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顾衿向来习惯按规划行事,眼下猝然被打乱,一切都得推翻重来。
他难免有些不悦,尤其是在看到祭祀文书后,他眉心蹙得更深,迟迟没有盖印。
就连朝会也难得称病不去。
他在府中陪了陆怀归几日,日日教人读书射箭。
这天,他正教陆怀归写字,宫中便又来了人。
三催四请地要他签文书盖印。
顾衿头也未抬,对跪在帘外的内侍置若罔闻。
“之子于归,”顾衿的掌心握住陆怀归的手,在宣纸上一笔一划地写,笔锋苍劲有力,“宜其室家。”
“你的名字,自己会写么?”顾衿问道。
陆怀归微微颔首,龙飞凤舞地在诗旁侧添了自己的名字,勉强能看出来是哪几个字。
顾衿也不恼火,握住陆怀归的手,又写了一遍。
“之子于归,陆怀归,会了吗?”
陆怀归抬头,看了他许久。
顾衿以为他还不会写,轻叹一口气正要继续教时,陆怀归开口了,“殿下,您是不是不高兴啊?”
“没有。”顾衿神色平淡,将狼毫笔在砚台蘸好墨,“继续吧。”
“可是您都写错好几回字了。”
“……”
帘外的人颇有耐心地等,顾衿教了陆怀归多久,对方也就等了多久。
到了午时用膳,顾衿带着陆怀归去前厅。
那内侍便又匆匆追上来,拱手跪地道:“太子殿下,殿下留步。”
顾衿蹙眉,垂眸看着那内侍。
内侍见状,忙开口道:“殿下,后日便是冬猎,可祭祀的文书还未盖印,若是再拖下去,恐惹圣上不悦。”
顾衿一字一顿道:“若是没有祭祀,这冬猎便不能举行么?”
内侍沉默不语,许久才颤声道:“可这,冬猎祭祀,本就是皇家百年来的传统啊。殿下,礼不能废,您今日若是不盖印,小的便……便以死谢罪。”
陆怀归看着跪地的内侍,隐约间觉得此人有些面熟,像是他去竹林小院见周澄时,守在门外的小厮。
似是觉察到他打量逡巡的目光,内侍把头垂得更低,砰砰对着地面磕头,额头上很快被血浸染。
“请殿下盖印。”
人都是惜命的,真说要去死,实际上是等着人来劝,等着目的达成。
这种手段,最上不得台面,偏偏最有效。
若换做是陆怀归,他定会说:“你死便死,与我何干。”
可顾衿只是蹙眉,凝视那内侍片刻,冷声开口道:“既如此,那便将文书呈上来罢。”
那内侍登时笑逐颜开,站起身将文书呈上来。
待顾衿盖印过后,又连连说殿下仁心之类的好话。
“殿下,”看着那内侍走远的身影,陆怀归扯了下他的衣袖,“那祭祀文书上写了什么啊?您当初为何不愿盖印?”
顾衿沉默,良久才说:“没什么,去用膳罢,菜冷了。”
见状,陆怀归也不再问,随顾衿踏进前厅。
饭后,顾衿便回宫处理冬猎相关事宜,没再多待。
到了夜里,顾衿派人送来冬猎用的衣物。
显然,冬猎时,他要带他一起去。
“去岁都是紫衣同殿下去冬猎的,”鸣柳一边给陆怀归叠衣物,一边絮絮叨叨,“明日奴婢定给阿归打扮得好看些,让殿下挪不开眼。”
陆怀归又心不在焉地嗯一声,坐在案几前,忽然开口:“鸣柳,你知道冬猎的祭祀都是些什么吗?”
鸣柳啊了一声,有些无措地摇摇头。
“奴婢不太知晓,只是去岁时,奴婢听紫衣和殿下说……”
“说是有什么,活人祭。”
*
冬猎那日,雪后初晴,满地霜白。
鸣柳给他穿了件短打胡服,又罩了件深蓝狐裘,衬得他面容清俊,身姿拓跋,倒像是谁家教养出的小少爷了。
顾衿依旧穿着常服,见他这幅扮相,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伸出手稳稳牵住他上马车。
顾衿也没叮嘱他什么,只是下马车时对他讲:“你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猎物打不到也莫逞强,有事让春庭找我。”
“那我若是打不到,会丢殿下的脸吗?”
