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是我邻居家自己卤的,听我娘说不一定天天有得卖。”张闯无奈,“你买不到,岂不又要怨我?”
  娘说了,莫娘子估摸着是要开店卖暖锅,这卤鸭货只是权宜之计。
  “滚你的蛋!能做出这么好的味道,咋可能不开店?!说!”
  张闯无奈:“城东我家铺子往西第三家,莫记杂货铺。”
  “杂货铺?”
  张闯摊手:“我说了你又不信。”
  孟欢呲牙:“反正我不管,到时候买不到我就去你家赖着,你替我想办法弄!”
  闯:……
  问就是后悔,非常后悔一时心软给了那半根鸭脖。
  膳堂里,甲字院这几个学生是经韩山长特意安排,提早到膳堂来用饭的。
  他们得出发去金安的码头客栈,接陆家族长。
  吃着膳堂没滋没味的饭食,韩元思绪有些飘远。
  陆如冈出事后,陆家族人来过一回,上回是来送官府督交还给莫家的银两,这次理应是还那剩下的部分,为何要特意来书院?
  父亲要求好生招待,去金安的酒楼食肆买些招牌小菜。
  可对方来自南江这个西南小城,听说嗜酸嗜辣,口味同本地差别实在颇大。
  韩元一时烦恼。
  他很少外食,便问同窗:“金安哪个馆子做的菜有酸或辣的口味?”
  “酸辣汤不就都齐全了?”
  韩元:“……这个我记下,还有没有像样点的菜?”
  另一个同窗:“春雨楼的糖醋鲤鱼,是不是占了酸一样?”
  韩元记下:“辣菜呢?你们可知道?”
  “辣的,哎,刚才不说孟欢表弟吃的是辣的吗?”
  孟欢是个嘴刁的,且从不吃辣。
  他若能忍着辣都要吃,想必滋味出众。
  韩元点点头,吃完去丙字院的斋舍找孟欢。
  敲了敲门,屋内并无人应声。
  他皱起眉。
  梅鹤书院的斋舍管理比膳堂更严格,不许蹿房,他会去何处?
  “孟欢?”
  喊了两声,孟欢从隔壁寝房慌慌张张出来,嘴里不自然地含着什么,唇上还糊着一圈亮晶晶的油水。
  顶着韩元渐渐严肃的目光,孟欢吓得贴住墙壁,含含糊糊:“表哥,你,你怎么来了?”
  “嘴里什么东西?怎么不在自己寝房带着?”
  孟欢快速裹了裹嘴,连骨头渣子一块儿咽下去:“没,没啥。”
  天色不早,韩元不同他计较这些细节,问道:“我问你,你吃的这些是何处买的?别装了,嘴上都是油!私带食物进斋舍,不算违规,你若快点说,我也不骂你。”
  不罚啊?
  孟欢顿时松了口气:“早说嘛,不过表哥,这可不是我买的。我只知道这卤鸭脖子是莫记杂货铺卖的。”
  韩元愣住:“莫记杂货铺?”
  孟欢见表哥果然没有责怪,放大了胆子,舔干净嘴上的卤汁:“我也不信,但买的人是这么说的,说铺子在装修,只是暂时卖,以后有没有还不一定了。”
  怪不得那日在四方街看到她,原来是要装修铺子。
  这卤味,或许是别家借地方卖吧。
  孟欢见自家表哥转身就走,长长地松了口气,转身进了张闯的寝房,把门一栓:“瞧见没,我又帮你顶了一次黑锅,这剩下三根鸭脖,你分我一根不为过吧?”
  “……不给!你就是强盗!”
  “不给我可要告诉所有人!”
  “无所谓,你们能不能买着我不确定,反正我娘总能买着!”张闯突然想明白,硬气起来。
  孟欢:“……你!”
  一行人坐了韩山长的马车,疾速往城里方向去。
  进了内城,韩元安排兵分两路,在青云桥会面。
  其余人坐着马车去码头,自己则一个人往城东的杂货铺走去。
  这条路他很熟悉。
  陆如冈常和他在莫记杂货铺门口分开,各行各路。
  那时他和陆如冈被称为“梅鹤双杰”,陆如冈的诗文比他出色,而他的策论略胜一筹。
  前年他母亲去世,因在孝期未能如期应考,陆如冈则一举夺魁,名扬天下。
  梅鹤书院因此名声大噪,但迅速因为退婚丑闻被夺官身而名声受累。
  韩元自始至终不以为喜,也不以为怨。
  因为,两年后他下场,自有他来扬名。
  若他扬不了名,也怨不得别人的名声糟污了书院的门楣。
  此时已近黄昏,夕阳金暖,但寒意逼人。
  韩元踏着青石板路,渐渐走近那个路口。
  街上的铺子有的已经打烊,莫记杂货铺便是其中之一。
  他微微皱眉。
  如果没有记错,偶有路过,这家铺子总要上灯时分才打烊。
  今日怎这么早?
