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卤味,卤味也香啊!
  林巧和霍娇眼里露出激动的神采。
  “接下来说计划。”莫玲珑画了一道横线作时间轴。
  “既要开饭馆,那店铺就要重新装修一下。楼上雅座,楼下堂食,灶房需要翻修得再宽敞点,保证至少两口灶能同时出菜,后院一间厢房划出一半改成仓库,用来存放各种食材和餐具……”
  林巧听着,渐渐目瞪口呆:“姑娘,你是咋学来的,怎么懂这么多啊!”
  她在杂货铺子日常打交道的,不是各家主母,就是大户人家的管家和采买。
  都是有点儿年纪阅历的人,可全都不如她家姑娘此时展现出的游刃有余,周全详实。
  “师父当然也是慢慢学的!”
  霍娇听不得一点点质疑自家师父的话,这些话从林巧嘴里说出来,更听不得。
  ——显得她很不称职。
  莫玲珑打断对掐:“好了,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接下来的分工。”
  两人收回乌眼鸡,看向她,乖乖听着。
  “新店要等装修完亮相,锅子也得等那时候再隆重推出。但这段时间刚好是年前生意好的时候,错过了可惜。”
  “所以我的想法是,楼上先装修,楼下杂货铺子辟出一个角落,先卖卤味,等卖到过年,差不多装修也就结束了。你俩有什么建议吗?”
  两人齐刷刷摇头。
  她俩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些东西。
  莫玲珑把时间轴上的几个节点一
  标,进入下一个议题:“下面说说我们的预算。”
  “我带回来一共二百多两……”
  听到这里,林巧屏住呼吸,眼睛瞪得溜圆——二百两!
  她虽然能猜到姑娘去上京学了手艺,身上穿的衣服料子也比以前的好,还能托了范将军府里的人给她捎银子……想必是得了机缘。
  可怎么都不敢想,她家姑娘能带回二百两啊!
  霍娇拽了她一把,示意她认真听。
  “昨天找工匠订桌椅锅灶花了一百两。家里还有多少银子?”莫玲珑看着林巧。
  林巧还未从震惊中回神,结结巴巴:“姑娘你捎回来的25两,和陆家送回来的50两都没动,铺子里这半年多利银有五十二两,但有一些押在铁匠铺和瓷匠铺子,柜子里还能有个二十几两碎银。我,我去都拿来交给姑娘。”
  她家姑娘真的变了。
  以前对钱没数,每每月底了盘完账,姑娘只记个大数,把整数的银子收好,其余就丢在铺子柜子里让她管。
  可这样多好!
  帐门清,她跟着干活都有劲!
  “先不急,那他们年底前还会还100两,这样的话,我们就还有两百多两银子供周转。”
  莫玲珑点了下头,这笔银子对一家规模不大的饭馆来说,足够所需了。
  何芷那么大一间茶楼,账上的流动资金也只百来两。
  “那接下去,我给你们画个饼吧。”
  莫玲珑看着她们,轻声说,“你们俩是我的初创伙伴,所以,以后除了每月的月银之外,每年年底给你俩分红,分红比例暂时按这个来。”
  她写下数字一,“每年的纯利,拿出一成作为分红,具体的分配,年底再定。”
  林巧听着忙摆手:“姑娘,可不能这样!我已经有月银了……”
  虽然她不知道一家饭馆一年能挣多少钱,但听莫爹说,饭馆挣得比杂货店多多了,当然也辛苦得多。
  她看了半年多杂货店,利银都有五十多两,可见一年能有一百来两。
  一百两的一成,有十两,两百两的一成,有二十两……
  她吃穿用度都是莫家的,怎么敢想啊?!
  霍娇也两眼瞪圆,有些回不过神来,只讷讷地:“师父,我就不要了。我还是学徒……”
  多的是学徒不光没有月银,还得伺候师父一家老小的呢。
  “不用说了,都有。所以大家要好好干,一起挣大钱!”
