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150节
那是像双孢菇或者平菇那样做架子?不管是菇床还是立架,都是钱,这些一次性付出的大团结绝对要比一批塑料袋要多的多,但好处就是能反复使用,一直使用。
她还惦记着过完十五,再喊人来帮忙搭新的菇房和鸡舍鸭舍呢!
对,没错,她又惦记着动土了,年前那两万块钱就是去储蓄所里过了个年,储蓄本还没捂热呢,又要掏出了。
心痛!
难以复加!
为了尽可能的省点钱,她又开始翻那堆杂志。去年下半年,沈春花在村里大力研究菌菇养殖,林国庆出去走到哪儿都得去找找当地的邮局和书刊亭。
这年头这种农业养殖类的书刊其实很多,甚至每个省份都有发行,林国庆到一个地方就找一遍,并且不仅仅找当年的,往年的也找。
双人书桌上现在已经堆得高高的两大叠杂志了,林国庆也打算等过完十五请孙德发再帮忙打个书柜,家里有个研究型的学者,书柜是必不可少的。
就在那堆杂志里,沈春花翻到了菌砖栽培法,其实这个才应该是培养料栽培中最早采用的方式。培养料都是成本的,而菌砖栽培应该是最低成本高产量的一种了。
但是!这玩意儿研究到现在,沈春花几篇报道综合起来的得出的最新高产的技术,不仅需要塑料袋,也需要架子,最好你再给搭个大棚!
沈春花就很无语,自己明明是来找便宜办法的,看着看着怎么越来越烧钱了?
要是挣钱也就算了,万一烧了钱还没什么研究出什么花样来……阿呸呸呸!
不然咱们还是先看看金针菇吧?
嗯……金针菇大床栽培技术,这个好!这个公社菌种厂还是在人防地道里种的金针菇,那老菇房那个地下室不就可以起到作用了!
……但还是要架子和塑料袋……生料还得要棉籽壳……真好,她又多了一种需要买的料了。
沈春花愤愤的把杂志合上,算了,越看越生气,她还是先去把砖头定了吧!李红妞应该也要回来了,说不定还会有新人来应聘,要是又是外地来的,总得给人整个住的地方吧。
正月十五吃完元宵后,四河村东西两边同时动工。
养殖场不仅要盖第三栋鸡舍和新的鸭舍,沈春花还打算再盖一栋员工宿舍,最好是两层的那种,可以办公住宿两用的。
第二栋鸡舍目前主要承担着的是孵化和育雏,由于之前孵出来的小鸡安置不下,还有1500只小鸡在2号鸡舍里养着。她打算等3号一盖完就给迁过去。
到时候2号这边清理一下,再加盖一层,就可以用作宿舍了。
3号鸡舍沈春花划得很大,拉着六妮两人嘀嘀咕咕的研究了半天,结合她们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打算直接整个两层。
没办法,人工授精加上水温孵化,新增小鸡的的速度着实有点快了,你不盖个大两层,沈春花真怕哪天六妮嫌弃她这个老板没上进心,有条件都不知道扩大规模。
就是那个钱呀,如流水般,哗啦啦的就出去了。
【第286章第286章给鸡住的屋子盖的比他们人住的都好】
3号新鸡舍座北朝南,型一横向丁字形,东西长45米,南北最大跨度16.5米,最小跨度10.5米,总高度7.5米。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每层500平方米。
拱形屋顶,钢架结构,轻便、隔热、一楼屋顶采用水泥预制件钢架支撑,铺设隔音楼板、二楼屋顶采用钢架支撑,铺设保温隔热材料。
每层鸡舍均高为3.2米以上,四面墙体用的都是加厚砖墙,舍内全部喷抹石灰,便于保温隔热。
通风采光窗开了整整88个,分布于南北两侧的墙面上,每层44个,规格为长1.4米,宽0.5米;这样一来,每层鸡舍的自然通风采光面积就有30.8平方米。
88个通风采光窗都安装了双层可闭光式保温活动板,绳拉式手动开闭装置.并在窗框上钉上了窗纱,可防止通风采光的时候会有其他飞禽等异物的进入,满足通风、采光、保温、闭光的需要
同时还在东西两侧的墙体上装了8台风机,每层4台,用横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纵向机械通风、人工采光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大量减少用电采光,就算停电也不怕。
当然了,缺点也很明显,费钱。
来帮忙盖鸡舍的大家伙聊天的时候总说起,这沈春花给鸡住的屋子盖的比他们人住的都好,
“就是!还上下都抹石灰,还装风扇,我家天热了也就拿把扇子扇扇风,最多睡觉的时候有个蚊帐就很不错了!”
