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她以一种提及他面对他都从未有过的极其诚实的口吻,对别人回答说记得。
  她喊周迢的名字,语气自然,像那只是一位对她而言再普通不过的高中同学。
  不知名的岁月里,每一次开口,每一次升起又落下,都像卸下一桩沉甸甸的心事,装满水的气球持续减轻重量,飘向空中,逐渐恢复如常。
  直至今日。
  第35章
  冬季热闹的节假日多,其中包括元旦。
  公历新年是值得庆祝的时节,临川市靠海,难得有海边烟花可看,人们出行的热情水涨船高。
  关于作息,姜纪近来规律了些,春节无论如何是要回家的,倘若赖在床上到日上三竿,张丽绝对会唠叨她。
  今天一大早,柳明月便在隔壁“叮叮当当”,姜纪倒也没机会睡觉。
  翻了个身,下床出房间。
  玄关处,柳明月正探身在柜子里翻着什么,听到动静头没回,问:“你起了?”
  姜纪嗯了声,“最近在调生物钟,该起了。”
  洗漱完,姜纪出来,看到柳明月仍站在原地,皱眉毛思索着。
  “找什么呢?”
  “我上个月新买的项链不见了。”
  想了想,姜纪摇头,“帮不了你,那时候我还没来。”
  求助无果,柳明月果断放弃,“算了,又不是见什么特别重要的人。”
  姜纪正热牛奶,听到这话回头看了一眼。
  虽然嘴上说不是特别重要的人,但柳明月依旧没有放弃地翻找了会儿,为了约会,她化了个全妆,身上一条鹅黄色裙子到膝盖,下面穿了条长款的白色绒袜。
  今天元旦,同行看烟花跨年这么浪漫的事,当然是男女朋友排在前列,其次才轮到同为单身狗的朋友。
  不巧的是,柳明月有男朋友,而姜纪单身。
  前几天说到这事,柳明月本打算抛弃她那刚谈两个月的男朋友,来陪姜纪。
  她这么说,姜纪心领了,但没真的接受。
  毕竟习惯了,元旦是否出门对于她来说没有太大差别,而且外面人太多,赖在家里未尝不是个好主意。
  吃完早饭,顺手打开电视,遥控器按来按去,最后选了个国产青春剧。
  男主角的人设是常见的高冷学霸,演女主角的演员很可爱,演员大概都是新人,不眼熟,剧本略显潦草,有些情节看着别扭。
  姜纪一边看一边按快进,一上午跳到大结局。
  最后男生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和女生考到了同一所大学,理所当然地表白亲吻在一起,男二女二不负众望地修成正果。
  即使猜到会是这么个结局,但不得不承认,姜纪看到时仍然下意识地觉得这结局不错。
  偏爱大团圆结局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现实往往不同于影视,生活里那些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的,能够稍微在非现实的剧集中圆梦,也算很好。
  她希望付出可以得到回应。
  屏幕自动跳回选集页面,缩在沙发里的姜纪抬起眼,视线移到墙上挂着的钟表。
  快十二点了。
  摁掉开关,她起身进房间,再出来,已经换过衣服。
  格子衬衫牛仔鱼尾长裙,脚上是双鞋底很薄的小白鞋,偶然买到后,因为舒服,几乎成了出门首选。
  既然要恢复正常作息,就不能一直窝在家里靠点外卖填饱肚子,姜纪准备去楼下找家小店吃午饭。
  至于吃什么,没有特别要求。
  之前工作忙,中午随便塞两口,常常尝不出味道就咽到肚子里了,她一直都不是挑剔的人。
  米粉面,碳水主食来一样就能撑五六个小时。
  外面阳光好,人也多。
  进了家去过的店,点完餐,姜纪找了个空着的位子坐下来,等待间隙划开手机。
  点击微信图标,删掉乱七八糟的工作群后,瞧上去比以前干净整齐了不少。
  收到几条何彤彤发过来的消息。
  —姜姜我回林泽啦。
  —你什么时候回?
  —回了记得告诉我一声哦。
  大学毕业后,何彤彤找到的那份工作在林泽毗邻的城市,回一趟家高铁不到两个小时,很方便。
  元旦过完,离春节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姜纪算算时间回复她。
  —差不多再待十天我就回去了。
  没立刻弹出消息,想来何彤彤应该也在吃饭。
  服务员上了餐。
  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牛肉面,青菜点缀着红油,围在中间的几片肉在面的热气中被衬托得更珍贵美味。
  从手腕取下皮筋,姜纪随意挽了个低马尾,几根碎发掖到耳后。
  筷子沾到里面拌几下,突然听到有人过来搭话,喊她的名字。
  “姜纪?”
