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此外,跟随霍去病出征的校尉、部下,皆得到了晋升,单得封列侯者就有三个。
关于这场仗另外值得说的便是李广功过相抵,再次错失封侯,公孙贺、公孙敖因失期被贬为庶人。
上辈子与李广合力出兵的是张骞,但这辈子着力开辟商路后,大汉的外交事业过于忙碌,负责的张骞腾不出空,刘彻改派了公孙贺,不过最后的结果倒是没有改变。
霍去病不过弱冠之年,他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满朝之上,除了他的舅舅卫青,再无人能及。
可霍去病还如此年轻,有朝一日,或许就能超过他的舅舅了。
朝中有那等好嫉妒的便刻意去瞧大将军的表现,他如今可是当之无愧的陛下跟前第一人,虽是亲外甥,但若被人取代,恐怕心里也不好受吧?
只是结果却让他们失望了,大将军是个脾气挺好的人,人人都见过他的笑脸,近些日子他的笑容更多了,不见任何不快或是忧虑的神色。
刘据是在父亲处知道朝中这点暗流涌动的,对此他颇觉无语。
难怪上辈子表兄非要亲自射杀李敢,他手底下的人伤了大将军,他若是一点儿表示都没有,满长安城都要传两位大司马不和、舅甥决裂了。
——即便如此,关于卫霍不和的传闻后面许多年还甚嚣尘上。
卫青亦在场,他只是笑笑:“闲言碎语罢了,请陛下不必放在心上。伊稚斜欲杀浑邪王,因此浑邪王联合了休屠王等人欲投降我大汉,陛下看看,该如何回应?”
“或许是匈奴诡计,意欲诈降呢?”刘彻道,“闲言碎语?朕的长平侯、冠军侯赫赫功勋,岂容这起子小人议论!朕看他们就是太清闲了,须得找些事让他们做,正好河西打下来了,不如就让他们去戍边。”
卫青道:“臣亦有此忧虑,且浑邪王、休屠王部下甚多,我方尚且不知内里,须得谨慎为上。戍边之人的名单臣正在拟,且将这些人加上便是。”
这两个人一口气办两件事,竟然一点儿磕绊都不打,刘据瞧着觉得很有意思。
无论是军务还是朝政,舅舅的确是最懂父亲心思的那个人,毕竟他与表兄都是父亲亲手教出来的学生,一脉相承啊。
所以在失去长平侯不久后,皇帝陛下下了《求茂才异等诏》,当时满朝文武不是没有可用之才,但他的确失去了他最得力的左右手。
等刘据将他的思绪拉回来,皇帝陛下和大将军已经商议好了匈奴人投降的具体事宜。
刘彻命人去拟诏书,快马送至霍去病手中,回过头来指着他向卫青笑道:“仲卿,瞧瞧太子,又趁机偷懒了。”
卫青正埋头整理他的文书,闻言有些迷茫的看向刘据:“殿下?”
刘据委屈道:“阿翁,我还小呢,一天没办法集中精神太久,不然会头疼的。”
刘彻招招手:“过来让朕瞧瞧,哪里疼?”
刘据走了两步又停下:“今日不疼,我才歇过了。”
刘彻失笑:“巧言令色。”
卫青这才知道天家父子在争论些什么,他不想参与进这场幼稚的斗嘴中,起身告退:“陛下,臣还有事,要先……”
“你先等等,朕也有事。”刘彻笑道,“你瞧过去病的小儿子了吗?”
卫青笑道:“臣去看过两次,近来实在事多,再抽不出更多的空闲了。”
刘彻笑道:“你也喜欢那孩子?太子也喜欢得很,不如接他进宫住上些日子,朕也瞧瞧。”
刘据忙道:“阿翁,彭祖还小呢,不能离开母亲身边,您要瞧,等他大些,表兄回来带他进宫给您瞧呀。”
刘彻也不生气,只向卫青道:“瞧你这个外甥,年纪轻轻,倒有几分做长辈的模样了。”
卫青笑道:“殿下素来懂事。近来皇后殿下赏下去的用于纺线更快更好的新纺车,听闻就是出自殿下之手。”
不等刘据答话,刘彻就道:“朕说那是女子分内事,他一个太子掺和什么,他却说,衣食住行,都是人之大事,不分男女。”
卫青点头:“衣食住行,人之大事,殿下所言,臣倒是赞同。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公卿显贵,若满足不了这些,也没心思想别的了。”
“嘿。”刘彻笑道,“你们舅甥倒是同心。”
这边正说着话,外边却有人通传丞相府上报丧,丞相公孙弘死了。
公孙弘已经八十高寿了,作为获得了寿终正寝成就的汉武朝丞相,他的丧仪自然不会很简陋,皇帝陛下都亲自派人去吊丧了。
朝中也开始商议新的丞相人选,乐安侯李蔡成功当选,他或许不怎么出名,但他有一个在后世非常有名的堂兄,李广。
而李蔡的结局与他的堂兄李广及其相似,他也是自杀的。
只不过除了刘据,现在无人知道李蔡将来的下场,朝中人人都在祝贺乐安侯晋升丞相。
不过,谁也抢不走骠骑将军的风头,秋日奉命去迎接投降匈奴人的霍去病在成功斩杀了叛乱者后,率众归长安。
知道表兄即将回京,刘据向父亲告了一日假:“我去同小彭祖说,他阿翁要回来啦。”
刘彻失笑:“想出去玩直说便是,朕还能一日都不允许你歇?找这个借口,他这会儿能听懂什么?”
