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莫玲珑的确想给卤味写一张看的过眼的招贴,略一沉吟:“那多谢郎君,请进。”
后院门打开,她让林巧开了厢房,找出文房四宝,从陆如冈没用过的纸中,选了一张红色洒金纸出来。
韩元选了支大号狼毫笔,吸饱墨汁,手腕一沉,“打烊”二字如铁画银钩,根骨俊逸。
写得真好!
莫玲珑惊喜之下,又说:“可否麻烦郎君帮忙再写一些?”
“自是无碍。莫娘子尽可提来。”
韩元计算着时间,从此地到那家客栈一个来回总要两刻,足够他写很多幅字。
他一手按着纸张,一手持笔,微微侧头倾听她的要求。
只听她微顿片刻,说:“那就麻烦郎君再写两张,一张便写‘促销’二字,另一张麻烦些,写上卤鸭膀鸭脖30文一斤,其余卤鸭货20文一斤。”
“可。”
韩元走笔飞快,转眼就把两幅字写完。
然后坚持留下银两,提着一包辣卤鸭脖离开了。
莫玲珑吹干墨痕,交给林巧去替换下自己写的那张,等到明日就有新的招贴可用了
末了,她说:“这个人,我好像见过。”她一向很能记人,这人一定见过。
“姑娘可能忘了,他是‘梅鹤双杰’里头的一个嘛,跟……”林巧忽然掐住话,生硬转场,“我去前面把这张纸贴起来。”
“……这有什么,跟陆如冈齐名是吧?”莫玲珑笑起来,“那他应该现在讨厌陆如冈才对,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我得谢他捧场,这生意更要做。”
林巧愣了一愣,然后恍然一笑:“对哦,姑娘这么说也对!”
霍娇终于想起:“师父,我想起来了,我们前两日去找匠人的时候,在那桥上碰到的人里,就有这位郎君!”
应该就是那时了!
“不错,最近记人的本事长了。”莫玲珑夸她。
霍娇脸红:“师父说的,要学会记客人和客人的口味,我还在学。”
以前她记揍过谁,怎么揍的,揍得怎么样,现在不过是换个记法,她能学会。
韩元走出这片街,去城东的望春楼买了只吊炉烤鸭,同几样金安本地的名菜,让伙计装在提篮里,一并付完银子,走去青云桥侧。
不多时,书院的马车出现,他招手上车。
一进入内,便有好友袁佩佳为他介绍:“陆老伯,这位韩兄,是山长的公子,跟陆师兄并称我们‘梅鹤双杰’。”
只见马车内,背靠着车厢一侧的老者,须发花白,愁容满面,另伴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孩子。
老人勉强撑起几分精神:“果然英雄出少年,这位韩公子一看就极有才学。”
韩元一揖:“谢陆老伯赏识。”
“当然,韩兄有一篇策论,被国子监拿去当范文讲学呢!”
“了不起!”老人捧场。
韩元不善言辞,在袁佩佳陪伴下,这趟行程才算没有冷场。
马车驶入书院山门时分,已是暮色四合,书院的各处已掌了灯。
韩元将提篮交给同窗,带着陆族长先去见父亲。
韩山长规矩严格,平日里韩元也同其他学生无异,住在斋舍中,并未与家人同住在书院旁的院落里。
行到院门前,同样需叩门求见。
等陆族长见到韩山长本尊,忽然老泪纵横地扑上前跪下:“山长大人,你们可要帮帮老头我啊!”
从旁陪伴的袁副山长同韩山长两人视线一碰,各自从对方眼里看到讶异,迅速将老人搀扶起来:“陆老伯何出此言?”
他们收到的书信中,这位老族长只说来交剩下的赔银,顺便想带亲孙来金安的学府开开眼。
对陆如冈,他们有爱才及惋惜之心,自然欢迎。
可今日这是怎么一出?
老人不肯起,坐在地上悲愤哀嚎:“都怪那莫家女啊,害我陆家子嗣名声,毁他前程!”
他擦擦眼泪,咬牙切齿道,“书院因此蒙受名声损失,应该也能感同身受吧?不如我们一道翻案,将那莫家女告了!”
听到此处,韩元唇角一落,忽地看向一旁的袁辅仁,开口道:“老师对律法颇有些研究,三法司会审的案件,若要翻案该怎么翻?”
身为副山长的袁辅仁一下子明白过来,蹲下对地上的老人说:“老人家,那孩子我们也觉可惜,可三法司会审非同小可,说明案子由都察院监察办理,最后还要交皇上,您要想翻案,至少得敲登闻鼓。”
登闻鼓一敲,要先去半条命。
那老人果然目光一虚:“当,当真?”
