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霍彦沉默片刻,从袖中取出一卷抄录的奏疏副本,递到霍去病面前。他的目光投向窗外渐渐沉落的暮色,半张脸笼罩在书斋内昏黄的阴影里,神情带着一种近乎悲悯的怅惘。
霍去病把折子一开,眉跳了跳,沉默良久,他道,“阿言的文采愈发好了。”
小霍郎不光有一张利嘴,还有一手好文章,他写的《酒榷六策》,现在还在被太学生传阅。这篇安黎元书更是他文笔之大成。
洋洋洒洒几万字,尽显他家阿言的才情。
霍彦幽幽瞥了一眼他,像夏天的薄荷冰,凉凉地。
霍去病笑了。
“陛下当时没把你打死,真的足够爱你了。”
瞧瞧这文章,只有第一句,陛下承天统极,威加四海,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宇内清宁,兆民归心,刘彻能听下去,其他的那是每句都在骑脸输出,句句全是干豪族,打地主,解放百姓。陛下,你行不行?
瞧瞧这最后几段,今日天下,虽外患渐弭,内忧犹存。方今豪强并起,竞逐膏腴,兼并之风日炽。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每遇丰年,谷贱伤农,民多弃田。一逢灾歉,粮价腾踊,若遇饥年,饿殍相望。贫者为求一饱,或鬻田宅,或典妻孥,甚者沦为僮仆,辗转沟壑。此非独民之不幸,实乃国之隐忧也。
夫水旱无常,岁有丰歉,此天道也。若能预为之备,则灾不为害。臣愚以为,可仿古之遗智,参当世之需,行二策以纾民困。
这不算完,后面还有治策呢。其一,设常平仓于郡县。丰年之时,郡县官署以时价增什一收购民之余粮,储于仓廪,勿使谷贱伤农。灾年之际,再以原价减什一出粜,平抑市价,勿使商贾囤积居奇。如此,则“丰不伤农,歉不害民”,民有恒产,家有储蓄,自无卖田鬻子之苦。
其二,立济贫坊于长安。方今春荒之际,农民乏种少器,往往束手待毙。可借陛下天威为信,设坊于京中,向贫者贷予钱谷、农具。凡贷者,验其户籍,明其用途,岁末偿本,不取其息;若遇大灾,可延至次年。如此,则民得接济,不误农时,春种有资,秋收有望,自□□亡之患。
霍去病看完,忽然想知道刘彻的脸色了,估计黑得成煤炭了。
霍彦把折子收了,道,“我没错。”
匈奴虽是心腹大患,但正在疯狂兼并土地、日益壮大的豪强地主阶层,才是帝国肌体上不断滋生的附骨之疽。任何时代,疯狂兼并土地、盘剥农民的地主,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敌!
他曾在“弹幕”中看到有人轻描淡写地说地主不过是占点地、雇人种粮而已。霍彦对此只能报以一声沉重的叹息——说这话的人,定是在太平岁月里安逸得太久,早已忘记了地主阶层的贪婪本质!他们混淆了“农场主”和“地主”的概念。农场主依靠耕种作物获利,他们害怕灾年;
而地主,其核心盈利模式根本不在于作物本身,而在于土地的兼并和买卖!他们最盼望的就是灾荒之年。一旦灾荒降临,食不果腹的贫苦农民为了活命,就不得不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贱卖祖传的土地。地主们便趁机以极低的价格鲸吞大量土地,甚至有些恶毒的地主,还会在灾年放高利贷,让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他们的债务奴隶,替他们耕种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还要缴纳沉重的租税!
霍彦绝不允许这样的惨剧在大汉的土地上蔓延!他与“弹幕”反复商议后,才决定在各地郡县设立“常平仓”,丰年时以合理价格收购余粮存储,灾年时再以平价或低价售出,平抑粮价,赈济灾民。他计划在长安城率先试点设立“济贫坊”,借鉴“弹幕”中“现代银行”的理念,以天子刘彻为信用担保,向贫苦农民提供小额、低息甚至无息的贷款,帮助他们购买粮种、农具,渡过春荒或灾年的难关。
他无错,这道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折子,也无错。
“他不懂商事,就不该管。”
此刻他的模样,竟与多年前霍去病在黄河岸边偶然瞥见的、当地百姓感念霍彦治水之功而悄悄塑造的石像重叠起来。那时霍去病还曾笑话那石像将少年霍彦塑得像个悲天悯人的老朽。可如今看来,霍彦眉宇间那份沉甸甸的忧思,竟与那石像如出一辙。
霍去病看着霍彦,眼神锐利如鹰隼,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便你去服软认错,陛下也未必会批。阿言,你比我更清楚。”他顿了顿,道,“陛下生气的理由。”
你没有像桑弘羊那样,一门心思为陛下聚敛财富,反而心心念念要把钱花在陛下眼中如同蝼蚁的黔首身上。或许,你从一开始呈上这道折子,就是在试探陛下的态度和底线?
