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91节
小篓自重不重,直接就这么挂在杆秤上称了称,
“一块五一斤,一共是三斤二两。”
【第172章第172章吃它娘的(加更)】
让我们一起感谢李殴航送的n个催更符~
依然无以为报,依然只能——加更一章~\( ̄︶ ̄)/
——————————————
梁生娣又开始掰着指头算这两条黄鳝的总价了,还是岸上的女人比较快,
“四块八,我在你这里都买好几次了,四块五得了!”
梁生娣也没质疑这个数,总大差不差的,直接把篓递了上去,“那就四块五,呐,拎好了。”
“成!”女人很爽快的蹲下,掏钱接篓,倒是边上另一个等着想买鱼的胖女人惊呼道,
“现在黄鳝都那么贵啊?都要一块五一斤了?我记得我上次买才七八毛呢!”
买黄鳝的女人给了梁生娣一整张五元的纸钞,她正忙着找钱呢,听到这话都无语了,
“哦呦大姐,你上次得是什么时候了?七八毛都是老黄历了,现在鱼都没有一块钱以下的了。”
自从开放自由交易后,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这儿的水产的价格就开始疯涨,比肉涨得都快,现在的猪肉也就八毛钱一斤,鲫鱼都要一块五了,更别说黄鳝这种算大补的东西了。
老实说,梁生娣这边卖的都算是便宜的,因为田里抓的还算轻松,又多,她只想赶紧卖完回家。
那个胖女人被反驳了就不是很高兴,撇了撇嘴,扬着下巴问道,“你那鱼新鲜吗?总不能也要一块五一斤吧?”
“鲫鱼草鱼一个价,一块四一斤。”
“那么贵!”胖女人惊呼道,“你这比抢钱都来的赚啊!”
她这话说的,别说梁生娣了,周围听到的人都是眉头一皱,刚买了黄鳝的女人拎起篓站了起来,上下打量了她一眼,
“你倒是去街上抢抢看啊,人家正经开门做生意的,被你说的跟黑店一样,小心人家去公安那里告你诽谤!”
女人打扮的干净利落,在这种小县城里一眼看就是那种不好惹的有钱知识分子,她这话一出,胖女人脸色就变了。虽然她不是很清楚什么是诽谤,她只知道最近公安抓的可紧了,有点什么都得判重刑,
“我说什么了你就要去告我!我嫌她卖的贵都不行啊!”
“你去供销社买鱼都要一块七了,梁师母这边一块四你都嫌贵,那你还是别吃了。”
边上隔了一条船的船上堆着大大小的藤编,藤椅、藤筐、藤篮应有尽有,船头站着个带着乌毡帽的中年男人,叉着腰卷着裤腿在那儿看热闹,
“我兄弟前两天刚从沪市摇船回来,说是那边鲫鱼都要两块钱一斤了,一块四还要被你骂抢劫,你怎么不说送你几条?”
“就是!”有人帮忙说话,梁生娣的底气就更足了,对着那个女人白眼一翻,没啥好气的说着,
“我这都是正宗稻花鱼,中午才摸上来的。一年就两次收成的时候才会有,一毛四我都算是做慈善了好不好!你不想要就走,捣什么乱!”
胖女人被围攻得更来气了,“我就觉得贵怎么了!一块四一斤我不如去买肉吃!谁要你破烂鱼啊!腥臭的要命!”
说着就屁股一扭就快步走远了,生怕梁生娣下一秒爬上来打她。
梁生娣都懒得理,隔三差五的都会有这种人来一次,她和买黄鳝的女人点点头送走她后,倒是对另一件事情比较感兴趣。
“诶,老陆,你兄弟摇船去沪市了?”老陆就是卖藤编的那个中年男人。
老陆一点头,“啊,对啊。我两个老堂,他俩有个鱼塘包着,想多卖点钱,说是沪市最卖的上价格,就摇着船去了。他们那儿有钱人多,鱼都要两块一斤了,听说螃蟹卖更贵,都不知道在吃什么……”
梁生娣的重点不在鱼价上,而是,“摇过去要多久啊?”
