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单茸在旁边看得魂都要飞了!
本来今天是要来收服李书景的,没想到对方根本不吃她画的大饼,更是因着一场误会对她主仆二人大打出手。
眼看着春华要因为她命丧于此,单茸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生出的勇气,行动比思虑更快,她向前一步,飞身拦在了春华身前。
李书景眼看着单茸忽然闪身过来,一时间也愣住了。
可剑已刺出,即便他收势再快,那道锐利的锋刃也毫不留情地划过了单茸被娇养出来的皮肉。
雪白的脖颈上洇出几滴殷红的血丝,眼下情形并非李书景本意,他沉默着将剑扔在地上,却也只能梗着脖子道:“李某本是等死之人,姑娘还是别在此处浪费时间了。走吧,再也不见。”
说完,便转身进了屋,连门也毫不留情地被他关上了。
“小姐!”春华满心焦虑,不在乎李书景的态度实在恶劣,捂着受伤的胸口便要去查看单茸的伤势。
单茸看着李书景毫不留情消失的背影有些愣神,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刚刚被划破的脖子,后知后觉地感受到了一阵疼痛,指尖也沾上了一丝黏稠。
她看了看淌下的鲜血,有些刺眼,这才赶紧用手帕去压住那点伤口,免得血滴到衣领上,回去才真的不好交代。
做完这些,单茸看着旁边的春华,干巴巴地宽慰道:“就是有一点痛而已,我还活着呢,别急着哭啊!”
眼泪淌到一半的春华哭也不是,不哭也不是,只能收了剑,再替单茸捂住伤口,恶狠狠道:“小姐莫要生气,奴婢一定会如实回禀老爷,让他派人将这个浪荡子捉进大牢!”
单茸哪能让春华回去跟那个女儿控单逢时说这种话?
她只能摇了摇头,安抚春华道:“罢了,此事不要再有第四个人知道,我们还是先回去吧。”
-
从贫民窟回来的路上,单茸千叮咛万嘱咐,只说自己自有分寸,让爹爹知道了反而让她难做。
她甚至想好了如果春华执意不听,就走以死相逼的极端路子,好歹是让春华歇下了立刻就要向单逢时汇报的心。
不过春华觉得自己做了天大的错事,给单茸包扎好了伤口之后,也不管单茸怎么劝说,白天除了服侍小姐之外,剩下的时间便是在院子里跪着,任谁来劝都不起来。
单茸看在眼里,反倒是紧张得不得了,这样的行为怎么看怎么奇怪,倘若单逢时知道了,春华估计要揣着这个秘密被打死都说不定。
拥缚礼踏进单茸的院子时,春华仍旧满目晶莹地跪在地上,而他那新阿姐正在屋内满脸不快地翻找着什么。
他心下自嘲一笑,这骄纵女子还是露出了马脚,前几日的温柔和善果然是装出来的。面上倒是半点不显山露水,毕恭毕敬地朝着单茸道:“晨起来请安时阿姐不在,可是今日出门去了?”
单茸正埋首在匣子里翻找能遮挡伤口的东西,整个人郁闷得不得了——
李书景那厮虽然不是刻意要伤她,可到底是在她这如花似玉的姑娘身上留下了一道天大的疤痕。
倘若是原主那种事事追求完美的性子,相府大小姐受伤这事恐怕要闹得全天下人尽皆知了,现下非但有苦说不出,还得尽力找补,实在太为难鱼了。
拥缚礼开口的声音把单茸吓了一跳,偏偏这也是个不好糊弄的人,眼下她只好随意扯了条浅鹅黄的绸带,胡乱裹在包了纱布的伤口上,随后才出了房门。
“阿弟来了,”单茸迎着拥缚礼的目光,回答时面不改色,“今日天气不错,想来院中的花也开了,大约是你来的时候,我正在后院呢。”
拥缚礼行完礼后直起身,目光半点没有避讳地落在单茸的脸上,随后落在单茸的颈侧。
他的眼神淡淡,意有所指地问道:“阿姐,你的脖子怎么了?”
