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只得满心纠结地主动给林氏老宅递了帖子,问问黛玉究竟是什么意思。
  黛玉原来也以为自己只要不主动跟官府联系,他们便不会自找麻烦。可这祭祖一事一旦敲定,想来地方上不打交道也是不可能了。
  头疼之余,只得请了孟姑姑和楚刈来撑场面,请那送帖子的人进来花厅说话。
  来的一看便是个极谙熟大场面的师爷,戴着读书人的方巾,穿着读书人的襕衫,大冬天的手里还拿了一柄折扇。
  自称名叫管晟,字伯兴,正是姑苏本地人。
  黛玉竖了屏风,温和地表明身份,然后表示自己也很想省事:“只是回乡祭祖,并不欲打扰地方。
  “先生既是本地人,应知江南旧俗。这族中祭祖,其实女子是极少露面的。我也没料到族里会行此举。
  “昨日得到消息,正与身边的女官和内官商议,只怕是要去拜见一下父母官,谁知先生竟先来了。”
  管晟听到这里便一皱眉,立即道:“此事却是令族长三天前便知会了我家大人,大人静候三日不见郡主动静,这才令管某上门……”
  黛玉长长叹息:“想来只是不欲我推辞罢……”
  孟姑姑板起面孔,道:“是郡主资助学塾反而资助出了仇人!
  “族里担心郡主悄悄撤了资助、悄然离去,所以才出此妙招。打算把郡主暂时留在此处,好使什么其他手段!”
  管晟顿时脸色一变!
  能到这东南第一都会做知府的,谁在朝中没有一两条内线呢?
  北静王觊觎林黛玉,被太上打了一顿不说,没过几天便被皇上扔到江南来治水。
  这一则消息,早就在江南官场悄悄传开。
  第一尴尬的自然是北静王,可人家乃是朝中头一份儿的异姓王,人家怕什么呢?
  来江南人家还捧了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呢!
  至于其他的,立即便有人悄悄提醒苏州知府:扬州当地的林氏旧居已经锁门很久了。虽然早就告诉了牙行要买,可没人敢买。
  如今还有活人喘气儿的,正是苏州府衙不远处的林氏老宅。除了有老管家镇宅,还是林氏宗族所在。这一子暗棋,万一哪天一挪动,首当其冲的就是苏州知府。
  所以这知府也跟自家幕僚师爷、亲信下属们仔仔细细地议过,可所有人的结论都是:这昭庆郡主但凡清醒,都该避开北静王在江南的时候回乡!
  可谁知,竟真来了!
  而且,照着这女官的话,竟是本来也想低调行事,却被族里恶意爆了行踪?!
  管晟百般不解:“资助学子?又是何事?”
  孟姑姑诧异:“地方上竟然不知么?”便把林如海遗愿资助族中贫寒学子的事情告诉了他。
  管晟手里的折扇几乎是瞬间便在手心狠狠地敲了三下:“这是大好事!”
  可看一眼屏风,却犹豫起来。
  黛玉发觉,含笑道:“我在京城,听说族中需要资助的读书人甚多,便没多想。
  “等回来核实了一遍,四年间竟唯有九人。可见,并不是所有真正需要的学子都得了资助。
  “我原也伤脑筋此事该怎么办。我一个女孩儿家,总不能真的插手族学去。
  “可巧今次管先生来,我看先生衣冠,当是读书人。不知可否襄助本郡主一二?”
  “愿闻其详!”管晟抑制不住地激动!
  江南学盛,各县学、府学虽然招收了不少学子,但还是顶不住聪明的读书人太多,照顾不到那么多人。
  知府大人这几年倒也绞尽脑汁,跟同知大人一起,努力鼓舞富户们出资。可这江南商贾大多精明如贼,要的条件多,给的银子少。
  如今天上掉下来一个既有钱、又想做好事、还不会争这些虚名的籍贯姑苏的昭庆郡主,他若不赶紧稳住、拿下,只怕回去之后,他家东翁就该辞了他了!
  黛玉因含笑道:“银子呢,我仍旧还是留在我家老管家林镜阿伯那里。
  “但给什么人、该怎么给,就请知府大人派个专员替我定夺了。我只要每年看见名单和费用,别的我一概不想管。
  “我一个女孩儿家,既不能亲手经营商铺田亩,也不能亲眼看视究竟哪个苦主值得一帮。
  “请先生替我上达知府大人,原谅我偷懒,就全托给地方了!”
  这就是最明智的做法啊!
  不干涉细务,只要看结果。
  若是谁家的东主和上官竟是这样的人,那夜里都要笑醒的!
