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黛玉声音低低的。
紫鹃大吃一惊:“所以那位多少年前的慧娘,竟是金陵甄家的?”
“哪有多少年前?”黛玉苦笑,“不过是二十来年前的事儿……”
紫鹃噤声。
“我记得此事,乃是因为幼时听我娘给我讲金陵这几门老亲时,说到甄家,我娘犹豫片刻便略过去。
“我那天还问了一句:跟甄姨娘是一家么?
“问完了,我父亲便走进来,却没有丝毫尴尬。我父亲还摸着我的头笑问:你母亲姓贾,那位姨娘姓甄,你道好玩不好玩?
“我拍着手笑了许久……”黛玉细细回想,不由苦笑,“后来终于瞧见我娘难看的脸色,我才没笑下去了。”
屈指算了年月,黛玉又摇头疑惑:“慧纹传出来,其实也不过二三十年。但一向都说她是姑苏人氏,又怎么会跟甄姓扯上干系?”
紫鹃见她瞎猜乱疑,软声劝道:“若是跟先侯爷的事情无关,姑娘不如不追究。
“若果然觉得十分有关,想要追究,又何妨请了镜伯来问?何苦要自己瞎猜,干耗了心神?”
黛玉迟疑许久,还是点了点头:“好,请镜伯到花厅。”
江南湿冷,花厅早早便备了炭盆。
因只是见林镜一人,黛玉便没有竖起屏风。
待林镜来时,又请他坐下,这才提起话头,问起那位甄氏颖娘:“她是哪里人?”
林镜当时脸色便是一变,讪讪道:“那些人的事情,不该姑娘操心。别问了吧。”
黛玉想了想,用了另一件事去说服老人家:“去年过年,陛下赐了我一件宝物。
“却是我家外祖母曾经收着的四扇梅兰竹菊的慧纹。
“镜伯想来也该知道这慧纹,乃是出自咱们姑苏。我当时就觉得有缘。
“后来想想,咱们家那位甄氏颖娘,既跟慧娘名字相近,绣工竟然也是不差的。
“镜伯,若有什么故事儿,您该跟我说的,可一定得跟我说。不然,我在外头说话,可未必哪一句说错了,会饶上性命呢!”
第227章
林镜听说,当即冷哼一声,恨道:“这目光浅显的贾史氏!
“当初那几件慧纹给她,是做聘礼的!为的是夫人实在是当得起的!
“谁知她竟拿去炫耀,又去巴结皇家!”
黛玉睁大了眼睛听着。
林镜迎着她的目光,长叹一声,这才从头说道:“这慧娘,原本便不是姑苏的人。
“她是金陵甄家的大姑娘,因是庶出,嫡母不喜,这才练就了一手精妙绝伦的好绣活。
“后来她这绣品拿出去换钱,却被人看上了,流传开来。渐渐便有人疑问,这绣品为何总是从甄家附近首次出现。”
黛玉听得愣愣的。
紫鹃在旁,忙端了热茶给林镜润喉。又把炭盆的炭再撩旺些。
“甄家也觉得不对,忙查看时,才查到了竟是自家的大姑娘。甄家主母脸上无光,当家老爷也气得要命。
“当时便要让这大姑娘自缢。可家里其他人却心疼,便劝他们:这时忽然断了这绣品,怕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必是甄家出去的。
“不如先离开金陵甄家,再慢慢令其减少绣品,再对外宣称暴毙、令其安生嫁人便了。”
林镜深深叹气,“后来便送到了姑苏,在当地遍寻小姓宗族托名。
“苏州一地,名门望族不少,可这有力量遮掩住慧娘真实来历的,却不多。
“最后才托到了咱们家。那时老爷游学在外,丝毫不知。
“老太爷见甄家态度诚恳,太夫人又看着这慧娘聪颖可怜,一时心软,便应了下来。
“从此以后,慧娘变成为了颖娘,变成了太夫人给老爷预备的童养媳妇。
“谁知老爷游学三年,再进京城,在国子监学习一年,便考上了进士!
“后来赐婚了夫人,这甄氏反而更加高兴,只在老夫人膝下尽孝——您说的四君子,就是她在咱们家绣的。”
林静说着,回手颤巍巍指着林黛玉现在住着的绣楼,“就在那里,在西厢房。
“老奴还曾经亲眼见过她把绣架子搬到院子里。
“春风拂柳,她笑吟吟地一边绣,一边嘱咐人给老夫人端饮子、打扇,莫晒着了。”
说到这儿,林镜低头,擦了擦眼窝。。
林黛玉听得呆呆的,只管回思那位甄姨娘的温柔的笑。
“后来老爷得了官,上了任。老太爷特意叫他回来,让他带这甄氏走,老爷却说,贾氏无过,不该因此伤怀。
“老太爷又问甄氏可愿另嫁,林家未必没有更好的儿郎。可甄氏根本就不把这儿女私情放在心上,跪着求老夫人,一定让她留下。
“就这样,一直到老太爷和老夫人相继过世之后,她这才到了老爷身边。又说定要给二位老人家守孝,从未伺候过老爷一回。”
与父亲,并无亲昵?!
