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到后来,姜纪终于受不了,找了个机会开溜,说:“不好意思,我出去上个洗手间。”
然后头也不回地带走包和外套。
离开吵闹的环境,出了餐厅门,终于有风把刚刚那些话一鼓作气地吹出她大脑,思绪一瞬间变得清晰。
这时候又觉得还不如躺在家里看偶像剧呢。
缓口气,她沿路往前走。
至阳路这一片餐厅成群,都是有些格调的店,平时公司聚餐或团建也会来这里,她对路格外熟悉,知道哪个地方好上车。
不打算再回去,姜纪滑开手机,找到室友转了钱。
同学会,又不是慈善会,哪次不需要aa。
退出微信界面,点开打车软件。
"姜纪!你等一下!"
盛名德居然追了出来。
"工作那事,我是认真的,而且老同学,大家在公司好互相照应。"
姜纪开始怀疑这人是不是有拉人进群的kpi在。
不想再应付,姜纪晃了晃手机,说:“快到了,违约要赔钱的。"
她指的是打车。
"这好说,我补给你。"
他在笑,姜纪却格外不舒服。
再想想,她都快忘了,这人还有别的黑历史。
比如联合院里其他学生干部修改奖学金规则,修改加分项,确保自己最后的排名稳居前列。
她如今世界观的建立,处事方法,待人之道,估计都和大学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脱不了关系。
姜纪学他皮笑肉不笑的回答:"还有信用分。"
都这么说了,假如盛名德还贴着脸向前,那她真的要佩服他的功力又精进一层。
"那算了,还有下次,下次再说。"
果然,进化的还不够。
然而下一秒,盛名德哈哈笑了两声,“咱俩是不是没加联系方式?不然趁现在加一个,之后万一有什么工作的机会好交流。”
姜纪很少主动加人,大学班里的同学只有一半在她联系列表里。
她不太想答应盛名德,又不好直接了当地拒绝这个不过分的要求。
原本要等他识相地先一步打消念头,但显然她低估了对方的实力。安静地对视了十来秒,姜纪无奈接受,拿出手机。
本来心情就一般,加了又怎样,回去就把盛名德拉进黑名单。
总觉得今天晚上不该以这样烦心的方式结尾,但确确实实是结束了。
还未迈步,忽而听到风里响了自己的名字。
回头,姜纪没扎头发,眼前被抚乱,暗色交接中望见颀长的身形,仍是一袭黑,披着墨色朝着她走来。
这次周迢没带眼镜,于是那双曾经记了很多年的眼睛,也追随回忆而来。
他说:“又见面了。”
第36章
其实周迢看到姜纪有一会儿了。
今天元旦,难得的假期,他却不得停歇,仍旧要处理一些公司里的事情。
三年前,周迢大学毕业回国,马不停蹄开始创业。
创业开公司这事对于他来说并不算突发奇想,毕竟创立公司事件重大,只靠说无法办到,拉投资拉人都格外重要。
加州那几年,他参与过创新创业项目,因而结识不少人,有些好奇,也不乏感兴趣想要尝试的。
大二那年,一次大赛里,周迢遇见个美籍华裔的男生,叫江重,是隔壁商学院的,虽没去过几次中国,但他中文英文都说得流利,对国内的创业环境很感兴趣。
偶然的聊天,周迢提到家乡是林泽,本来好好坐着的江重听到后,拍手感叹“amazing”。
江重解释说自己妈妈出生地是林泽,五六年前跟着回去了一次。
二人就此加上联系方式,大学期间周迢与江重一直保持着联系,不算频繁,也不至于忘掉彼此。
那时周迢还没想过本科毕业回国创业这件事,他的计划是先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定居地以及工作,有很长时间可以慢慢考虑。
后来改了主意,毕业决定直接回国,江重约他喝酒,从南聊到北,唯独不提找工作这事,几杯鸡尾酒后,微醺之际,抵着不算浓墨重彩的灯光,周迢听到江重问他:“想没想过做点好玩的,开家自己的公司。”
酒精感少见地使周迢心情愉悦,他不语,脸朝向另一边,嘴角扬起很大的弧度,举起手中的酒杯,答非所问:“我没投简历。”
江重怔了下,随即明白他的意思。
碰了杯,他俩都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周迢和江重准备了一个多月,国内国外两边跑,找到空场地,组成初步团队。
启动资金那块,除开他俩拿出的,政府申请一部分,江重个人又往里投不少钱,他家里有些底在,父辈也会做投资方面的生意。
刚开始磨合出现不少问题,但进程仍要比周迢预料的顺利。
李戴言加进来是半年后的事。
最初听说周迢要自己创业,李戴言便想着辞职加入。
“可以啊你,有没有什么职位留给我的。”
周迢在电话另一边,没立即回话。
他一早知道,告诉李戴言就会是这么个结果。
他刚毕业,李戴言却已经熬了四五年,年近三十,过不了多久,凭资历就能升职加薪,显然这个时候离开是不正确的选择。
周迢明白,所以他并不打算让李戴言掺和进来。
毕竟公司只是刚起步,未来几年,它是继续下去,或者不得不消失,风险太大,都不好说。
“况且,你和嘉雯姐也要结婚了,之后…”
思考很久的回答说到一半,被另一个女声打断。
“阿迢,你要创业啊?”
