌子的石子。小李公子正拿着刻刀,手指僵硬的磨着石头,而那些石头上,尽是斑驳的血痕。再看他的手,才知道他年纪尚小,握不准刻刀,所以弄的一手伤。
  谢曜小心翼翼得站在他跟前,那专心刻石子的人终于抬了头。整个人就像是饥荒后留下的难民,嘴唇干渴起皮,一双手又红又肿,眼下一圈青黑,似是几日未曾进食睡眠过的样子。
  谢琅向前跨了一步,就事论事道:“小公子,李大人有一句话托我们带给你。”见他无话,谢琅思量片刻,还是如实告知,“小公子须即刻启程,前赴壁州,十年不得归。”
  李宣棠缓缓看了他一眼,没有聚焦的眼神渐渐恢复成正常模样,似是刚做了一场大梦。谢曜见他从枯槁神色里挤出一点笑意,只是笑的比哭还要难看,无尽的漠然。
  他放下了刻刀,僵硬的站起身,一桌的石子“噼里啪啦”的落到地上。
  第14章 同朝
  宣武门前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了年号“定宁”二字,自北齐皇帝开国以来,这块碑石已经立在这儿两百多个年头,历经腥风血雨,郦安百姓皆道这碑石有灵,可佑护北齐长安,如今边将远归,天下局势已定,朝贺官员皆在这宣武门前屏气静待。
  朱色大门下分两列立着京兵,得帝旨亲迎的官员却不多。在场官员皆按职位大小前后顺次排开,有藏蓝、朱红、靛青......然而站在最前方的,仅有那抹玄衣,云鹤在衣袖间长唳。
  他立在正门之下,面色平静,不似旁边官员等的不耐烦,也没有欣喜雀跃的姿态。
  眼见侍人来报,天幕渐暗,已近酉时。现下正值暑热未消,他们俱是一身板正官服,早已热的浑身是汗,但无人敢偷懒歇息,只能在心中怨怪这些壁州的小子们不懂规矩。
  宣武门上的京兵三击鼓,正要报时,却见远处卷起一阵灰尘烟雾。京兵站的高,定睛一看,便瞧见了北齐的战旗,他喜报道:“到了!金甲将到了!”下面的官员闻言纷纷敛袍立好,不再多言。
  说来也算是件奇事。李氏一族出了当朝皇后,本是最金贵的外戚,当时李棣又是他的独子,可寻常人却从不见他携自家小儿出府。等到那小公子长到七岁,他们才知,李自竟将自家独子送去了壁州那种鸟不拉屎的边境。
  李自是出了名的文臣,众人皆当他是老来发痴才会送独子去壁州,却不想,峰回路转,他家那小儿当真就在边境闯出了一片天地。
  定宁二百一十五年,也就是四年前,南越举兵来犯,战火一度蔓延到水乡廊州,两方割据,这仗硬生生的打了一年多也没个着落,最后廊州还是被占。廊州向来易守难攻,占了廊州,再之后就是奚州。
  边境文牒一股脑八百里加急送往上京郦安,就连皇帝都打算弃了廊州,哪成想那李家儿郎带着谢三子以及一批死士,顺着歌舞杂役混进了敌营,自损八百也要换他一千,第二日天光大亮,李家儿郎倒提着对方敌营主将首级十三具,打马扬尘而归。
  至此,方力挽狂澜。
  立功加封时,众人才知那夜他杀敌手膀腿臂上尽是伤痕,最深一处,险些伤骨。那把环首刀以及那位金甲小将,因廊州一战成名。
  李棣这个名字,成了圣眷渐颓的李家最响的名号和护身符,也连同谢校尉谢三子一起成了郦安女儿向往的梦。
  来者将近二百余人,驱马行在最前头的人一身窄袖胡装,束着长发,身后背着一把环首刀。与他并驾齐驱的是个年纪相仿的少年郎,身上穿着相同的简易胡装,两臂上绑着袖箭,腰间亦有长剑,此刻正翻身下马,见人便带笑,神色较之李棣更加飞扬。
  李棣勒紧缰绳,高马猛地停住,在原地踏了几个响蹄,他扯下面上遮避黄沙的布巾,只一眼,少年将军的威风便淋漓尽致。
  静候在一旁的官员纷纷交头接耳,按理来说,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没人想来沾腥,但碍于郦安的姑娘们迫着自家老爹非要来瞧瞧这小将军,再不情愿也只得提着裤腰带顶着乌纱帽带跟玄衣相共事。
  诸位大官本着抢女婿的心态,唾沫星子飞溅,迸到同僚脸上,你推推我、我摸摸你的扒拉着。
  李棣今岁刚满十八,骨相正是长开的时候,剑眉星目,轮廓分明。他的容貌是标准上京公子长相,矜贵风流,可骨子里渗出来的与其年纪不相符合的坚毅却使他看上去十分冷硬,一股生人勿近的气息。