老陆伸出三根指头,
梁生娣:“三小时?”不可能吧?从市里到省城城中心也就这个时间。
果不其然,老陆啧了一声,“三小时都出不了咱们市,三天三夜!他俩轮流划了三天三夜才到的!”
边上听八卦的几条船上都发出了唏嘘声,
“这么久啊!那还不如花点钱坐轮船或者火车去呢!”
“他们还要带鱼过去的呀!活鱼才能卖的上价,轮船你也不能把鱼挂它屁股后头啊!更别说火车了,到了目的地不得臭出来啊!”
“哦呦,这钱赚的可真是太辛苦了……”
“谁说不是呢,包鱼塘要钱的呀,被人喊着老板,其实压力大的很……”
老陆和边上的人瞬间就聊开了,都是些赚钱不容易的话题,梁生娣又有客人来买鱼了,就没有继续参与进去。
就是本来想等闲了带着自己赚的钱,还有孙子孙女们去外面玩一圈的想法瞬间破灭了。
三天三夜?等划到那里,还得让几个孩子给自己整口棺材抬回来,算了算了。
……
今天的鱼有点多了,并没有全部卖完,剩下一点她又带了回去,家里也能吃。
就是等划到四河村,天黑的一塌糊涂,全靠放在船头的那个充电灯照明了。
梁生娣才把船挂上,就见一个人影朝她走来,“妈,你回来了?”
“国庆啊?”梁生娣借着充电灯的光线看了看,的确是她儿子,于是便不客气的指挥着,
“你帮我把这盆拿上去,小心点,里面还有几条鱼。”剩下的筐子她自己能拿。
“诶,好。”林国庆一脚踩在船沿上,弯腰把那盆鱼抬了上去,
“走吧,春花今天又买了面粉,做了面。我们都吃过了,青菜肉丝浇头的,还每人一个荷包蛋。面等您回去就能下锅了。”
梁生娣其实本来不怎么饿的,她一共买了12块米糕,本来想着是自己吃个两块应该也够了,剩下的10块,刚好家里每人两块,一人一种口味。
结果坐在河集里,跟人聊天聊着,隔壁开始啃饼了,她嘴也闲不住了,就拿了一块桂花糕吃,为了保持左右平衡,又吃了一块芝麻糕。
回来路上,划船无聊,想想,反正只剩8块了,家里今天就三个孩子,那她再吃两块吧,然后就成功给自己喂饱了。
然而,现在一听青菜肉丝面,春花肯定会放猪油进去的!
冲!吃它娘的!
——————————
那什么,我都是当天写后一天的稿,然后第二天凌晨定时发。
今天是我生日,想出去玩,所以要请个假。
最近也没存稿,明天尽量发一章(*^▽^*)么么哒
【第173章第173章再长的舌根也挡不住咱梁老太太的利剑】
面最后就吃了半碗,老太太真的吃不下了,这边的传统桂花糕、芝麻糕其实都是米糕,主要原料就是大米、糯米,梁生娣一下午吃了6块,胃口小点的都能顶两顿了。
沈春花无语的瞅着老太太,“妈,你也真是的,你刚吃了那么多你早说啊,我少给你放一点,看你现在撑的,晚上又要难过了。”
“就是,吃不下就别吃了。”林国庆看老太太不想浪费粮食,还想拿筷子往嘴里塞,赶紧抢了下来,小心等会真吃出事来。
“老三!你还要吃不?”
林书超唰得从房间冲了出来,“吃!”
