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她正琢磨着又有什么值得系统单独发出警报的危机事件之时,府上的管事刘丙忙不迭的从院内追了出来,紧随其后的,竟然还有本该去授课的阿桓,以及两三名候府的私卫成员。
刘子晔目光微动,反倒平静了下来。
那两名私卫一马当先,单膝在地请罪:“小侯爷!属下们失职,一时不查,竟叫府上看守着的朝照私逃了!”
果然如此,刘子晔心中了然。
当初系统对于朝照即将被放出府一事,就发出了危机预警。当初她没能做到取人性命,也早知很难不出半分意外的,真的将一个人关上一辈子。
三级危机。
不算大有不算小。
可是究竟,这个曾经背叛原主的亲卫朝照,身上会有什么值得引发这种危机的因素?
那两名私卫还在请罪:“属下已经通知了候府的其他私卫,以及管事刘丙,在候府内外,搜查朝照的踪迹!他长期活动受限,体力有限,不可能真的跑的那么远!属下一定全力追回逃奴,请小侯爷责罚!”
刘子晔已经蹬上了她自己这辆带着轿厢的汽车。
车门依旧开启,刘子晔看了眼地上跪着的私卫和管事刘丙,以及焦虑之色难掩的阿桓。
她道:“不必再追。至于你们走失了犯人一事,查实全程交书至靳劼处,若涉及了府上私卫以外之人,交由刘管家,各自依着规矩领罚。”
说完这些话,“刷拉”一声关闭了车门。
不就是个中等程度的危机吗?
现在的自己,早已不是四年前的自己。她倒要看看,会究竟是个什么!
西关郡的郡关大街上,朝照时隔四年,首次迈出西关侯大门。
这四年来,他被困于西关侯府之中,虽然吃用和应有的日常所需,从来不曾短缺。可到底太久不得见天日。
趁着夜色,看守他的人一时不察,从自己的院子逃了出来。甫一得到自由,那种心脏直欲从喉咙中吐出来的感受,让他又爽快又恶心。
然而,他做梦也想不到,待到天光大亮之时,目中所见,会是这样一副几欲射穿他瞳孔的景象。
道路、宅子,从未曾见过、亦不知究竟是何用的形式奇特的建筑,都让他大惊失色。
当一辆喷着白汽、四个轮子骨碌碌自己往前转的东西,从他面前驶过,担惊受怕了一整夜,又受了太多刺激的朝照,“嗷——”了一嗓子,躲进一见挂着“公厕”牌子,可以随便自由进出的街边房子里。
在这间公厕的隔间,小心翼翼住了两天之后,朝照确认西关候府上下并没有在全城展开对他的大肆搜捕。
又一个午夜,他终于大着胆子从隔间溜出来。
逃出去,他一定要逃出西关郡。
第87章
燕京。
天禧一十三年大周朝与戎狄八部之间的征战,以大周朝皇帝在燕京极其高调的犒赏全军结束。
然而私下里,刘坚显然对百万大军出征,却不曾擒获任一部族的王汗这一战果感到不满。
第二年,天熙一十四年初春,再发旨意,要求大军再次集结,第二次征伐西北。
隐没在冰川沼泽深处的八部王汗,听闻了消息,自然是继续藏匿。只拿准了一个原则,就是不同大周朝的士兵正面交锋。
是年冬,大周七十万大军,又一次无功而返。
但这一次,大军出征却实际不曾获得任何战果的事实,已难以掩饰。七十万大军也在此次征伐之中,溃散近十万,无从索迹。
燕京朝堂之中,关于这一场战争的反对之声高涨。虽然没有人真的敢站出来,单面直斥皇帝刘坚之非。
但连续两年受命征伐西北的大将军秦峰,却在纷纷朝议当中,不得不自请去职。
秦家乃是刘坚自潜邸之时,就一直支持他的将门,如今秦家正值盛年的秦峰被迫去职,若要再从秦家再择大将,无论是能力还是威望,都难以交托带领全军的大将军之职。
最重要的是,其他人都不足以压制池家如今的新一代主将池牧。
然而池牧与池家是什么立场?