程嘉雯的声音。
“创业多好玩,给我也听听。”
呲啦呲啦的杂音在响。
“我说你蹲到阳台来干什么,刚刚你不…”
“等等等…手机音量大,你别抢啊。”
杂音后,周迢听到手机那边断断续续的声音,过了会儿清楚起来,像是开了免提。
“弟弟赚大钱,带我一个呗。”程嘉雯兴趣似乎比李戴言还强些。
程嘉雯:“实在不行,我们俩结婚也能缓一缓,不碍事。”
……
两端,三个人,安静。
李戴言:“对,结不结都一样。”
……
程嘉雯:“李戴言你要死啊!”
……
那通电话跨洋通了半小时,有二十分钟周迢在听他们俩讲话。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看形势。
简单来说,发展得好跳槽做副手,不好就算了。只是后来夫唱妇随,两个人强势入驻,没按约定履行罢了。
所幸两年内,公司稳步前进,靠着几个产品小有名气,不算无人问津。
但往往越到后面,越觉得吃力艰难。
去年没过一半,周迢深刻意识到人工智能这方面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速度太快,他本科那四年的学习,与行业内其他大佬比起来,只能算有限,并不够用。
他想赴美留学再深造一年,和江重商量过后,两人达成一致。
八月份,周迢踏上往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的飞机。
期间,他会抽时间参加公司内的工作,但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一直到今年十月份,才算彻底完事回国。
人工智能和医疗健康结合的概念就此提出,先是寻找合作方,之后商量过方案开始实行。
新产品上市,需要各种资金,顾及到宣传作用,接了采访,连带着见了一些投资人,李戴言和江重去的饭局会更多,周迢便在下班时间处理不少滞留的事务。
直到今天放假。
江重几天前被周迢赶回旧金山过节,他父母正在家里等他辞旧迎新。李戴言和程嘉雯出去约会,给加班的周迢打去电话,催促他下班吃饭。
听是听了,但情绪与胃相通,又一顿食之无味的饭。
走出餐厅,声波削弱,毫秒间嘈杂退散,似水波纹路远离,周迢心中的湖顷刻便恢复成毫无波澜的往常,一潭死水的平静。
附近灯光都亮起,路灯,店内灯,一同打成金碧辉煌的样貌。
恍眼望去,走在其中,像个影子。
项目告一段落,算是尘埃落定,有段时间会不怎么忙,周迢心情却一般。
他像一颗随风飘摇,该要停下来的芦苇。
高中时,他抱着一种寻找锚点的想法想要去到新环境,想要抛掉无法带给他眷恋的一切以此寻求新事物,然而近来,他越来越发现,就连锚点,期限同样不会是永恒。
他渐渐明白这个道理,不执着寄托于具体事物,却也没有放弃。
因为依稀记得有人告诉过他,哪怕错误的对立面也不一定会是他所希冀的正确答案。
黑白未必分明。
周迢扬手,带起黑色夹克衫的帽子,遮住头顶的视线。
这是他高中常做的动作。
垂下双臂,晃着不舒服,两手闲散地揣进裤兜。
然后头也不回地带走包和外套。
离开吵闹的环境,出了餐厅门,终于有风把刚刚那些话一鼓作气地吹出她大脑,思绪一瞬间变得清晰。
这时候又觉得还不如躺在家里看偶像剧呢。
缓口气,她沿路往前走。
至阳路这一片餐厅成群,都是有些格调的店,平时公司聚餐或团建也会来这里,她对路格外熟悉,知道哪个地方好上车。
不打算再回去,姜纪滑开手机,找到室友转了钱。
同学会,又不是慈善会,哪次不需要aa。
退出微信界面,点开打车软件。
"姜纪!你等一下!"
