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顾怀玉倚着青玉凭几,指尖翻过一页纸,眉梢微蹙。
那是元琢昨日交给太傅的策论,朱批墨字,太傅评语工整:“陛下天资聪颖,见解独到,实乃少年英才。”
顾怀玉嗤笑一声,将策论铺在案几,提笔蘸墨,随意几笔涂掉满纸的字,画出一个大王八。
若是寻常少年写的策论,担得上太傅这一句评价,可元琢是天子,只做少年英才,比顾怀玉所要求的还差得远。
殿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元琢在门外停住,指尖下意识抚平龙袍上并不存在的褶皱,深吸一口气,才推门而入。
“宰执。”
他低声道,目光炯炯看顾怀玉,声音里含着几分少年人的忐忑。
顾怀玉没起身,甚至没抬眼,指尖点了点案上的策论。
元琢轻步走过去,见到涂鸦的王八,不由轻轻一笑,随即正色说:“太傅说朕写得不错,卿觉得呢?”
顾怀玉终于抬眸,手臂搁在案几,都懒得动一下,只是朝他勾了勾手指。
元琢俯下身凑到他身边,“卿觉得朕何处写得不好?朕改。”
顾怀玉瞧着他,不咸不淡开口:“不必改了,陛下日后将心思用在正途,比弯弯绕绕强。”
元琢指尖微微收紧,却并未露出半分不满,反而认真点头:“卿教训得是。”
顾怀玉神色稍缓,目光落在他怀中的卷子上。
元琢将殿试的朱卷铺开,低声介绍道:“此人名为谢少陵,朕见他答得不错,拿来给卿瞧瞧。”
顾怀玉目光扫过,不愧是他欣赏的人才,有几分他少年时的风采,这文章也写得像他,言简意赅,字字锋锐。
他指尖轻轻落在“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一句上轻轻一敲,唇角微扬。
真是难得的好文章。
元琢目光悄悄落在顾怀玉的侧脸,那欣赏之意明明白白,心里不由泛酸。
片刻后,元琢又抱来一摞卷子。
顾怀玉坐得久了,脊背微僵,指尖抵在眉心轻轻按了按。
徐公公见状,连忙上前要替他捧卷,元琢却已伸手接过。
“朕来吧。”
天子站在顾怀玉身侧,双手端着卷子,一张一张展开,供他审阅。
顾怀玉倒没觉得有什么,小畜生伺候他天经地义,以前又不是没这样伺候过。
他是无所谓,可满屋的太监和御史,一个个脸色发白,强装着视而不见。
这么看卷子方便多了,顾怀玉只需微微抬眼,点头或摇头,便定了一个贡士的去留——进太学院,或黜落归乡。
旁边的御史看得心惊胆战,这不过点头之间,便定人生死。
点头,便是留。
摇头,便是弃。
天子却始终沉稳站在一旁,垂目瞧着他的脸,替他小心地翻页递卷。
殿内静得能听见纸页翻动的轻响。
不多时,有宫人轻手轻脚进来,是小太监,手中捧着一盏青花瓷药碗。
“相爷,该用药了。”
顾怀玉坐起身来,那药的色泽似乎比他之前喝得更深一些,他还未语,元琢便说道:“朕让太医院换的新方子,比以前那副温和些。”
新药?
顾怀玉盯着药碗,指尖未动,小畜生为何关心他的身体?不是日夜盼着他病入膏肓,好能趁机夺权么?
天子见他迟疑,忽然伸手接过药碗,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低头抿一大口。
“没下毒。”他声音微沉,将碗递回去,唇角还沾着一点药渍,“朕试过了。”
顾怀玉倒不担心他下毒,那也太着急了,他心里好笑,伸手接过药碗。
可就在他抬手时,元琢指尖不经意碰了他的手背,碗中药汁一晃,洒出几滴,落在顾怀玉苍白的手背。
药汤滚烫。
元琢几乎是本能地俯身,舌尖重重舔过那一片泛红的皮肤。
顾怀玉的手背微凉,药汁的苦涩混着他袖间清香,竟有种令人沉沉欲醉的感觉。
元琢舌尖情不自禁地停留,那点肌肤很快被他舔得发烫,像雪地里晕开的一抹胭脂。
殿内瞬间死寂。
御史手中的笔“啪”地掉在地上,徐公公连忙闭上眼睛,恨不得立即戳瞎自己的眼睛。
顾怀玉眉头一挑,缓缓抽回手。
元琢仿佛被惊醒一般,猛地直起身,再看向顾怀玉的手背,还沾着亮晶晶的水痕,那是他的……
“陛下。”
顾怀玉拿出帕子,若无其事擦拭手背,语气平静,波澜不起,“你心中可有三甲的人选?”