陛下不傻。
霍彦仿佛被这犀利的目光刺穿,有种心思无所遁形之感。他无力地扯了扯嘴角,低声骂道,“蠢!钱币之道,贵在流通!百姓囊中羞涩,无钱可花,天子府库中即便堆积如山的黄金也不过是些不能生息的死物!况且,天下之财,岂有只进不出之理?陛下能支持盐铁官营,酒政改革以充实国库,为何就不能接受我这惠及农桑、固本培元的改革?天子有钱,国库充盈,那只是表面富足。唯有底层百姓仓廪殷实,手里有余钱,才是真正的国富民安!”
霍去病听着弟弟这番宏论,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修长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轻叩着坚硬的紫檀木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
“阿言,”他慢悠悠地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你非天子臣。”
你口口声声为天子,为国库,可你霍彦骨子里最不忠,你压根儿就没长唯上之心。你不仅自己不拘泥于此,你更要培养一批像司马迁这样,心中有民、有法、有自己信念的官员。你想要的,是一个运行在“道”与“法”之上的国家,而非仅仅依靠帝王喜怒维系。
阿言啊!你这只小狐狸的尾巴,终究是藏不住了。
霍彦闻言,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震,整个人都怔住了。内室陷入一片沉寂,只剩下窗外归巢鸟雀的啁啾。
良久,霍彦率先打破了沉默,他忽然低低地笑了起来,笑声初时压抑,继而带着一丝破罐破摔的锐利锋芒。
“他要钱,我帮他开源,他要战,我倾力支持,他要人才,我为他举荐培养。我付出的,可比那些只会跪在地上高呼天子圣明的蠹虫多出千百倍!” 他的眸光陡然变得锐利如刀锋,直视着霍去病,“如今,我想从这滔天的洪水中,分润出那么微不足道的一小瓢,去润泽一下那些即将干渴而死的禾苗,难道不是理所当然吗?难道非要我像桑弘羊那样,时时刻刻只算计着如何掏空百姓的口袋去填满陛下的私库,才算是忠!”
他亳不避讳野心,“他想挡我的路,那我先绕一下。”
那宝贵的铁料要送到他的工坊手上,桑弘羊派去的那些铁官,不少是他早年收养的孤儿或是他工坊里工匠的子侄。他自有办法让他们“阳奉阴违”,悄悄匀出些铁料来打造农具,再通过自己遍布各郡的霍氏商行暗中销售或租赁,神不知鬼不觉。况且,他手上还有几座早年以极低价格购入的优质铁矿,藏在淮南和胶东的深山之中。只要运作得当,足以支撑他前期推广所需。
我与他熬着就是。我好好保养,我看谁能熬过谁。
大不了,我扶幼主,我摄政。
霍去病畅快地笑了出来,眼中全无恼怒之意,反而带着几分了然和欣赏。他站起身,走到霍彦身边,毫不客气地伸手将他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发髻揉得一团糟,像小时候逗弄他一样,“在朝的衮衮诸公,真正死心塌地忠于陛下的,能有几个?咱俩本就不兴这套虚头巴脑的东西。只是阿言,你与他们不同。陛下他是真把你当成了亲儿子看待,你别总像个刺猬似的,直戳戳地往上撞。” 他顿了顿,带着点过来人的调侃,“你好歹学聪明点,把你的锋芒包一包,软语哄哄他。不然,咱们那位姨父陛下的小心眼劲儿一上来,他不如你意,那才叫一个磨人,能烦死你。”
霍彦没好气地拍开他在自己头上作乱的手,低声嘟囔,“说得轻巧!我是逆子,你霍大将军又好到哪里去?现在被罚着处理这些琐碎政务、像头拉磨驴的不是你?”
霍去病非但不恼,反而得意洋洋地挑眉,露出一个“你能奈我何”的笑容,“是啊!所以这折子,你找舅舅递去!舅舅是大司马大将军,位份在那摆着呢!陛下本来就对舅舅心怀愧疚,他递上去,陛下总得给几分薄面吧?”
霍彦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眼神凉凉的:“……你的请假折子,舅舅看都没看就扔了。”
舅舅跟刘彻是一伙儿的,都是压榨咱们的帮凶!啊啊啊!
霍去病得意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肩膀也垮了下来,像被戳破的鱼鳔,焉了。
“……那兄长大抵是真的病了,心力交瘁,急需休沐。”
霍彦看着他阿兄这副耍无赖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唉。算了,要不……你去服个软?让舅舅回来,我再把折子给舅舅,舅舅以大司马的名义下令执行,总能绕开陛下吧?”