“那你也不能让鸡自己拿着扇子扇风呀!”有人打趣道,
“再说了,那鸡是能下蛋赚钱的,当然得住得好!你要是能下蛋赚钱,你爹妈也得供着你!”
“哈哈哈哈癞子不能下蛋,但起码能让他媳妇儿给他生娃,可惜娃娃生下来还得吃他们喝他们的,不仅不赚钱,还得倒贴……”
“去去去!难道你家那几个小的生下来就能赚钱了?”
……
舍内走道由西向东设了4-6度的坡度,形成西高东低地面,这样一方面便于饲养员喂料时节省料车推力,另一方面安装鸡笼的时候,可以自行调整水槽高度、保持所需水位。
解决了以往水槽整体水位调整困难,溢水及浅水等变化频繁的弊端,也方便笼内的鸡只正常饮水。
因为是两层楼的鸡舍,她们还特地安装了上下水管路,直接能从外面河道取水上二楼,便于舍内清洗消毒和实现鸡群自动饮水。
为此,六妮还研究自制出了机械刮粪机,设有槽式粪道,集粪沟和筒式排粪道,便于每日清粪并可使鸡粪直接排入舍外处理池,不但能保持舍内的清洁卫生,而且还方便鸡粪的存集。
这玩意儿可是田里大大的肥料啊!可惜,就是不能用在她的菇房里。
除此之外,还有推拉式防盗应急大门、补光电路线的设置,哪怕现在供电不稳,也不能不装,总有一天供电会稳定,也总有一天,沈春花会买到属于自己的发电机!
3号鸡舍西北面贴着鸡舍盖了间提升设备操作间和消毒室,可使用提升设备进料和进行禽蛋产品转运,并对进出鸡舍的物品可随时采取消毒措施。
西南侧则上下都设置了饲养员生活休息室,这是六妮私心要加上的,但也不是没有借口——可防止饲养人员随便离舍频繁出入养殖生产区域,从而导致对防疫的不利影响。
沈春花:……那她宿舍到底还要不要盖了?
“当然要啊,舅妈你菇房那边不也要招人?万一再来几个要住在村里的呢?再说了,休息室单纯就是值班的时候休息用的,又不能具体的洗漱,宿舍我觉得还是得有。”
那倒是,沈春花点点头,算了,钱总是要花的,就别省这点了。
新鸡舍又要安新鸡笼,鸡笼排列为东西方向,舍内设计三列四走道,认真算下来,每层能养5130只鸡,两层加起来一共是10260只。
六妮算得两眼放光,那她是不是真的可以再做两台水温孵化器了!到时候每个月孵她个的6000只鸡!
沈春花汗颜,你再等等,等我招到人再说……
这边鸡舍建造的同时,边上的鸭舍也正在努力的建设完整。
新鸭舍有2间,每间9米长,8米宽,近似于方形,便于鸭群在舍内作转圈活动。这样大小的鸭舍,每间可以养500只鸭子,两间就是1000只。
然后再在边上建3个小间,作为仓库、饲料室和管理人员办公区。
鸭舍与河面之间隔了大概10米的距离,用作鸭滩,用作鸭群采食、梳理羽毛和休息的场所,上面还铺上了喂鸭后剩下的贝壳、螺蛳壳,防止雨后积水。
至于河面上,这条河是四河村和河下村之间的分隔线,但也算是两村之间的内河,一般没有船只经过,沈春花向两个村里都申请了一下,便把这块河滩向外延伸都租了下来,围上了围栏,自成一体,防止鸭子出逃或者有人来偷鸭。
这样一来,基本上就是把村东边之前租给她的地,剩余能用的空地全用上了,为此,沈春花直接在最外面又砌了道墙,给养殖场弄了个大门,挂了块牌子——春花家禽养殖基地。
这名儿还是年前,赶着人放假前,林国庆帮她去跑了好几趟办下来的养殖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她现在已经是正规军了!
