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耶律迟就像一匹在风雪中徘徊多年的野马,终于嗅到能让他甘心俯首的气息。
  现在他不想征服顾怀玉了,他想被顾怀玉所征服。
  渴望顾怀玉骑在他身上,踩在他身上,彻彻底底地征服他。
  待这抹异域身影消失在门外,顾怀玉指尖轻轻叩了叩案几。
  铁鹰卫立即会意,无声地打了个手势。
  转眼间,侍从、书吏鱼贯而出,连笼中鹦鹉都被小心提走。
  最后离去的铁鹰卫反手带上门扉,殿内霎时只剩下炭火偶尔的噼啪声。
  顾怀玉掀开匣子,取出那张厢军哗变的密报,在指间快速展开,“你来看看。”
  话音落下,几息没听到裴靖逸的动静,他才抬眸看向檐下。
  裴靖逸斜倚着雕花廊柱,日光在轮廓锐利的侧脸投下斑驳的阴影,鼻梁挺直,平日里那双野性不屈的眼睛,此刻竟用近乎虔诚的目光凝视着他。
  一瞬间,顾怀玉心头警铃大作,冷声问道:“你是不是又对着本相——”
  他的目光直直投在裴靖逸下腹处,平坦的衣袍整洁一丝不苟,这才敛去眉间的怒火,言简意赅道:“宁州的厢军杀了监军太监。”
  裴靖逸眼睫一垂,突然大步上前,干脆利落跪在他脚边,胸膛紧紧抵着他的膝盖,以这个姿势接过那张密报。
  顾怀玉指节有一下没一下叩着案几,声音波澜不起地道:“宁州离京不过半月路程,驻军十几万。”
  “原本由严铮统辖,军纪尚称清明,这些年,厢军与文官、监军之间虽存龃龉,却也相安无事。”
  “自从严铮调进京后,董太师举荐他的门生赵儒接手兵权,名义上是辅佐监军。”
  “现在监军被杀,说明赵儒这废物已经被架空了,现在的宁州……”
  说到此处,他垂眼看向裴靖逸,轻嗤一笑,“就是一个在本相榻边的火药桶。”
  裴靖逸看完那一封密报,神情沉静地抬起眼,“请相爷把这件事交给我。”
  顾怀玉正有此意,否则不会叫他过来看密报,但紧接着,裴靖逸胸膛向前一顶,盯他的眼神灼灼明亮,“杀乌维的事相爷不交给我,是我还不够资格。”
  “相爷给我一个机会,我会证明给相爷看我的用处。”
  顾怀玉端详他片刻,倒是越来越像好狗了,除了对着主人发/情这一点。
  他微微地一点头,“好,本相就交由你来摆平。”
  裴靖逸将密报仔细折好,收入怀中,“我今日便带老严一同赴宁州。”
  顾怀玉只淡道:“宜早不宜迟。”
  话音未落,他忽觉膝头一沉,裴靖逸不知为何弯下腰,低低地把脸颊贴在他的膝盖。
  只是短暂的一息,裴靖逸嘴唇不着痕迹地在他膝上蹭过,偷偷地亲一口,才站起身来。
  “我可否问相爷一个问题?”
  顾怀玉挑眉,今日真是稀奇,一个两个都来问他问题,“你且问。”
  裴靖逸向后退了半步,目光却将顾怀玉整个人都笼住,“相爷初入朝为官时,朝局比今日还要污浊——”
  他那双惯常凌厉的眼睛此刻竟柔软得不可思议,连声音都放轻了几分,“相爷是如何找到希望的?”
  方才听耶律迟问出“为何”那一刻,他脑海里第一个闪过的念头,便是:少年时的顾怀玉,是怎么熬过那十年的?
  那时候的顾怀玉,还不是宰执,不曾权倾天下。
  他也要站在那些肮脏谄媚、满目昏聩的朝堂之上,一步一步,走过浮沉。
  顾怀玉难得露出几分怔忡,瞧着他的眼神似春雪消融般温和,唇角却讥诮般的轻勾,“本相才不会像你这般坐以待毙。”
  他说得很快很果敢,举重若轻般随意,“既然没有希望,那我就去成为别人的希望。”
  “当别人都有了希望,我也就有了希望。”
  夜幕降临,京城华灯初上。
  朱雀大街沿街灯楼高悬,火树银花不夜天,流光溢彩间映出熙攘人群笑语喧哗。
  老严与裴靖逸并骑出城门,老严勒马回望,感叹道:“我在宁州待了十几年,从没见过京城的元夕灯节。”
  他抬头望向远处高悬的灯楼,“听说今年最大的一盏‘朝日照天宫’,整整三丈高,点亮时能把整条街映成白昼。”
  “你见过吗?”
