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大军的马蹄扬起阵阵尘土,那尘土在阳光的映照下,如同金色的云雾。随着一声令下,四路大军缓缓启动,那整齐的马蹄声,回荡在长安城的上空,渐渐消失。
明明几个月前的舅舅还是个吃糕点掉下的渣都会一点一点用手指沾起,放入口中,然后对他笑的温柔,“阿言,不可以浪费哦。”
现在只是一个离他越来越远的小黑点。
就要走了吗?舅舅会害怕吗?他会回来吧。
霍彦知道舅舅会胜利,带着无与伦比的成就回到长安,这是历史上既定的事实。只是霍彦仍在这一刻却与道旁泪沾衣裳的妇人孩子共情着,他明明最不信鬼神,却在这一刻心里也不停的祈祷上天,盼着历史为真,盼着世上真的有神,保佑他的家人,保佑大汉的每一位将士此去平安,早日回家,真正长安。
霍去病与他在这一刻是不相似的,双生子一左一右站在刘彻身边,一人低垂眉眼,眼神忧愁。一人目光中却不只是担忧,还有着炽热的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他俩像是分化的上首面色沉静的君王情绪的极端,不,不能这么说,这位君王他的目光中的野望早已经超过了浅薄的担忧。
卫子夫在一旁垂泪,泪水早已沾满巾帕,霍彦给她重新递了一张干净的帕子,在越来越大的风中,卫子夫柔软的手轻轻抚了抚他的额发,神色忧愁。
霍彦自己的担忧都没化开,却努力冲她笑,眉眼弯弯,言语讨巧,“姨母,小神仙昨天跟我说了舅舅会赢的,而且还能带着好多好多的小羊回家!”
卫子夫也笑,随他一起注视着大军的离开。
[标准的政治型动物眼神就是彻子这样。]
[他的雄心几乎要满溢出来。]
[阿言心软软。]
[呜,舅舅肯定赢的!]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一个国家的打仗依靠的不仅是悍不畏死的将士,还有稳定的后勤能力。
虽然这一战开战匆忙,但是备战期拉得长,所以粮食,民工这些个后勤几乎几天之类就凑齐了。桑弘羊忙得脚不沾地,霍彦这会算账的小孩都被拉了壮丁。
他几乎连天加夜的与桑弘羊他们泡在账目里,不断地核对账目,调度物资。几乎每个人心里都要装着一张详细的后勤地图,哪里需要补充粮食,哪里的民工数量需要调整,都必须了然于胸,让整个国家机器高效运转去完成这看似简单的物资筹备。
在他们近乎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下,一个个堆满粮食的仓库里,一袋袋谷物被负责押运粮草的士兵们仔细检查后,被征召而来的民工们有序地搬运着往前线而去。
战争的打响足够简单,但是如何在打响战争的同时不让将士饿肚子又不让百姓饿肚子才是摆在面前的内政难题。
这是一项漫长且琐碎的活计,可能直到这场战事结束,这个难题都仍然摆在面前。
年轻的帝王与他的内朝智囊们总是会挑灯商量一夜。
霍彦不常跟随桑弘羊,虽然桑弘羊总是想带他过去。
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对比着朝中一致对外的局势,民间主和和主战派私下里不知道吵了多少骂架,自从科技派的《汉青年》和儒家的《儒风》出版和互相扯头发后,百家的刊物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头,一个问题,一个个的都朝着不同的方向出发,反反复复吵个八九十遍才能罢休。
这次打仗的事也是,难得一件举国的大事,骂仗的百家发过来的文章几乎要淹没霍彦的印刷厂。这两天摆字的工人刷油墨都快刷出火星子了。
这些刊物为了拨尖要强,所用的纸也是各个五花八门,原本骂战不多忙的过来,现在书要大堆大堆的印,哪里有多余的产能,虽然可以招工人但未来就接不了这种大单子了,那还要裁人吗?
负责印刷厂的石页几乎要哭出来,跑着来大司农府找霍彦。
霍彦从卷宗中抬头,听了情况后,直接起身去了印刷厂,一边要石页贴一张招临时工的告示,另一边便拿起了一张要印的文章看了起来,这一看,他的眉头便挑了起来,一把抓过所有的文章,仔细地瞧。
主和派的思想赫然在列,甚至有些文章还预测了失败,挖苦起刘彻派的将领,尤其是卫青,关系户的标签几乎戳在他身上,有些稍低端的文章甚至以辱骂他为乐。
霍彦眉头越皱越深,他誊写了所有辱骂卫青的稿子的作者,最后直接让所有工人停下动作,自己一个一个挑过那些污蔑刘彻打仗目的,污蔑将士的文章,他的脸色苍白,手指微微颤抖。
良久,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骂了一声艹,连沾了油墨的衣服也没换,直接揣着这些个稿子,火急火燎地去廷尉府找张汤。
他闯大祸了!他好像一不小心把思想大一统给干废了。
再这样自由发展下去,不杀点人,迟早国家思想得完!
