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鸡汤喝完,口中留有鲜醇的余香,但腹中空空的感觉也随之强烈起来。
  他视线落在托盘那两个小碗上。
  莫娘子同时准备了米饭和面条,琢磨起来,那意思大概是拌着米饭或者面条都可以。
  如今流民奔袭入京,而金怀远赈灾的米粮只一小半抵达灾患所在区域,想必上京的粮价已经涨上天。
  这两碗米面可能价值颇高。
  也不知阿竹有没有付足银钱给莫娘子……
  念及此,贺琛不浪费一丝一毫,分了一半拌进面条,另一半拌米饭。
  瓦煲里的鸡块味汁浓稠,鸡肉轻轻一抿就脱骨,而那骨头都入了酱香味,裹上酱汁的米饭让人不知不觉就吃下肚去。
  贺琛吃了格外满足的一顿饭,然后面无表情地砸扁花梨木餐盘上的银器餐碟,用锋锐的尖角,在粗陶的瓦煲底下,磕上几道不起眼的痕迹。
  诏狱深处安静得只能听到他自己的呼吸声,就像雷霆风暴的中央风平浪静一样。
  不会等太久了。
  第31章
  另一头,莫玲珑赶在平价馒头该出车的时辰之前,到了京兆府。
  这两天她没跟着车出来,竟不知如今上京的府衙犹如菜市场一样,里里外外人声鼎沸。
  这些人除了京兆府的各级差役官吏,便是惹了口角官司的乡邻。
  都是来找父母官拿主意,给说法的。
  ——这流民咱们城门口堵不住,要堵您给调军来堵。
  ——他家多占了我家一分地,那一分地上还有我五棵苞谷,我要他赔我苞谷!
  ——我没地方去,府衙至少有片瓦遮风挡雨……
  看情况,今天很难见到沈府尹本人了,莫玲珑想。
  “莫娘子,您怎么过来了?还没到咱摆馒头车的时辰吧?”相熟的差役拨开人群挤到她跟前,即便已经是秋天,他也满头是汗。
  莫玲珑福了福:“正要来找府尹大人说这件事,我家馒头车出不了
  巷子。”
  就跟眼前的场景差不多。
  “嗐,我说昨儿说好了还有第二批,哥几个等了一会儿不见人影。”
  书吏也挤过来,把两人的交谈听了个囫囵:“刚沈府尹还提起馒头车,莫娘子你等等,我去跟府尹大人说一声。”
  他挤过人群,进了里面值房。
  里头的沈府尹正为流民变饥民焦头烂额,听莫娘子来了,忙让人请进来。
  她被一路左右护送往里。
  拥塞的大堂里,在众多艳羡视线中走入了沈译之的值房。
  莫玲珑瞥了眼沈府尹青黑的眼窝,收回视线福了福:“民女见过府尹大人,今日过来是想报一下平价馒头的事。”
  沈译之烦躁地一摆手:“别行虚礼了,我问你,你那馒头还有多少余粮可卖?”
  “先前沈大人个人和京兆府捐赠的米面已经用完,两日前起,用的是公主府捐的。”
  莫玲珑把准备好的总账双手呈上。
  沈译之翻到最后一页,其实不用看他心里也有数。
  她前阵子用那些他捐的物资时,隔几日会送一次账过来,他虽自己不看,但手下的通判三不五时会报给他听。
  他伸手在桌案上叩了叩,心里把账一盘,抬眼看向她。
  这姑娘的平价馒头,让他上朝时被皇上夸了几句,还得了赏赐,冲淡了许多流民涌入带来的风评。
  他的夫人多次夸她七窍玲珑,偏又心善宽达,让他不禁有了更多想法。
  “若我有办法让米粮可持续供应,莫娘子你可愿意替衙门分忧?”
  莫玲珑微怔,随即淡淡一笑:“民女谢过府尹大人赏识,不敢说分忧,今日来正是有个请求。”
  “请说。”沈译之心里一宽,往后一靠。
  如果吃的问题能解决,他所困扰的流民入城问题也就随之而解了。
  “说请求前,民女有个拙见。眼下靠我们小商户卖低价馒头解决不了流民涌入带来的问题,如今还有余钱买吃食的,都是城中百姓。而流民吃不饱只能往城里挤,进了城还能想办法偷抢,昨日荷风茶楼的馒头车就被抢了。所以民女斗胆认为,先前城外施粥的粥棚,大可继续,府尹大人不如动员各方大户,群策群力。”
  “继续!”