霍去病把折子一开,眉跳了跳,沉默良久,他道,“阿言的文采愈发好了。”
小霍郎不光有一张利嘴,还有一手好文章,他写的《酒榷六策》,现在还在被太学生传阅。这篇安黎元书更是他文笔之大成。
洋洋洒洒几万字,尽显他家阿言的才情。
霍彦幽幽瞥了一眼他,像夏天的薄荷冰,凉凉地。
霍去病笑了。
“陛下当时没把你打死,真的足够爱你了。”
瞧瞧这文章,只有第一句,陛下承天统极,威加四海,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宇内清宁,兆民归心,刘彻能听下去,其他的那是每句都在骑脸输出,句句全是干豪族,打地主,解放百姓。陛下,你行不行?
瞧瞧这最后几段,今日天下,虽外患渐弭,内忧犹存。方今豪强并起,竞逐膏腴,兼并之风日炽。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每遇丰年,谷贱伤农,民多弃田。一逢灾歉,粮价腾踊,若遇饥年,饿殍相望。贫者为求一饱,或鬻田宅,或典妻孥,甚者沦为僮仆,辗转沟壑。此非独民之不幸,实乃国之隐忧也。
夫水旱无常,岁有丰歉,此天道也。若能预为之备,则灾不为害。臣愚以为,可仿古之遗智,参当世之需,行二策以纾民困。
这不算完,后面还有治策呢。其一,设常平仓于郡县。丰年之时,郡县官署以时价增什一收购民之余粮,储于仓廪,勿使谷贱伤农。灾年之际,再以原价减什一出粜,平抑市价,勿使商贾囤积居奇。如此,则“丰不伤农,歉不害民”,民有恒产,家有储蓄,自无卖田鬻子之苦。
其二,立济贫坊于长安。方今春荒之际,农民乏种少器,往往束手待毙。可借陛下天威为信,设坊于京中,向贫者贷予钱谷、农具。凡贷者,验其户籍,明其用途,岁末偿本,不取其息;若遇大灾,可延至次年。如此,则民得接济,不误农时,春种有资,秋收有望,自□□亡之患。
霍去病看完,忽然想知道刘彻的脸色了,估计黑得成煤炭了。
霍彦把折子收了,道,“我没错。”
匈奴虽是心腹大患,但正在疯狂兼并土地、日益壮大的豪强地主阶层,才是帝国肌体上不断滋生的附骨之疽。任何时代,疯狂兼并土地、盘剥农民的地主,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敌!
他曾在“弹幕”中看到有人轻描淡写地说地主不过是占点地、雇人种粮而已。霍彦对此只能报以一声沉重的叹息——说这话的人,定是在太平岁月里安逸得太久,早已忘记了地主阶层的贪婪本质!他们混淆了“农场主”和“地主”的概念。农场主依靠耕种作物获利,他们害怕灾年;
而地主,其核心盈利模式根本不在于作物本身,而在于土地的兼并和买卖!他们最盼望的就是灾荒之年。一旦灾荒降临,食不果腹的贫苦农民为了活命,就不得不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贱卖祖传的土地。地主们便趁机以极低的价格鲸吞大量土地,甚至有些恶毒的地主,还会在灾年放高利贷,让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他们的债务奴隶,替他们耕种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还要缴纳沉重的租税!
霍彦绝不允许这样的惨剧在大汉的土地上蔓延!他与“弹幕”反复商议后,才决定在各地郡县设立“常平仓”,丰年时以合理价格收购余粮存储,灾年时再以平价或低价售出,平抑粮价,赈济灾民。他计划在长安城率先试点设立“济贫坊”,借鉴“弹幕”中“现代银行”的理念,以天子刘彻为信用担保,向贫苦农民提供小额、低息甚至无息的贷款,帮助他们购买粮种、农具,渡过春荒或灾年的难关。
他无错,这道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折子,也无错。
“他不懂商事,就不该管。”
此刻他的模样,竟与多年前霍去病在黄河岸边偶然瞥见的、当地百姓感念霍彦治水之功而悄悄塑造的石像重叠起来。那时霍去病还曾笑话那石像将少年霍彦塑得像个悲天悯人的老朽。可如今看来,霍彦眉宇间那份沉甸甸的忧思,竟与那石像如出一辙。
霍去病看着霍彦,眼神锐利如鹰隼,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便你去服软认错,陛下也未必会批。阿言,你比我更清楚。”他顿了顿,道,“陛下生气的理由。”
你没有像桑弘羊那样,一门心思为陛下聚敛财富,反而心心念念要把钱花在陛下眼中如同蝼蚁的黔首身上。或许,你从一开始呈上这道折子,就是在试探陛下的态度和底线?