包括菇房,也挂上了春花菌菇养殖基地的牌子,
只不过菇房这边在她痛定思痛过后,还是决定先搞个车厢式香菇房,要塑料也好,要架子要好,反正总是要花钱的。
金针菇那500个玻璃瓶不能浪费了,还是先用着吧,就算要大床栽培,也是在1号菇房的地下室也能养。
香菇的菇木倒是不要钱,但用不了多久,还是赶紧把香菇房的盖好,早一天搭建完成早一天能让它赚上钱。
另外再搭一个养双孢菇的菇房,菇房跟鸡舍不一样,不能搭太大,否则会影响湿度和温度的控制,只能一个个的盖,
【第287章第287章正月廿三,宜嫁娶,进人口,栽种】
就是等两边全部干完,去年挣的那点血汗钱,一半都撒出去了,给她难受的。
赚个钱怎么就这么难呢!那些百万富翁到底是怎么攒下的那么多!
不过好在,开春招人总算是比较顺利的。
养殖场和菇房两边都有招到两个员工。
一个是孙传芳介绍过来的表姐,叫彭月华,但彭月华不是她们镇上的人,是山阴县另外一个镇子的,有点远,所以要住在宿舍里。
还有一个是跟着李红妞一起来的同乡,张玉凤,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媳妇儿。
另外两个就是四河村的,其中一个也姓林,算关系,和林淑英她们姐弟几个是一辈的,好像太爷爷的太爷爷的爸爸是同一个人。
女孩叫林文琴,今年18了,初中毕业,之前一直在帮家里干农活。
今年她家的田也要租出去了,便跑来沈春花这边应聘。
她家就住在村西头,去菇房干活也方便。
沈春花也晓得她,平时地里就是很勤快的一个小姑娘,没怎么询问便收下了她。
还有个一个是跟林玉兰差不多年纪了的男人,叫朱大恒。
朱大恒是个挺老实巴交的汉子,但他媳妇儿比较泼辣。
他家人口也比较简单,这次租地的事儿,他本来想自家就不参与了,反正就那么两三亩地,哪怕儿子儿媳想出去讨生活,那他自个儿种就行了。
结果他媳妇儿硬压着他去村委那里签了字,没留下半亩来。说他种了一辈子的地也没种出个花来,不如出去打工赚钱。
哪怕30块钱一个月,赚两个月,也能买够一个人吃的米了,哪个划算,一眼就看出来了。
但朱大恒这人忒老实了一点,一辈子都埋在了地里,冷不丁的给他拔出来,他也不知道能去干点什么。
正好沈春花这里还招人,他便跟她媳妇儿一起来了。
对,她媳妇儿王国梅也想来沈春花这里干活。
不过沈春花不是很想要王国梅,因为这人干活虽然也算麻溜,但嘴太碎了点,而且有点得理不饶人,骂起人来跟机关枪似的,在村里就经常跟人闹不愉快。
沈春花平时跟她倒是没什么交集,而且行得正坐得端,也不怕王国梅去外面说什么闲话。
就怕平时在养殖场里,同事之间起点什么冲突,她就突突突的骂过去,到时候也别扯什么企业凝聚力了,恐怕鸡舍里真得鸡飞狗跳了。
但朱大恒这人,沈春花又挺想留的,到现在为止,两边就刘国平一个男员工,还是在菇房里干活,家禽养殖那边非常缺一个搬饲料搬水干体力活的。
于是沈春花组织了半天语言才告诉王国梅,就她这儿吧,也不是什么大厂,工资不高,夫妻俩都在她这儿干活没必要。
而且原本计划的就是一共招4个人,其中得有个男的……
王国梅听后撇了撇嘴,面上立马带着丝不乐意了。
不过她也没有直接跟沈春花嚷起来,毕竟现在她是老板,而且也没说他俩一个都不要,起码她男人是能留下干活的。
那行呗,我再去别的地儿找找看。不过春花啊,咱们好歹一个村的,你多照看着点我家大恒啊!