最后那半碗面是兄弟俩一人一半消灭完的。
梁生娣抹了抹嘴,坐在边上看他俩吃面,还把剩下的两包米糕拿给林淑美,“一人两块,到时候自己分。”
然后起身掏口袋,“呐,这是菌子的钱,五块六。”她刚才特地专门放在另一个兜里,就为了现在方便给。
梁生娣每次划船出摊赚的钱,除了菌子钱,是要拿回养殖场记账和五妮六妮分成,其余都是她自己拿着,沈春花和林国庆从来不问她要。
“诶,好,妈您今天辛苦了~”沈春花笑眯眯的接过钱,刚想说您早点洗洗休息吧,冷不丁的又听到她问,
“咱们田里有没有摸起来花鲢啊?”
沈春花想了想,“没有吧,今年放进去的苗就都是草鱼鲫鱼,怎么了?”
“哦,今天有人问我有没有鱼圆,我说下次带去来着。”沈春花的鱼圆只要做了都能卖的很好,哪怕现在要价都一块钱5颗了,还是经常有人问,梁生娣便想下次再拿点去卖。
“那我过两天有空再去河里找找看吧。”她说着就转身去洗漱了,“我今天真的累死了,先洗洗睡了。”
“诶,好!”
林国庆看着老娘出去的背影,默默的挪到了媳妇儿身边小声嘀咕着,
“你刚怎么不跟妈说?”
沈春花啊了一声,“不是你说等秋收结束再说吗?”
林国庆挠了挠头,“我是说等秋收结束再去喊我大姐,妈那边你现在说也行啊,说不定这两天看见我大姐了,她还能提点上几句。”
沈春花想到老太太这几年对林玉兰的态度,面露不忍的说道,“……还是秋收结束吧,妈看见大姐不会是提点,只会是骂人。”
刚才沈春花等林国庆下班回来就跟他一起嘀嘀咕咕了半天,聊着把林玉兰拉来养殖场干活的可能性。
沈春花的意思就是当帮工的那种,不分红。
其实也没有什么重活,就是白天帮忙看着点场子,及时喂食倒水,给菌子洒洒水,差不多了就采下来存放好。最累的大不了就是做新的菌包要切稻草啥的,这都算不上重活。
外面职工工资好一点的也才两块钱一天,那他们就给50块钱一个月,跟马德祥的村支书工资差不多了,林玉兰肯定高兴干。
当然,她的工资肯定不是他们一家出。
这个养殖场,家禽蛋类加上菌子,现在平均每天都能卖个六十来块钱,刨去成本,净利润五十块钱一天保底。
按向来的四六分,沈春花她们也能分到九百块钱,五妮六妮是六百块,到时候两边各出二十五块就行了。
林国庆倒是想的更多点,
“大姐也就当姑娘的时候,在家里养过两只鸡,你让她一下子管几百只鸡鸭鹅,还有菌子,她也没什么经验,我怕她短时间里弄不好,我们还不好说。”
“还有这钱,咱们赚多少,五妮她们都是知道的,给大姐这个工资,现在是还好,等年数多了呢?总得涨吧?要怎么涨?涨多了我们吃亏,涨少了她不高兴。”
“她来我们这上班的话,其实还得跟马家也先通个气,毕竟现在那几个孩子说白了也是靠着这个场在读书,大姐也过来的话,我怕马家会以为我们再抢人。”
前面一些沈春花还是比较认可的,就是最后一句,她不高兴了。
“什么叫我们在抢人?他们有本事自己给那几个孩子弄点好呀?爹妈爷奶都管不好,还得让孩子们自己养自己。我们一直在帮他们,到头来怎么就变成抢人了?我们付工资,给她钱,还说我们抢人?脑子呢?”