林黛玉睁圆了眼睛,死死咬住嘴唇。
还可以,这样当妾的?!
“那时老爷在扬州做盐政,整个江南一拥而至。其中也有甄家。甄家来的,正是姨娘的嫡兄。
“甄姨娘每次说卖绣品,都是跟她嫡兄联络。”
林镜说着,叹气摇头,“姑娘不知道,夫人去世后一年,她就病逝了。”
林黛玉心里一紧,忙问:“什么病?”
林镜看她一眼,没做声。
林黛玉顿住。
所以,并不是病逝。
而是在甄家和林如海之间难以抉择,所以,不得已,只得“病逝”了。
旁边听着的紫鹃都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然后红了眼圈,低下头去。
“是赐了酒,还是自己服了毒?”黛玉忽然出声问道。
林镜愣了一愣,低声道:“悬梁。
“救了,没救下来。老爷为了这个,直接把甄家的不法事,写了折子,递了京里。”
林镜说到这里,呵地苦笑了一声,“可谁知,太上给了密旨,只是训斥了甄家一顿,却没有惩治。
“也为了这个,江南官场,尤其是贾王甄史薛这五家盘踞金陵多年的世家,再也不给老爷面子了。”
林黛玉高高昂着头,看着遥遥天外的云卷云舒,冷笑一声,却说了一句林镜和紫鹃再也想不到的话出来:
“父亲这也太书生气了。
“一条人命而已,不论是谁,只要不姓司徒,又关朝廷什么事?
“甄氏如此,贾氏如此,林氏亦如此。”
顿了顿,再度冷笑,“哪怕是百家姓,又有何惧?!”
林镜和紫鹃都沉默。
太上主政近六十年,不正是如此?!
“所以,甄颖娘便是慧娘!”黛玉下了结论,立即又扯开话题,“镜伯知道甄氏一支,有个甄费甄士隐么?”
林镜一愣:“正是甄慧娘的胞兄!因为慧娘被绑到苏州,所以他也私自跟了来!
“慧娘落在了咱们家,他便在阊门外落脚。后来听说起了一场大火……”
“那场大火,是哪年起的?”林黛玉忽然问道。
林镜一片模糊:“这可不知道。得去再查查。”
林黛玉回头看向紫鹃,忽然一笑:“我没告诉过你,我听说过一个传言。
“薛蟠在金陵抢到的那个丫头,叫香菱的,她的父亲姓甄,名费,字士隐。她早先,住在姑苏。”
紫鹃目瞪口呆!
林黛玉则笑着,擦了一把泪。
紫鹃愣了一会儿,忙凑过去,轻声道:“不怕!回了京城,赎出来就是!”
林黛玉摇了摇头,又笑一声:“先闹明白了再说。”
林镜这里已经听得傻了。
“镜伯,今日之事,您万不可对别人去说。我得再想想。”林黛玉心乱如麻。
林镜也满脸烦恼地告退出去。
当天晚上,黛玉便没用晚饭。
夜里,柳家的兴冲冲地回来,忙忙地抄了做菜的方子,又写下该采买的食材调料,这才发现杜嫂子的脸色不对。
忙问时,听说林黛玉午饭只挑了几根面条,晚饭只喝了一碗汤,当即便慌了!
“我的老天爷!我怎么能只顾着以后,却忘了眼前呢?”
柳家的一边自责一边忙开了火,炖了一碗干贝鸡蛋,滴了鱼露,又蒸了一碟菊花糕,亲手捧了上去。
林黛玉见她满面愧疚关切,勉为其难,吃了一块糕、半碗蛋羹。
柳家的这才松了口气,把残餐撤下去,亲口尝了尝,皱眉道:“还是得再练。”
因当晚逼着厨下粗使的婆子们连吃了七八碗海鲜蛋羹,直把所有人都吃哭了。
不提。
第228章
翌日,黛玉才起身,正要请镜伯进来,就着昨日话题再说些什么,外头递进来一张帖子。
却是苏州知府,绷了小半个月,以为这位昭庆郡主会因为北静王镇守江南,会悄悄来赶紧走。谁知竟收到了林氏宗族打算在下元节高调祭祖的消息。
紫鹃大吃一惊:“所以那位多少年前的慧娘,竟是金陵甄家的?”