15
第15章
单茸闻言有些诧异,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最怕仇家突然的关心。
他俩之间的关系好像还没好到那种能真心实意问安的程度,因此单茸只是轻轻揉了揉脖颈,意有所指地扯开话题道:“花带刺,一不小心划破了,多谢阿弟关心。”
拥缚礼看着单茸并不想与他多说什么的样子,便也不继续追问讨人嫌,请完安之后也就离开了。
看着拥缚礼的背影,单茸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颈间的绸带,心中莫名有了几分心虚。
要是这小子知道自己如今在偷偷接触的人,本来应该在未来成为他的左膀右臂,还不知道拥缚礼要怎么千刀万剐单茸呢。
她打了个冷颤,暗自在心中下了决心,还是要继续加油努力,争取在拥缚礼之前把李书景收入麾下。否则就要前功尽弃了,以后活下来的几率只会更小一分。
稍晚一些的时候,单逢时从宫中下值回府,一眼就看见了单茸脖子上缠着的绸带,不由得笑问道:
“宝贝女儿从哪里学来的时兴打扮?瞧着和前几日不太一样,不过也一样好看,爹爹这就派人去街上买些绸缎庄的新料子回来,茸儿喜欢就多做几条。”
哪知听了这话的单茸并不大高兴,反倒是叹了口气,露出个可怜巴巴的表情来:
“阿爹不知道,女儿这几日总是做梦,梦中有个菩萨仙人,说女儿体弱多半是因为福薄,不过倒也不打紧,只需要日行善事即可。菩萨说了,她在这绸缎上下了法言,说是能护身用的。”
老丞相听得半信半疑,这些神鬼之说他向来是不大放在心上的,可事关宝贝女儿,他总是要多信几分:“这绸缎缠在脖子上,就能护身了?”
“我起初也是不信的,”单茸叹了口气,做出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样来,“早晨起来,我瞧着今日天色不错,想来后院中的花也定然开了不少,想去摘几朵养在阿爹案前。哪成想就这点小事,也能叫女儿被花枝划破了脖颈,这才信了大半。”
单逢时一听女儿为了自己去摘花,还受了伤,一颗慈父心简直都要碎了。
他立刻就要站起身来,吩咐人将后院那几株不长眼乱开花的树砍了。
单茸赶紧上前安抚:“不打紧不打紧,已经找大夫来看过了,说是没什么大碍,将养两天便罢了,也不会留下什么疤。”
又趁热打铁道:“不过此事倒是给女儿提了个醒,若是女儿听了菩萨的话,早早地存下善心,不去摘那花,想必也不至于受伤了。如今看来,这护身的绸缎定要日日带着,再寻点别的善事,将功补过才好。”
三言两语之间,单逢时倒是被单茸忽悠了个十成十。
这位在官场上足以搅弄风云的权臣面对女儿的时候是半点心机也没有,只是担忧地问她:“那茸儿可想好有什么要做的了?”
听见这话,单茸便知铺垫的差不多了,柔声道:
“我听近几日来府上送菜的下人说,城西有个贫民窟,里头聚集了不少食不果腹的难民。女儿心想,如今天下安宁,最大的行善便是布施穷苦,安抚百姓。倘若能在城外先给他们搭个粥棚,安排好黄册登记,便能让他们在城内找份生计,日子也就慢慢过下去了。”
单逢时沉吟片刻,觉得确实如单茸所言,贫民窟的百姓一直是京官治下的心病,若是这样能让他们安分一些,想来年底官员考评也不成问题了。
他点了点头,道:“就依茸儿所说,明日我再派些侍卫跟着,免得那些人不知轻重,再伤了我的宝贝闺女。”
得到首肯,单茸心满意足地撒了个娇:“爹爹真好!”
-
次日一早,单茸早早便带了人在城郊开仓设棚,亲自在那张桌子前为难民舀粥,端着一副和善的小脸,怎么看怎么像拯救穷苦人家的大善人。
那些捧着碗来领粥的难民频频向单茸道谢,打个照面恨不得将她夸得天上有地上无。
原本单茸只是想利用名声来让李书景对她刮目相看,可看着那些人眼中真心实意的感谢,反倒有了几分别样的滋味,嘴边的笑容也渐渐真实起来。
虽说李书景一直没有现身,但相府小姐施粥这样大的阵仗,单茸不信李书景会一点风声都听不到。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她将面上的功夫做到位了,李书景对她也必然松动心防。
只不过这布施显然不像单茸来之前所想,是件轻松的事。