[完了,这tm言论自由干爆炸了。]
[言崽,现在找法务,这些人已经算叛国了,直接捉了。]
[现在可以排除有人指使了,这些文章都杂的一批。]
[鬼来的幕后黑手,别阴谋论,现在除了大汉,发展最好的是匈奴人,这手段还没到舆论呢!]
[各位,我实话实说,这样算我们和言崽干印刷,才是幕后黑手。]
[艹]
……
[让国家立刻叫停所有刊物,如果民众相信了这些污蔑之词,认为皇帝发动战争是出于不正当目的,是因个人私欲而非国家利益,可能会导致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支持度降低,甚至可能引发内乱。]
[将士们在前线奋勇杀敌,是保卫国家的英雄。这群傻缺!]
[打不打仗在他们这里成哗众取宠的生意了,通过撰写争议性的文章来吸引眼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真是该死!]
[崽,我们当时应该加个审核的。]
[怪我们没考虑到印刷工人不认字了。]
[妈的,扫盲,一定要扫盲,建学校!]
[言宝,现在当务之急应该是找审核,并且借助国家对这些人和市面上的刊物进行严打。]
[崽,咱一会儿还得跑一趟未央宫了。]
……
霍彦一路疾奔,心中满是懊悔与焦急。这些诋毁朝廷、污蔑将士的文章若是不加管制,任由其在民间传播,百姓的思想将会陷入混乱,对朝廷的信任也会土崩瓦解。
到了廷尉府,霍彦不顾门吏的阻拦,径直闯了进去。
“张大人!张大人!”
他高声喊道。
张汤正在审阅卷宗,听到这焦急的呼喊声,眉头一皱,放下手中的文书,快步走出。
看到平时一向含笑的霍彦如此狼狈的模样,他心中一紧,以为是这金贵的陛下面前红人出了事,只引着人往前走,把那位何人在此大呼的叱骂咽了下去,赶忙问道,“小郎君找汤何事,竟这般惊慌?”
他非世家,在朝中只能依附刘彻才能站住脚跟,故而在霍彦面前姿态放得极低,生怕惹了他不快。
若是以往,霍彦肯定要寒喧两句,表示大人抬举了。但现在这个时候他哪里顾得上这些虚礼,只掏出了那些文章递交给他,将自己在工坊中发现这些文章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大人,这些文章虽被我截住了一部分,但若是不出面管制,后患无穷啊!”
张汤能坐到这个位置本就不是傻子,仔细阅读起来,越看脸色越是阴沉。“这等大逆不道的文字,竟然敢如此明目张胆。”
他神色严肃,当即召集了差役,将他们分成小队,按着霍彦给的名单到城中各处去搜寻,自己也立马骑马带着霍彦往未央宫中去。
他俩去的时候,霍去病在帮刘彻整理军报,远远见到霍彦小跑上阶的身影,眼睛一亮,“姨父,是阿言来了。”
刘彻这才抬首,直接没让人拦,就让他们进来。
霍彦一路狂奔,后来又骑马,到了殿前,连礼都行得歪七扭八,只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将自己手中的文稿放在刘彻案上。
“姨父。”他仰面把霍去病面前的手咕噜咕噜灌了一大口,才一屁股坐在阶上,面色暗沉,“出大事了。”
刘彻看着霍彦如此失态的模样,心中一凛,他放下手中的笔,拿起案上的文稿开始查看。
霍去病也凑了过来,当看到那些诋毁朝廷、污蔑将士尤其是污蔑卫青的文字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不好看起来,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
“可恨!”
他恨恨吐出两个字。
刘彻缓缓放下文稿,眼神中透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愤怒,“这些文字实在可恶,是何人如此大胆?”
