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李宣棠闻言起身,他踮起脚,站在矮凳上双手托着那沉甸甸的护腕,捧着交给了官和。
官和见他一脸吃力,笑着单手接过了,轻松地像是提起一根羽翼。他搁下笔杆,修长的指腹挑起玄色铁甲的机关,细小的齿轮之间相互扣合,发出冷铁相击的声响。那枚护腕被扣在官和的左腕上,严丝缝合,泛着森森寒气和冷光。这样的官和,是李宣棠以往从未见过的,刹那间,他看呆了。
官和将那枚护腕凑到他眼前,“这是利器,没有温度,只讲强弱。”他的声音寒了一度,“文武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武艺再精进,也只可护一人;而文者习谋,高居上位,护的却是一方人。”
李宣棠愣愣的盯着他腕上的冷甲,似是明白了什么:“那你选的是哪个?”
官和似乎被他这话逗笑了,他利落地解下护腕:“我为的是要我珍之重之的人不再做我曾经的选择。”他抬眼,“至于我选什么,并没有什么所谓。”
李宣棠沉默地低下了头,官和将冷甲扔在一边,伸手在他面前敲击桌案:“写几个字看看。”
李宣棠心中一紧,他磨磨蹭蹭的移了过去,他手指有些僵硬地握住了笔,这种感觉他太熟悉了,但此刻却又觉得陌生至极。官和看着他状如鸡爪一般的抓着笔,不免心中失笑,可就算如此,他也始终没有握着他的手去教他习字,只是时不时的提点他哪些地方要使力,横撇竖捺要规矩在哪些度里。
写着写着,李宣棠手腕一抖,竟是一个字都写不成。仿佛一落笔,自己又再次置身于正源先生手下,练字练到天黑以及打不完的手板。
官和展开笔墨未干的纸,看着他起先还有点样子、到后来越来越像鸡啄的字,不免有些忧虑,他低头看了一眼李宣棠,深觉自己有重任,不能将一个孩子瞎养活。
某年某月某日,一身布衣身量修长的青年敲响了老先生家的木门,老先生睡眼惺忪,吊着眼皮看清了来者,是个生的十分温和漂亮的男子。青年后面跟着一个棒槌娃娃,蔫头耷脑的。
老先生睨了他一眼,没瞧见束脩之礼,有些为难。青年人不做声地指着老先生院子里的柴火堆:“您收了他,教他多认几个字,我给您砍一年的柴。”
老先生一脸菜色,大概是在想自家的菜刀有没有磨好,拿来砍人应当还算是顺手。
青年加价,仿佛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外加提水。”他推了小东西一把,“来,给先生提个水瞧瞧。”
……
李宣棠被送进的私塾,是春平街上的孩子习字读书的通常去处。
李宣棠原本并不是太情愿,但当他进了私塾之后,才发现,这个私塾和他曾经学过的私塾大不一样。这里一个先生能教好几个孩子,先生爱笑,虽然也会打板子,却多是口头吓唬。这与记忆中严肃的正源先生相差甚远。于是,在进私塾的一旬之后,他很快就熟悉了这个地方。
然而每次下学,他都会有一些失落。
每至日暮,和先生例行拜别之后,大家都会在私塾门前寻到自己的双亲,然后被询问一天的琐事,或笑或闹,让他无限生慕。官和从不会来接他,而他是个很知足的人,向来懂得分寸,即便是羡慕,也从不在官和面前提起一字半句。
临近春旬考查,先生让每个人的家亲都要在场,他这才淡淡的向官和提起了这件事。虽是说了,但他也没有过多的期望,在他的印象里,官和虽不过于刻板严肃,却也并不是个心性喜聚的人。
可似乎就是那次春旬之后,每日下学,他竟然都能在学堂前的槐树下看见那一抹白衣。那么多人,他一眼就看到他了,因为看见他,所以觉得两条腿都不够跑。
官和不会牵着他的手,他向来不与旁人触碰。但是一想到有那么一个人,会在日暮时等着他,他就觉得心中无限暖意。
当然,李宣棠并不知道那日春旬考查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当时官和的确并未记住李宣棠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只是在晚间见到街坊人家都往学堂聚集,他才后知后觉的想起了小孩曾经跟他说过的话。
春旬考查是在学堂外庭架了一个长桌,进学的孩子围着长桌回答先生的提问。
私塾内院移植了几株高樟,水洗一般碧油油,新鲜干净。鲜亮色的暖光下,几个布衫的娃娃摇头晃脑,背着书,老先生击着木桌,时不时给予提点,小雀啾啾叫着,一阵欢笑嬉闹。私塾外围了一圈矮木栅栏,因无钱修葺石墙,所以栅栏上移植了刺瑰。听学的家长们就聚在栅栏外,远远瞧着自己孩子。
官和走进旁听的人群时,恰好瞧见李宣棠神色自若的与先生引经据典,答话亦有分寸规矩,先生也被他超乎常龄的学识略惊艳了一番,当即不吝嘉许。
外间的学生家亲们纷纷低着头私语,指着方才那个伶俐的孩子,相互询问是哪家的孩子。
人群中的官和微微颌首,眼角眉梢夹带着意味不明的神情。
“我家的。”
第11章 酸醋
眼见叶芽抽绿,一朝换新,洋洋洒洒的一场梅雨之后,暑夏便正式来了。
李宣棠长了些个子,原本蜡黄消瘦的脸色也添了些气色。原本那个怯生生的孩子到后来渐渐开朗起来,他笑起来的时候眼角上扬,十分明朗讨人喜欢。
这日下了学,小孩手里捧着两只沉甸甸的桃子,小姑娘阿尝跟在他后面叽叽喳喳,他却一句话都没有听进去。终于快要到家,他才终于转过身对阿尝道:“哥哥不喜欢怎么办?”
