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徐公公忍不住咳了一声,低声问道:“谢状元可记得那位公子有何特征?”
谢少陵目光不动,“他左手写字,一手精绝颜体,世所罕有。”
稍顿一下,他似不经意地补充道:“字好看,人更好看。”
“谢卿倒是重情。”
元琢唇角微扬,并不在意他要找的人,他早就见过这天底下字写得最好,长得也最好的人了,“朕准了,徐伴伴,传旨让禁卫在京城细访。”
谢少陵闻言,当即郑重下拜:“臣谢陛下恩典。”
“陛下……”谢少陵忽然又道,声音里带着几分迟疑,“若寻到此人,臣斗胆请陛下再赐一恩。”
元琢挑眉:“哦?”
“臣想...”谢少陵难得露出几分赧然,轻咳道:“他若愿意,请陛下为臣与梅公子赐婚。”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大宸朝虽不乏好男风者,但多是权贵们私下豢养几个清秀小倌,藏在后院把玩。
即便是最荒唐的纨绔子弟,也断不会将这等事摆到明面上来。
若真有娶男子为妻的,那都是要被戳着脊梁骨骂一辈子的,不仅自己仕途尽毁,连带着家族都要蒙羞。
徐公公手中的拂尘“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怎么一个两个的都……
几位年迈的学士方才还在夸赞谢少陵文采无双,这会已经气得胡子直抖。
有个别甚至开始脸红脖子粗,快要晕厥,仿佛谢少陵这一句话就辱没了整个文坛清誉。
元琢眸光骤然发冷,“你可知这是何地?”
谢少陵神色坦然,不卑不亢地道:“这是集英殿,大宸最庄严之地,臣在此所言,字字肺腑。”
他抬眸直视天子,声音清朗:“臣非一时兴起,更非轻狂戏言,求陛下赐婚,正是因家父家母最重礼法,若无圣旨,断不会允准。”
“谢卿。”元琢指尖轻叩龙案,“你可知这道旨意若下,你的仕途……”
“臣知晓。”谢少陵毫不犹豫地打断,“臣寒窗十载,为的是辅佐明君,治国安邦,若因私情被黜,臣甘之如饴。”
元琢眸光微动,声音里带着几分意味深长:“朕准了,若寻到那位梅公子,而他亦愿意……”
殿内再次哗然。
礼部尚书直接跪倒在地:“陛下三思啊!这、这有违祖制!”
元琢猛然起身,龙袍的袖子冷冷拂过案几,“祖制?他们两情相悦,违了祖制又如何?”
徐公公连忙低头拾起落地的拂尘,心跳如擂鼓。
他最清楚,陛下这句话看似是替谢状元撑腰,实则……
谢少陵不给礼部尚书再劝的机会,深深叩首:“臣谢主隆恩。”
同一时刻,午门东侧。
董丹虞站在人群末尾,十七八岁的少年身形如新竹般挺拔,他下意识抿着唇,带着几分少年特有的倔强。
耳边还回荡着“谢少陵状元”的唱名声。
他本不敢妄想一甲之位,可当“探花郎董丹虞”五个字划破长空时,他整个人如遭雷击,僵在原地。
中了?
他猛地抬头,金榜上“董”字铁画银钩,墨迹森然,仿佛要刺穿他的眼眶。
“探花郎董丹虞!”
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撞击,指尖冰凉发麻。
董丹虞自幼活在父亲阴影下,人人只道他是“董太师的儿子”,可今日他凭自己站上了集英殿!
他转身就要去寻父亲旧部报喜,忽听身后一声轻唤:“董探花留步。”
回头见是个面白无须的小太监,笑得恭敬。
“徐公公有句话带给探花郎。”
小太监声音压得极低,“您这名次,是顾相从落卷堆里亲手捞出来的。”
董丹虞神色一僵,袖中拳头骤然握紧。
“原本这三甲里没您的名字。”小太监皮笑肉不笑,“是顾相在御前说您的好话,这三甲的榜上才能有您的名字。”
说完也不等他回应,转身便走了。
董丹虞良久没动。
他虽从未见过顾怀玉,但这个人的名字却如影随形。
十岁那年,他第一次听到顾瑜这个名字,那夜父亲在书房大发雷霆,怒吼至今犹在耳边,“顾瑜此奸不除!大宸永无宁日!”
十二岁入国子监,祭酒颤颤惊惊地告诫:“董公子切记,朝中有个笑面虎,名唤顾瑜,此人心狠手辣,残害忠良,是大奸大恶之人!”