  韩元顿足在原地,看着铺子门前挂着的打烊二字,远远闻到一缕熟悉的卤香味。
  于是他问隔壁铺子的大娘:“劳驾,请问您知道这边卖卤味的,可在何处?”
  大娘摆摆手:“中午就卖完啦!今儿好几个人来都扑空了,你改明日来吧!”
  说完,又嘟哝道,“啧啧,没想到玲珑那姑娘,做生意有点样子。”
  韩元又凝神闻了闻,可这徐徐荡荡的卤香,不是幻觉:“可这香味是……”
  “哦,那是人家在做呢,昨儿也是这样,香了我们一下午。”大娘说。
  鬼使神差地,他穿过铺子旁边的窄巷走到后院。
  香味越来越浓。
  韩元辨认出莫家的院门,果然闻到更浓郁的卤香味,还能听见院里传来阵阵女子的笑声。
  他又觉唐突,转身欲离开,脚下踩到一块碎石,发出咔的声音。
  “谁在门外?”一道年轻而凶悍的声音隔着门问,随即一连串脚步逼近,啪一下门开了。
  韩元窘迫地一揖手:“在下梅鹤书院韩元,从同窗处得知莫记杂货铺有卤货卖,不知莫娘子……”
  书院的读书人,放眼整个大安朝,都是受尊敬的存在。
  霍娇不敢随意打发,上下打量他几回,确认他不过一介文弱书生,自是打得过的,便侧身扬声问:“师父,有人找。”
  师父说了,开门做生意,要紧的是和气生财。
  一个回头客,可比三个新客都要珍贵呢。
  所以,她暂且忍着这人鬼鬼祟祟来后院找的行径。
  莫玲珑摘下头上包巾,从灶房出来,看见陌生男子站在院门口,狐疑地福了福:“请问郎君是……”
  是啊,她不认识自己。
  书院每一旬休一日,每每和陆如冈在前面路口分开,都不曾和她打过照面。
  只是他单方面认得她罢了。
  如今,倒反而是好事了。
  劳作过的莫玲珑脸颊微红,眉眼间灵动的神采,比他记忆中更加美好。
  他垂眼一揖:“在下梅鹤书院韩元,听同窗说莫娘子店里有卤味卖,可看前面铺子已经打烊,又闻到店里似有香味传出……找到后院来实在冒昧了。”
  梅鹤书院啊是金安本地最大的书院,山长姓韩,是从上京回到故居的大儒,前朝还曾在国子监任过老师。
  上下师生,总有几百人。
  唯一的不好,就是跟陆如冈有点关系。
  他在梅鹤书院读过三年书。
  不过,若有不自在的人,也该是他们,她只看到——这几百人也是潜在顾客。
  想到这里,莫玲珑淡淡一笑:“无妨的。可今日的已经都卖完,就剩了一些品相略差些的辣鸭脖,不好卖给客人。”
  也是她们打算自己吃的。
  “无妨。”
  韩元看着她露出悦色的眼神,一向严肃的表情里
  ,也流露出一丝笑意,“我是说,品相略差也无妨的,是自己吃。”
  “……那给郎君优惠!这鸭脖我们卖30文一斤,那就算20文吧,多谢惠顾,吃得好再来。回去切成寸段来摆盘,其实看不出毛病。”她转身对里面说,“林巧,把最后那几根鸭脖称来!”
  “哎,马上来!”
  院里奔出个姑娘,手里递过来一个油纸包,摸在手上还热乎着,散发如出一辙的浓郁卤香。
  “有些辣,郎君吃得好再来,年前每日都有。”莫玲珑递给他,“有什么建议也可提。”
  这么香,他即便不能吃辣,也相信滋味一定甚好。
  说到建议,韩元想起刚才自己所见的那张纸,抿唇说:“店门口贴的字太不像样。”
  听见这话,霍娇默默转开眼。
  三个人里,师父的字最好也就这样了——可依她看来,能看清不就得了?
  莫玲珑略囧,缺了何望兰这个小小宣传部长,她还真有些黔驴技穷。
  那两个字她已经尽力写了,便说:“多谢郎君指正,改日再请旁人写过。”
  “不必改日。”
  话音落下,见三人都看过来,韩元又觉唐突,双手一揖,“某的一手字还算看得过眼,就当答谢给我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