顾衿沉默了一会儿,“这有什么好丢脸的,你玩尽兴就好。”
陆怀归很轻地哦了一声,还想说什么时,不远处走来几个朝臣,他不怎么认识。
那几名朝臣的目光先在他身上停留,恭恭敬敬地叫了他一声“小侯爷”后,便对着顾衿躬身拱了拱手。
“太子殿下。”
顾衿嗯一声算作应答。
那几名朝臣围着顾衿,是要谈公事的样子。
陆怀归很识趣地走开了。
冬季的猎物多是膘肥体壮的,掩藏在雪中和灌木丛中时,异常好辨认。
他已经猎了不少,本想着再猎最后一头野鹿时,有人却比他抢先。
那箭矢咻一声,同他的箭柄相撞。两支箭一齐落地。
陆怀归起初没在意,再度挽弓去瞄准那头野鹿时,那箭矢便直冲他面门来。
他眼眸一凝,一个闪身躲过,锋利的箭矢擦过他脸侧,划出一道伤口。
不远处又传来一道张扬跋扈的声音,“哦,我道是谁,原来是镇远将军府的小侯爷啊。”
陆怀归身躯微僵,转身欲走,却被从暗处窜出的野狗拽住了裤腿,他脚下趔趄,摔倒在地。
他缓缓抬起头来,正对上一张陌生却熟悉的面孔。
汝阳王府的小世子,谢淮南。
他前世交情甚笃的好友。
自陆府没落后,谢府却由衰转盛,权势更是如日中天。
挚友相见,分外难堪。
一个在泥尘,一个却在云端。
“怎么不说话?”谢淮南俯身,自上而下地审视他,语气讥讽,“是让太子那厮干得哑巴了?”
陆怀归眼眸微黯,抿唇不语。
陷在泥土中的手颤了一下。
早该料到的,冬猎本就是贵族子弟皆可参与,而谢淮南又极其喜爱骑射,能在这儿相遇也没什么好稀奇。
他不知要说什么,喉咙像是被刺哽住,许久才张了张唇。
“好久不见,谢淮……”他看了谢淮南一眼,换了称谓,“谢小侯爷。”
谢淮南不知怎么的,像是被这一句谢小侯爷刺到,从侍从手里夺过马鞭就要往下抽。
“你!”
身旁的侍从忙道:“世子殿下息怒,如今陆侯爷是太子殿下的那位……伤了脸可不好。”
谢淮南冷哼一声,将那马鞭抛开。
“说得倒也对,本世子练箭还缺一个活靶子。”谢淮南瞥了眼匍匐在雪泥中的陆怀归,幽幽道,“就他罢。”
侍从立时了然,“那您是想,将他带回府中么?那老爷那里……”
“谁说要带他回去了?”谢淮南冷笑一声,“就在这儿。”
侍从有些为难,“可是,这么做是不是太过了?若是太子殿下知晓,怕是对您不利。”
更况且,青天白日下,扒了人家衣服当活靶子,这是明晃晃的羞辱啊。
“太过?当初他爬太子的床时,怎么就不知道太过?”谢淮南咬牙切齿,又抬脚踹了那侍从一下,“废话少说,还不给我将他绑起来。”
侍从闻言,连忙应声称是。
*
自打同朝臣们议事过后,便不见陆怀归的身影。
顾衿只当是小孩子贪玩,便也没有再去想。
直到汝阳王走过来,邀他一同去附近走走,他才觉察出不对来。
冬季猎物少,又长得膘肥体壮,自然很好捕杀到。
饶是这孩子贪玩,也不会停留整整两个时辰不归。
汝阳王和他一同走进林间,看着满地倒下的动物尸体,便随意找了个话题聊。
“果然还是年轻好啊,身强力壮的,您说是不是,太子殿下?”
“嗯。”
顾衿垂眼,敷衍应答一句后,匆匆往前走,心中不断推测陆怀归可能失踪的地点。
“想当年,老夫与陆将军,那也是数一数二的人中豪杰,每每冬猎,都是我第一,他第二。哎,太子殿下,您去哪儿啊?”
再往深处走,是两支断箭。
周围又有打斗过的痕迹。
他到底是去了哪里?又要找不到他了吗?