就连府里最慈祥的老管家,提起顾相都会变了脸色:“少爷可知道,老爷那些门生是怎么没的?都是被顾相给……”
这些年来,“顾怀玉”三个字就像悬在头顶的刀,是长辈们口中十恶不赦的奸佞,是清流党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
他是董太师的儿子,天生就是“顾党”眼中钉,原以为这人会借殿试压他一头,却没想到竟替他说话了。
董丹虞看向远处金碧辉煌的宫门,不禁眯起眼睛问:“你……究竟图什么?”
暮色四合,相府的青石道已点起琉璃灯。
江州的灾民已到京城,沈浚忙碌一整日,官袍未换便匆匆赶来,远远便瞧见屋廊下立着个高大身影。
裴靖逸抱臂靠在朱漆柱旁,几个丫鬟匆匆走过他身边,一个个忽然掩住嘴咯咯笑,笑得花枝乱颤,仿佛想起什么好玩的事情。
沈浚不知前几日那荒唐一幕,只朝他客气疏离地一拱手:“裴将军。”
裴靖逸懒懒回礼,连站姿都没变一下,“沈大人。”
沈浚抚了抚袖边尘土,“裴将军这是在相府当差?怎么寸步不离跟着相爷?”
裴靖逸从这话里听出几丝酸味,斜眼睨着他,“承蒙顾相赏识,非要留我在身边。”
沈浚目光透出锐利,语气却似闲谈般随意,话锋一转,“将军入京几年了?”
“两年。”裴靖逸眉头挑起。
沈浚温声道:“真巧,两年前,正值先帝最后一次生辰,宫中热闹得很。”
说着,他笑意更深几分,“想必将军应当是见过相爷送给先帝的大礼了?”
裴靖逸漫不经心答:“没留意。”
“将军是没留意,因为相爷什么都没送。”
沈浚直视裴靖逸,沉声说道:“当日是顾皇后代替相爷备的礼。”
裴靖逸眸光微动。
“裴将军应当知道,先帝最爱这些虚礼。”
沈浚的声音压得极低,意味深长,“每年生辰,满朝文武绞尽脑汁搜罗奇珍异宝,就为博龙颜一悦。”
裴靖逸当然知晓这些事。
他爹做节度使那几年,年年派人进京送礼,送过西域汗血宝马、千年珊瑚、东海明珠,就差把自个捆成花篮送进宫里去。
睿帝贪得狠,瘪芝麻都得榨出油来。
沈浚目光冷冽,气息却克制疏离,“但相爷从未送过先帝一份礼,每年都是顾皇后代他送礼。”
裴靖逸毫无兴趣偏过头,眼底却含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笑意。
沈浚见他这般作态,眼底寒意更甚,“将军可知当今天子登基那日,相爷送了什么?”
裴靖逸眉头挑起微妙弧度,猜到了答案,“横竖顾相不会送。”
“将军猜中了。”
沈浚的嗓音冷得像冰,一字一顿道:“相爷只是将内务库制的旒冕递给陛下。”
裴靖逸嘴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他当即垂眸,眼角微微弯起,淡淡然地说:“沈大人记性真是不错。”
“上月我去崇政殿面圣。”
沈浚能坐到中书令的位子上,记性可不是一般的好,“御案上有个空锦盒,那是相爷用来装旒冕的,天子至今当个宝贝似的奉着。”
裴靖逸嘴角的笑意彻底凝固。
沈浚此刻笑得极为温和恬淡,娓娓道来:“相爷身在高位多年,从不轻赠礼,先帝与陛下都未得过他一件他的赠礼。”
“你那块帕子,是他唯一一次送人东西。”
裴靖逸睨他一眼,露出几分戏弄的神色,“沈大人为何不早说?”
“若是知道顾相的礼物这般珍贵——”他声音里含着戏谑,听起来似真似假,“我必将日日揣在心口,夜夜压在枕下,日日夜夜跟顾相亲近。”
沈浚面色骤然一阴。
顾相那可是在先帝在时便以白衣入阁,执掌枢要,新帝登基后更是总领朝政,一言可定天下兴衰。
御前赐座不拜,便是天子也要尊一声“宰执”的人物,满朝文武见之无不屏息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人拿来当玩笑说什么“日日夜夜亲近”?!
