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不说这个,你们好好的,阿母就不苦。”卫子夫低头掩饰了下,转头又去吩咐宫人了。
刘据望着母亲的身影,重新开始的这一辈子,他不会再让母亲陪他赴死了。
如果一定要死一个人,只能是刘据,其他人一定都要好好的。
……
才出生的孩子不能起大名,怕压不住,满月时,霍家的小孩儿还是被人小郎君小郎君的叫着,连个小名都没有。
刘据这一个月里去瞧了他几次,看着小婴儿从红通通到白嫩嫩的转变,虽不能确定他是否是霍嬗,还是被可爱的小孩儿俘获了。
名字应该长辈起,刘据想了想,去大将军幕府找到卫青,请他给霍去病的小孩儿起个乳名先叫着。
前头在打仗,后头的大将军也不得清闲,忽然让他想个名字,正看战马名单的卫青脱口而出:“驹?”
小名儿嘛,刘据歪头想了想,凑合下也不是不可以,就是不知道表兄能否接受。
但卫青又觉得不太好,他紧急思索片刻:“去病的儿子……不如叫彭祖?”
去病、彭祖,都是期盼孩子无灾无难,长命百岁的意思。
刘据笑道:“这个好!舅舅忙,我先走啦!”
卫青伸了伸手,他还没见过去病的孩儿呢,唉,先忙罢。
小彭祖一天一个模样,刘据隔三差五就出去瞧,这天还没出宫,却被父亲叫到了宣室殿中。
“朕听曹襄说,你给去病的儿子起了名字?”刘彻垂眸看着奏本,口中问道。
刘据道:“阿翁,是舅舅取了名字,只是个小名,叫彭祖。”
刘彻又道:“你还日日出宫去看他?”
刘据又解释道:“阿翁,我三五天才出去一次,并未日日出宫。”
刘彻抬起头来,招招手:“过来。”
刘据走到父亲身边站定,然后就被捏了捏脸颊。
“怎么不请朕来取名字?”
“呃……”刘据心道,论亲疏远近,那肯定是舅舅和小孩儿更近,我请他取名字,多理所应当。
“小名嘛,自然请舅舅来取。”刘据急中生智,“大名,就请阿翁来取了。”
但愿表兄回来不要怪他,儿子的两个名字,他都捞不着了。
刘彻满意地点点头:“朕得好好想想。”
刘据见他笑了,便道:“那……阿翁,我……”
“你今日不要出宫了。”刘彻断然道。
皇帝陛下金口玉言,刘据拱手道:“诺。”
刘彻敲敲他的额头,笑道:“你还不高兴了,这也就是这会儿你年纪小,不然你成日往你表嫂跟前跑,像什么样子!”
刘据:“……”
“阿翁!”刘据大声道,“我从没有见过表嫂!我只是去看表兄的孩子!”
不是,我现在就一八岁小孩儿,谁脑子这么污秽,竟然跑到我爹跟前搬弄我这种是非?
刘彻没料到他这么大反应,他揉揉耳朵,道:“不过是两个口舌不干净的,朕已经处理了。再者,朕不是说了么,你年纪小,不妨事。”
刘据倒是一愣,处理了?
年轻真好,他爹脑子清醒,知道这种话一听就是谣言,不像后来年纪大了……
“既无妨,阿翁为何不让我出宫?”刘据问道。
刘彻道:“骠骑将军的战报送回来了,朕要召群臣议事,你跟着听听。”
这是要事,刘据立刻道:“遵命。”
刘彻笑道:“你怎么不问问可否是捷报?”
刘据笑道:“瞧阿翁如此,难道会不是捷报么?”
刘彻大笑道:“冠军侯大胜!”
还不是一般的大胜,这一场仗,汉军斩首近完,俘虏里包括了匈奴的王子相国,战利品更有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讨论过战报以及接下来汉军的进攻方向,下一步就是阶段性论功行赏,毕竟待休整完毕,夏季骠骑将军还有一场大战要打。
而论功行赏的第一件事,就是刘彻要给冠军侯加食邑,别的都要往后稍稍。
屡立战功的长平侯正当盛年,又来了个年少有为的冠军侯,满朝文武看向已经跟随陛下听政的太子。
太子殿下好运气啊,皇父宠爱,外戚有功,他这个位置真是稳得不能再稳了。
被他们感叹着的太子正在看汉军的伤亡人数,他还记得《汉书》中记载的数字,现在他看到的比之减少了大约十分之一。
即便尽可能多的做大蒜素,也做不到这么短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兵卒都随身携带一份。
不过,大蒜素还是有作用的,这些比上辈子减少的伤亡人数就是证明。
刘据提了提精神,他无法跟人分享他的心情,只能想办法再让他爹松次口,能允许有多的人去做大蒜素。
不过不必他开口,霍去病就在奏本中言明了大蒜素对受伤士兵的疗效,并请求陛下大量生产大蒜素,争取做到他的骑兵人人都能有。
刘据算了算,仅仅这一场仗,霍去病就领了一万骑兵,人手一份……刘据当即眼前一黑。
他殷切的看向他爹,生产大蒜素,必须得加人!