阿尝歪头,眼睛里都是光:“你给他摘的,他怎么会不喜欢呢?我给阿爷摘了桃子,他可开心了呢。”
闻言,李宣棠像是打足了底气,他点了点头,从怀里摸出一块麦芽糖糕,递给她,谢她带自己去桃园。阿尝脸红红的,欢天喜地地接过了。
李宣棠看着阿尝走远,这才推开屋门走了进去。他刚一进门,就看见官和站在庭院的老树下,正卷开一张极小的信笺,专心看着什么东西,而树梢上正停着一只黑羽乌鸦,此刻正阴森的转着脑袋盯着自己。
他愣住了。
官和似乎感知到了什么,转头向他所在的方向看去,李宣棠看见了一双他很陌生的眼睛。来不及收回的肃杀之气,就像是奚州最猛烈的风雪一股脑的窜进他的身体里,瞬间就把他整个人冻住了。
饶是暑热难当,却无端生出了一股冷汗。
官和无声地将信笺收进袖中,他伸手往树枝上弹了弹,黑羽振翅,立即飞上了高空。官和声音没什么温度,听不出喜怒:“今日回来的很早?”
李宣棠愣了半晌,才轻声道:“先生昨日就已经结学放假了,我今天是和阿尝摘桃子的。”他小心补了一句,“我早上跟你说过的......”
官和微微一愣,并不记得这些细微小事,他看了一眼李宣棠脏兮兮的裤脚,有些不愉:“下回出去玩,不要弄的这样邋遢,还有,虽说结学了,课业也要多温习。”话罢,他便转身要走出屋子。
李宣棠见他要离开,脑子一紧,登时就要喊住他:“哥哥!”官和依旧向前走了两步,似乎并未反应过来李宣棠喊的是自己,但是两步之后,他停下了脚步,回头望他。
李宣棠却没由来的手脚一僵,满心满腹的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来,半晌,还是小声道:“阿尝的爷爷给了我们两个桃子,你喜欢吃吗?”话罢又急急补充了一句,“我吃不完这么多……我留给你。”
官和目光下移,这才看到他怀里抱着两个毛茸茸的脏兮兮的桃子,他淡淡道:“不用给我留。”
李宣棠没说话,看着官和走出了屋子。他抱着那两个大桃子呆呆站了一会儿,想到自己跟一群孩子在桃林里抢着摘桃子的情景。为了摘到最大的这两个,他还攀上了爬满虫的老树,欢天喜地的当成宝贝一样炫耀着带回家,结果,却并没有派上用场。
闷热难当,他擦了擦一脑门的汗,却还是细心打了水,不是先凉快自己,而是将两个桃子洗的干干净净。
官和这番出去,一直到了夜里才回来。
他轻手轻脚地推开屋门,眼角眉梢都是倦意,是极深重的疲倦。他换过鞋袜,走进自己的屋子,一眼就看到了趴在桌案上的白团子。他没有第一时间去擦拭身上的汗渍,破天荒地走到了书桌旁。
一走进,就瞧见案上摆放着两只切的整整齐齐的桃子,很刻意的想要摆出花开的形状,却终究不得齐法,切的惨不忍睹。
小孩手上拿着一把小扇子,此刻正枕着胳膊睡着了。
官和略一思量,便猜到他可能一直守在这儿,用扇子扇风,生怕夏日的蝇虫坏了果子味道。
官和弯腰坐下,伸出手想要把他手上的扇子拿下来,却发现他手臂下压着一本厚厚的字簿。他稍使力,便将那本字簿拽了出来。翻开来看,是半年来私塾的课业收集,每篇都是先生的赞誉,小孩把自己优秀的课业都收在一起。而今整理好放在一处,小心谨慎的按在臂下,大约……是想在他这儿讨些赞许。
官和见他一脸吃力,笑着单手接过了,轻松地像是提起一根羽翼。他搁下笔杆,修长的指腹挑起玄色铁甲的机关,细小的齿轮之间相互扣合,发出冷铁相击的声响。那枚护腕被扣在官和的左腕上,严丝缝合,泛着森森寒气和冷光。这样的官和,是李宣棠以往从未见过的,刹那间,他看呆了。
官和将那枚护腕凑到他眼前,“这是利器,没有温度,只讲强弱。”他的声音寒了一度,“文武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武艺再精进,也只可护一人;而文者习谋,高居上位,护的却是一方人。”
李宣棠愣愣的盯着他腕上的冷甲,似是明白了什么:“那你选的是哪个?”