沈浚袖中的手攥得骨节发白,“将军慎言,相爷清誉,非你我可妄议。”
说罢,他广袖一振,竟直接转身面向主屋方向,整肃衣冠后恭恭敬敬地跪了下来。
“下官沈浚,求见相爷。”
他的声音清朗端正,仿佛方才那些狎昵之语从未入耳。
青石板上的身影笔直如松,连官袍下摆都铺展得一丝不苟。
谢少陵目光不动,“他左手写字,一手精绝颜体,世所罕有。”
稍顿一下,他似不经意地补充道:“字好看,人更好看。”
“谢卿倒是重情。”
元琢唇角微扬,并不在意他要找的人,他早就见过这天底下字写得最好,长得也最好的人了,“朕准了,徐伴伴,传旨让禁卫在京城细访。”
谢少陵闻言,当即郑重下拜:“臣谢陛下恩典。”
“陛下……”谢少陵忽然又道,声音里带着几分迟疑,“若寻到此人,臣斗胆请陛下再赐一恩。”
元琢挑眉:“哦?”
“臣想...”谢少陵难得露出几分赧然,轻咳道:“他若愿意,请陛下为臣与梅公子赐婚。”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大宸朝虽不乏好男风者,但多是权贵们私下豢养几个清秀小倌,藏在后院把玩。
即便是最荒唐的纨绔子弟,也断不会将这等事摆到明面上来。
若真有娶男子为妻的,那都是要被戳着脊梁骨骂一辈子的,不仅自己仕途尽毁,连带着家族都要蒙羞。
徐公公手中的拂尘“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怎么一个两个的都……
几位年迈的学士方才还在夸赞谢少陵文采无双,这会已经气得胡子直抖。
有个别甚至开始脸红脖子粗,快要晕厥,仿佛谢少陵这一句话就辱没了整个文坛清誉。
元琢眸光骤然发冷,“你可知这是何地?”
谢少陵神色坦然,不卑不亢地道:“这是集英殿,大宸最庄严之地,臣在此所言,字字肺腑。”
他抬眸直视天子,声音清朗:“臣非一时兴起,更非轻狂戏言,求陛下赐婚,正是因家父家母最重礼法,若无圣旨,断不会允准。”
“谢卿。”元琢指尖轻叩龙案,“你可知这道旨意若下,你的仕途……”
“臣知晓。”谢少陵毫不犹豫地打断,“臣寒窗十载,为的是辅佐明君,治国安邦,若因私情被黜,臣甘之如饴。”
元琢眸光微动,声音里带着几分意味深长:“朕准了,若寻到那位梅公子,而他亦愿意……”
殿内再次哗然。
礼部尚书直接跪倒在地:“陛下三思啊!这、这有违祖制!”
元琢猛然起身,龙袍的袖子冷冷拂过案几,“祖制?他们两情相悦,违了祖制又如何?”
徐公公连忙低头拾起落地的拂尘,心跳如擂鼓。
他最清楚,陛下这句话看似是替谢状元撑腰,实则……
谢少陵不给礼部尚书再劝的机会,深深叩首:“臣谢主隆恩。”
同一时刻,午门东侧。
董丹虞站在人群末尾,十七八岁的少年身形如新竹般挺拔,他下意识抿着唇,带着几分少年特有的倔强。
耳边还回荡着“谢少陵状元”的唱名声。
他本不敢妄想一甲之位,可当“探花郎董丹虞”五个字划破长空时,他整个人如遭雷击,僵在原地。
中了?
他猛地抬头,金榜上“董”字铁画银钩,墨迹森然,仿佛要刺穿他的眼眶。
“探花郎董丹虞!”
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撞击,指尖冰凉发麻。
董丹虞自幼活在父亲阴影下,人人只道他是“董太师的儿子”,可今日他凭自己站上了集英殿!
他转身就要去寻父亲旧部报喜,忽听身后一声轻唤:“董探花留步。”
回头见是个面白无须的小太监,笑得恭敬。
“徐公公有句话带给探花郎。”
小太监声音压得极低,“您这名次,是顾相从落卷堆里亲手捞出来的。”
董丹虞神色一僵,袖中拳头骤然握紧。
“原本这三甲里没您的名字。”小太监皮笑肉不笑,“是顾相在御前说您的好话,这三甲的榜上才能有您的名字。”
说完也不等他回应,转身便走了。
董丹虞良久没动。
他虽从未见过顾怀玉,但这个人的名字却如影随形。
十岁那年,他第一次听到顾瑜这个名字,那夜父亲在书房大发雷霆,怒吼至今犹在耳边,“顾瑜此奸不除!大宸永无宁日!”
十二岁入国子监,祭酒颤颤惊惊地告诫:“董公子切记,朝中有个笑面虎,名唤顾瑜,此人心狠手辣,残害忠良,是大奸大恶之人!”