沈春花就是笑,笑得要有多客气有多客气,其他的一概不承诺。
她本来还想再招两个的,但被王国梅这么一搅和,只能再缓缓了。
彭月华和林文琴都去菌菇养殖场,朱大恒和张玉凤则在家禽养殖场。
她还惦记着过完十五,再喊人来帮忙搭新的菇房和鸡舍鸭舍呢!
对,没错,她又惦记着动土了,年前那两万块钱就是去储蓄所里过了个年,储蓄本还没捂热呢,又要掏出了。
心痛!
难以复加!
为了尽可能的省点钱,她又开始翻那堆杂志。去年下半年,沈春花在村里大力研究菌菇养殖,林国庆出去走到哪儿都得去找找当地的邮局和书刊亭。
这年头这种农业养殖类的书刊其实很多,甚至每个省份都有发行,林国庆到一个地方就找一遍,并且不仅仅找当年的,往年的也找。
双人书桌上现在已经堆得高高的两大叠杂志了,林国庆也打算等过完十五请孙德发再帮忙打个书柜,家里有个研究型的学者,书柜是必不可少的。
就在那堆杂志里,沈春花翻到了菌砖栽培法,其实这个才应该是培养料栽培中最早采用的方式。培养料都是成本的,而菌砖栽培应该是最低成本高产量的一种了。
但是!这玩意儿研究到现在,沈春花几篇报道综合起来的得出的最新高产的技术,不仅需要塑料袋,也需要架子,最好你再给搭个大棚!
沈春花就很无语,自己明明是来找便宜办法的,看着看着怎么越来越烧钱了?
要是挣钱也就算了,万一烧了钱还没什么研究出什么花样来……阿呸呸呸!
不然咱们还是先看看金针菇吧?
嗯……金针菇大床栽培技术,这个好!这个公社菌种厂还是在人防地道里种的金针菇,那老菇房那个地下室不就可以起到作用了!
……但还是要架子和塑料袋……生料还得要棉籽壳……真好,她又多了一种需要买的料了。
沈春花愤愤的把杂志合上,算了,越看越生气,她还是先去把砖头定了吧!李红妞应该也要回来了,说不定还会有新人来应聘,要是又是外地来的,总得给人整个住的地方吧。
正月十五吃完元宵后,四河村东西两边同时动工。
养殖场不仅要盖第三栋鸡舍和新的鸭舍,沈春花还打算再盖一栋员工宿舍,最好是两层的那种,可以办公住宿两用的。
第二栋鸡舍目前主要承担着的是孵化和育雏,由于之前孵出来的小鸡安置不下,还有1500只小鸡在2号鸡舍里养着。她打算等3号一盖完就给迁过去。
到时候2号这边清理一下,再加盖一层,就可以用作宿舍了。
3号鸡舍沈春花划得很大,拉着六妮两人嘀嘀咕咕的研究了半天,结合她们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打算直接整个两层。
没办法,人工授精加上水温孵化,新增小鸡的的速度着实有点快了,你不盖个大两层,沈春花真怕哪天六妮嫌弃她这个老板没上进心,有条件都不知道扩大规模。
就是那个钱呀,如流水般,哗啦啦的就出去了。
【第286章第286章给鸡住的屋子盖的比他们人住的都好】
3号新鸡舍座北朝南,型一横向丁字形,东西长45米,南北最大跨度16.5米,最小跨度10.5米,总高度7.5米。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每层500平方米。
拱形屋顶,钢架结构,轻便、隔热、一楼屋顶采用水泥预制件钢架支撑,铺设隔音楼板、二楼屋顶采用钢架支撑,铺设保温隔热材料。
每层鸡舍均高为3.2米以上,四面墙体用的都是加厚砖墙,舍内全部喷抹石灰,便于保温隔热。
通风采光窗开了整整88个,分布于南北两侧的墙面上,每层44个,规格为长1.4米,宽0.5米;这样一来,每层鸡舍的自然通风采光面积就有30.8平方米。
88个通风采光窗都安装了双层可闭光式保温活动板,绳拉式手动开闭装置.并在窗框上钉上了窗纱,可防止通风采光的时候会有其他飞禽等异物的进入,满足通风、采光、保温、闭光的需要
同时还在东西两侧的墙体上装了8台风机,每层4台,用横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纵向机械通风、人工采光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大量减少用电采光,就算停电也不怕。
当然了,缺点也很明显,费钱。
来帮忙盖鸡舍的大家伙聊天的时候总说起,这沈春花给鸡住的屋子盖的比他们人住的都好,
“就是!还上下都抹石灰,还装风扇,我家天热了也就拿把扇子扇扇风,最多睡觉的时候有个蚊帐就很不错了!”