林国庆苦笑一声,“本来马家那两个老的就惦记着自己家里没儿子了,我们再把人姑娘的心一个个往咱们家拐……
我前天还听说有缺德的在大姐她婆婆面前嚼舌根呢,说是他们家的姑娘,眼里舅舅舅妈都比爹妈重要了,更别说他们两个老了的!连出嫁的两个姑奶奶都总带着东西回来看外婆,就是没记得爷爷奶奶。”
“一块五一斤,一共是三斤二两。”
【第172章第172章吃它娘的(加更)】
让我们一起感谢李殴航送的n个催更符~
依然无以为报,依然只能——加更一章~\( ̄︶ ̄)/
——————————————
梁生娣又开始掰着指头算这两条黄鳝的总价了,还是岸上的女人比较快,
“四块八,我在你这里都买好几次了,四块五得了!”
梁生娣也没质疑这个数,总大差不差的,直接把篓递了上去,“那就四块五,呐,拎好了。”
“成!”女人很爽快的蹲下,掏钱接篓,倒是边上另一个等着想买鱼的胖女人惊呼道,
“现在黄鳝都那么贵啊?都要一块五一斤了?我记得我上次买才七八毛呢!”
买黄鳝的女人给了梁生娣一整张五元的纸钞,她正忙着找钱呢,听到这话都无语了,
“哦呦大姐,你上次得是什么时候了?七八毛都是老黄历了,现在鱼都没有一块钱以下的了。”
自从开放自由交易后,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这儿的水产的价格就开始疯涨,比肉涨得都快,现在的猪肉也就八毛钱一斤,鲫鱼都要一块五了,更别说黄鳝这种算大补的东西了。
老实说,梁生娣这边卖的都算是便宜的,因为田里抓的还算轻松,又多,她只想赶紧卖完回家。
那个胖女人被反驳了就不是很高兴,撇了撇嘴,扬着下巴问道,“你那鱼新鲜吗?总不能也要一块五一斤吧?”
“鲫鱼草鱼一个价,一块四一斤。”
“那么贵!”胖女人惊呼道,“你这比抢钱都来的赚啊!”
她这话说的,别说梁生娣了,周围听到的人都是眉头一皱,刚买了黄鳝的女人拎起篓站了起来,上下打量了她一眼,
“你倒是去街上抢抢看啊,人家正经开门做生意的,被你说的跟黑店一样,小心人家去公安那里告你诽谤!”
女人打扮的干净利落,在这种小县城里一眼看就是那种不好惹的有钱知识分子,她这话一出,胖女人脸色就变了。虽然她不是很清楚什么是诽谤,她只知道最近公安抓的可紧了,有点什么都得判重刑,
“我说什么了你就要去告我!我嫌她卖的贵都不行啊!”
“你去供销社买鱼都要一块七了,梁师母这边一块四你都嫌贵,那你还是别吃了。”
边上隔了一条船的船上堆着大大小的藤编,藤椅、藤筐、藤篮应有尽有,船头站着个带着乌毡帽的中年男人,叉着腰卷着裤腿在那儿看热闹,
“我兄弟前两天刚从沪市摇船回来,说是那边鲫鱼都要两块钱一斤了,一块四还要被你骂抢劫,你怎么不说送你几条?”
“就是!”有人帮忙说话,梁生娣的底气就更足了,对着那个女人白眼一翻,没啥好气的说着,
“我这都是正宗稻花鱼,中午才摸上来的。一年就两次收成的时候才会有,一毛四我都算是做慈善了好不好!你不想要就走,捣什么乱!”
胖女人被围攻得更来气了,“我就觉得贵怎么了!一块四一斤我不如去买肉吃!谁要你破烂鱼啊!腥臭的要命!”
说着就屁股一扭就快步走远了,生怕梁生娣下一秒爬上来打她。
梁生娣都懒得理,隔三差五的都会有这种人来一次,她和买黄鳝的女人点点头送走她后,倒是对另一件事情比较感兴趣。
“诶,老陆,你兄弟摇船去沪市了?”老陆就是卖藤编的那个中年男人。
老陆一点头,“啊,对啊。我两个老堂,他俩有个鱼塘包着,想多卖点钱,说是沪市最卖的上价格,就摇着船去了。他们那儿有钱人多,鱼都要两块一斤了,听说螃蟹卖更贵,都不知道在吃什么……”
梁生娣的重点不在鱼价上,而是,“摇过去要多久啊?”