  画饼不是一日之功。
  她们现在还没感觉,等以后知道女人就得有钱,银子就得揣自己兜里才叫钱,那时才算闭环,算画成了。
  莫玲珑画完饼,最后做了分工,让林巧负责接下来装修的活儿,霍娇就跟着她好好学做卤味,炒底料。
  至于卖卤味,三个人得轮班上。
  莫玲珑开了本新账簿,把林巧送过来的银子,和这两天的支出都登记上去。
  一起放进莫爹找人打的暗格里。
  她这家小馆子,就算正式启动了。
  第二日,匠人按时来铺子里丈量尺寸,商量具体细节。
  因已商量好明确分工,林巧负责招待,喊来莫玲珑。
  莫玲珑带着几个匠人从店铺到厢房一一看过:
  “铺子整体要白色墙面和天花板,地面结实耐看即可,要紧的是得防滑。门窗俱都换成窗棂格子的,刷浅色的漆,楼上铺子隔成小间,中间的隔断也用一样的格子,麻烦木匠师傅给设计耐看的款……”
  泥瓦匠有些皱眉:“你这楼上要想分出雅间,有点儿难啊,别个都是沿街那一面,或者你中庭有景给做成雅间。你瞧瞧你这儿,就一统间,最多外面带窗户的做成两小间。”
  木匠也赞同:“就是,要按姑娘你说的楼上不成鸽子笼了?且不是老汉自吹,春风楼,迁善居都是我做的工,没这样的……”
  莫玲珑却只笑笑:“不能算雅间,只是小包厢,这样食客能自在些。”
  她的楼下是走经济实惠的快餐模式,一个个小方桌,跟某麦和某肯类似。
  楼上是大一些的桌子,每一桌中间略作隔断,其实不占多少地方,但看起来会雅不少——她也想要雅间,但条件还不允许嘛,只能一步一步来。
  “林巧,把师傅们的意见记下来。”
  “是。”林巧慌忙奔回去柜子里拿出个新账本来用。
  这时她才仔细观察来的匠人。
  三个匠人分别是泥瓦匠,木作匠和漆匠,听他们自报家门,都是金安出了名的老师傅。
  个个年纪不小,派头也不小,出门都有徒弟伺候着。
  可自家姑娘面对这么多大老爷们,神情自若,侃侃而谈。
  那种隐隐的陌生感令她心驰神往。
  可转念又一想,自家姑娘出去这么大半年,学了手艺挣了钱,经历的事儿多了,应该也正常。
  跟以前总担心她要寻死觅活相比,还是现在好,好极了!
  三个匠人见莫玲珑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所动,便也无奈接受了。
  谁让她出的工钱高?工期紧些也没什么抱怨。
  当下约定了下午开始进场开工,先从厢房改造开始,好将库房里的东西挪地方。
  送走匠人后,莫玲珑盘了一下杂货铺的库存,把后续开店用得着的东西先挪到一边。
  剩下的就要清仓了。
  “林巧,写一张清仓的纸贴在门口,我们把库存卖了!”
  “是!”林巧也觉自己跟霍娇似的,浑身灌满了牛劲。
  这一日,莫家杂货铺门口贴了张写着“清仓”二字的大红纸,路过采买年货的行人,很难不注意到。
  但源源不断前来的客人,却有大半是顺着那股破空而来的浓浓卤香而来。
  只见莫家杂货铺子的档口前,摆了两口碳炉,底下留一小豆火苗,上面各坐着一个敞口陶锅。
  在腊月的长街上,锅子滋滋冒着热气,将这醇厚浓烈的卤香悄悄送到远处。
  “哟,杂货铺今儿卖卤味了?这味儿香啊!”
  “卤的什么我瞅瞅?正想买点儿打打牙祭呢……”
  林巧眉眼弯弯,按莫玲珑教的话术,一口干脆爽利的金安话招呼客人:
  “卤的都是鸭货,大娘先尝尝味儿,喜欢可以切点带回去。要辣的还是不辣的?”
  旁边备着纯白色瓷盘,盘上是已经切成小块的鸭货,鸭掌、鸭胗、鸭肠、鸭膀、鸭脖……
  分辣的不辣的,底下坐着一口锅,也徐徐用碳炉温着。
  几个大娘各自瞅了眼,口水都要流下来:“都尝尝。”
  “哎!”林巧用小瓷碟分给客人的时候,还热乎乎的呢!
  捧着精致的小碟,用细竹签叉进嘴一抿,她们眼睛瞬间同步地亮了起来。
  香!
  鲜!
  透骨的酥!
  这味儿绝了!
  “好吃!”
  “好吃!”
  正在吃鸭脖的大娘哎哟高呼一声,其余几人都朝她看去,她飞快抿了抿嘴,看到了陶锅前写着价格的小牌儿:“乖乖,这鸭脖骨头缝里都卤透味儿了,真好吃!快,给我称一斤,还有那鸭掌,哦,还有鸭肠,都给我来上一斤!”
  这么好的味道,来晚了可能就买不到了!
  试吃过的其他大娘也纷纷跟着买,一时间,林巧有些手忙脚乱。
  “大家排个队,一个一个来,免得错了漏了。”莫玲珑从后面接过正伸手递过来的银子,微笑着提醒,“今日我们试营业,所有卤味都有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