刘坚怎么可能会将军权与兵符交托其手。
日日朝会都被气的脸色铁青,却无法拿出实际的战果出来。
但到了此时,他仍然不认为决定征伐西北是一个错误。
在刘坚看来,朝堂之上那些反对与指责的声音,大半都不过是他那个最善笼络拨弄民心与人心的好太子,在暗中支持挑唆。
这一年之中,之前下狱的公主驸马,虽然被控制在狱中,但案件的调查进展却极其缓慢,始终未能将驸马定罪处刑。
在下定决心要对太子势力进行铲除之时,刘坚未曾想到,自己这个看似纯孝的太子儿子在朝堂之上,已经俱备这番影响力。
使得他的第一波发难,至今未能得见应有的成效。
垂拱殿后殿,大周朝的当朝宰相褚博瞻受皇帝赐座,正坐在一张矮杌之上。
已经年逾五旬的褚博瞻面带忧虑,劝谏道:“陛下,依老臣之见,与戎狄八部争一时之长短当属次要。当此局面,您如何稳住朝中局势,使得您的无上君权,使我大周朝不至于变生肘腋,方为重中之重啊!”
刘坚对褚家的信任绝非其他人可比,因而当这一番劝他中止继续发起与戎狄八部下一次战端的话,被褚博瞻这番在私下会见当中当面直言,反倒没有十分反感。
他稍稍思索片刻,道:“褚丞相一心为君计,朕不是不知。”
“只是……”他说到这里抬了眼看褚博瞻。
“丞相所言肘腋之变,可还有更妥当的计策应对?”
事到如今,君臣之间就此事已经勿需避讳。
褚博瞻听完刘子晔所言,又道:“太子以一国储君之尊,行事狂悖,屡屡不敬君上。从前所谓纯孝,皆为虚名。此等不仁不孝之子,难堪继承我大周朝之江山,已毋庸质疑。”
“当年陪都凉宫修筑一事,太子妄图取圣上而代之心便已昭然若揭。只是太子早年营织多年,无论朝堂还是军中,其支持与追随者皆不在少。依老臣之间,若长期在朝堂之上,往复拉锯,无论对君上您抑或是万民,皆非福事。”
听他提起旧事,刘坚也忍不住怒火上涌。
“褚公所言不错。当年朕特命你们褚氏女婿崔铭为凉宫修筑副使,就是叫他明白他的界限在哪里。熟料,最终还是叫他闹出那样一番动作出来!倒是委屈了忠心办事的崔铭。”
褚博瞻轻轻叹了一口气:“我褚氏一族,愿为了圣上呕心沥血、肝脑涂地,区区一个女婿崔铭,为圣上吃上几年牢饭算什么!就是叫他吃上一辈子,也是他崔铭的福气!”
他这一番话说的刘坚心中熨帖,方才那一抹怒气也散却大半。
褚博瞻又道:“如今,太子不臣之心已如司马昭之心,依老臣之间,圣上不若换个路子,莫要总是为了江山社稷之稳、黎明百姓之福,而束手束脚。太子之所以有底气鼓动朝野文臣屡生事端,一来自恃其在太学学子之中的地位,其二,也最为至关重要的是,圣祖一朝的将门池家,对其态度鲜明的支持。”
提到池家,刘坚忍不住眼神一黯:“这个池瞻,多年来,眼中除了当年的圣祖皇帝,再装不下其他人。池家自恃其辅佐圣祖皇帝所创开国之功,当年在朕登基之前,就从不曾对朕一顾。若是他池家一辈子安安生生做一个为大周朝守土的将门,那朕看在圣祖皇帝的份儿上,倒也不愿与其计较。”
“可谁知……他偏偏却在十多年后,如此旗帜鲜明的跳出来,站在太子身后!”