“哪有多少年前?”黛玉苦笑,“不过是二十来年前的事儿……”
紫鹃噤声。
“我记得此事,乃是因为幼时听我娘给我讲金陵这几门老亲时,说到甄家,我娘犹豫片刻便略过去。
“我那天还问了一句:跟甄姨娘是一家么?
“问完了,我父亲便走进来,却没有丝毫尴尬。我父亲还摸着我的头笑问:你母亲姓贾,那位姨娘姓甄,你道好玩不好玩?
“我拍着手笑了许久……”黛玉细细回想,不由苦笑,“后来终于瞧见我娘难看的脸色,我才没笑下去了。”
屈指算了年月,黛玉又摇头疑惑:“慧纹传出来,其实也不过二三十年。但一向都说她是姑苏人氏,又怎么会跟甄姓扯上干系?”
紫鹃见她瞎猜乱疑,软声劝道:“若是跟先侯爷的事情无关,姑娘不如不追究。
“若果然觉得十分有关,想要追究,又何妨请了镜伯来问?何苦要自己瞎猜,干耗了心神?”
黛玉迟疑许久,还是点了点头:“好,请镜伯到花厅。”
江南湿冷,花厅早早便备了炭盆。
因只是见林镜一人,黛玉便没有竖起屏风。
待林镜来时,又请他坐下,这才提起话头,问起那位甄氏颖娘:“她是哪里人?”
林镜当时脸色便是一变,讪讪道:“那些人的事情,不该姑娘操心。别问了吧。”
黛玉想了想,用了另一件事去说服老人家:“去年过年,陛下赐了我一件宝物。
“却是我家外祖母曾经收着的四扇梅兰竹菊的慧纹。
“镜伯想来也该知道这慧纹,乃是出自咱们姑苏。我当时就觉得有缘。
“后来想想,咱们家那位甄氏颖娘,既跟慧娘名字相近,绣工竟然也是不差的。
“镜伯,若有什么故事儿,您该跟我说的,可一定得跟我说。不然,我在外头说话,可未必哪一句说错了,会饶上性命呢!”
第227章
林镜听说,当即冷哼一声,恨道:“这目光浅显的贾史氏!
“当初那几件慧纹给她,是做聘礼的!为的是夫人实在是当得起的!
“谁知她竟拿去炫耀,又去巴结皇家!”
黛玉睁大了眼睛听着。
林镜迎着她的目光,长叹一声,这才从头说道:“这慧娘,原本便不是姑苏的人。
“她是金陵甄家的大姑娘,因是庶出,嫡母不喜,这才练就了一手精妙绝伦的好绣活。
“后来她这绣品拿出去换钱,却被人看上了,流传开来。渐渐便有人疑问,这绣品为何总是从甄家附近首次出现。”
黛玉听得愣愣的。
紫鹃在旁,忙端了热茶给林镜润喉。又把炭盆的炭再撩旺些。
“甄家也觉得不对,忙查看时,才查到了竟是自家的大姑娘。甄家主母脸上无光,当家老爷也气得要命。
“当时便要让这大姑娘自缢。可家里其他人却心疼,便劝他们:这时忽然断了这绣品,怕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必是甄家出去的。
“不如先离开金陵甄家,再慢慢令其减少绣品,再对外宣称暴毙、令其安生嫁人便了。”
林镜深深叹气,“后来便送到了姑苏,在当地遍寻小姓宗族托名。
“苏州一地,名门望族不少,可这有力量遮掩住慧娘真实来历的,却不多。
“最后才托到了咱们家。那时老爷游学在外,丝毫不知。
“老太爷见甄家态度诚恳,太夫人又看着这慧娘聪颖可怜,一时心软,便应了下来。
“从此以后,慧娘变成为了颖娘,变成了太夫人给老爷预备的童养媳妇。
“谁知老爷游学三年,再进京城,在国子监学习一年,便考上了进士!
“后来赐婚了夫人,这甄氏反而更加高兴,只在老夫人膝下尽孝——您说的四君子,就是她在咱们家绣的。”
林静说着,回手颤巍巍指着林黛玉现在住着的绣楼,“就在那里,在西厢房。
“老奴还曾经亲眼见过她把绣架子搬到院子里。
“春风拂柳,她笑吟吟地一边绣,一边嘱咐人给老夫人端饮子、打扇,莫晒着了。”
说到这儿,林镜低头,擦了擦眼窝。。
林黛玉听得呆呆的,只管回思那位甄姨娘的温柔的笑。
“后来老爷得了官,上了任。老太爷特意叫他回来,让他带这甄氏走,老爷却说,贾氏无过,不该因此伤怀。
“老太爷又问甄氏可愿另嫁,林家未必没有更好的儿郎。可甄氏根本就不把这儿女私情放在心上,跪着求老夫人,一定让她留下。
“就这样,一直到老太爷和老夫人相继过世之后,她这才到了老爷身边。又说定要给二位老人家守孝,从未伺候过老爷一回。”
与父亲,并无亲昵?!