  裴靖逸忽然扬鞭催马,将满城灯火抛在身后,声音丢在急促的风里,“见过。”
  “比这亮千万倍。”
  第56章 必须爬得更高,更快,强到……
  新年一到, 整座帝京仿佛从骨缝里都溢出腾腾热气。
  街道两侧商铺门前悬起桃符,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人群川流不息, 热闹非凡。
  一顶青色轿子停在恒泰钱庄的门前,轿帘低垂, 只露出一截修长的手指,轻轻叩叩窗棂。
  门迎是个机灵人, 见惯达官显贵, 一眼就瞧出这轿子虽不张扬,可用料讲究, 抬轿的仆役也规矩森严,绝非寻常人家。
  他连忙堆着笑迎上前, 躬身道:“这位大人,可是要办银票兑付?”
  那跟在轿后的随从说:“我家大人要见你们管事的。”
  “小的这就去请掌柜来。”
  门迎说罢正要走, 轿中忽然传来一声淡漠打断:“我要见的是魏青涯。”
  那门迎愣在原地,魏青涯是恒泰钱庄背后的东家这件事, 鲜少有人知晓。
  可对方竟直呼其名,显然来头不小。
  他不敢怠慢, 连忙点头哈腰:“好好好,小的这就进去禀报!”
  魏青涯的宅子就在钱庄临近的宅院,外墙低调不起眼, 内里却大有乾坤。
  钱庄掌柜听到门迎的通报,一路急匆匆地赶到宅院深处的暖阁。
  阁内, 魏青涯斜倚在榻上听书, 身旁两名侍女一个捧着暖手炉,一个正在温酒。
  说书先生是从和月楼请来的,讲的正是近日大热的《顾相智斗东辽使》。
  “话说那东辽使臣乌维仗着蛮力, 竟敢当众挑衅,满朝文武噤若寒蝉,连皇帝老儿头上都冒冷汗——”
  “只见顾相虎目一震,就这么看一眼,竟吓得乌维手中弯刀‘咣当’落地!”
  “顾相厉喝一声,‘蛮夷之邦,也敢在我大宸放肆?’,那声如洪钟,吓得东辽使团个个面如土色……”
  魏青涯听得津津有味,手还在膝盖打着节拍。
  这段书他听了不下十回,换了三四个说书先生,内容每次都不一样,越讲越离谱。
  前一个说顾相眉头一皱,便让东辽头号使臣跪地求饶。
  今日又讲成了顾相一声厉喝,使团就吓得转身就走,连夜收拾包袱要逃出京。
  故事荒诞不羁,一听都是胡编乱造的,但魏青涯听得起劲,爱听,是真爱听。
  民间传说嘛,越传越神,他觉得就算十有八九是胡扯,剩下那一分真,也够叫人折服的。
  如今整个帝京提起顾怀玉,哪个不是双眼放光?
  掌柜不敢贸然打断,直到一段书说完,才上前低声道:“东家,外头有位贵客要见您,轿子就停在钱庄门口,瞧着是朝廷来的大官。”
  魏青涯端起桌上温好的酒,不慌不忙地抿一口酒,“我又不是哪家青楼的花魁,他点名要见,我就得见?”
  掌柜一噎,神情为难。
  魏青涯知道他要说什么,手指一弹杯沿,“就说他来晚了,我死了七天了,尸水都从棺木流出来了,怕惊贵人,不方便见客。”
  掌柜声音更小地劝道:“东家无官职在身,若朝廷挑刺……”
  “挑刺?”
  魏青涯手中酒盏“砰”地落回几案,身子往后一仰,窝进那一张锦绣软榻里,“小爷巴不得他们找茬,挨几鞭子也好过给那些穿官袍的龟孙下跪。”
  掌柜实在劝不动,只能应了一声,躬身退下。
  他刚踏出门槛,便听里头那人一声高喊,带着几分张狂的醉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魏青涯这一嗓子,吓得说书先生一个激灵,醒木都掉在了地上。
  “继续啊!”
  魏青涯突然来了精神,从软榻上直起身子,眼睛亮得吓人,“说到哪儿了?相爷是怎么让那帮东辽蛮子吃瘪的?”
  说书先生手忙脚乱地捡起醒木,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回东家,说到顾相爷在朝堂上……”
  “对对对!”
  魏青涯一拍大腿,像个听戏入迷的孩童般催促道,“就是那段!再说一遍相爷让乌维那厮跪下的那段!”
  说书先生继续讲起《顾相智斗东辽使》的故事。
  *
  裴靖逸与严峥一路疾驰离京,宁州厢军哗变的消息还没传到京城,事关重大,他便没对严峥明说。
  直到第二日傍晚,两人在驿站歇脚时,正遇上一队风尘仆仆的驿卒。
  那为首的驿丞脸色煞白,正与驿卒低声交谈。
  严峥隐约听见“宁州”、“兵变”几个字眼,手中茶碗“当啷”一声落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