他身旁的孩子听到登闻鼓吓得一缩:“……爷爷!”
“自然。”
“那书院就什么都不做吗?任那莫家女毁名声?”老人声音一扬。
韩山长眉头皱起:“悔婚既然是事实,便是违反律法,至于书院的名声——”
他向外一指,“我教书育人不是为了扬名。若想要名,留在国子监就好,何必回来?”
袁辅仁打圆场:“老人家稍安勿躁,先用过饭歇息下,从长计议。”
随即他看向韩元,“我同你父亲还要备课,你喊上佩佳一道,招待陆族长用饭歇息。”
韩元:“是。”
将老人和孩子带进膳堂,那几个同窗已经围坐,他带回的菜满满摆了一桌,都已热过,正散发阵阵香味。
见人已在其中,他递了个眼色过去。
袁佩佳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明白两位山长不愿掺和此事,便主动招呼老人祖孙俩入座。
老人跟孩子显然是饿着肚子等他们来接,看到一桌菜眼睛都直了。
等人坐下后,他一一介绍桌上的菜:
“陆伯,您瞧这些都是我们金安本地的名菜,吊炉烤鸭,皮脆肉嫩,蘸面酱裹饼子那是一绝,蜜汁火方,用蜜蒸透了火腿上最好的一块,肉香而不腻,还有这糖醋鱼……”
袁佩佳口才文才俱佳,经他一介绍,桌上卖相普通的菜顿时富丽堂皇起来。
他说完一道,那孩子便吃一道,然后也给老人夹。
祖孙俩许是饿了,顾着吃饭,没再大放厥词。
这份安静,持续到他们尝到辣卤鸭脖为止。
袁佩佳正不知道该怎么介绍这道陌生的菜,伸手捅了捅沉默的韩元,后者才说:“这是卤鸭脖,辣的。”
祖孙俩眼睛同时一亮,老人不再矜持,露出急切的神情:“辣的?辣的好啊!我们那里的菜口重
,也爱放茱萸!金安到底是大地方,什么口味的菜都有啊!”
辣卤鸭脖带回来已经凉了,如今隔水蒸过,被水汽冲得淡了,但那份卤香却更浓郁了。
孩子弃了筷子直接用手,吃得满嘴透香:“哥,这卤味做得真好!”
又问老人,“爷爷,你说是不是?”
陆族长终于露出今天唯一发自内心的笑容:“宝儿爱吃,等爷爷办完正事改天给你买去!”
一直没搭话的韩元终于主动了一回,拉平唇线:“不用改天,正好的事。”
第37章
陆家祖孙俩在书院住了一晚,次日便要赶去府衙应卯。
陆如冈的处罚,刑部通知到他们当地府衙,又一路盯着县衙通知责令他年底前筹钱送去金安。
因是限期执行,他不敢耽误,可心里着实憋着委屈。
他们还没享受几天探花同族的荣耀呢,要他筹钱替陆如冈还钱!
他一个穷教书的,哪有那么多银子?
好不容易在族里东凑西凑,凑出来50两,马不停蹄托人送到金安。
剩下的100两,实在是凑不到了——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陆如冈的亡父本就是族里旁支的旁支,谁肯为这种关系掏真金白银啊?
可恨他身为组长推脱不掉。
这100两可是他半辈子的积蓄,准备给孙子存着上学娶媳妇用,也是他的棺材本。
他怎么可能肯心甘情愿交给那莫家女?
既说不动梅鹤书院,他就自己去府衙问。
韩元安排了马车,跟袁佩佳一起送他去。
门子往里通报后,通判疾步出来接待。
这案子从上京摊派下来,交办到他手上,干着急没一点办法,他有什么法子去催外地的?
对方能赶在限期内来人,可不是解他燃眉之急嘛!
“老伯,你好你好!”
通判将人邀入内,让侍从奉上茶水,见同行还有两个穿着梅鹤书院外裳的青年,仪表堂堂,心彻底放下来,夸道,“看老伯为人就知道,陆家诚实守信,门风上佳啊!”
一番吹捧,陆族长颇为受用,终于大胆问出:“官爷,我若想翻案,该如何办啊?”
“啪”,“刺啦”两声,通判手里的茶壶从手里摔下来,砸了个稀巴烂,脸色瞬间变了:“你,你说啥?”
这案子皇上批了,全国抵报发了,想咋的?
陆族长被溅了一脸茶水,拍了拍胸前被溅湿的布料,面带尴尬:“您说说,凭什么悔婚还要罚银子呐?都已经罚了陆探花了,不就该结了吗?”