  管晟大喜起身,长揖到地:“是!无不从命!”
  “这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黛玉微微一笑,顿一顿,这才提出最要紧的话,“这族里祭祀之事,我先前没想这么多,已经应下了。
  “如今先生这样智多星在此,可能教我,该如何弥补,才能让此事悄无声息地过去,甚至不令人知晓我已来了江南呢?”
  管晟略一思索,便道:“倒也不难。林氏乃是世家大族,下元祭祀,地方上原就应该有所表示。
  “如今只要在下去暗示一下老族长,让其在知府大人和郡主之间选一位出现在祭祀现场,想来他应该不会选错的。
  “只是这样一来,郡主回乡祭祖的心愿,可能就要稍微遗憾一些,悄悄进行了!”
  黛玉立即称好:“我原就不欲张扬。先生这个主意极好!还请即刻替我多谢府君了!”
  又命楚刈拿了一个小小的盒子,交给管晟:“文人相酬,这是先父留下的两方章胚子,不值什么。还请转达府君,略表我敬重感激之心。”
  这倒是雅物。
  管晟恭敬接了,然后告辞。
  回到府里,把小盒子呈给知府韦骏,又把事情一一说了,韦知府喜出望外,拍案称妙:
  “都说太后她老人家的眼光奇准。果不其然!这位昭庆郡主真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太通透了!”
  赞完了,随手打开那盒子,却吓了一跳:“这样的章胚子么?!”
  管晟伸过头去看,目光一凝。
  却是一墨一白两方蓝田玉,腊色油亮,纹理细腻,一看便不是凡品!
  “这份礼,可不轻啊!”
  第229章
  苏州知府韦骏来苏州任官两年多,两次考评都是中上而已。第三年若是还不能拿到一个上上,只怕就要调去其他地方了。
  这可是苏州啊!
  谁不想一辈子长长久久地留下呢?
  所以今年以来,他是兢兢业业、夙夜匪懈,各项朝廷交办的事宜,和本地民生,都办得圆圆满满漂漂亮亮。
  当他听见昭庆郡主竟然此时来了姑苏,那简直是,眼前一黑,头上忽然间一声闷雷!
  且不说北静王会因此惹出多大的乱子来,害得平静的苏州变成个火药桶!
  单就想一想事后太上、太后、皇帝,甚至是那位传言中疼爱昭庆郡主如疼亲女儿的殿中监,这些位那无处安放的怒火……
  韦骏就觉得:什么考绩?!先聊聊性命吧!!!
  好在坐立不安半个月后,发现这位郡主竟然真的静悄悄的,他都抱了希望,觉得说不定真能“来如春夜雨、去似九秋风”呢!
  可恨这林氏的老族长却不做人!
  韦骏只觉得牙根痒痒,亲口下令给管晟:“你去说,什么鬼点子都行,只要别让昭庆郡主在我的任内、在姑苏地面上出事儿,就怎么着都行!”
  管晟领命,撩着袍子挺着肚子踱着方步去了林氏族长的家里,吃吃喝喝一通,临走还提走了一条鲜鱼,却只撂下一句话:
  “照着如今这态势,府君在苏州连任,几乎是定了。”
  老族长颤着胡子呆坐了一个时辰,到了晚间,叫了各房的主事人来自己家里,又商议了一个时辰,最后决定,由如今管着如海田亩的林镜的另一个侄儿,去通知林黛玉:祭祖的事儿,不用你来了。
  可这个名叫林沛的却极聪明,察言观色便明白了几分。片刻都不耽误,当夜便悄悄来告诉了林镜。
  林镜听了,简直气炸了:“说去的也是他们,说不去的也是他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们拿郡主当什么了?”
  “听说是知府大人那位最信任的师爷去跟族长爷爷吃了顿饭,下晌便许多爷爷伯叔辈的都去了。
  “直到刚才晚饭,才匆忙过来支使我。阿伯不如先跟郡主回禀一声,兴许这事情的底里,郡主本人一清二楚呢?”
  林沛自然也听说了那位管师爷清晨先来拜见了林黛玉,因此并不慌张。
  林镜忙跟黛玉回禀了,黛玉听说林沣的话,笑了起来:“阿伯侄儿倒多。”
  林镜想起林浑,尴尬不已,忙仔细解释:“这个隔着好几路呢。只是论辈分应该叫侄儿罢了。
  “他父亲早年间出门讨生活,我们在外地碰上过。那可真是个好人。
  “他父亲后来回乡,虽然带了老婆孩子回来,却因为被人坑骗,攒了大半辈子的钱财,血本无归。回来后心里憋闷,没几年就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