官和似乎被他这话逗笑了,他利落地解下护腕:“我为的是要我珍之重之的人不再做我曾经的选择。”他抬眼,“至于我选什么,并没有什么所谓。”
李宣棠沉默地低下了头,官和将冷甲扔在一边,伸手在他面前敲击桌案:“写几个字看看。”
李宣棠心中一紧,他磨磨蹭蹭的移了过去,他手指有些僵硬地握住了笔,这种感觉他太熟悉了,但此刻却又觉得陌生至极。官和看着他状如鸡爪一般的抓着笔,不免心中失笑,可就算如此,他也始终没有握着他的手去教他习字,只是时不时的提点他哪些地方要使力,横撇竖捺要规矩在哪些度里。
写着写着,李宣棠手腕一抖,竟是一个字都写不成。仿佛一落笔,自己又再次置身于正源先生手下,练字练到天黑以及打不完的手板。
官和展开笔墨未干的纸,看着他起先还有点样子、到后来越来越像鸡啄的字,不免有些忧虑,他低头看了一眼李宣棠,深觉自己有重任,不能将一个孩子瞎养活。
某年某月某日,一身布衣身量修长的青年敲响了老先生家的木门,老先生睡眼惺忪,吊着眼皮看清了来者,是个生的十分温和漂亮的男子。青年后面跟着一个棒槌娃娃,蔫头耷脑的。
老先生睨了他一眼,没瞧见束脩之礼,有些为难。青年人不做声地指着老先生院子里的柴火堆:“您收了他,教他多认几个字,我给您砍一年的柴。”
老先生一脸菜色,大概是在想自家的菜刀有没有磨好,拿来砍人应当还算是顺手。
青年加价,仿佛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外加提水。”他推了小东西一把,“来,给先生提个水瞧瞧。”
……
李宣棠被送进的私塾,是春平街上的孩子习字读书的通常去处。
李宣棠原本并不是太情愿,但当他进了私塾之后,才发现,这个私塾和他曾经学过的私塾大不一样。这里一个先生能教好几个孩子,先生爱笑,虽然也会打板子,却多是口头吓唬。这与记忆中严肃的正源先生相差甚远。于是,在进私塾的一旬之后,他很快就熟悉了这个地方。
然而每次下学,他都会有一些失落。
每至日暮,和先生例行拜别之后,大家都会在私塾门前寻到自己的双亲,然后被询问一天的琐事,或笑或闹,让他无限生慕。官和从不会来接他,而他是个很知足的人,向来懂得分寸,即便是羡慕,也从不在官和面前提起一字半句。
临近春旬考查,先生让每个人的家亲都要在场,他这才淡淡的向官和提起了这件事。虽是说了,但他也没有过多的期望,在他的印象里,官和虽不过于刻板严肃,却也并不是个心性喜聚的人。
可似乎就是那次春旬之后,每日下学,他竟然都能在学堂前的槐树下看见那一抹白衣。那么多人,他一眼就看到他了,因为看见他,所以觉得两条腿都不够跑。
官和不会牵着他的手,他向来不与旁人触碰。但是一想到有那么一个人,会在日暮时等着他,他就觉得心中无限暖意。
当然,李宣棠并不知道那日春旬考查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当时官和的确并未记住李宣棠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只是在晚间见到街坊人家都往学堂聚集,他才后知后觉的想起了小孩曾经跟他说过的话。
春旬考查是在学堂外庭架了一个长桌,进学的孩子围着长桌回答先生的提问。
私塾内院移植了几株高樟,水洗一般碧油油,新鲜干净。鲜亮色的暖光下,几个布衫的娃娃摇头晃脑,背着书,老先生击着木桌,时不时给予提点,小雀啾啾叫着,一阵欢笑嬉闹。私塾外围了一圈矮木栅栏,因无钱修葺石墙,所以栅栏上移植了刺瑰。听学的家长们就聚在栅栏外,远远瞧着自己孩子。
官和走进旁听的人群时,恰好瞧见李宣棠神色自若的与先生引经据典,答话亦有分寸规矩,先生也被他超乎常龄的学识略惊艳了一番,当即不吝嘉许。
外间的学生家亲们纷纷低着头私语,指着方才那个伶俐的孩子,相互询问是哪家的孩子。
人群中的官和微微颌首,眼角眉梢夹带着意味不明的神情。
“我家的。”
第11章 酸醋
眼见叶芽抽绿,一朝换新,洋洋洒洒的一场梅雨之后,暑夏便正式来了。
李宣棠长了些个子,原本蜡黄消瘦的脸色也添了些气色。原本那个怯生生的孩子到后来渐渐开朗起来,他笑起来的时候眼角上扬,十分明朗讨人喜欢。
这日下了学,小孩手里捧着两只沉甸甸的桃子,小姑娘阿尝跟在他后面叽叽喳喳,他却一句话都没有听进去。终于快要到家,他才终于转过身对阿尝道:“哥哥不喜欢怎么办?”