“那你也不能让鸡自己拿着扇子扇风呀!”有人打趣道,
“再说了,那鸡是能下蛋赚钱的,当然得住得好!你要是能下蛋赚钱,你爹妈也得供着你!”
“哈哈哈哈癞子不能下蛋,但起码能让他媳妇儿给他生娃,可惜娃娃生下来还得吃他们喝他们的,不仅不赚钱,还得倒贴……”
“去去去!难道你家那几个小的生下来就能赚钱了?”
……
舍内走道由西向东设了4-6度的坡度,形成西高东低地面,这样一方面便于饲养员喂料时节省料车推力,另一方面安装鸡笼的时候,可以自行调整水槽高度、保持所需水位。
解决了以往水槽整体水位调整困难,溢水及浅水等变化频繁的弊端,也方便笼内的鸡只正常饮水。
因为是两层楼的鸡舍,她们还特地安装了上下水管路,直接能从外面河道取水上二楼,便于舍内清洗消毒和实现鸡群自动饮水。
为此,六妮还研究自制出了机械刮粪机,设有槽式粪道,集粪沟和筒式排粪道,便于每日清粪并可使鸡粪直接排入舍外处理池,不但能保持舍内的清洁卫生,而且还方便鸡粪的存集。
这玩意儿可是田里大大的肥料啊!可惜,就是不能用在她的菇房里。
除此之外,还有推拉式防盗应急大门、补光电路线的设置,哪怕现在供电不稳,也不能不装,总有一天供电会稳定,也总有一天,沈春花会买到属于自己的发电机!
3号鸡舍西北面贴着鸡舍盖了间提升设备操作间和消毒室,可使用提升设备进料和进行禽蛋产品转运,并对进出鸡舍的物品可随时采取消毒措施。
西南侧则上下都设置了饲养员生活休息室,这是六妮私心要加上的,但也不是没有借口——可防止饲养人员随便离舍频繁出入养殖生产区域,从而导致对防疫的不利影响。
沈春花:……那她宿舍到底还要不要盖了?
“当然要啊,舅妈你菇房那边不也要招人?万一再来几个要住在村里的呢?再说了,休息室单纯就是值班的时候休息用的,又不能具体的洗漱,宿舍我觉得还是得有。”
那倒是,沈春花点点头,算了,钱总是要花的,就别省这点了。
新鸡舍又要安新鸡笼,鸡笼排列为东西方向,舍内设计三列四走道,认真算下来,每层能养5130只鸡,两层加起来一共是10260只。
六妮算得两眼放光,那她是不是真的可以再做两台水温孵化器了!到时候每个月孵她个的6000只鸡!
沈春花汗颜,你再等等,等我招到人再说……
这边鸡舍建造的同时,边上的鸭舍也正在努力的建设完整。
新鸭舍有2间,每间9米长,8米宽,近似于方形,便于鸭群在舍内作转圈活动。这样大小的鸭舍,每间可以养500只鸭子,两间就是1000只。
然后再在边上建3个小间,作为仓库、饲料室和管理人员办公区。
鸭舍与河面之间隔了大概10米的距离,用作鸭滩,用作鸭群采食、梳理羽毛和休息的场所,上面还铺上了喂鸭后剩下的贝壳、螺蛳壳,防止雨后积水。
至于河面上,这条河是四河村和河下村之间的分隔线,但也算是两村之间的内河,一般没有船只经过,沈春花向两个村里都申请了一下,便把这块河滩向外延伸都租了下来,围上了围栏,自成一体,防止鸭子出逃或者有人来偷鸭。
这样一来,基本上就是把村东边之前租给她的地,剩余能用的空地全用上了,为此,沈春花直接在最外面又砌了道墙,给养殖场弄了个大门,挂了块牌子——春花家禽养殖基地。
这名儿还是年前,赶着人放假前,林国庆帮她去跑了好几趟办下来的养殖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她现在已经是正规军了!