“他当然能听懂。”刘据煞有介事道。
刘彻摆摆手,笑道:“行,他能听懂,等你回来别忘了告诉朕,你小侄儿同你说了什么,朕好奇得很。”
刘据点点头,拱手道:“好啊,阿翁,儿告退。”
“嗯。”刘彻笑了笑,“去罢。”
115
第115章
◎有趣。◎
赶在元狩二年的尾巴上,霍去病回到了长安。
年轻的将军更黑更瘦了些,面容也愈发冷漠,战场上的余威似乎还没有在他身上散去,一双眼睛看过去时没来由让人觉得后背发冷。
次日刘据在未央前殿见到他时,无意间瞧见冠军侯偶尔会微微皱着眉头,似乎遇到了什么难事。
谈完正经事,刘彻将霍去病留下来,让他跟着自己回宣室殿。
在这一瞬间,刘据瞧见不少明里暗里的眼神往大将军身上飘。
刘据:“……”他已经能够想象到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流言了。
沉浸在喜悦中的皇帝陛下看不到这些暗中的眉眼往来。
处于中心的卫青自是岿然不动,他未满二十岁时就被皇帝提拔做了太中大夫,对于各种各样的眼神早就习以为常。至于褒贬,对他来说,这是最无需在意的。
霍去病因有心事,倒也没察觉到这点儿暗流涌动。
刘据放慢了脚步,让自己跟霍去病走在一排,方小声问道:“表兄,你怎么了?”
霍去病抿抿唇,道:“无事。”
刘据道:“你看着像有事,而且还得是私事,你不是想要个儿子带他骑马打仗么,这会儿满足心愿了,怎么还有不高兴的事?”
霍去病眉头一皱,还是道:“……你看错了,我没有不高兴。”
刘据:“……”嘴这个硬哟。
刘据劝道:“多个人多个主意,表兄,打仗我不懂,但别的事,我还是能帮上你的。”
霍去病纠结片刻,到底还是问道:“……据儿,你常出宫见彭祖,他……他头一次见你,也哭了吗?”
“啊?”刘据慢慢反应着,冠军侯是为他儿子看他哭不高兴了,“哭了啊,小孩儿嘛,见到陌生人肯定哭。”
霍去病绷紧了下颌:“我是他阿翁。”
刘据没撑住笑了笑:“可是,他睁眼半年多了,还是头一遭见你呀!以后你日日见他,看你看熟了,他自然就不再哭。”
“不然。”刘彻不知何时也凑了过来,并插嘴道,“去病,朕瞧着是你才回来,身上杀意仍在,小儿受不住罢了,你多在长安待些日子,自然就好了。”
霍去病赶忙行了个礼,方道:“陛下……和殿下所言都在理,臣如今既回来了,自然日日瞧着孩子,待他习惯了臣,想必就不哭了。”
刘彻拍拍他的肩膀,笑道:“想不到啊,朕的冠军侯在草原上无人能敌,回到长安城,却败在小儿身上了。”
霍去病赧然。
刘据笑道:“表兄现在做了阿翁嘛,拿自己的儿子没办法,不是常情么!”
“你说这个话……”刘彻笑得更大声了,“你一个小儿,倒懂如何做阿翁了?”