之前刘彻在听刘据说起大蒜素的作用时,就已经非常认真对待了,现在有了霍去病的佐证,他又将其重要性提高了一个等级。
人口,在封建社会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114
第114章
◎喜欢。◎
很快刘彻就组建了一个百人的秘密团队,由亲卫军队日夜守卫,先跟着之前的人学习,等确准掌握熟练了制取技术,他们才能上手。
刘据去检查了几次,发现他们的成功率尤其高,比自己试验做的时候要高上许多。
李映默默道:“谁的九族是批发的呢。”
刘据道:“我们大汉,不诛九族。”
“对,你们夷三族。”李映道,“这你肯定特了解。”
刘据:“……”
“扶苏究竟是怎么忍受你的?”刘据再次发出这个疑问。
李映一脸无辜:“我和大公子合作可愉快了,既然他没问题,我也没问题,所以……”他指指刘据,“殿下,你说是谁的问题?”
刘据懒得跟这个还有用的短期同事计较:“预祝你将来和承乾也能合作愉快。”
李映挠了挠头皮:“大公子也提醒我了,李……李太子,他真的很不好相处吗?”
“对你来说,他肯定不难相处。”刘据微微一笑,“你又没什么矫诏、夷三族的话柄落在他手里。”
李映:“……”
“车到山前必有路。”李映抚抚胸口,“我才不想那么远的事。”
刘据好笑地摇摇头,也不替他操这些闲心了。
这边的大蒜素赶着工,刘据只需要偶尔过来查验一番,他更多的时间还是用来读书和听政,现在除了军事会议,朝政上的大事小情,两三日里刘彻总会将他叫过去一日,听完了还要写份报告交上去让皇帝陛下审查。
这些事对于当过一辈子太子的刘据来说驾轻就熟,不过他不会在父亲面前表现出来。
在皇帝陛下看来,太子纵有许多奇思妙想,于政事军务上,却还是个需要学习的新兵蛋子,还得他这个父亲好生教导。
这样忙碌的日子,刘据就腾不出来时间出宫去了,他只能请宫外的阿姊常去看看小彭祖,然后进宫同他分享小孩儿的日常。
这个时期的小婴儿,一天的日常无非就是吃喝拉撒睡,无聊透顶,但刘据偏偏很喜欢听。
就连刘彻都忍不住好奇地问道:“据儿,你这般喜欢你表兄的儿子?”
刘据点点头,又摇摇头。
刘彻笑道:“说话!”
刘据便道:“我喜欢这个小孩儿,倒不只是因为他是表兄的孩子。”
“喜欢小孩儿……这么一点儿小孩儿,你喜欢他什么?”刘彻更加好奇了。
刘据道:“阿翁,人这一辈子无忧无虑的时刻只有年纪最小的这几年,我看着他什么都不必想,觉得很羡慕。”
刘彻一想,笑道:“臭小子,原来是拐弯抹角说朕这些日子勒掯你了。”
刘据禁不住也笑了:“阿翁既也觉得我辛苦,不如许儿多歇几日,五日来一趟前殿,您以为可好?”
刘据不想过多插手朝政,倒不是怕他爹忌惮这种理由,他纯粹只是想偷懒罢了。
还有几十年太子要做呢,这些事以后肯定少不了,趁着少时能偷懒当然要多歇歇。
“不好。”刘彻笑着摇头,“你分明有那个脑子,偏偏只想着偷懒,朕非得治治你这个毛病!”