老陆伸出三根指头,
梁生娣:“三小时?”不可能吧?从市里到省城城中心也就这个时间。
果不其然,老陆啧了一声,“三小时都出不了咱们市,三天三夜!他俩轮流划了三天三夜才到的!”
边上听八卦的几条船上都发出了唏嘘声,
“这么久啊!那还不如花点钱坐轮船或者火车去呢!”
“他们还要带鱼过去的呀!活鱼才能卖的上价,轮船你也不能把鱼挂它屁股后头啊!更别说火车了,到了目的地不得臭出来啊!”
“哦呦,这钱赚的可真是太辛苦了……”
“谁说不是呢,包鱼塘要钱的呀,被人喊着老板,其实压力大的很……”
老陆和边上的人瞬间就聊开了,都是些赚钱不容易的话题,梁生娣又有客人来买鱼了,就没有继续参与进去。
就是本来想等闲了带着自己赚的钱,还有孙子孙女们去外面玩一圈的想法瞬间破灭了。
三天三夜?等划到那里,还得让几个孩子给自己整口棺材抬回来,算了算了。
……
今天的鱼有点多了,并没有全部卖完,剩下一点她又带了回去,家里也能吃。
就是等划到四河村,天黑的一塌糊涂,全靠放在船头的那个充电灯照明了。
梁生娣才把船挂上,就见一个人影朝她走来,“妈,你回来了?”
“国庆啊?”梁生娣借着充电灯的光线看了看,的确是她儿子,于是便不客气的指挥着,
“你帮我把这盆拿上去,小心点,里面还有几条鱼。”剩下的筐子她自己能拿。
“诶,好。”林国庆一脚踩在船沿上,弯腰把那盆鱼抬了上去,
“走吧,春花今天又买了面粉,做了面。我们都吃过了,青菜肉丝浇头的,还每人一个荷包蛋。面等您回去就能下锅了。”
梁生娣其实本来不怎么饿的,她一共买了12块米糕,本来想着是自己吃个两块应该也够了,剩下的10块,刚好家里每人两块,一人一种口味。
结果坐在河集里,跟人聊天聊着,隔壁开始啃饼了,她嘴也闲不住了,就拿了一块桂花糕吃,为了保持左右平衡,又吃了一块芝麻糕。
回来路上,划船无聊,想想,反正只剩8块了,家里今天就三个孩子,那她再吃两块吧,然后就成功给自己喂饱了。
然而,现在一听青菜肉丝面,春花肯定会放猪油进去的!
冲!吃它娘的!
——————————
那什么,我都是当天写后一天的稿,然后第二天凌晨定时发。
今天是我生日,想出去玩,所以要请个假。
最近也没存稿,明天尽量发一章(*^▽^*)么么哒
【第173章第173章再长的舌根也挡不住咱梁老太太的利剑】
面最后就吃了半碗,老太太真的吃不下了,这边的传统桂花糕、芝麻糕其实都是米糕,主要原料就是大米、糯米,梁生娣一下午吃了6块,胃口小点的都能顶两顿了。
沈春花无语的瞅着老太太,“妈,你也真是的,你刚吃了那么多你早说啊,我少给你放一点,看你现在撑的,晚上又要难过了。”
“就是,吃不下就别吃了。”林国庆看老太太不想浪费粮食,还想拿筷子往嘴里塞,赶紧抢了下来,小心等会真吃出事来。
“老三!你还要吃不?”
林书超唰得从房间冲了出来,“吃!”