作为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大小姐,能够在舀粥的动作上坚持半个时辰已经是极限了。
哪能想到需要救济的人多如牛毛,此刻再想撂挑子不干,显然会让一早上的努力白白浪费,更不能让李书景心甘情愿跟着她了。
手腕与肩膀的酸软一阵阵传来,单茸的笑都有点僵硬了。
忽然,在她将手中的木勺伸进熬煮米粥的大桶中时,手上千斤重量轻了几分,俨然是被谁接过了单茸的动作。
她顺着动作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日未见的拥缚礼束起了长发,默然无言地从她手中拿过了木勺,不大熟练地为面前难民手中的空碗添粥。
本来今天是要来收服李书景的,没想到对方根本不吃她画的大饼,更是因着一场误会对她主仆二人大打出手。
眼看着春华要因为她命丧于此,单茸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生出的勇气,行动比思虑更快,她向前一步,飞身拦在了春华身前。
李书景眼看着单茸忽然闪身过来,一时间也愣住了。
可剑已刺出,即便他收势再快,那道锐利的锋刃也毫不留情地划过了单茸被娇养出来的皮肉。
雪白的脖颈上洇出几滴殷红的血丝,眼下情形并非李书景本意,他沉默着将剑扔在地上,却也只能梗着脖子道:“李某本是等死之人,姑娘还是别在此处浪费时间了。走吧,再也不见。”
说完,便转身进了屋,连门也毫不留情地被他关上了。
“小姐!”春华满心焦虑,不在乎李书景的态度实在恶劣,捂着受伤的胸口便要去查看单茸的伤势。
单茸看着李书景毫不留情消失的背影有些愣神,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刚刚被划破的脖子,后知后觉地感受到了一阵疼痛,指尖也沾上了一丝黏稠。
她看了看淌下的鲜血,有些刺眼,这才赶紧用手帕去压住那点伤口,免得血滴到衣领上,回去才真的不好交代。
做完这些,单茸看着旁边的春华,干巴巴地宽慰道:“就是有一点痛而已,我还活着呢,别急着哭啊!”
眼泪淌到一半的春华哭也不是,不哭也不是,只能收了剑,再替单茸捂住伤口,恶狠狠道:“小姐莫要生气,奴婢一定会如实回禀老爷,让他派人将这个浪荡子捉进大牢!”
单茸哪能让春华回去跟那个女儿控单逢时说这种话?
她只能摇了摇头,安抚春华道:“罢了,此事不要再有第四个人知道,我们还是先回去吧。”
-
从贫民窟回来的路上,单茸千叮咛万嘱咐,只说自己自有分寸,让爹爹知道了反而让她难做。
她甚至想好了如果春华执意不听,就走以死相逼的极端路子,好歹是让春华歇下了立刻就要向单逢时汇报的心。
不过春华觉得自己做了天大的错事,给单茸包扎好了伤口之后,也不管单茸怎么劝说,白天除了服侍小姐之外,剩下的时间便是在院子里跪着,任谁来劝都不起来。
单茸看在眼里,反倒是紧张得不得了,这样的行为怎么看怎么奇怪,倘若单逢时知道了,春华估计要揣着这个秘密被打死都说不定。
拥缚礼踏进单茸的院子时,春华仍旧满目晶莹地跪在地上,而他那新阿姐正在屋内满脸不快地翻找着什么。
他心下自嘲一笑,这骄纵女子还是露出了马脚,前几日的温柔和善果然是装出来的。面上倒是半点不显山露水,毕恭毕敬地朝着单茸道:“晨起来请安时阿姐不在,可是今日出门去了?”
单茸正埋首在匣子里翻找能遮挡伤口的东西,整个人郁闷得不得了——
李书景那厮虽然不是刻意要伤她,可到底是在她这如花似玉的姑娘身上留下了一道天大的疤痕。
倘若是原主那种事事追求完美的性子,相府大小姐受伤这事恐怕要闹得全天下人尽皆知了,现下非但有苦说不出,还得尽力找补,实在太为难鱼了。
拥缚礼开口的声音把单茸吓了一跳,偏偏这也是个不好糊弄的人,眼下她只好随意扯了条浅鹅黄的绸带,胡乱裹在包了纱布的伤口上,随后才出了房门。
“阿弟来了,”单茸迎着拥缚礼的目光,回答时面不改色,“今日天气不错,想来院中的花也开了,大约是你来的时候,我正在后院呢。”
拥缚礼行完礼后直起身,目光半点没有避讳地落在单茸的脸上,随后落在单茸的颈侧。
他的眼神淡淡,意有所指地问道:“阿姐,你的脖子怎么了?”