昔日吴王为将士吮疽,将士感其恩义,誓死效忠。
可后来呢?
后来那将士战死沙场,吴王转头便纳了他的妻女为妾。
元琢倒是学得快,连“收买人心”这一套都学会了。
可惜,用错了人,他顾怀玉不吃这一套。
元琢盯着他举起的手腕,那腕骨间的朱砂痣若隐若现,竟有些意犹未尽,荒唐地想扯开那碍事的袖子,再……
他被这个念头惊到,仓皇后退半步,半响才道:“朕心中有。”
顾怀玉目光扫过案几厚厚一沓朱卷,有意考考他识人眼光,“陛下挑出来,让我看看。”
元琢不敢看他的脸,故作镇定地翻找朱卷,从其中抽出三张来,依次排开在案几上。
不出顾怀玉所料,状元果然是谢少陵,他微微点头,榜眼与他心中所想的人一样,唯独探花郎不同。
他沉思一瞬,瞧着少年天子低头时微红的耳尖,忽然伸手:“过来。”
元琢怔住,走到他身边,垂眼虚心受教的模样。
“冠歪了。”顾怀玉淡淡道。
元琢僵硬地俯身凑近,微微屏住鼻息,感受着微凉的指尖拂过他的发顶,这双手令多少人头颅落地,此刻却温柔地为他整理冠冕。
顾怀玉轻声问道:“董丹虞才学如何?”
“……上等。”
“为何不选?”
“……”
顾怀玉两指猝不及防狠狠拧住他耳朵,没好气地问:“因为他是董太师之子?”
元琢痛得“嘶”一声,却没有挣脱,只是垂眼盯着地上。
顾怀玉指尖的耳朵被拧得发烫,他松开手,轻声命令:“抬头看我。”
元琢缓缓抬眼,漆黑的眸子直直望进他眼底,竟带着几分执拗。
到底算半个儿子,顾怀玉神态稍稍温和几分,“因私废公的本事是跟谁学的?我何时教过你这个?”
元琢喉结滚动,几乎要脱口而出:父皇教的。
朝中只要敢跟你作对的,都被父皇寻个由头扔到诏狱里。
父皇为你杀过的大臣不计其数,你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父皇从来不管,事事袒护你。
可这些话在唇齿间滚了又滚,最终只化作一声低哑的:“朕知错了。”
顾怀玉瞧着他这副样就来气,不轻不重拍几下元琢脸颊,“我会怕他入朝对付我?清流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董太师都不怕白发人送黑发人,我怕什么?”
元琢脸被拍得一抹浅红,缓缓点头,“卿说得对,明日放榜,朕点他做探花郎。”
顾怀玉哪能不知他心里不服气,却也不想再教训,挥挥手,低头理卷,“去罢。”
元琢低眉顺眼地应了声“是”,躬身退后两步,步履稳妥,姿态规整,无可挑剔。
他神情依然一成不变,快步走在前,徐公公低头小碎步跟在身后。
直到走出很远,他突然顿住脚步,仔细摸着自己发烫的耳垂,脸色透出几分异样的红晕,“为他弃个人算什么?若他愿意,朕连江山都……”
徐公公浑身一颤,手中的拂尘差点落地,我的老天爷,你可别再说了!
天子手指缓缓抚过自己的唇瓣,那里方才还触碰过那人肌肤,少年的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含着隐约委屈:“徐伴伴,你说……是不是非要朕把心剖出来,他才能明白?”
徐公公两眼望天,心如死灰。
翌日,太常寺礼乐落下帷幕,集英殿上金榜定音。
徐公公展诏,高声宣读三甲人选。“一甲第一名,谢少陵!”
谢少陵立于金榜之下,听闻自己高中状元,也不过略一挑眉,神色如常。
倒是一旁看榜的举子们纷纷侧目,这般荣宠加身,竟连半分喜色都不露?
元琢高坐御座,目光在谢少陵身上冷冷停留片刻,一个小小的状元,不过如此。
“赐金花乌纱、御马游街。”
“陛下。”
谢少陵突然躬身行礼,声音清朗,“臣斗胆,想用这些赏赐换一个恩典。”
殿中顿时一静。
元琢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一叩:“哦?”