刘据心道,我的确做过阿翁啊,不论是多大的官儿,多尊崇的地位,做阿翁的,的确都拿自己的孩子没办法。
伴随着皇帝陛下的开怀大笑,一行人欢快的走到了宣室殿。
不出刘据所料,他爹换了常服,就带着他与表兄出了宫,一路直到一座恢宏的府邸,正中匾额上乃是冠军侯府四个字。
这座豪宅地段好,装修华丽,但喜好奢华的霍去病却眼也不眨的拒绝了。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关于这场仗另外值得说的便是李广功过相抵,再次错失封侯,公孙贺、公孙敖因失期被贬为庶人。
上辈子与李广合力出兵的是张骞,但这辈子着力开辟商路后,大汉的外交事业过于忙碌,负责的张骞腾不出空,刘彻改派了公孙贺,不过最后的结果倒是没有改变。
霍去病不过弱冠之年,他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满朝之上,除了他的舅舅卫青,再无人能及。
可霍去病还如此年轻,有朝一日,或许就能超过他的舅舅了。
朝中有那等好嫉妒的便刻意去瞧大将军的表现,他如今可是当之无愧的陛下跟前第一人,虽是亲外甥,但若被人取代,恐怕心里也不好受吧?
只是结果却让他们失望了,大将军是个脾气挺好的人,人人都见过他的笑脸,近些日子他的笑容更多了,不见任何不快或是忧虑的神色。
刘据是在父亲处知道朝中这点暗流涌动的,对此他颇觉无语。
难怪上辈子表兄非要亲自射杀李敢,他手底下的人伤了大将军,他若是一点儿表示都没有,满长安城都要传两位大司马不和、舅甥决裂了。
——即便如此,关于卫霍不和的传闻后面许多年还甚嚣尘上。
卫青亦在场,他只是笑笑:“闲言碎语罢了,请陛下不必放在心上。伊稚斜欲杀浑邪王,因此浑邪王联合了休屠王等人欲投降我大汉,陛下看看,该如何回应?”
“或许是匈奴诡计,意欲诈降呢?”刘彻道,“闲言碎语?朕的长平侯、冠军侯赫赫功勋,岂容这起子小人议论!朕看他们就是太清闲了,须得找些事让他们做,正好河西打下来了,不如就让他们去戍边。”
卫青道:“臣亦有此忧虑,且浑邪王、休屠王部下甚多,我方尚且不知内里,须得谨慎为上。戍边之人的名单臣正在拟,且将这些人加上便是。”
这两个人一口气办两件事,竟然一点儿磕绊都不打,刘据瞧着觉得很有意思。
无论是军务还是朝政,舅舅的确是最懂父亲心思的那个人,毕竟他与表兄都是父亲亲手教出来的学生,一脉相承啊。
所以在失去长平侯不久后,皇帝陛下下了《求茂才异等诏》,当时满朝文武不是没有可用之才,但他的确失去了他最得力的左右手。
等刘据将他的思绪拉回来,皇帝陛下和大将军已经商议好了匈奴人投降的具体事宜。
刘彻命人去拟诏书,快马送至霍去病手中,回过头来指着他向卫青笑道:“仲卿,瞧瞧太子,又趁机偷懒了。”
卫青正埋头整理他的文书,闻言有些迷茫的看向刘据:“殿下?”
刘据委屈道:“阿翁,我还小呢,一天没办法集中精神太久,不然会头疼的。”
刘彻招招手:“过来让朕瞧瞧,哪里疼?”
刘据走了两步又停下:“今日不疼,我才歇过了。”
刘彻失笑:“巧言令色。”
卫青这才知道天家父子在争论些什么,他不想参与进这场幼稚的斗嘴中,起身告退:“陛下,臣还有事,要先……”
“你先等等,朕也有事。”刘彻笑道,“你瞧过去病的小儿子了吗?”
卫青笑道:“臣去看过两次,近来实在事多,再抽不出更多的空闲了。”
刘彻笑道:“你也喜欢那孩子?太子也喜欢得很,不如接他进宫住上些日子,朕也瞧瞧。”
刘据忙道:“阿翁,彭祖还小呢,不能离开母亲身边,您要瞧,等他大些,表兄回来带他进宫给您瞧呀。”
刘彻也不生气,只向卫青道:“瞧你这个外甥,年纪轻轻,倒有几分做长辈的模样了。”
卫青笑道:“殿下素来懂事。近来皇后殿下赏下去的用于纺线更快更好的新纺车,听闻就是出自殿下之手。”
不等刘据答话,刘彻就道:“朕说那是女子分内事,他一个太子掺和什么,他却说,衣食住行,都是人之大事,不分男女。”
卫青点头:“衣食住行,人之大事,殿下所言,臣倒是赞同。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公卿显贵,若满足不了这些,也没心思想别的了。”
“嘿。”刘彻笑道,“你们舅甥倒是同心。”
这边正说着话,外边却有人通传丞相府上报丧,丞相公孙弘死了。
公孙弘已经八十高寿了,作为获得了寿终正寝成就的汉武朝丞相,他的丧仪自然不会很简陋,皇帝陛下都亲自派人去吊丧了。
朝中也开始商议新的丞相人选,乐安侯李蔡成功当选,他或许不怎么出名,但他有一个在后世非常有名的堂兄,李广。
而李蔡的结局与他的堂兄李广及其相似,他也是自杀的。
只不过除了刘据,现在无人知道李蔡将来的下场,朝中人人都在祝贺乐安侯晋升丞相。
不过,谁也抢不走骠骑将军的风头,秋日奉命去迎接投降匈奴人的霍去病在成功斩杀了叛乱者后,率众归长安。
知道表兄即将回京,刘据向父亲告了一日假:“我去同小彭祖说,他阿翁要回来啦。”
刘彻失笑:“想出去玩直说便是,朕还能一日都不允许你歇?找这个借口,他这会儿能听懂什么?”