盛名德居然追了出来。
"工作那事,我是认真的,而且老同学,大家在公司好互相照应。"
姜纪开始怀疑这人是不是有拉人进群的kpi在。
不想再应付,姜纪晃了晃手机,说:“快到了,违约要赔钱的。"
她指的是打车。
"这好说,我补给你。"
他在笑,姜纪却格外不舒服。
再想想,她都快忘了,这人还有别的黑历史。
比如联合院里其他学生干部修改奖学金规则,修改加分项,确保自己最后的排名稳居前列。
她如今世界观的建立,处事方法,待人之道,估计都和大学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脱不了关系。
姜纪学他皮笑肉不笑的回答:"还有信用分。"
都这么说了,假如盛名德还贴着脸向前,那她真的要佩服他的功力又精进一层。
"那算了,还有下次,下次再说。"
果然,进化的还不够。
然而下一秒,盛名德哈哈笑了两声,“咱俩是不是没加联系方式?不然趁现在加一个,之后万一有什么工作的机会好交流。”
姜纪很少主动加人,大学班里的同学只有一半在她联系列表里。
她不太想答应盛名德,又不好直接了当地拒绝这个不过分的要求。
原本要等他识相地先一步打消念头,但显然她低估了对方的实力。安静地对视了十来秒,姜纪无奈接受,拿出手机。
本来心情就一般,加了又怎样,回去就把盛名德拉进黑名单。
总觉得今天晚上不该以这样烦心的方式结尾,但确确实实是结束了。
还未迈步,忽而听到风里响了自己的名字。
回头,姜纪没扎头发,眼前被抚乱,暗色交接中望见颀长的身形,仍是一袭黑,披着墨色朝着她走来。
这次周迢没带眼镜,于是那双曾经记了很多年的眼睛,也追随回忆而来。
他说:“又见面了。”
第36章
其实周迢看到姜纪有一会儿了。
今天元旦,难得的假期,他却不得停歇,仍旧要处理一些公司里的事情。
三年前,周迢大学毕业回国,马不停蹄开始创业。
创业开公司这事对于他来说并不算突发奇想,毕竟创立公司事件重大,只靠说无法办到,拉投资拉人都格外重要。
加州那几年,他参与过创新创业项目,因而结识不少人,有些好奇,也不乏感兴趣想要尝试的。
大二那年,一次大赛里,周迢遇见个美籍华裔的男生,叫江重,是隔壁商学院的,虽没去过几次中国,但他中文英文都说得流利,对国内的创业环境很感兴趣。
偶然的聊天,周迢提到家乡是林泽,本来好好坐着的江重听到后,拍手感叹“amazing”。
江重解释说自己妈妈出生地是林泽,五六年前跟着回去了一次。
二人就此加上联系方式,大学期间周迢与江重一直保持着联系,不算频繁,也不至于忘掉彼此。
那时周迢还没想过本科毕业回国创业这件事,他的计划是先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定居地以及工作,有很长时间可以慢慢考虑。
后来改了主意,毕业决定直接回国,江重约他喝酒,从南聊到北,唯独不提找工作这事,几杯鸡尾酒后,微醺之际,抵着不算浓墨重彩的灯光,周迢听到江重问他:“想没想过做点好玩的,开家自己的公司。”
酒精感少见地使周迢心情愉悦,他不语,脸朝向另一边,嘴角扬起很大的弧度,举起手中的酒杯,答非所问:“我没投简历。”
江重怔了下,随即明白他的意思。
碰了杯,他俩都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周迢和江重准备了一个多月,国内国外两边跑,找到空场地,组成初步团队。
启动资金那块,除开他俩拿出的,政府申请一部分,江重个人又往里投不少钱,他家里有些底在,父辈也会做投资方面的生意。
刚开始磨合出现不少问题,但进程仍要比周迢预料的顺利。
李戴言加进来是半年后的事。
最初听说周迢要自己创业,李戴言便想着辞职加入。
“可以啊你,有没有什么职位留给我的。”
周迢在电话另一边,没立即回话。
他一早知道,告诉李戴言就会是这么个结果。
他刚毕业,李戴言却已经熬了四五年,年近三十,过不了多久,凭资历就能升职加薪,显然这个时候离开是不正确的选择。
周迢明白,所以他并不打算让李戴言掺和进来。
毕竟公司只是刚起步,未来几年,它是继续下去,或者不得不消失,风险太大,都不好说。
“况且,你和嘉雯姐也要结婚了,之后…”
思考很久的回答说到一半,被另一个女声打断。
“阿迢,你要创业啊?”