最后那半碗面是兄弟俩一人一半消灭完的。
梁生娣抹了抹嘴,坐在边上看他俩吃面,还把剩下的两包米糕拿给林淑美,“一人两块,到时候自己分。”
然后起身掏口袋,“呐,这是菌子的钱,五块六。”她刚才特地专门放在另一个兜里,就为了现在方便给。
梁生娣每次划船出摊赚的钱,除了菌子钱,是要拿回养殖场记账和五妮六妮分成,其余都是她自己拿着,沈春花和林国庆从来不问她要。
“诶,好,妈您今天辛苦了~”沈春花笑眯眯的接过钱,刚想说您早点洗洗休息吧,冷不丁的又听到她问,
“咱们田里有没有摸起来花鲢啊?”
沈春花想了想,“没有吧,今年放进去的苗就都是草鱼鲫鱼,怎么了?”
“哦,今天有人问我有没有鱼圆,我说下次带去来着。”沈春花的鱼圆只要做了都能卖的很好,哪怕现在要价都一块钱5颗了,还是经常有人问,梁生娣便想下次再拿点去卖。
“那我过两天有空再去河里找找看吧。”她说着就转身去洗漱了,“我今天真的累死了,先洗洗睡了。”
“诶,好!”
林国庆看着老娘出去的背影,默默的挪到了媳妇儿身边小声嘀咕着,
“你刚怎么不跟妈说?”
沈春花啊了一声,“不是你说等秋收结束再说吗?”
林国庆挠了挠头,“我是说等秋收结束再去喊我大姐,妈那边你现在说也行啊,说不定这两天看见我大姐了,她还能提点上几句。”
沈春花想到老太太这几年对林玉兰的态度,面露不忍的说道,“……还是秋收结束吧,妈看见大姐不会是提点,只会是骂人。”
刚才沈春花等林国庆下班回来就跟他一起嘀嘀咕咕了半天,聊着把林玉兰拉来养殖场干活的可能性。
沈春花的意思就是当帮工的那种,不分红。
其实也没有什么重活,就是白天帮忙看着点场子,及时喂食倒水,给菌子洒洒水,差不多了就采下来存放好。最累的大不了就是做新的菌包要切稻草啥的,这都算不上重活。
外面职工工资好一点的也才两块钱一天,那他们就给50块钱一个月,跟马德祥的村支书工资差不多了,林玉兰肯定高兴干。
当然,她的工资肯定不是他们一家出。
这个养殖场,家禽蛋类加上菌子,现在平均每天都能卖个六十来块钱,刨去成本,净利润五十块钱一天保底。
按向来的四六分,沈春花她们也能分到九百块钱,五妮六妮是六百块,到时候两边各出二十五块就行了。
林国庆倒是想的更多点,
“大姐也就当姑娘的时候,在家里养过两只鸡,你让她一下子管几百只鸡鸭鹅,还有菌子,她也没什么经验,我怕她短时间里弄不好,我们还不好说。”
“还有这钱,咱们赚多少,五妮她们都是知道的,给大姐这个工资,现在是还好,等年数多了呢?总得涨吧?要怎么涨?涨多了我们吃亏,涨少了她不高兴。”
“她来我们这上班的话,其实还得跟马家也先通个气,毕竟现在那几个孩子说白了也是靠着这个场在读书,大姐也过来的话,我怕马家会以为我们再抢人。”
前面一些沈春花还是比较认可的,就是最后一句,她不高兴了。
“什么叫我们在抢人?他们有本事自己给那几个孩子弄点好呀?爹妈爷奶都管不好,还得让孩子们自己养自己。我们一直在帮他们,到头来怎么就变成抢人了?我们付工资,给她钱,还说我们抢人?脑子呢?”
林国庆苦笑一声,“本来马家那两个老的就惦记着自己家里没儿子了,我们再把人姑娘的心一个个往咱们家拐……
我前天还听说有缺德的在大姐她婆婆面前嚼舌根呢,说是他们家的姑娘,眼里舅舅舅妈都比爹妈重要了,更别说他们两个老了的!连出嫁的两个姑奶奶都总带着东西回来看外婆,就是没记得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