  是个女生的声音,蛮耳熟,循着声音来源,姜纪侧眼看到出现在眼前的人。
  是她的大学室友。
  说起来,姜纪和三个大学室友相处的不算愉快。
  天南地北又性格迥异的女生们聚在同一个宿舍,相亲相爱度过四年是不可能的,吵架拌嘴的次数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之前扮演过太多次和解低头的角色,习惯使然,大学刚开始那段日子,姜纪依旧如此,第一个破冰,第一个主动缓和气氛。渐渐的,她发现不是所有场合都需要这样一个她,更重要的是,姜纪发现自己并没有多愿意干这种事。
  失了那份惯来的自觉,她只随着心意来。
  宿舍关系很是一般,姜纪没觉得有什么维持的必要。毕业后大家互相以大学室友身份见过的面屈指可数,如果不是今天遇到其中一位,她都忘了联系人列表里还躺着这几个名字。
  吵架归吵架,不满归不满,关系虽如此,但怎么说没有撕破脸,两人坐下闲聊,谈及姜纪七月份还在美国的事,室友问她是不是调回来了。
  “辞职了。”
  姜纪回答干脆,不掺半点假。
  室友没想到这答案,问:“辞职了?为什么?我记得那公司待遇不错呀,有下家?”
  “没有。”姜纪否认想含糊过去,她不愿意一五一十地解释什么,也不愿意继续聊工作,记得这位室友在临川工作,随口道:“你放几天假?”
  “该多少就多少,一分钟都没多出来。”室友忽地想起什么,“对了,今天是大学同学会,你好像都没参加过,反正假期没事,和我一起吧。”
  毕业后这几年,姜纪的确一场聚会都没参加过。
  一来其中她没有要好的同学朋友,二来好不容易等到周末,她没有意愿把时间浪费在那上面。
  “还是说你有约了?”
  姜纪摇头,她没有安排,硬要说的话就是待在家里。
  “具体时间?”
  “晚上七点,大学时去过的至阳路那家餐厅。”
  得,时间地点都打听出来,是真的要去了。
  饭后,室友又问姜纪要不要先一起逛逛,到时间顺便向餐厅出发,也方便。
  这个她婉拒,是因为知道答应了一定会后悔。
  中午更适合午睡一点。
  躺回房间,姜纪刷了会儿手机,各种app来回切换,百无聊赖之际,突然想起自己下午还有约,瞬间少了些虚度时光的罪恶感。
  睡了会儿起床,洗澡化妆换衣服。
  这次来临川,姜纪带的衣服都偏休闲,挑来挑去,选了灰色打底衫米白色半身裙,中间系条黑色腰带。
  她的风格大多偏随性。
  离七点还有一刻,她准时到达餐厅包间,里面坐了十来个人,凑了两个半桌。
  大概是因为第一次出现,众人见到姜纪有点认不出,几位室友坐在一起,邀请她来的那位主动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提名字就都清楚了,毕竟是专业排名前几名的同班同学,脸对得上,很快大家就开始互相寒暄。
  等人来的差不多,开始陆陆续续上菜。
  这样的场合,姜纪和几个室友离得近,聊到各自男朋友,她没有话题可交流,低下头,注意力全放到吃饭上。
  正吃着,有个男人坐过来攀谈,他自我介绍说叫盛名德,姜纪记得这名字,是当时班里的学习委员。
  “听说你辞职了,有想过去哪儿高就吗?”
  期间有几个人来叙旧,盛名德能知道她辞职不奇怪。
  同学之间,聊来聊去无非薪资、工作待遇、恋爱结婚等话题,姜纪今天听到太多次关于辞职的事情,耳朵都要起茧子,这会儿有点心不在焉。
  “没,你有什么推荐的吗?”
  后面那句,真的是她漫不经心一提。
  但盛名德也是真的在热情列举,甚至大力夸赞他自己所在的公司,邀请姜纪来做他的同事。
  盛名德的话又密又杂,姜纪记得上学那会儿他也是靠嘴皮子才能在班委选举会上成功。
  不得不说,盛名德能成功名副其实。因为说话很有艺术,只讲框架不深入,用“画饼”形容再贴切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