“他当然能听懂。”刘据煞有介事道。
刘彻摆摆手,笑道:“行,他能听懂,等你回来别忘了告诉朕,你小侄儿同你说了什么,朕好奇得很。”
刘据点点头,拱手道:“好啊,阿翁,儿告退。”
“嗯。”刘彻笑了笑,“去罢。”
115
第115章
◎有趣。◎
赶在元狩二年的尾巴上,霍去病回到了长安。
年轻的将军更黑更瘦了些,面容也愈发冷漠,战场上的余威似乎还没有在他身上散去,一双眼睛看过去时没来由让人觉得后背发冷。
次日刘据在未央前殿见到他时,无意间瞧见冠军侯偶尔会微微皱着眉头,似乎遇到了什么难事。
谈完正经事,刘彻将霍去病留下来,让他跟着自己回宣室殿。
在这一瞬间,刘据瞧见不少明里暗里的眼神往大将军身上飘。
刘据:“……”他已经能够想象到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流言了。
沉浸在喜悦中的皇帝陛下看不到这些暗中的眉眼往来。
处于中心的卫青自是岿然不动,他未满二十岁时就被皇帝提拔做了太中大夫,对于各种各样的眼神早就习以为常。至于褒贬,对他来说,这是最无需在意的。
霍去病因有心事,倒也没察觉到这点儿暗流涌动。
刘据放慢了脚步,让自己跟霍去病走在一排,方小声问道:“表兄,你怎么了?”
霍去病抿抿唇,道:“无事。”
刘据道:“你看着像有事,而且还得是私事,你不是想要个儿子带他骑马打仗么,这会儿满足心愿了,怎么还有不高兴的事?”
霍去病眉头一皱,还是道:“……你看错了,我没有不高兴。”
刘据:“……”嘴这个硬哟。
刘据劝道:“多个人多个主意,表兄,打仗我不懂,但别的事,我还是能帮上你的。”
霍去病纠结片刻,到底还是问道:“……据儿,你常出宫见彭祖,他……他头一次见你,也哭了吗?”
“啊?”刘据慢慢反应着,冠军侯是为他儿子看他哭不高兴了,“哭了啊,小孩儿嘛,见到陌生人肯定哭。”
霍去病绷紧了下颌:“我是他阿翁。”
刘据没撑住笑了笑:“可是,他睁眼半年多了,还是头一遭见你呀!以后你日日见他,看你看熟了,他自然就不再哭。”
“不然。”刘彻不知何时也凑了过来,并插嘴道,“去病,朕瞧着是你才回来,身上杀意仍在,小儿受不住罢了,你多在长安待些日子,自然就好了。”
霍去病赶忙行了个礼,方道:“陛下……和殿下所言都在理,臣如今既回来了,自然日日瞧着孩子,待他习惯了臣,想必就不哭了。”
刘彻拍拍他的肩膀,笑道:“想不到啊,朕的冠军侯在草原上无人能敌,回到长安城,却败在小儿身上了。”
霍去病赧然。
刘据笑道:“表兄现在做了阿翁嘛,拿自己的儿子没办法,不是常情么!”
“你说这个话……”刘彻笑得更大声了,“你一个小儿,倒懂如何做阿翁了?”
刘据心道,我的确做过阿翁啊,不论是多大的官儿,多尊崇的地位,做阿翁的,的确都拿自己的孩子没办法。
伴随着皇帝陛下的开怀大笑,一行人欢快的走到了宣室殿。
不出刘据所料,他爹换了常服,就带着他与表兄出了宫,一路直到一座恢宏的府邸,正中匾额上乃是冠军侯府四个字。
这座豪宅地段好,装修华丽,但喜好奢华的霍去病却眼也不眨的拒绝了。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