“往后你不再三日来一次,隔日就要过来。”刘彻揉揉儿子的头,“朕以为,太子当时时勤勉。”
刘据腹诽道,您自己都是勤勉一阵懒怠一阵,这会儿倒跟我说日日勤勉了,真不脸红。
……
骠骑将军的战报再次传回长安时,已经到了夏日,刘据当时正在宣室殿听父亲讲课,听到霍去病比上次更盛的战绩,刘彻大喜,不但加封了他的食邑,还派人去前方给他送美食美酒,刘据想阻止都来不及。
刘据望着母亲的身影,重新开始的这一辈子,他不会再让母亲陪他赴死了。
如果一定要死一个人,只能是刘据,其他人一定都要好好的。
……
才出生的孩子不能起大名,怕压不住,满月时,霍家的小孩儿还是被人小郎君小郎君的叫着,连个小名都没有。
刘据这一个月里去瞧了他几次,看着小婴儿从红通通到白嫩嫩的转变,虽不能确定他是否是霍嬗,还是被可爱的小孩儿俘获了。
名字应该长辈起,刘据想了想,去大将军幕府找到卫青,请他给霍去病的小孩儿起个乳名先叫着。
前头在打仗,后头的大将军也不得清闲,忽然让他想个名字,正看战马名单的卫青脱口而出:“驹?”
小名儿嘛,刘据歪头想了想,凑合下也不是不可以,就是不知道表兄能否接受。
但卫青又觉得不太好,他紧急思索片刻:“去病的儿子……不如叫彭祖?”
去病、彭祖,都是期盼孩子无灾无难,长命百岁的意思。
刘据笑道:“这个好!舅舅忙,我先走啦!”
卫青伸了伸手,他还没见过去病的孩儿呢,唉,先忙罢。
小彭祖一天一个模样,刘据隔三差五就出去瞧,这天还没出宫,却被父亲叫到了宣室殿中。
“朕听曹襄说,你给去病的儿子起了名字?”刘彻垂眸看着奏本,口中问道。
刘据道:“阿翁,是舅舅取了名字,只是个小名,叫彭祖。”
刘彻又道:“你还日日出宫去看他?”
刘据又解释道:“阿翁,我三五天才出去一次,并未日日出宫。”
刘彻抬起头来,招招手:“过来。”
刘据走到父亲身边站定,然后就被捏了捏脸颊。
“怎么不请朕来取名字?”
“呃……”刘据心道,论亲疏远近,那肯定是舅舅和小孩儿更近,我请他取名字,多理所应当。
“小名嘛,自然请舅舅来取。”刘据急中生智,“大名,就请阿翁来取了。”
但愿表兄回来不要怪他,儿子的两个名字,他都捞不着了。
刘彻满意地点点头:“朕得好好想想。”
刘据见他笑了,便道:“那……阿翁,我……”
“你今日不要出宫了。”刘彻断然道。
皇帝陛下金口玉言,刘据拱手道:“诺。”
刘彻敲敲他的额头,笑道:“你还不高兴了,这也就是这会儿你年纪小,不然你成日往你表嫂跟前跑,像什么样子!”
刘据:“……”
“阿翁!”刘据大声道,“我从没有见过表嫂!我只是去看表兄的孩子!”
不是,我现在就一八岁小孩儿,谁脑子这么污秽,竟然跑到我爹跟前搬弄我这种是非?
刘彻没料到他这么大反应,他揉揉耳朵,道:“不过是两个口舌不干净的,朕已经处理了。再者,朕不是说了么,你年纪小,不妨事。”
刘据倒是一愣,处理了?
年轻真好,他爹脑子清醒,知道这种话一听就是谣言,不像后来年纪大了……
“既无妨,阿翁为何不让我出宫?”刘据问道。
刘彻道:“骠骑将军的战报送回来了,朕要召群臣议事,你跟着听听。”
这是要事,刘据立刻道:“遵命。”
刘彻笑道:“你怎么不问问可否是捷报?”
刘据笑道:“瞧阿翁如此,难道会不是捷报么?”
刘彻大笑道:“冠军侯大胜!”
还不是一般的大胜,这一场仗,汉军斩首近完,俘虏里包括了匈奴的王子相国,战利品更有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讨论过战报以及接下来汉军的进攻方向,下一步就是阶段性论功行赏,毕竟待休整完毕,夏季骠骑将军还有一场大战要打。
而论功行赏的第一件事,就是刘彻要给冠军侯加食邑,别的都要往后稍稍。
屡立战功的长平侯正当盛年,又来了个年少有为的冠军侯,满朝文武看向已经跟随陛下听政的太子。
太子殿下好运气啊,皇父宠爱,外戚有功,他这个位置真是稳得不能再稳了。
被他们感叹着的太子正在看汉军的伤亡人数,他还记得《汉书》中记载的数字,现在他看到的比之减少了大约十分之一。
即便尽可能多的做大蒜素,也做不到这么短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兵卒都随身携带一份。
不过,大蒜素还是有作用的,这些比上辈子减少的伤亡人数就是证明。
刘据提了提精神,他无法跟人分享他的心情,只能想办法再让他爹松次口,能允许有多的人去做大蒜素。
不过不必他开口,霍去病就在奏本中言明了大蒜素对受伤士兵的疗效,并请求陛下大量生产大蒜素,争取做到他的骑兵人人都能有。
刘据算了算,仅仅这一场仗,霍去病就领了一万骑兵,人手一份……刘据当即眼前一黑。
他殷切的看向他爹,生产大蒜素,必须得加人!