顾衿走得越来越快,汝阳王被他甩到了几尺开外的地方。
他心中的不安逐渐转化为焦躁,手又在止不住地颤抖。
蓦地,他从枯木交横的罅隙间,瞥到一抹极为熟悉的身影。
陆怀归只着一件单薄的衣衫,瘦削的身躯又被绳索紧捆。
头顶还放着一颗果子,仿佛是一个活靶子。
“陆怀归,你可要站好啊。”谢淮南接过侍从递来的白布,蒙上眼睛,很是轻蔑地说,“我这箭,可是不长眼睛。”
说罢,他便搭箭挽弓。
他难免有些不悦,尤其是在看到祭祀文书后,他眉心蹙得更深,迟迟没有盖印。
就连朝会也难得称病不去。
他在府中陪了陆怀归几日,日日教人读书射箭。
这天,他正教陆怀归写字,宫中便又来了人。
三催四请地要他签文书盖印。
顾衿头也未抬,对跪在帘外的内侍置若罔闻。
“之子于归,”顾衿的掌心握住陆怀归的手,在宣纸上一笔一划地写,笔锋苍劲有力,“宜其室家。”
“你的名字,自己会写么?”顾衿问道。
陆怀归微微颔首,龙飞凤舞地在诗旁侧添了自己的名字,勉强能看出来是哪几个字。
顾衿也不恼火,握住陆怀归的手,又写了一遍。
“之子于归,陆怀归,会了吗?”
陆怀归抬头,看了他许久。
顾衿以为他还不会写,轻叹一口气正要继续教时,陆怀归开口了,“殿下,您是不是不高兴啊?”
“没有。”顾衿神色平淡,将狼毫笔在砚台蘸好墨,“继续吧。”
“可是您都写错好几回字了。”
“……”
帘外的人颇有耐心地等,顾衿教了陆怀归多久,对方也就等了多久。
到了午时用膳,顾衿带着陆怀归去前厅。
那内侍便又匆匆追上来,拱手跪地道:“太子殿下,殿下留步。”
顾衿蹙眉,垂眸看着那内侍。
内侍见状,忙开口道:“殿下,后日便是冬猎,可祭祀的文书还未盖印,若是再拖下去,恐惹圣上不悦。”
顾衿一字一顿道:“若是没有祭祀,这冬猎便不能举行么?”
内侍沉默不语,许久才颤声道:“可这,冬猎祭祀,本就是皇家百年来的传统啊。殿下,礼不能废,您今日若是不盖印,小的便……便以死谢罪。”
陆怀归看着跪地的内侍,隐约间觉得此人有些面熟,像是他去竹林小院见周澄时,守在门外的小厮。
似是觉察到他打量逡巡的目光,内侍把头垂得更低,砰砰对着地面磕头,额头上很快被血浸染。
“请殿下盖印。”
人都是惜命的,真说要去死,实际上是等着人来劝,等着目的达成。
这种手段,最上不得台面,偏偏最有效。
若换做是陆怀归,他定会说:“你死便死,与我何干。”
可顾衿只是蹙眉,凝视那内侍片刻,冷声开口道:“既如此,那便将文书呈上来罢。”
那内侍登时笑逐颜开,站起身将文书呈上来。
待顾衿盖印过后,又连连说殿下仁心之类的好话。
“殿下,”看着那内侍走远的身影,陆怀归扯了下他的衣袖,“那祭祀文书上写了什么啊?您当初为何不愿盖印?”
顾衿沉默,良久才说:“没什么,去用膳罢,菜冷了。”
见状,陆怀归也不再问,随顾衿踏进前厅。
饭后,顾衿便回宫处理冬猎相关事宜,没再多待。
到了夜里,顾衿派人送来冬猎用的衣物。
显然,冬猎时,他要带他一起去。
“去岁都是紫衣同殿下去冬猎的,”鸣柳一边给陆怀归叠衣物,一边絮絮叨叨,“明日奴婢定给阿归打扮得好看些,让殿下挪不开眼。”
陆怀归又心不在焉地嗯一声,坐在案几前,忽然开口:“鸣柳,你知道冬猎的祭祀都是些什么吗?”
鸣柳啊了一声,有些无措地摇摇头。
“奴婢不太知晓,只是去岁时,奴婢听紫衣和殿下说……”
“说是有什么,活人祭。”
*
冬猎那日,雪后初晴,满地霜白。
鸣柳给他穿了件短打胡服,又罩了件深蓝狐裘,衬得他面容清俊,身姿拓跋,倒像是谁家教养出的小少爷了。
顾衿依旧穿着常服,见他这幅扮相,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伸出手稳稳牵住他上马车。
顾衿也没叮嘱他什么,只是下马车时对他讲:“你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猎物打不到也莫逞强,有事让春庭找我。”
“那我若是打不到,会丢殿下的脸吗?”