包括菇房,也挂上了春花菌菇养殖基地的牌子,
只不过菇房这边在她痛定思痛过后,还是决定先搞个车厢式香菇房,要塑料也好,要架子要好,反正总是要花钱的。
金针菇那500个玻璃瓶不能浪费了,还是先用着吧,就算要大床栽培,也是在1号菇房的地下室也能养。
香菇的菇木倒是不要钱,但用不了多久,还是赶紧把香菇房的盖好,早一天搭建完成早一天能让它赚上钱。
另外再搭一个养双孢菇的菇房,菇房跟鸡舍不一样,不能搭太大,否则会影响湿度和温度的控制,只能一个个的盖,
【第287章第287章正月廿三,宜嫁娶,进人口,栽种】
就是等两边全部干完,去年挣的那点血汗钱,一半都撒出去了,给她难受的。
赚个钱怎么就这么难呢!那些百万富翁到底是怎么攒下的那么多!
不过好在,开春招人总算是比较顺利的。
养殖场和菇房两边都有招到两个员工。
一个是孙传芳介绍过来的表姐,叫彭月华,但彭月华不是她们镇上的人,是山阴县另外一个镇子的,有点远,所以要住在宿舍里。
还有一个是跟着李红妞一起来的同乡,张玉凤,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媳妇儿。
另外两个就是四河村的,其中一个也姓林,算关系,和林淑英她们姐弟几个是一辈的,好像太爷爷的太爷爷的爸爸是同一个人。
女孩叫林文琴,今年18了,初中毕业,之前一直在帮家里干农活。
今年她家的田也要租出去了,便跑来沈春花这边应聘。
她家就住在村西头,去菇房干活也方便。
沈春花也晓得她,平时地里就是很勤快的一个小姑娘,没怎么询问便收下了她。
还有个一个是跟林玉兰差不多年纪了的男人,叫朱大恒。
朱大恒是个挺老实巴交的汉子,但他媳妇儿比较泼辣。
他家人口也比较简单,这次租地的事儿,他本来想自家就不参与了,反正就那么两三亩地,哪怕儿子儿媳想出去讨生活,那他自个儿种就行了。
结果他媳妇儿硬压着他去村委那里签了字,没留下半亩来。说他种了一辈子的地也没种出个花来,不如出去打工赚钱。
哪怕30块钱一个月,赚两个月,也能买够一个人吃的米了,哪个划算,一眼就看出来了。
但朱大恒这人忒老实了一点,一辈子都埋在了地里,冷不丁的给他拔出来,他也不知道能去干点什么。
正好沈春花这里还招人,他便跟她媳妇儿一起来了。
对,她媳妇儿王国梅也想来沈春花这里干活。
不过沈春花不是很想要王国梅,因为这人干活虽然也算麻溜,但嘴太碎了点,而且有点得理不饶人,骂起人来跟机关枪似的,在村里就经常跟人闹不愉快。
沈春花平时跟她倒是没什么交集,而且行得正坐得端,也不怕王国梅去外面说什么闲话。
就怕平时在养殖场里,同事之间起点什么冲突,她就突突突的骂过去,到时候也别扯什么企业凝聚力了,恐怕鸡舍里真得鸡飞狗跳了。
但朱大恒这人,沈春花又挺想留的,到现在为止,两边就刘国平一个男员工,还是在菇房里干活,家禽养殖那边非常缺一个搬饲料搬水干体力活的。
于是沈春花组织了半天语言才告诉王国梅,就她这儿吧,也不是什么大厂,工资不高,夫妻俩都在她这儿干活没必要。
而且原本计划的就是一共招4个人,其中得有个男的……
王国梅听后撇了撇嘴,面上立马带着丝不乐意了。
不过她也没有直接跟沈春花嚷起来,毕竟现在她是老板,而且也没说他俩一个都不要,起码她男人是能留下干活的。
那行呗,我再去别的地儿找找看。不过春花啊,咱们好歹一个村的,你多照看着点我家大恒啊!
沈春花就是笑,笑得要有多客气有多客气,其他的一概不承诺。
她本来还想再招两个的,但被王国梅这么一搅和,只能再缓缓了。
彭月华和林文琴都去菌菇养殖场,朱大恒和张玉凤则在家禽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