  “但光施粥,流民还是得不到安置,会影响城中秩序。民女想起儿时的游戏,奶奶给我一箩豆子,剥干净分好可以给一块糖。府尹大人何不把城外的荒地给流民开垦?按劳动成果,给吃用给报酬,说不定等水患过去,他们也都攒够回程的盘缠……”
  还未说完,沈译之猛然一拍桌子:“好!”
  他怎么没想到?
  这满府衙的官吏怎么没想到?!
  上京城里大户多得是,拿点银子出来,回头衙门给他们减免点税什么都有了。
  那城外荒地若是开垦好了,可以分给农户耕种收税银,也是一桩政绩!
  沈译之看向莫玲珑,目光中带了激赏之意。
  见他已经想明白这个建议能带来的好处。
  莫玲珑又说:“荷风茶楼的平价馒头,已无法出行,民女和东家商量了,准备在茶楼门前开一扇窗户卖,到时能不能麻烦大人拨两个差役过来维持秩序?如此一来,我们还能尽量多做点。”
  “允了!”
  听听这堂厅外乌泱泱的人声,不都为了流民吃不饱饭抢掠么?
  这下治标治本齐下了。
  沈译之大手一挥,把人叫进来给她点了四人,供她差遣安排。
  被点中的差役,喜形于色。
  谁不知道莫娘子为人大方?
  同样是上值,给馒头车做护卫总能得几个馒头,这要是去茶楼,说不定还能吃上那大名鼎鼎的叉烧包啊!
  其实莫玲珑并不懂赈灾策略,她只是依葫芦画瓢,将现代世界里救灾的新闻总结出来套用罢了。
  但达到了目的——京兆府出面帮忙卖馒头。
  如今荷风茶楼的名声已经有了,但平价馒头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等做完这一批,灾情退去后,茶楼的生意不出意外可以上个台阶。
  而她也就可以,脱身回金安了。
  **
  荷风茶楼众人得知这个好消息,纷纷松了口气。
  当下开了两扇窗,挂出何望兰新鲜写好的点心海报,和大大的平价馒头招牌。
  小姑娘现在已经不用莫玲珑指点,可以写出各种憨态字体,比如这平价馒头四个字下面,肥肥圆圆的馒头冒着热气,看着叫人安心而欢喜。
  霍娇的伤口结了痂,莫玲珑给她剪了刘海盖住,瞧不出异样。
  她躺了两天,实在不肯再歇,接过自家师父的活儿,把她从灶房赶出去,和面,揉面,动作利落得像多年的白案师傅。
  莫玲珑一下子闲下来,跟何芷两人去买肉。
  肉铺掌柜一见两人,长长叹气,说今日没有肉,只有点板油和猪脚。
  “怎的突然没有?那可怎么办?”她下意识地看向莫玲珑。
  “你们要不去其他铺子问问。”掌柜也头疼得厉害,“城外送猪进来的时候,被流民抢了,这不,城东的铺子今天都没肉。这些板油什么的还是昨儿剩下的。”
  何芷不敢去其他地方买。
  听说其他地方肉已经价比黄金,因为买的人少,有价无市。
  “那把板油都卖给我们吧。”莫玲珑说。
  掌柜见她爽快,给了个好价,还帮两人送货到家。
  “买这么多板油做什么?”何芷不解。
  “既然做不成叉烧包,今日就做葱油饼吧。”
  莫玲珑在集市上买了一大摞鲜葱,又买了几尾活鱼,那鱼贩认出两人,感念茶楼大义,又送了几尾小鱼。
  回到茶楼,霍娇已经蒸完馒头,正在包鸡肉包。
  内馅是前一晚就腌好了等入味的,用冰镇过,带汤冻的馅料很好包。
  霍娇包得慢,但她学得认真仔细,已经包得颇有些样子。
  当然,跟莫玲珑包的还有很大差距。
  但食客不嫌弃。
  因为今日点心海报上写了,新手包包,特价优惠。
  包子难看点,关味道什么事?反正老百姓只要实惠。
  听见门响,她抬头:“师父回来了?”
  “回来了。”莫玲珑看向她手里的包子,忍俊不禁,“你是不是在数褶子?”
  教的时候,提过一嘴这个包子的标准包法是23道褶,看她手里的包子收口多出了个小揪揪,就猜到是在数褶。
  “啊。”
  “不用那么刻板,捏漂亮就行了。”
  “跟师父一样捏23道才漂亮。”霍娇对她教的东西,有一股执拗。
  莫玲珑便笑笑随她,把鱼拿给仆妇先处理干净。
  今天买到了大花鲢鱼,她打算鱼头给贺郎君做剁椒鱼头——再配点手擀面,阿竹从诏狱带回的信儿说以后带面就行。
  剩下的鱼肚子和划水,则做一锅红烧,热热乎乎的好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