阿尝歪头,眼睛里都是光:“你给他摘的,他怎么会不喜欢呢?我给阿爷摘了桃子,他可开心了呢。”
闻言,李宣棠像是打足了底气,他点了点头,从怀里摸出一块麦芽糖糕,递给她,谢她带自己去桃园。阿尝脸红红的,欢天喜地地接过了。
李宣棠看着阿尝走远,这才推开屋门走了进去。他刚一进门,就看见官和站在庭院的老树下,正卷开一张极小的信笺,专心看着什么东西,而树梢上正停着一只黑羽乌鸦,此刻正阴森的转着脑袋盯着自己。
他愣住了。
官和似乎感知到了什么,转头向他所在的方向看去,李宣棠看见了一双他很陌生的眼睛。来不及收回的肃杀之气,就像是奚州最猛烈的风雪一股脑的窜进他的身体里,瞬间就把他整个人冻住了。
饶是暑热难当,却无端生出了一股冷汗。
官和无声地将信笺收进袖中,他伸手往树枝上弹了弹,黑羽振翅,立即飞上了高空。官和声音没什么温度,听不出喜怒:“今日回来的很早?”
李宣棠愣了半晌,才轻声道:“先生昨日就已经结学放假了,我今天是和阿尝摘桃子的。”他小心补了一句,“我早上跟你说过的......”
官和微微一愣,并不记得这些细微小事,他看了一眼李宣棠脏兮兮的裤脚,有些不愉:“下回出去玩,不要弄的这样邋遢,还有,虽说结学了,课业也要多温习。”话罢,他便转身要走出屋子。
李宣棠见他要离开,脑子一紧,登时就要喊住他:“哥哥!”官和依旧向前走了两步,似乎并未反应过来李宣棠喊的是自己,但是两步之后,他停下了脚步,回头望他。
李宣棠却没由来的手脚一僵,满心满腹的话到了嘴边却说不出来,半晌,还是小声道:“阿尝的爷爷给了我们两个桃子,你喜欢吃吗?”话罢又急急补充了一句,“我吃不完这么多……我留给你。”
官和目光下移,这才看到他怀里抱着两个毛茸茸的脏兮兮的桃子,他淡淡道:“不用给我留。”
李宣棠没说话,看着官和走出了屋子。他抱着那两个大桃子呆呆站了一会儿,想到自己跟一群孩子在桃林里抢着摘桃子的情景。为了摘到最大的这两个,他还攀上了爬满虫的老树,欢天喜地的当成宝贝一样炫耀着带回家,结果,却并没有派上用场。
闷热难当,他擦了擦一脑门的汗,却还是细心打了水,不是先凉快自己,而是将两个桃子洗的干干净净。
官和这番出去,一直到了夜里才回来。
他轻手轻脚地推开屋门,眼角眉梢都是倦意,是极深重的疲倦。他换过鞋袜,走进自己的屋子,一眼就看到了趴在桌案上的白团子。他没有第一时间去擦拭身上的汗渍,破天荒地走到了书桌旁。
一走进,就瞧见案上摆放着两只切的整整齐齐的桃子,很刻意的想要摆出花开的形状,却终究不得齐法,切的惨不忍睹。
小孩手上拿着一把小扇子,此刻正枕着胳膊睡着了。
官和略一思量,便猜到他可能一直守在这儿,用扇子扇风,生怕夏日的蝇虫坏了果子味道。
官和弯腰坐下,伸出手想要把他手上的扇子拿下来,却发现他手臂下压着一本厚厚的字簿。他稍使力,便将那本字簿拽了出来。翻开来看,是半年来私塾的课业收集,每篇都是先生的赞誉,小孩把自己优秀的课业都收在一起。而今整理好放在一处,小心谨慎的按在臂下,大约……是想在他这儿讨些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