后院门打开,她让林巧开了厢房,找出文房四宝,从陆如冈没用过的纸中,选了一张红色洒金纸出来。
韩元选了支大号狼毫笔,吸饱墨汁,手腕一沉,“打烊”二字如铁画银钩,根骨俊逸。
写得真好!
莫玲珑惊喜之下,又说:“可否麻烦郎君帮忙再写一些?”
“自是无碍。莫娘子尽可提来。”
韩元计算着时间,从此地到那家客栈一个来回总要两刻,足够他写很多幅字。
他一手按着纸张,一手持笔,微微侧头倾听她的要求。
只听她微顿片刻,说:“那就麻烦郎君再写两张,一张便写‘促销’二字,另一张麻烦些,写上卤鸭膀鸭脖30文一斤,其余卤鸭货20文一斤。”
“可。”
韩元走笔飞快,转眼就把两幅字写完。
然后坚持留下银两,提着一包辣卤鸭脖离开了。
莫玲珑吹干墨痕,交给林巧去替换下自己写的那张,等到明日就有新的招贴可用了
末了,她说:“这个人,我好像见过。”她一向很能记人,这人一定见过。
“姑娘可能忘了,他是‘梅鹤双杰’里头的一个嘛,跟……”林巧忽然掐住话,生硬转场,“我去前面把这张纸贴起来。”
“……这有什么,跟陆如冈齐名是吧?”莫玲珑笑起来,“那他应该现在讨厌陆如冈才对,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我得谢他捧场,这生意更要做。”
林巧愣了一愣,然后恍然一笑:“对哦,姑娘这么说也对!”
霍娇终于想起:“师父,我想起来了,我们前两日去找匠人的时候,在那桥上碰到的人里,就有这位郎君!”
应该就是那时了!
“不错,最近记人的本事长了。”莫玲珑夸她。
霍娇脸红:“师父说的,要学会记客人和客人的口味,我还在学。”
以前她记揍过谁,怎么揍的,揍得怎么样,现在不过是换个记法,她能学会。
韩元走出这片街,去城东的望春楼买了只吊炉烤鸭,同几样金安本地的名菜,让伙计装在提篮里,一并付完银子,走去青云桥侧。
不多时,书院的马车出现,他招手上车。
一进入内,便有好友袁佩佳为他介绍:“陆老伯,这位韩兄,是山长的公子,跟陆师兄并称我们‘梅鹤双杰’。”
只见马车内,背靠着车厢一侧的老者,须发花白,愁容满面,另伴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孩子。
老人勉强撑起几分精神:“果然英雄出少年,这位韩公子一看就极有才学。”
韩元一揖:“谢陆老伯赏识。”
“当然,韩兄有一篇策论,被国子监拿去当范文讲学呢!”
“了不起!”老人捧场。
韩元不善言辞,在袁佩佳陪伴下,这趟行程才算没有冷场。
马车驶入书院山门时分,已是暮色四合,书院的各处已掌了灯。
韩元将提篮交给同窗,带着陆族长先去见父亲。
韩山长规矩严格,平日里韩元也同其他学生无异,住在斋舍中,并未与家人同住在书院旁的院落里。
行到院门前,同样需叩门求见。
等陆族长见到韩山长本尊,忽然老泪纵横地扑上前跪下:“山长大人,你们可要帮帮老头我啊!”
从旁陪伴的袁副山长同韩山长两人视线一碰,各自从对方眼里看到讶异,迅速将老人搀扶起来:“陆老伯何出此言?”
他们收到的书信中,这位老族长只说来交剩下的赔银,顺便想带亲孙来金安的学府开开眼。
对陆如冈,他们有爱才及惋惜之心,自然欢迎。
可今日这是怎么一出?
老人不肯起,坐在地上悲愤哀嚎:“都怪那莫家女啊,害我陆家子嗣名声,毁他前程!”
他擦擦眼泪,咬牙切齿道,“书院因此蒙受名声损失,应该也能感同身受吧?不如我们一道翻案,将那莫家女告了!”
听到此处,韩元唇角一落,忽地看向一旁的袁辅仁,开口道:“老师对律法颇有些研究,三法司会审的案件,若要翻案该怎么翻?”
身为副山长的袁辅仁一下子明白过来,蹲下对地上的老人说:“老人家,那孩子我们也觉可惜,可三法司会审非同小可,说明案子由都察院监察办理,最后还要交皇上,您要想翻案,至少得敲登闻鼓。”
登闻鼓一敲,要先去半条命。
那老人果然目光一虚:“当,当真?”