程嘉雯的声音。
“创业多好玩,给我也听听。”
呲啦呲啦的杂音在响。
“我说你蹲到阳台来干什么,刚刚你不…”
“等等等…手机音量大,你别抢啊。”
杂音后,周迢听到手机那边断断续续的声音,过了会儿清楚起来,像是开了免提。
“弟弟赚大钱,带我一个呗。”程嘉雯兴趣似乎比李戴言还强些。
程嘉雯:“实在不行,我们俩结婚也能缓一缓,不碍事。”
……
两端,三个人,安静。
李戴言:“对,结不结都一样。”
……
程嘉雯:“李戴言你要死啊!”
……
那通电话跨洋通了半小时,有二十分钟周迢在听他们俩讲话。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看形势。
简单来说,发展得好跳槽做副手,不好就算了。只是后来夫唱妇随,两个人强势入驻,没按约定履行罢了。
所幸两年内,公司稳步前进,靠着几个产品小有名气,不算无人问津。
但往往越到后面,越觉得吃力艰难。
去年没过一半,周迢深刻意识到人工智能这方面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速度太快,他本科那四年的学习,与行业内其他大佬比起来,只能算有限,并不够用。
他想赴美留学再深造一年,和江重商量过后,两人达成一致。
八月份,周迢踏上往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的飞机。
期间,他会抽时间参加公司内的工作,但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一直到今年十月份,才算彻底完事回国。
人工智能和医疗健康结合的概念就此提出,先是寻找合作方,之后商量过方案开始实行。
新产品上市,需要各种资金,顾及到宣传作用,接了采访,连带着见了一些投资人,李戴言和江重去的饭局会更多,周迢便在下班时间处理不少滞留的事务。
直到今天放假。
江重几天前被周迢赶回旧金山过节,他父母正在家里等他辞旧迎新。李戴言和程嘉雯出去约会,给加班的周迢打去电话,催促他下班吃饭。
听是听了,但情绪与胃相通,又一顿食之无味的饭。
走出餐厅,声波削弱,毫秒间嘈杂退散,似水波纹路远离,周迢心中的湖顷刻便恢复成毫无波澜的往常,一潭死水的平静。
附近灯光都亮起,路灯,店内灯,一同打成金碧辉煌的样貌。
恍眼望去,走在其中,像个影子。
项目告一段落,算是尘埃落定,有段时间会不怎么忙,周迢心情却一般。
他像一颗随风飘摇,该要停下来的芦苇。
高中时,他抱着一种寻找锚点的想法想要去到新环境,想要抛掉无法带给他眷恋的一切以此寻求新事物,然而近来,他越来越发现,就连锚点,期限同样不会是永恒。
他渐渐明白这个道理,不执着寄托于具体事物,却也没有放弃。
因为依稀记得有人告诉过他,哪怕错误的对立面也不一定会是他所希冀的正确答案。
黑白未必分明。
周迢扬手,带起黑色夹克衫的帽子,遮住头顶的视线。
这是他高中常做的动作。
垂下双臂,晃着不舒服,两手闲散地揣进裤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