顾衿沉默了一会儿,“这有什么好丢脸的,你玩尽兴就好。”
陆怀归很轻地哦了一声,还想说什么时,不远处走来几个朝臣,他不怎么认识。
那几名朝臣的目光先在他身上停留,恭恭敬敬地叫了他一声“小侯爷”后,便对着顾衿躬身拱了拱手。
“太子殿下。”
顾衿嗯一声算作应答。
那几名朝臣围着顾衿,是要谈公事的样子。
陆怀归很识趣地走开了。
冬季的猎物多是膘肥体壮的,掩藏在雪中和灌木丛中时,异常好辨认。
他已经猎了不少,本想着再猎最后一头野鹿时,有人却比他抢先。
那箭矢咻一声,同他的箭柄相撞。两支箭一齐落地。
陆怀归起初没在意,再度挽弓去瞄准那头野鹿时,那箭矢便直冲他面门来。
他眼眸一凝,一个闪身躲过,锋利的箭矢擦过他脸侧,划出一道伤口。
不远处又传来一道张扬跋扈的声音,“哦,我道是谁,原来是镇远将军府的小侯爷啊。”
陆怀归身躯微僵,转身欲走,却被从暗处窜出的野狗拽住了裤腿,他脚下趔趄,摔倒在地。
他缓缓抬起头来,正对上一张陌生却熟悉的面孔。
汝阳王府的小世子,谢淮南。
他前世交情甚笃的好友。
自陆府没落后,谢府却由衰转盛,权势更是如日中天。
挚友相见,分外难堪。
一个在泥尘,一个却在云端。
“怎么不说话?”谢淮南俯身,自上而下地审视他,语气讥讽,“是让太子那厮干得哑巴了?”
陆怀归眼眸微黯,抿唇不语。
陷在泥土中的手颤了一下。
早该料到的,冬猎本就是贵族子弟皆可参与,而谢淮南又极其喜爱骑射,能在这儿相遇也没什么好稀奇。
他不知要说什么,喉咙像是被刺哽住,许久才张了张唇。
“好久不见,谢淮……”他看了谢淮南一眼,换了称谓,“谢小侯爷。”
谢淮南不知怎么的,像是被这一句谢小侯爷刺到,从侍从手里夺过马鞭就要往下抽。
“你!”
身旁的侍从忙道:“世子殿下息怒,如今陆侯爷是太子殿下的那位……伤了脸可不好。”
谢淮南冷哼一声,将那马鞭抛开。
“说得倒也对,本世子练箭还缺一个活靶子。”谢淮南瞥了眼匍匐在雪泥中的陆怀归,幽幽道,“就他罢。”
侍从立时了然,“那您是想,将他带回府中么?那老爷那里……”
“谁说要带他回去了?”谢淮南冷笑一声,“就在这儿。”
侍从有些为难,“可是,这么做是不是太过了?若是太子殿下知晓,怕是对您不利。”
更况且,青天白日下,扒了人家衣服当活靶子,这是明晃晃的羞辱啊。
“太过?当初他爬太子的床时,怎么就不知道太过?”谢淮南咬牙切齿,又抬脚踹了那侍从一下,“废话少说,还不给我将他绑起来。”
侍从闻言,连忙应声称是。
*
自打同朝臣们议事过后,便不见陆怀归的身影。
顾衿只当是小孩子贪玩,便也没有再去想。
直到汝阳王走过来,邀他一同去附近走走,他才觉察出不对来。
冬季猎物少,又长得膘肥体壮,自然很好捕杀到。
饶是这孩子贪玩,也不会停留整整两个时辰不归。
汝阳王和他一同走进林间,看着满地倒下的动物尸体,便随意找了个话题聊。
“果然还是年轻好啊,身强力壮的,您说是不是,太子殿下?”
“嗯。”
顾衿垂眼,敷衍应答一句后,匆匆往前走,心中不断推测陆怀归可能失踪的地点。
“想当年,老夫与陆将军,那也是数一数二的人中豪杰,每每冬猎,都是我第一,他第二。哎,太子殿下,您去哪儿啊?”
再往深处走,是两支断箭。
周围又有打斗过的痕迹。
他到底是去了哪里?又要找不到他了吗?
顾衿走得越来越快,汝阳王被他甩到了几尺开外的地方。
他心中的不安逐渐转化为焦躁,手又在止不住地颤抖。
蓦地,他从枯木交横的罅隙间,瞥到一抹极为熟悉的身影。
陆怀归只着一件单薄的衣衫,瘦削的身躯又被绳索紧捆。
头顶还放着一颗果子,仿佛是一个活靶子。
“陆怀归,你可要站好啊。”谢淮南接过侍从递来的白布,蒙上眼睛,很是轻蔑地说,“我这箭,可是不长眼睛。”
说罢,他便搭箭挽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