他身旁的孩子听到登闻鼓吓得一缩:“……爷爷!”
“自然。”
“那书院就什么都不做吗?任那莫家女毁名声?”老人声音一扬。
韩山长眉头皱起:“悔婚既然是事实,便是违反律法,至于书院的名声——”
他向外一指,“我教书育人不是为了扬名。若想要名,留在国子监就好,何必回来?”
袁辅仁打圆场:“老人家稍安勿躁,先用过饭歇息下,从长计议。”
随即他看向韩元,“我同你父亲还要备课,你喊上佩佳一道,招待陆族长用饭歇息。”
韩元:“是。”
将老人和孩子带进膳堂,那几个同窗已经围坐,他带回的菜满满摆了一桌,都已热过,正散发阵阵香味。
见人已在其中,他递了个眼色过去。
袁佩佳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明白两位山长不愿掺和此事,便主动招呼老人祖孙俩入座。
老人跟孩子显然是饿着肚子等他们来接,看到一桌菜眼睛都直了。
等人坐下后,他一一介绍桌上的菜:
“陆伯,您瞧这些都是我们金安本地的名菜,吊炉烤鸭,皮脆肉嫩,蘸面酱裹饼子那是一绝,蜜汁火方,用蜜蒸透了火腿上最好的一块,肉香而不腻,还有这糖醋鱼……”
袁佩佳口才文才俱佳,经他一介绍,桌上卖相普通的菜顿时富丽堂皇起来。
他说完一道,那孩子便吃一道,然后也给老人夹。
祖孙俩许是饿了,顾着吃饭,没再大放厥词。
这份安静,持续到他们尝到辣卤鸭脖为止。
袁佩佳正不知道该怎么介绍这道陌生的菜,伸手捅了捅沉默的韩元,后者才说:“这是卤鸭脖,辣的。”
祖孙俩眼睛同时一亮,老人不再矜持,露出急切的神情:“辣的?辣的好啊!我们那里的菜口重
,也爱放茱萸!金安到底是大地方,什么口味的菜都有啊!”
辣卤鸭脖带回来已经凉了,如今隔水蒸过,被水汽冲得淡了,但那份卤香却更浓郁了。
孩子弃了筷子直接用手,吃得满嘴透香:“哥,这卤味做得真好!”
又问老人,“爷爷,你说是不是?”
陆族长终于露出今天唯一发自内心的笑容:“宝儿爱吃,等爷爷办完正事改天给你买去!”
一直没搭话的韩元终于主动了一回,拉平唇线:“不用改天,正好的事。”
第37章
陆家祖孙俩在书院住了一晚,次日便要赶去府衙应卯。
陆如冈的处罚,刑部通知到他们当地府衙,又一路盯着县衙通知责令他年底前筹钱送去金安。
因是限期执行,他不敢耽误,可心里着实憋着委屈。
他们还没享受几天探花同族的荣耀呢,要他筹钱替陆如冈还钱!
他一个穷教书的,哪有那么多银子?
好不容易在族里东凑西凑,凑出来50两,马不停蹄托人送到金安。
剩下的100两,实在是凑不到了——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陆如冈的亡父本就是族里旁支的旁支,谁肯为这种关系掏真金白银啊?
可恨他身为组长推脱不掉。
这100两可是他半辈子的积蓄,准备给孙子存着上学娶媳妇用,也是他的棺材本。
他怎么可能肯心甘情愿交给那莫家女?
既说不动梅鹤书院,他就自己去府衙问。
韩元安排了马车,跟袁佩佳一起送他去。
门子往里通报后,通判疾步出来接待。
这案子从上京摊派下来,交办到他手上,干着急没一点办法,他有什么法子去催外地的?
对方能赶在限期内来人,可不是解他燃眉之急嘛!
“老伯,你好你好!”
通判将人邀入内,让侍从奉上茶水,见同行还有两个穿着梅鹤书院外裳的青年,仪表堂堂,心彻底放下来,夸道,“看老伯为人就知道,陆家诚实守信,门风上佳啊!”
一番吹捧,陆族长颇为受用,终于大胆问出:“官爷,我若想翻案,该如何办啊?”
“啪”,“刺啦”两声,通判手里的茶壶从手里摔下来,砸了个稀巴烂,脸色瞬间变了:“你,你说啥?”
这案子皇上批了,全国抵报发了,想咋的?
陆族长被溅了一脸茶水,拍了拍胸前被溅湿的布料,面带尴尬:“您说说,凭什么悔婚还要罚银子呐?都已经罚了陆探花了,不就该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