就连府里最慈祥的老管家,提起顾相都会变了脸色:“少爷可知道,老爷那些门生是怎么没的?都是被顾相给……”
这些年来,“顾怀玉”三个字就像悬在头顶的刀,是长辈们口中十恶不赦的奸佞,是清流党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
他是董太师的儿子,天生就是“顾党”眼中钉,原以为这人会借殿试压他一头,却没想到竟替他说话了。
董丹虞看向远处金碧辉煌的宫门,不禁眯起眼睛问:“你……究竟图什么?”
暮色四合,相府的青石道已点起琉璃灯。
江州的灾民已到京城,沈浚忙碌一整日,官袍未换便匆匆赶来,远远便瞧见屋廊下立着个高大身影。
裴靖逸抱臂靠在朱漆柱旁,几个丫鬟匆匆走过他身边,一个个忽然掩住嘴咯咯笑,笑得花枝乱颤,仿佛想起什么好玩的事情。
沈浚不知前几日那荒唐一幕,只朝他客气疏离地一拱手:“裴将军。”
裴靖逸懒懒回礼,连站姿都没变一下,“沈大人。”
沈浚抚了抚袖边尘土,“裴将军这是在相府当差?怎么寸步不离跟着相爷?”
裴靖逸从这话里听出几丝酸味,斜眼睨着他,“承蒙顾相赏识,非要留我在身边。”
沈浚目光透出锐利,语气却似闲谈般随意,话锋一转,“将军入京几年了?”
“两年。”裴靖逸眉头挑起。
沈浚温声道:“真巧,两年前,正值先帝最后一次生辰,宫中热闹得很。”
说着,他笑意更深几分,“想必将军应当是见过相爷送给先帝的大礼了?”
裴靖逸漫不经心答:“没留意。”
“将军是没留意,因为相爷什么都没送。”
沈浚直视裴靖逸,沉声说道:“当日是顾皇后代替相爷备的礼。”
裴靖逸眸光微动。
“裴将军应当知道,先帝最爱这些虚礼。”
沈浚的声音压得极低,意味深长,“每年生辰,满朝文武绞尽脑汁搜罗奇珍异宝,就为博龙颜一悦。”
裴靖逸当然知晓这些事。
他爹做节度使那几年,年年派人进京送礼,送过西域汗血宝马、千年珊瑚、东海明珠,就差把自个捆成花篮送进宫里去。
睿帝贪得狠,瘪芝麻都得榨出油来。
沈浚目光冷冽,气息却克制疏离,“但相爷从未送过先帝一份礼,每年都是顾皇后代他送礼。”
裴靖逸毫无兴趣偏过头,眼底却含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笑意。
沈浚见他这般作态,眼底寒意更甚,“将军可知当今天子登基那日,相爷送了什么?”
裴靖逸眉头挑起微妙弧度,猜到了答案,“横竖顾相不会送。”
“将军猜中了。”
沈浚的嗓音冷得像冰,一字一顿道:“相爷只是将内务库制的旒冕递给陛下。”
裴靖逸嘴角微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他当即垂眸,眼角微微弯起,淡淡然地说:“沈大人记性真是不错。”
“上月我去崇政殿面圣。”
沈浚能坐到中书令的位子上,记性可不是一般的好,“御案上有个空锦盒,那是相爷用来装旒冕的,天子至今当个宝贝似的奉着。”
裴靖逸嘴角的笑意彻底凝固。
沈浚此刻笑得极为温和恬淡,娓娓道来:“相爷身在高位多年,从不轻赠礼,先帝与陛下都未得过他一件他的赠礼。”
“你那块帕子,是他唯一一次送人东西。”
裴靖逸睨他一眼,露出几分戏弄的神色,“沈大人为何不早说?”
“若是知道顾相的礼物这般珍贵——”他声音里含着戏谑,听起来似真似假,“我必将日日揣在心口,夜夜压在枕下,日日夜夜跟顾相亲近。”
沈浚面色骤然一阴。
顾相那可是在先帝在时便以白衣入阁,执掌枢要,新帝登基后更是总领朝政,一言可定天下兴衰。
御前赐座不拜,便是天子也要尊一声“宰执”的人物,满朝文武见之无不屏息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人拿来当玩笑说什么“日日夜夜亲近”?!
沈浚袖中的手攥得骨节发白,“将军慎言,相爷清誉,非你我可妄议。”
说罢,他广袖一振,竟直接转身面向主屋方向,整肃衣冠后恭恭敬敬地跪了下来。
“下官沈浚,求见相爷。”
他的声音清朗端正,仿佛方才那些狎昵之语从未入耳。
青石板上的身影笔直如松,连官袍下摆都铺展得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