“臣想请陛下帮忙寻一个人。”谢少陵抬起头,眼中难得流露出一丝急切,“月前臣在和月楼偶遇一位梅姓公子,江南人士,与臣一见如故。”
那是元琢昨日交给太傅的策论,朱批墨字,太傅评语工整:“陛下天资聪颖,见解独到,实乃少年英才。”
顾怀玉嗤笑一声,将策论铺在案几,提笔蘸墨,随意几笔涂掉满纸的字,画出一个大王八。
若是寻常少年写的策论,担得上太傅这一句评价,可元琢是天子,只做少年英才,比顾怀玉所要求的还差得远。
殿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元琢在门外停住,指尖下意识抚平龙袍上并不存在的褶皱,深吸一口气,才推门而入。
“宰执。”
他低声道,目光炯炯看顾怀玉,声音里含着几分少年人的忐忑。
顾怀玉没起身,甚至没抬眼,指尖点了点案上的策论。
元琢轻步走过去,见到涂鸦的王八,不由轻轻一笑,随即正色说:“太傅说朕写得不错,卿觉得呢?”
顾怀玉终于抬眸,手臂搁在案几,都懒得动一下,只是朝他勾了勾手指。
元琢俯下身凑到他身边,“卿觉得朕何处写得不好?朕改。”
顾怀玉瞧着他,不咸不淡开口:“不必改了,陛下日后将心思用在正途,比弯弯绕绕强。”
元琢指尖微微收紧,却并未露出半分不满,反而认真点头:“卿教训得是。”
顾怀玉神色稍缓,目光落在他怀中的卷子上。
元琢将殿试的朱卷铺开,低声介绍道:“此人名为谢少陵,朕见他答得不错,拿来给卿瞧瞧。”
顾怀玉目光扫过,不愧是他欣赏的人才,有几分他少年时的风采,这文章也写得像他,言简意赅,字字锋锐。
他指尖轻轻落在“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一句上轻轻一敲,唇角微扬。
真是难得的好文章。
元琢目光悄悄落在顾怀玉的侧脸,那欣赏之意明明白白,心里不由泛酸。
片刻后,元琢又抱来一摞卷子。
顾怀玉坐得久了,脊背微僵,指尖抵在眉心轻轻按了按。
徐公公见状,连忙上前要替他捧卷,元琢却已伸手接过。
“朕来吧。”
天子站在顾怀玉身侧,双手端着卷子,一张一张展开,供他审阅。
顾怀玉倒没觉得有什么,小畜生伺候他天经地义,以前又不是没这样伺候过。
他是无所谓,可满屋的太监和御史,一个个脸色发白,强装着视而不见。
这么看卷子方便多了,顾怀玉只需微微抬眼,点头或摇头,便定了一个贡士的去留——进太学院,或黜落归乡。
旁边的御史看得心惊胆战,这不过点头之间,便定人生死。
点头,便是留。
摇头,便是弃。
天子却始终沉稳站在一旁,垂目瞧着他的脸,替他小心地翻页递卷。
殿内静得能听见纸页翻动的轻响。
不多时,有宫人轻手轻脚进来,是小太监,手中捧着一盏青花瓷药碗。
“相爷,该用药了。”
顾怀玉坐起身来,那药的色泽似乎比他之前喝得更深一些,他还未语,元琢便说道:“朕让太医院换的新方子,比以前那副温和些。”
新药?
顾怀玉盯着药碗,指尖未动,小畜生为何关心他的身体?不是日夜盼着他病入膏肓,好能趁机夺权么?
天子见他迟疑,忽然伸手接过药碗,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低头抿一大口。
“没下毒。”他声音微沉,将碗递回去,唇角还沾着一点药渍,“朕试过了。”
顾怀玉倒不担心他下毒,那也太着急了,他心里好笑,伸手接过药碗。
可就在他抬手时,元琢指尖不经意碰了他的手背,碗中药汁一晃,洒出几滴,落在顾怀玉苍白的手背。
药汤滚烫。
元琢几乎是本能地俯身,舌尖重重舔过那一片泛红的皮肤。
顾怀玉的手背微凉,药汁的苦涩混着他袖间清香,竟有种令人沉沉欲醉的感觉。
元琢舌尖情不自禁地停留,那点肌肤很快被他舔得发烫,像雪地里晕开的一抹胭脂。
殿内瞬间死寂。
御史手中的笔“啪”地掉在地上,徐公公连忙闭上眼睛,恨不得立即戳瞎自己的眼睛。
顾怀玉眉头一挑,缓缓抽回手。
元琢仿佛被惊醒一般,猛地直起身,再看向顾怀玉的手背,还沾着亮晶晶的水痕,那是他的……
“陛下。”
顾怀玉拿出帕子,若无其事擦拭手背,语气平静,波澜不起,“你心中可有三甲的人选?”
