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76节
  读书人还是要体面的,除非真的万念俱灰,否则不会撒泼耍赖。
  他也看出来了,老二两口子确确实实心机深沉,带着族人发家致富,收买人心,自己和他起冲突,族人也只会向着他。
  原本老二孝顺,可以让爹娘给他施压,谁知道爹娘也被他收买了。
  逼迫老二、二老,这条路行不通了。
  再闹腾,也只会得罪老二两口子,让他们指使村里人越发孤立他。
  从前他是裴家庄唯一的童生,不稀罕和泥腿子打交道,可满村泥腿子包括高里正都孤立他的时候,他又非常难受。
  他、的的确确拿老二没办法了。
  待裴母等人离去以后,裴大姐坐在凳子上扯着帕子哭得伤心欲绝,“大弟呀,这是怎么了呀,我滴亲娘哎——”
  怎么两年多没回来,娘家就翻天覆地了啊。
  吴秀娥也不劝,反而在一边添油加醋,把这两年老二家怎么欺负他们絮叨了一箩筐。
  那边儿许行对裴端道:“子正,俗话说天大地大娘舅最大,岳母的兄弟过年该走动的吧。”
  外家、岳家,是一个男人最亲近的两门亲戚,也是最大的助力。
  很多时候兄弟分家、吵架等,都会找娘舅来评理。
  许行觉得既然裴二郎飘了,不认大姐大哥,那就得找娘舅来教训一顿。
  裴大姐也像找到了救星,“对,大弟,要过年了,该去舅舅家走动。”
  裴端:“……”
  他们家早就和舅家断亲了,大姐不是不知道。
  说来话长,事情呢却也简单,无非就是利益。
  当初裴家祖母相中了丁家女,丁家祖母很会教女孩子,从闺女到孙女都温婉顺从、以夫为天、沉静能干,说白了就是好拿捏,
  两家结亲以后,丁家为了凑钱给儿子娶妻,就把裴家给闺女的彩礼留下大半,胡乱凑了一些不当用的破烂儿给闺女当嫁妆带去婆家。
  纸里包不住火,裴家祖母很快就知道,毕竟她为了撑面子给儿媳妇送了不少彩礼,是预备着儿媳妇都拉回来的。
  儿媳妇嫁妆进门她第一时间就检查过,少了还能没数?
  三日回门她没让儿媳妇回去,而是让儿媳妇在家织布。
  丁家自然觉得没面子,又不是山高路远赶不及,哪有不让新婚儿媳妇回门的?
  丁家就打发儿子侄子一起去接闺女回娘家,却被裴祖母好一通挤兑。
  丁家兄弟没脸,只能铩羽而归。
  自此丁家也怨上裴家。
  裴家祖母也不是省油的灯,为了试探丁家,她让儿子和儿媳妇回娘家借钱,想着如果丁家要脸,就把贵重的彩礼给补回来,那她也就不再计较,如果丁家不要脸,那她以后也不当亲家伺候。
  不出意外,丁家没借钱,还把闺女和女婿好一通挖苦。
  裴家祖母又给儿子和儿媳好一个说,自此更不让裴母回娘家。
  乡下人过日子,谁还没个不凑手的时候?
  丁家也是接连倒霉,老得生病还没好利索小的又生病,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四处跟亲戚借钱,最后不得已借到裴家门上。
  那时候裴老太太尚在,不但不借,还说了一箩筐的风凉话挤兑人。
  丁家气狠,也说了狠话。
  裴家和丁家就彻底交恶,断了亲。
  裴家祖母更是放狠话,只要她活一日,裴母就甭想往娘家倒腾一粒米,等大孙子媳妇进门她也年纪大了,宁愿让孙媳妇当家也不让裴母管。
  临死更是留下遗言大孙子有出息不许帮衬丁家。
  反正自打裴丁两家交恶,就没了来往,裴母再也没有回过娘家,丁家人更是没上过门。
  这种情况,你说找娘舅来撑腰?
  没可能的。
  许行思量道:“或许可以一试?岳母几十年没回娘家,她必然是想念的,爹娘见不到了,见见兄弟侄子侄女也是好的呀。”
  裴端摇头,冷漠道:“大姐夫,你不了解你岳母,自打我祖母去世,又无人再阻拦她回娘家,可她都没要回去看看,那自然是没感情的。”
  若是有感情,即便被骂那也是要想办法回去化解恩怨的。
  她什么都没做,那不是凉薄是什么?
  裴端觉得他娘就是凉薄,对亲生爹娘没感情,对公婆更没感情,对亲生儿女也不亲,她就是自私,只想她自己,哪里有饭吃就去哪里。
  许行见他语带怨气,劝道:“子正,岳母她定然是害怕、畏惧,怕娘家不接纳她。这种时候我们做儿女的应该多为母亲分忧,替她走出那一步。”
  否则怎么办呢?
  裴二郎两口子油盐不进,他们贴不上去,除了让爹娘帮忙还能找谁?
  岳父在儿子家似乎说话没分量,什么也不上凑,整天不是编席就是去地里盯着。
  只能走岳母的路子。
  岳母不是多聪明坚毅的人,直接说不通,就只能迂回劝说。
  这自然没有比娘家兄弟姊妹更管用的人了。
  他们也想过找裴云夫妻的,可吴秀娥说宋福瑞就是裴长青的狗腿子,裴云就是沈宁的大丫鬟,这两口子什么都听老二两口子的,找他们压根儿没用。
  裴大姐也抵触找裴云,因为年轻时候她没少跟裴云吵架。
  祖父母偏爱大孙子,裴大姐为了自己好过,自然要想办法和大弟交好,家里没那么富裕,他俩要想过得舒坦,自然要二弟和小妹过得辛苦。
  二弟当初是个老实的,裴云私下里却跟她吵过很多次。
  现在找她?裴云只会看她笑话,怎可能帮她?