刘坚怒火中烧,想起池瞻满头白发,却依旧桀骜的多次公然反对自己意见的场景,以及池家那个年少之时就出了不少风头的池牧将军。
他竟是于前年方知。
这位本该守卫皇帝,只忠于皇帝一人的皇城禁军武卫营少将军,竟然早已与太子有了勾结!
若不是他行动迅速,以军功升迁为名,将池牧从皇城禁军当中调离,转入中军十二卫,还不知这只盘踞在他皇城家门口的池少将,会给他带来多大的麻烦!
诸博瞻见刘坚转瞬之间面色阴沉,显然对池家已然痛恨到了骨子里。
他微微压低了声音,用极度郑重又诚挚无比的神情看着刘坚道:“陛下,池氏一日不除,太子之患便一日难解!我大周朝堂的清平安稳,也将是难以触及的奢求!”
刘坚猛的将视线扫过来:“池家在军中旧部亲朋甚重,你有何良策?”
“微臣有一计。既能得令陛下再度征伐西戎八部之计得行,还能同时将池氏主要势力,自军中拔除。届时,纵他太子有文臣支持、有太学生得声援,池氏一倒,除了束手待毙,亦别无它途。”
刘坚闻言,眸中兴味大盛:“褚公请言。”
天禧一十五年,燕京再发诏令。
诏命任时年十九岁的皇二子刘子焉为征讨大将军,于是年春带军继续征伐戎狄八部。
刘子晔目光微动,反倒平静了下来。
那两名私卫一马当先,单膝在地请罪:“小侯爷!属下们失职,一时不查,竟叫府上看守着的朝照私逃了!”
果然如此,刘子晔心中了然。
当初系统对于朝照即将被放出府一事,就发出了危机预警。当初她没能做到取人性命,也早知很难不出半分意外的,真的将一个人关上一辈子。
三级危机。
不算大有不算小。
可是究竟,这个曾经背叛原主的亲卫朝照,身上会有什么值得引发这种危机的因素?
那两名私卫还在请罪:“属下已经通知了候府的其他私卫,以及管事刘丙,在候府内外,搜查朝照的踪迹!他长期活动受限,体力有限,不可能真的跑的那么远!属下一定全力追回逃奴,请小侯爷责罚!”
刘子晔已经蹬上了她自己这辆带着轿厢的汽车。
车门依旧开启,刘子晔看了眼地上跪着的私卫和管事刘丙,以及焦虑之色难掩的阿桓。
她道:“不必再追。至于你们走失了犯人一事,查实全程交书至靳劼处,若涉及了府上私卫以外之人,交由刘管家,各自依着规矩领罚。”
说完这些话,“刷拉”一声关闭了车门。
不就是个中等程度的危机吗?
现在的自己,早已不是四年前的自己。她倒要看看,会究竟是个什么!