昔日吴王为将士吮疽,将士感其恩义,誓死效忠。
可后来呢?
后来那将士战死沙场,吴王转头便纳了他的妻女为妾。
元琢倒是学得快,连“收买人心”这一套都学会了。
可惜,用错了人,他顾怀玉不吃这一套。
元琢盯着他举起的手腕,那腕骨间的朱砂痣若隐若现,竟有些意犹未尽,荒唐地想扯开那碍事的袖子,再……
他被这个念头惊到,仓皇后退半步,半响才道:“朕心中有。”
顾怀玉目光扫过案几厚厚一沓朱卷,有意考考他识人眼光,“陛下挑出来,让我看看。”
元琢不敢看他的脸,故作镇定地翻找朱卷,从其中抽出三张来,依次排开在案几上。
不出顾怀玉所料,状元果然是谢少陵,他微微点头,榜眼与他心中所想的人一样,唯独探花郎不同。
他沉思一瞬,瞧着少年天子低头时微红的耳尖,忽然伸手:“过来。”
元琢怔住,走到他身边,垂眼虚心受教的模样。
“冠歪了。”顾怀玉淡淡道。
元琢僵硬地俯身凑近,微微屏住鼻息,感受着微凉的指尖拂过他的发顶,这双手令多少人头颅落地,此刻却温柔地为他整理冠冕。
顾怀玉轻声问道:“董丹虞才学如何?”
“……上等。”
“为何不选?”
“……”
顾怀玉两指猝不及防狠狠拧住他耳朵,没好气地问:“因为他是董太师之子?”
元琢痛得“嘶”一声,却没有挣脱,只是垂眼盯着地上。
顾怀玉指尖的耳朵被拧得发烫,他松开手,轻声命令:“抬头看我。”
元琢缓缓抬眼,漆黑的眸子直直望进他眼底,竟带着几分执拗。
到底算半个儿子,顾怀玉神态稍稍温和几分,“因私废公的本事是跟谁学的?我何时教过你这个?”
元琢喉结滚动,几乎要脱口而出:父皇教的。
朝中只要敢跟你作对的,都被父皇寻个由头扔到诏狱里。
父皇为你杀过的大臣不计其数,你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父皇从来不管,事事袒护你。
可这些话在唇齿间滚了又滚,最终只化作一声低哑的:“朕知错了。”
顾怀玉瞧着他这副样就来气,不轻不重拍几下元琢脸颊,“我会怕他入朝对付我?清流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董太师都不怕白发人送黑发人,我怕什么?”
元琢脸被拍得一抹浅红,缓缓点头,“卿说得对,明日放榜,朕点他做探花郎。”
顾怀玉哪能不知他心里不服气,却也不想再教训,挥挥手,低头理卷,“去罢。”
元琢低眉顺眼地应了声“是”,躬身退后两步,步履稳妥,姿态规整,无可挑剔。
他神情依然一成不变,快步走在前,徐公公低头小碎步跟在身后。
直到走出很远,他突然顿住脚步,仔细摸着自己发烫的耳垂,脸色透出几分异样的红晕,“为他弃个人算什么?若他愿意,朕连江山都……”
徐公公浑身一颤,手中的拂尘差点落地,我的老天爷,你可别再说了!
天子手指缓缓抚过自己的唇瓣,那里方才还触碰过那人肌肤,少年的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含着隐约委屈:“徐伴伴,你说……是不是非要朕把心剖出来,他才能明白?”
徐公公两眼望天,心如死灰。
翌日,太常寺礼乐落下帷幕,集英殿上金榜定音。
徐公公展诏,高声宣读三甲人选。“一甲第一名,谢少陵!”
谢少陵立于金榜之下,听闻自己高中状元,也不过略一挑眉,神色如常。
倒是一旁看榜的举子们纷纷侧目,这般荣宠加身,竟连半分喜色都不露?
元琢高坐御座,目光在谢少陵身上冷冷停留片刻,一个小小的状元,不过如此。
“赐金花乌纱、御马游街。”
“陛下。”
谢少陵突然躬身行礼,声音清朗,“臣斗胆,想用这些赏赐换一个恩典。”
殿中顿时一静。
元琢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一叩:“哦?”
“臣想请陛下帮忙寻一个人。”谢少陵抬起头,眼中难得流露出一丝急切,“月前臣在和月楼偶遇一位梅姓公子,江南人士,与臣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