林黛玉睁圆了眼睛,死死咬住嘴唇。
还可以,这样当妾的?!
“那时老爷在扬州做盐政,整个江南一拥而至。其中也有甄家。甄家来的,正是姨娘的嫡兄。
“甄姨娘每次说卖绣品,都是跟她嫡兄联络。”
林镜说着,叹气摇头,“姑娘不知道,夫人去世后一年,她就病逝了。”
林黛玉心里一紧,忙问:“什么病?”
林镜看她一眼,没做声。
林黛玉顿住。
所以,并不是病逝。
而是在甄家和林如海之间难以抉择,所以,不得已,只得“病逝”了。
旁边听着的紫鹃都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然后红了眼圈,低下头去。
“是赐了酒,还是自己服了毒?”黛玉忽然出声问道。
林镜愣了一愣,低声道:“悬梁。
“救了,没救下来。老爷为了这个,直接把甄家的不法事,写了折子,递了京里。”
林镜说到这里,呵地苦笑了一声,“可谁知,太上给了密旨,只是训斥了甄家一顿,却没有惩治。
“也为了这个,江南官场,尤其是贾王甄史薛这五家盘踞金陵多年的世家,再也不给老爷面子了。”
林黛玉高高昂着头,看着遥遥天外的云卷云舒,冷笑一声,却说了一句林镜和紫鹃再也想不到的话出来:
“父亲这也太书生气了。
“一条人命而已,不论是谁,只要不姓司徒,又关朝廷什么事?
“甄氏如此,贾氏如此,林氏亦如此。”
顿了顿,再度冷笑,“哪怕是百家姓,又有何惧?!”
林镜和紫鹃都沉默。
太上主政近六十年,不正是如此?!
“所以,甄颖娘便是慧娘!”黛玉下了结论,立即又扯开话题,“镜伯知道甄氏一支,有个甄费甄士隐么?”
林镜一愣:“正是甄慧娘的胞兄!因为慧娘被绑到苏州,所以他也私自跟了来!
“慧娘落在了咱们家,他便在阊门外落脚。后来听说起了一场大火……”
“那场大火,是哪年起的?”林黛玉忽然问道。
林镜一片模糊:“这可不知道。得去再查查。”
林黛玉回头看向紫鹃,忽然一笑:“我没告诉过你,我听说过一个传言。
“薛蟠在金陵抢到的那个丫头,叫香菱的,她的父亲姓甄,名费,字士隐。她早先,住在姑苏。”
紫鹃目瞪口呆!
林黛玉则笑着,擦了一把泪。
紫鹃愣了一会儿,忙凑过去,轻声道:“不怕!回了京城,赎出来就是!”
林黛玉摇了摇头,又笑一声:“先闹明白了再说。”
林镜这里已经听得傻了。
“镜伯,今日之事,您万不可对别人去说。我得再想想。”林黛玉心乱如麻。
林镜也满脸烦恼地告退出去。
当天晚上,黛玉便没用晚饭。
夜里,柳家的兴冲冲地回来,忙忙地抄了做菜的方子,又写下该采买的食材调料,这才发现杜嫂子的脸色不对。
忙问时,听说林黛玉午饭只挑了几根面条,晚饭只喝了一碗汤,当即便慌了!
“我的老天爷!我怎么能只顾着以后,却忘了眼前呢?”
柳家的一边自责一边忙开了火,炖了一碗干贝鸡蛋,滴了鱼露,又蒸了一碟菊花糕,亲手捧了上去。
林黛玉见她满面愧疚关切,勉为其难,吃了一块糕、半碗蛋羹。
柳家的这才松了口气,把残餐撤下去,亲口尝了尝,皱眉道:“还是得再练。”
因当晚逼着厨下粗使的婆子们连吃了七八碗海鲜蛋羹,直把所有人都吃哭了。
不提。
第228章
翌日,黛玉才起身,正要请镜伯进来,就着昨日话题再说些什么,外头递进来一张帖子。
却是苏州知府,绷了小半个月,以为这位昭庆郡主会因为北静王镇守江南,会悄悄来赶紧走。谁知竟收到了林氏宗族打算在下元节高调祭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