霍彦缓了口气,张汤接着道,“陛下,这些文章杂乱无章,根本就是一群人想着哗众取宠所做,起不了什么风浪。其间的作者霍小郎君已查了一部分,臣正派人去搜捕他们。但臣担心,霍小郎君只拦了一部分,这些文章若继续传播,必定会扰乱民心,对我大汉的稳定极为不利。
明明几个月前的舅舅还是个吃糕点掉下的渣都会一点一点用手指沾起,放入口中,然后对他笑的温柔,“阿言,不可以浪费哦。”
现在只是一个离他越来越远的小黑点。
就要走了吗?舅舅会害怕吗?他会回来吧。
霍彦知道舅舅会胜利,带着无与伦比的成就回到长安,这是历史上既定的事实。只是霍彦仍在这一刻却与道旁泪沾衣裳的妇人孩子共情着,他明明最不信鬼神,却在这一刻心里也不停的祈祷上天,盼着历史为真,盼着世上真的有神,保佑他的家人,保佑大汉的每一位将士此去平安,早日回家,真正长安。
霍去病与他在这一刻是不相似的,双生子一左一右站在刘彻身边,一人低垂眉眼,眼神忧愁。一人目光中却不只是担忧,还有着炽热的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他俩像是分化的上首面色沉静的君王情绪的极端,不,不能这么说,这位君王他的目光中的野望早已经超过了浅薄的担忧。
卫子夫在一旁垂泪,泪水早已沾满巾帕,霍彦给她重新递了一张干净的帕子,在越来越大的风中,卫子夫柔软的手轻轻抚了抚他的额发,神色忧愁。
霍彦自己的担忧都没化开,却努力冲她笑,眉眼弯弯,言语讨巧,“姨母,小神仙昨天跟我说了舅舅会赢的,而且还能带着好多好多的小羊回家!”
卫子夫也笑,随他一起注视着大军的离开。
[标准的政治型动物眼神就是彻子这样。]
[他的雄心几乎要满溢出来。]
[阿言心软软。]
[呜,舅舅肯定赢的!]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一个国家的打仗依靠的不仅是悍不畏死的将士,还有稳定的后勤能力。
虽然这一战开战匆忙,但是备战期拉得长,所以粮食,民工这些个后勤几乎几天之类就凑齐了。桑弘羊忙得脚不沾地,霍彦这会算账的小孩都被拉了壮丁。
他几乎连天加夜的与桑弘羊他们泡在账目里,不断地核对账目,调度物资。几乎每个人心里都要装着一张详细的后勤地图,哪里需要补充粮食,哪里的民工数量需要调整,都必须了然于胸,让整个国家机器高效运转去完成这看似简单的物资筹备。
在他们近乎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下,一个个堆满粮食的仓库里,一袋袋谷物被负责押运粮草的士兵们仔细检查后,被征召而来的民工们有序地搬运着往前线而去。
战争的打响足够简单,但是如何在打响战争的同时不让将士饿肚子又不让百姓饿肚子才是摆在面前的内政难题。
这是一项漫长且琐碎的活计,可能直到这场战事结束,这个难题都仍然摆在面前。
年轻的帝王与他的内朝智囊们总是会挑灯商量一夜。
霍彦不常跟随桑弘羊,虽然桑弘羊总是想带他过去。
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对比着朝中一致对外的局势,民间主和和主战派私下里不知道吵了多少骂架,自从科技派的《汉青年》和儒家的《儒风》出版和互相扯头发后,百家的刊物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头,一个问题,一个个的都朝着不同的方向出发,反反复复吵个八九十遍才能罢休。
这次打仗的事也是,难得一件举国的大事,骂仗的百家发过来的文章几乎要淹没霍彦的印刷厂。这两天摆字的工人刷油墨都快刷出火星子了。
这些刊物为了拨尖要强,所用的纸也是各个五花八门,原本骂战不多忙的过来,现在书要大堆大堆的印,哪里有多余的产能,虽然可以招工人但未来就接不了这种大单子了,那还要裁人吗?
负责印刷厂的石页几乎要哭出来,跑着来大司农府找霍彦。
霍彦从卷宗中抬头,听了情况后,直接起身去了印刷厂,一边要石页贴一张招临时工的告示,另一边便拿起了一张要印的文章看了起来,这一看,他的眉头便挑了起来,一把抓过所有的文章,仔细地瞧。
主和派的思想赫然在列,甚至有些文章还预测了失败,挖苦起刘彻派的将领,尤其是卫青,关系户的标签几乎戳在他身上,有些稍低端的文章甚至以辱骂他为乐。
霍彦眉头越皱越深,他誊写了所有辱骂卫青的稿子的作者,最后直接让所有工人停下动作,自己一个一个挑过那些污蔑刘彻打仗目的,污蔑将士的文章,他的脸色苍白,手指微微颤抖。
良久,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骂了一声艹,连沾了油墨的衣服也没换,直接揣着这些个稿子,火急火燎地去廷尉府找张汤。
他闯大祸了!他好像一不小心把思想大一统给干废了。
再这样自由发展下去,不杀点人,迟早国家思想得完!