陛下不傻。
霍彦仿佛被这犀利的目光刺穿,有种心思无所遁形之感。他无力地扯了扯嘴角,低声骂道,“蠢!钱币之道,贵在流通!百姓囊中羞涩,无钱可花,天子府库中即便堆积如山的黄金也不过是些不能生息的死物!况且,天下之财,岂有只进不出之理?陛下能支持盐铁官营,酒政改革以充实国库,为何就不能接受我这惠及农桑、固本培元的改革?天子有钱,国库充盈,那只是表面富足。唯有底层百姓仓廪殷实,手里有余钱,才是真正的国富民安!”
霍去病听着弟弟这番宏论,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修长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轻叩着坚硬的紫檀木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
“阿言,”他慢悠悠地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你非天子臣。”
你口口声声为天子,为国库,可你霍彦骨子里最不忠,你压根儿就没长唯上之心。你不仅自己不拘泥于此,你更要培养一批像司马迁这样,心中有民、有法、有自己信念的官员。你想要的,是一个运行在“道”与“法”之上的国家,而非仅仅依靠帝王喜怒维系。
阿言啊!你这只小狐狸的尾巴,终究是藏不住了。
霍彦闻言,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震,整个人都怔住了。内室陷入一片沉寂,只剩下窗外归巢鸟雀的啁啾。
良久,霍彦率先打破了沉默,他忽然低低地笑了起来,笑声初时压抑,继而带着一丝破罐破摔的锐利锋芒。
“他要钱,我帮他开源,他要战,我倾力支持,他要人才,我为他举荐培养。我付出的,可比那些只会跪在地上高呼天子圣明的蠹虫多出千百倍!” 他的眸光陡然变得锐利如刀锋,直视着霍去病,“如今,我想从这滔天的洪水中,分润出那么微不足道的一小瓢,去润泽一下那些即将干渴而死的禾苗,难道不是理所当然吗?难道非要我像桑弘羊那样,时时刻刻只算计着如何掏空百姓的口袋去填满陛下的私库,才算是忠!”
他亳不避讳野心,“他想挡我的路,那我先绕一下。”
那宝贵的铁料要送到他的工坊手上,桑弘羊派去的那些铁官,不少是他早年收养的孤儿或是他工坊里工匠的子侄。他自有办法让他们“阳奉阴违”,悄悄匀出些铁料来打造农具,再通过自己遍布各郡的霍氏商行暗中销售或租赁,神不知鬼不觉。况且,他手上还有几座早年以极低价格购入的优质铁矿,藏在淮南和胶东的深山之中。只要运作得当,足以支撑他前期推广所需。
我与他熬着就是。我好好保养,我看谁能熬过谁。
大不了,我扶幼主,我摄政。
霍去病畅快地笑了出来,眼中全无恼怒之意,反而带着几分了然和欣赏。他站起身,走到霍彦身边,毫不客气地伸手将他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发髻揉得一团糟,像小时候逗弄他一样,“在朝的衮衮诸公,真正死心塌地忠于陛下的,能有几个?咱俩本就不兴这套虚头巴脑的东西。只是阿言,你与他们不同。陛下他是真把你当成了亲儿子看待,你别总像个刺猬似的,直戳戳地往上撞。” 他顿了顿,带着点过来人的调侃,“你好歹学聪明点,把你的锋芒包一包,软语哄哄他。不然,咱们那位姨父陛下的小心眼劲儿一上来,他不如你意,那才叫一个磨人,能烦死你。”
霍彦没好气地拍开他在自己头上作乱的手,低声嘟囔,“说得轻巧!我是逆子,你霍大将军又好到哪里去?现在被罚着处理这些琐碎政务、像头拉磨驴的不是你?”
霍去病非但不恼,反而得意洋洋地挑眉,露出一个“你能奈我何”的笑容,“是啊!所以这折子,你找舅舅递去!舅舅是大司马大将军,位份在那摆着呢!陛下本来就对舅舅心怀愧疚,他递上去,陛下总得给几分薄面吧?”
霍彦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眼神凉凉的:“……你的请假折子,舅舅看都没看就扔了。”
舅舅跟刘彻是一伙儿的,都是压榨咱们的帮凶!啊啊啊!
霍去病得意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肩膀也垮了下来,像被戳破的鱼鳔,焉了。
“……那兄长大抵是真的病了,心力交瘁,急需休沐。”
霍彦看着他阿兄这副耍无赖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唉。算了,要不……你去服个软?让舅舅回来,我再把折子给舅舅,舅舅以大司马的名义下令执行,总能绕开陛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