之前刘彻在听刘据说起大蒜素的作用时,就已经非常认真对待了,现在有了霍去病的佐证,他又将其重要性提高了一个等级。
人口,在封建社会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114
第114章
◎喜欢。◎
很快刘彻就组建了一个百人的秘密团队,由亲卫军队日夜守卫,先跟着之前的人学习,等确准掌握熟练了制取技术,他们才能上手。
刘据去检查了几次,发现他们的成功率尤其高,比自己试验做的时候要高上许多。
李映默默道:“谁的九族是批发的呢。”
刘据道:“我们大汉,不诛九族。”
“对,你们夷三族。”李映道,“这你肯定特了解。”
刘据:“……”
“扶苏究竟是怎么忍受你的?”刘据再次发出这个疑问。
李映一脸无辜:“我和大公子合作可愉快了,既然他没问题,我也没问题,所以……”他指指刘据,“殿下,你说是谁的问题?”
刘据懒得跟这个还有用的短期同事计较:“预祝你将来和承乾也能合作愉快。”
李映挠了挠头皮:“大公子也提醒我了,李……李太子,他真的很不好相处吗?”
“对你来说,他肯定不难相处。”刘据微微一笑,“你又没什么矫诏、夷三族的话柄落在他手里。”
李映:“……”
“车到山前必有路。”李映抚抚胸口,“我才不想那么远的事。”
刘据好笑地摇摇头,也不替他操这些闲心了。
这边的大蒜素赶着工,刘据只需要偶尔过来查验一番,他更多的时间还是用来读书和听政,现在除了军事会议,朝政上的大事小情,两三日里刘彻总会将他叫过去一日,听完了还要写份报告交上去让皇帝陛下审查。
这些事对于当过一辈子太子的刘据来说驾轻就熟,不过他不会在父亲面前表现出来。
在皇帝陛下看来,太子纵有许多奇思妙想,于政事军务上,却还是个需要学习的新兵蛋子,还得他这个父亲好生教导。
这样忙碌的日子,刘据就腾不出来时间出宫去了,他只能请宫外的阿姊常去看看小彭祖,然后进宫同他分享小孩儿的日常。
这个时期的小婴儿,一天的日常无非就是吃喝拉撒睡,无聊透顶,但刘据偏偏很喜欢听。
就连刘彻都忍不住好奇地问道:“据儿,你这般喜欢你表兄的儿子?”
刘据点点头,又摇摇头。
刘彻笑道:“说话!”
刘据便道:“我喜欢这个小孩儿,倒不只是因为他是表兄的孩子。”
“喜欢小孩儿……这么一点儿小孩儿,你喜欢他什么?”刘彻更加好奇了。
刘据道:“阿翁,人这一辈子无忧无虑的时刻只有年纪最小的这几年,我看着他什么都不必想,觉得很羡慕。”
刘彻一想,笑道:“臭小子,原来是拐弯抹角说朕这些日子勒掯你了。”
刘据禁不住也笑了:“阿翁既也觉得我辛苦,不如许儿多歇几日,五日来一趟前殿,您以为可好?”
刘据不想过多插手朝政,倒不是怕他爹忌惮这种理由,他纯粹只是想偷懒罢了。
还有几十年太子要做呢,这些事以后肯定少不了,趁着少时能偷懒当然要多歇歇。
“不好。”刘彻笑着摇头,“你分明有那个脑子,偏偏只想着偷懒,朕非得治治你这个毛病!”
“往后你不再三日来一次,隔日就要过来。”刘彻揉揉儿子的头,“朕以为,太子当时时勤勉。”
刘据腹诽道,您自己都是勤勉一阵懒怠一阵,这会儿倒跟我说日日勤勉了,真不脸红。
……
骠骑将军的战报再次传回长安时,已经到了夏日,刘据当时正在宣室殿听父亲讲课,听到霍去病比上次更盛的战绩,刘彻大喜,不但加封了他的食邑,还派人去前方给他送美食美酒,刘据想阻止都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