[完了,这tm言论自由干爆炸了。]
[言崽,现在找法务,这些人已经算叛国了,直接捉了。]
[现在可以排除有人指使了,这些文章都杂的一批。]
[鬼来的幕后黑手,别阴谋论,现在除了大汉,发展最好的是匈奴人,这手段还没到舆论呢!]
[各位,我实话实说,这样算我们和言崽干印刷,才是幕后黑手。]
[艹]
……
[让国家立刻叫停所有刊物,如果民众相信了这些污蔑之词,认为皇帝发动战争是出于不正当目的,是因个人私欲而非国家利益,可能会导致民众对这场战争的支持度降低,甚至可能引发内乱。]
[将士们在前线奋勇杀敌,是保卫国家的英雄。这群傻缺!]
[打不打仗在他们这里成哗众取宠的生意了,通过撰写争议性的文章来吸引眼球,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真是该死!]
[崽,我们当时应该加个审核的。]
[怪我们没考虑到印刷工人不认字了。]
[妈的,扫盲,一定要扫盲,建学校!]
[言宝,现在当务之急应该是找审核,并且借助国家对这些人和市面上的刊物进行严打。]
[崽,咱一会儿还得跑一趟未央宫了。]
……
霍彦一路疾奔,心中满是懊悔与焦急。这些诋毁朝廷、污蔑将士的文章若是不加管制,任由其在民间传播,百姓的思想将会陷入混乱,对朝廷的信任也会土崩瓦解。
到了廷尉府,霍彦不顾门吏的阻拦,径直闯了进去。
“张大人!张大人!”
他高声喊道。
张汤正在审阅卷宗,听到这焦急的呼喊声,眉头一皱,放下手中的文书,快步走出。
看到平时一向含笑的霍彦如此狼狈的模样,他心中一紧,以为是这金贵的陛下面前红人出了事,只引着人往前走,把那位何人在此大呼的叱骂咽了下去,赶忙问道,“小郎君找汤何事,竟这般惊慌?”
他非世家,在朝中只能依附刘彻才能站住脚跟,故而在霍彦面前姿态放得极低,生怕惹了他不快。
若是以往,霍彦肯定要寒喧两句,表示大人抬举了。但现在这个时候他哪里顾得上这些虚礼,只掏出了那些文章递交给他,将自己在工坊中发现这些文章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大人,这些文章虽被我截住了一部分,但若是不出面管制,后患无穷啊!”
张汤能坐到这个位置本就不是傻子,仔细阅读起来,越看脸色越是阴沉。“这等大逆不道的文字,竟然敢如此明目张胆。”
他神色严肃,当即召集了差役,将他们分成小队,按着霍彦给的名单到城中各处去搜寻,自己也立马骑马带着霍彦往未央宫中去。
他俩去的时候,霍去病在帮刘彻整理军报,远远见到霍彦小跑上阶的身影,眼睛一亮,“姨父,是阿言来了。”
刘彻这才抬首,直接没让人拦,就让他们进来。
霍彦一路狂奔,后来又骑马,到了殿前,连礼都行得歪七扭八,只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将自己手中的文稿放在刘彻案上。
“姨父。”他仰面把霍去病面前的手咕噜咕噜灌了一大口,才一屁股坐在阶上,面色暗沉,“出大事了。”
刘彻看着霍彦如此失态的模样,心中一凛,他放下手中的笔,拿起案上的文稿开始查看。
霍去病也凑了过来,当看到那些诋毁朝廷、污蔑将士尤其是污蔑卫青的文字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不好看起来,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
“可恨!”
他恨恨吐出两个字。
刘彻缓缓放下文稿,眼神中透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愤怒,“这些文字实在可恶,是何人如此大胆?”
霍彦缓了口气,张汤接着道,“陛下,这些文章杂乱无章,根本就是一群人想着哗众取宠所做,起不了什么风浪。其间的作者霍小郎君已查了一部分,臣正派人去搜捕他们。但臣担心,霍小郎君只拦了一部分,这些文章若继续传播,必定会扰乱民心,对我大汉的稳定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