15
第15章
单茸闻言有些诧异,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最怕仇家突然的关心。
他俩之间的关系好像还没好到那种能真心实意问安的程度,因此单茸只是轻轻揉了揉脖颈,意有所指地扯开话题道:“花带刺,一不小心划破了,多谢阿弟关心。”
拥缚礼看着单茸并不想与他多说什么的样子,便也不继续追问讨人嫌,请完安之后也就离开了。
看着拥缚礼的背影,单茸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颈间的绸带,心中莫名有了几分心虚。
要是这小子知道自己如今在偷偷接触的人,本来应该在未来成为他的左膀右臂,还不知道拥缚礼要怎么千刀万剐单茸呢。
她打了个冷颤,暗自在心中下了决心,还是要继续加油努力,争取在拥缚礼之前把李书景收入麾下。否则就要前功尽弃了,以后活下来的几率只会更小一分。
稍晚一些的时候,单逢时从宫中下值回府,一眼就看见了单茸脖子上缠着的绸带,不由得笑问道:
“宝贝女儿从哪里学来的时兴打扮?瞧着和前几日不太一样,不过也一样好看,爹爹这就派人去街上买些绸缎庄的新料子回来,茸儿喜欢就多做几条。”
哪知听了这话的单茸并不大高兴,反倒是叹了口气,露出个可怜巴巴的表情来:
“阿爹不知道,女儿这几日总是做梦,梦中有个菩萨仙人,说女儿体弱多半是因为福薄,不过倒也不打紧,只需要日行善事即可。菩萨说了,她在这绸缎上下了法言,说是能护身用的。”
老丞相听得半信半疑,这些神鬼之说他向来是不大放在心上的,可事关宝贝女儿,他总是要多信几分:“这绸缎缠在脖子上,就能护身了?”
“我起初也是不信的,”单茸叹了口气,做出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样来,“早晨起来,我瞧着今日天色不错,想来后院中的花也定然开了不少,想去摘几朵养在阿爹案前。哪成想就这点小事,也能叫女儿被花枝划破了脖颈,这才信了大半。”
单逢时一听女儿为了自己去摘花,还受了伤,一颗慈父心简直都要碎了。
他立刻就要站起身来,吩咐人将后院那几株不长眼乱开花的树砍了。
单茸赶紧上前安抚:“不打紧不打紧,已经找大夫来看过了,说是没什么大碍,将养两天便罢了,也不会留下什么疤。”
又趁热打铁道:“不过此事倒是给女儿提了个醒,若是女儿听了菩萨的话,早早地存下善心,不去摘那花,想必也不至于受伤了。如今看来,这护身的绸缎定要日日带着,再寻点别的善事,将功补过才好。”
三言两语之间,单逢时倒是被单茸忽悠了个十成十。
这位在官场上足以搅弄风云的权臣面对女儿的时候是半点心机也没有,只是担忧地问她:“那茸儿可想好有什么要做的了?”
听见这话,单茸便知铺垫的差不多了,柔声道:
“我听近几日来府上送菜的下人说,城西有个贫民窟,里头聚集了不少食不果腹的难民。女儿心想,如今天下安宁,最大的行善便是布施穷苦,安抚百姓。倘若能在城外先给他们搭个粥棚,安排好黄册登记,便能让他们在城内找份生计,日子也就慢慢过下去了。”
单逢时沉吟片刻,觉得确实如单茸所言,贫民窟的百姓一直是京官治下的心病,若是这样能让他们安分一些,想来年底官员考评也不成问题了。
他点了点头,道:“就依茸儿所说,明日我再派些侍卫跟着,免得那些人不知轻重,再伤了我的宝贝闺女。”
得到首肯,单茸心满意足地撒了个娇:“爹爹真好!”
-
次日一早,单茸早早便带了人在城郊开仓设棚,亲自在那张桌子前为难民舀粥,端着一副和善的小脸,怎么看怎么像拯救穷苦人家的大善人。
那些捧着碗来领粥的难民频频向单茸道谢,打个照面恨不得将她夸得天上有地上无。
原本单茸只是想利用名声来让李书景对她刮目相看,可看着那些人眼中真心实意的感谢,反倒有了几分别样的滋味,嘴边的笑容也渐渐真实起来。
虽说李书景一直没有现身,但相府小姐施粥这样大的阵仗,单茸不信李书景会一点风声都听不到。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她将面上的功夫做到位了,李书景对她也必然松动心防。
只不过这布施显然不像单茸来之前所想,是件轻松的事。
作为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大小姐,能够在舀粥的动作上坚持半个时辰已经是极限了。
哪能想到需要救济的人多如牛毛,此刻再想撂挑子不干,显然会让一早上的努力白白浪费,更不能让李书景心甘情愿跟着她了。
手腕与肩膀的酸软一阵阵传来,单茸的笑都有点僵硬了。
忽然,在她将手中的木勺伸进熬煮米粥的大桶中时,手上千斤重量轻了几分,俨然是被谁接过了单茸的动作。
她顺着动作的方向看去,只见一日未见的拥缚礼束起了长发,默然无言地从她手中拿过了木勺,不大熟练地为面前难民手中的空碗添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