  她心里忍不住有些怨祖父母,老人家偏心得太明显,你好歹嘴上描补一下,也哄哄老二和小丫头,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大哥付出。
  否则大家的关系也不至于恶化到今儿这个地步。
  少不得又怨怪裴端两口子忒没用,连二弟两口子都拿捏不住。
  当然,她最怨的还是爹娘、二郎和沈宁。
  爹娘不帮她,裴二郎发达了不认她,太让她失望了。
  亏得她一直惦记他们,想着怎么劝二弟妹别闹腾,好好跟二弟过日子。
  白眼狼!
  裴端不愿意去丁家,裴大姐为了男人的前途着想,到底是厚着脸皮带上礼物,第二日和吴秀娥一起去丁家庄。
  结果自然是被亲舅、堂舅以及舅娘们、表兄弟们以及好热闹的知情大娘们围着好一通数落。
  当初丁家接连死了三口人,他们怨恨裴家不肯借钱,认为如果裴家肯借钱给他们求医问药,自家就不会死人。
  裴大姐和吴秀娥再三说不是自己,自己不知道上一辈的恩怨,却还是被骂得狗血淋头差点被打,只能落荒而逃。
  实在拿捏不住裴长青和沈宁,裴大姐和许行也着实没招儿,只能怀着怨恨离开豆腐村,回老家过年去。
  沈宁和裴长青虽然没关注,可全村都是他们的耳目,什么消息都瞒不过他们。
  四婶儿因为闺女跟着沈宁当助理,特留意这些消息,见缝插针告诉石榴,让石榴说给沈宁听。
  沈宁笑了笑,“不用搭理他们,我早就说过,但凡伤害过我们的,甭管是亲爹娘兄弟,我们就六亲不认,帮过我们的,我们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没帮过也没伤害过的,只要不做出伤害之举,那大家就是好乡亲,一起劳动致富没问题。
  周围人听了并不觉得沈宁凉薄,反而都吃了颗定心丸,同时也紧了紧自己的皮。
  跟着沈老板和裴二郎好好干,别想有的没的,别私下里搞什么小动作,若是得罪他们那就会被踢出队伍,再也没机会一起发财。
  瞅瞅裴端和裴大姐,他们瞬间幸福感爆棚!
  干劲十足,来年、后年、五年、十年,他们能跟着干一辈子!
  还得教育儿孙们干好自己的本分,有话直说,有意见就提,别背地里搞鬼,只要踏实肯干,沈老板家是不会无视他们的。
  至于裴大姐和许行夫妻俩,沈宁压根儿没用费心思,只是做出冷淡的态度,裴母和大伯娘等人就解决了。
  这种事儿都不用裴长青出手,她不想让任何人耽误裴长青读书,分他的心神。
  她也并不怕伤害裴母裴父的感情,因为在原主记忆里,裴大姐和裴端是一类人,极端自私利己。
  亲娘被奶奶磋磨的时候他们冷眼旁观,想的是别打我就行,有事儿让娘担着就行,甚至自己做错事也会因为害怕就推到亲娘身上。
  爷奶偏爱他们,他们也没因为自己受偏爱帮亲娘说句话,反而怕替亲娘说话得罪爷奶,失去原有的好处。
  爷奶相继去世以后,他们也没尊重亲娘,反而默许纵容吴秀娥当家继续欺负她,裴大姐甚至会劝亲娘“你什么都不懂,你就听弟妹的好了,不要太计较”。
  种种过往让沈宁觉得裴母对大闺女也没多少感情,至少在穿来的这两年里她没听裴母说想念大闺女一家的话。
  裴母对裴云可不是那样的。
  裴母立得住,沈宁也放心,以后自己和裴长青不在家裴母也能管得住。
  裴母自然也感受得出沈宁对她的亲近。
  今年沈宁和裴长青在县里待到过年才回来,沈宁是直接把家里钱箱的钥匙交给她的,让她全权置办年货、年礼,年尾宴请客也交给她负责。
  宫嬷嬷恭喜她看得开,拎得清,“咱就得这样,甭管爹娘还是子女,只要不把咱当人,咱就没必要贴上去,各自安好。”
  裴母小声道:“不瞒老姐姐你,我这辈子从记事儿起,也就自老大老二分了家才活得像个人样儿呢。”
  小时候还不怎么记事,自己还走不利索,就得趴地下给年纪差不多的兄弟当板凳,让他们踩着上床。
  年纪相仿的兄弟尿了床,结果是她挨骂,骂她不警醒点,回头还得她跟尿床的兄弟换地方睡,她睡湿漉漉的尿窝子让兄弟睡干爽地儿。
  在娘家那些年,她一口纯粮食没吃过,不是掺着米糠就是掺着麸皮。
  哎,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儿说不完,她都忘了,懒得回想。
  现在日子过得好,比什么都强。
  以前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死在老头子前面,现在?
  她就想和老头子好好活着,老二和阿宁孝顺,她活个七老八十也不满足呢。
  宫嬷嬷笑得眼里有泪花儿,隐约的又好似想起自己小时候,不过年纪大记忆差,很多事儿都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