  谢曜也扯下布巾,他往人群中瞥了一眼,朝着某个方向十分欢喜的扬了扬眉。站在人群中的红袍谢琅温和的朝着谢曜一笑,笑容里颇有些无奈。
  刘成山在随侍的搀扶下缓缓下马,他缓步行至为首那人的方向,作揖道:“陈相安好。”
  众人目光聚到玄衣相身上,陈翛淡淡的睨他一眼,回道:“刘公安好。”声音低沉没有语气起伏,却难得的酥麻磁性。
  他年近而立,此刻面上褪去少年意气,整个人格外沉稳老练,男子最好的气韵在这样一个人身上最好的呈现出来。
  刘成山自知他的脾性,便不说话,只就事论事道:“下官已将人带至宣武门,其余一应事宜,还劳烦陈相多费心了。”陈翛淡淡应了一声,这才缓缓看向来者。
  李棣恰好与他的视线相触,两人这般相见,中间已隔了十年之期。李棣再也瞧不出他的任何心思,相比起十九岁的官和,三十岁的陈翛就如同竖满尖刺的猛禽,危险至极。而十年后的李棣,眼中亦无天真神色,也不会再有那种小心翼翼只为讨一人笑颜的稚气,有的,只是风沙浸染后的兵将之气。
  再相见,却是陌路人。
  李棣翻身下马,他牵着缰绳,硬邦邦的对玄衣相抱拳道:“陈相。”一语既出,方知生疏。
  李家小子离玄衣相不远,敏锐且本能的嗅到他身上的独特气息。这股气息让他觉得羞耻,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自己曾经是有多依赖过眼前的人。
  当初个头还不及他腰间的孩子如今已经与他齐高了,一时间回忆翻涌,陈翛难得有一瞬间恍惚,片刻后,他垂目道:“时辰已到便进宫罢。”
  走在一旁的谢曜看陈翛在和李棣交谈,下意识就上前一步,不动声色的将李棣带到自己身旁,隔开两人距离。
  谢曜不大客气的朝着陈翛道:“劳玄衣相费神了,我们自会进宫面圣,这种事就不用大人来提醒了。”
  玄衣相本就是世人对他的戏称,在<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上,就如同旁人当面叫你绰号“二狗”一般的意思。立在一旁的官员们纷纷交换眼神,暗道这谢三子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陈翛闻言并未说话,他谁也没看,只是转身自行离去,玄色衣袍上的云鹤翩飞,似乎下一秒就会冲破衣袍的限制展翅高飞。
  谢曜以为方才玄衣相那个坏东西跟自个儿兄弟说了些什么难听话,急切地鼓捣了一下身边的人:“他可不是什么好人,你不要跟他多话。”
  李棣的声音不大不小,却刚好能落入陈翛的耳中。
  “道不同,不相与谋。我与他,本就没什么好说的。”
  圣人在金銮殿等着班师回朝的金甲将军。大殿极广,殿内熏的是名贵至极的龙涎香,他的父亲连同亲族就在这群臣中。
  圣人坐在极高的皇位上,威严的声音在殿内回响:“李家小儿果真不是池中之物。”他似是玩笑一般对着众臣道,“朕记得,儿时你与太子处的不错……太子呐……若有你一半出息,朕也就不必日日烦心了。”
  这虽是笑话,李自却听不得,他举着笏板上前道:“犬子何德何能能与太子相较,圣人这般,倒叫老臣脸烫了。”
  李棣被点到,却自始至终没有动作,他甚至都没有抬眼看自己的父亲一眼。皇帝心思如炬,他自然看得出来这父子两人并不相亲,于是笑了笑,招手对李棣和谢曜道:“你们两个,到朕跟前来。”
  谢曜不知自己也能被点到,他看了二哥谢琅一眼,在得到谢琅放心的眼神之后,才迈步上前。皇帝睨了一眼谢曜,指着他对谢定乘道:“谢公多福啊,生子当如谢家郎,可见传闻不虚。”谢曜少年心性,忍不住得意一笑,看向自己父亲,然而,谢定乘却没什么笑意,反而一一副冷脸恭谨。
  谢曜满腔的喜悦忽然就凉了一半,似乎连圣上的盛赞嘉许也没了味道。
  待得谢曜领赏退下了,李棣仍一直静静站在一旁,皇帝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敲了敲金座扶手,内侍刘成山立刻捧着一个托盘走下来。
  重臣皆屏息以待,刘成山捧着那托盘,却走到立在最前方的陈翛面前,陈翛瞥了一眼托盘,眼中有异色闪过,他抬眼看向皇帝,皇帝似笑非笑道:“述安方才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