西关郡的郡关大街上,朝照时隔四年,首次迈出西关侯大门。
这四年来,他被困于西关侯府之中,虽然吃用和应有的日常所需,从来不曾短缺。可到底太久不得见天日。
趁着夜色,看守他的人一时不察,从自己的院子逃了出来。甫一得到自由,那种心脏直欲从喉咙中吐出来的感受,让他又爽快又恶心。
然而,他做梦也想不到,待到天光大亮之时,目中所见,会是这样一副几欲射穿他瞳孔的景象。
道路、宅子,从未曾见过、亦不知究竟是何用的形式奇特的建筑,都让他大惊失色。
当一辆喷着白汽、四个轮子骨碌碌自己往前转的东西,从他面前驶过,担惊受怕了一整夜,又受了太多刺激的朝照,“嗷——”了一嗓子,躲进一见挂着“公厕”牌子,可以随便自由进出的街边房子里。
在这间公厕的隔间,小心翼翼住了两天之后,朝照确认西关候府上下并没有在全城展开对他的大肆搜捕。
又一个午夜,他终于大着胆子从隔间溜出来。
逃出去,他一定要逃出西关郡。
第87章
燕京。
天禧一十三年大周朝与戎狄八部之间的征战,以大周朝皇帝在燕京极其高调的犒赏全军结束。
然而私下里,刘坚显然对百万大军出征,却不曾擒获任一部族的王汗这一战果感到不满。
第二年,天熙一十四年初春,再发旨意,要求大军再次集结,第二次征伐西北。
隐没在冰川沼泽深处的八部王汗,听闻了消息,自然是继续藏匿。只拿准了一个原则,就是不同大周朝的士兵正面交锋。
是年冬,大周七十万大军,又一次无功而返。
但这一次,大军出征却实际不曾获得任何战果的事实,已难以掩饰。七十万大军也在此次征伐之中,溃散近十万,无从索迹。
燕京朝堂之中,关于这一场战争的反对之声高涨。虽然没有人真的敢站出来,单面直斥皇帝刘坚之非。
但连续两年受命征伐西北的大将军秦峰,却在纷纷朝议当中,不得不自请去职。
秦家乃是刘坚自潜邸之时,就一直支持他的将门,如今秦家正值盛年的秦峰被迫去职,若要再从秦家再择大将,无论是能力还是威望,都难以交托带领全军的大将军之职。
最重要的是,其他人都不足以压制池家如今的新一代主将池牧。
然而池牧与池家是什么立场?
刘坚怎么可能会将军权与兵符交托其手。
日日朝会都被气的脸色铁青,却无法拿出实际的战果出来。
但到了此时,他仍然不认为决定征伐西北是一个错误。
在刘坚看来,朝堂之上那些反对与指责的声音,大半都不过是他那个最善笼络拨弄民心与人心的好太子,在暗中支持挑唆。
这一年之中,之前下狱的公主驸马,虽然被控制在狱中,但案件的调查进展却极其缓慢,始终未能将驸马定罪处刑。
在下定决心要对太子势力进行铲除之时,刘坚未曾想到,自己这个看似纯孝的太子儿子在朝堂之上,已经俱备这番影响力。
使得他的第一波发难,至今未能得见应有的成效。
垂拱殿后殿,大周朝的当朝宰相褚博瞻受皇帝赐座,正坐在一张矮杌之上。
已经年逾五旬的褚博瞻面带忧虑,劝谏道:“陛下,依老臣之见,与戎狄八部争一时之长短当属次要。当此局面,您如何稳住朝中局势,使得您的无上君权,使我大周朝不至于变生肘腋,方为重中之重啊!”
刘坚对褚家的信任绝非其他人可比,因而当这一番劝他中止继续发起与戎狄八部下一次战端的话,被褚博瞻这番在私下会见当中当面直言,反倒没有十分反感。
他稍稍思索片刻,道:“褚丞相一心为君计,朕不是不知。”
“只是……”他说到这里抬了眼看褚博瞻。
“丞相所言肘腋之变,可还有更妥当的计策应对?”
事到如今,君臣之间就此事已经勿需避讳。
褚博瞻听完刘子晔所言,又道:“太子以一国储君之尊,行事狂悖,屡屡不敬君上。从前所谓纯孝,皆为虚名。此等不仁不孝之子,难堪继承我大周朝之江山,已毋庸质疑。”
“当年陪都凉宫修筑一事,太子妄图取圣上而代之心便已昭然若揭。只是太子早年营织多年,无论朝堂还是军中,其支持与追随者皆不在少。依老臣之间,若长期在朝堂之上,往复拉锯,无论对君上您抑或是万民,皆非福事。”
听他提起旧事,刘坚也忍不住怒火上涌。
“褚公所言不错。当年朕特命你们褚氏女婿崔铭为凉宫修筑副使,就是叫他明白他的界限在哪里。熟料,最终还是叫他闹出那样一番动作出来!倒是委屈了忠心办事的崔铭。”
褚博瞻轻轻叹了一口气:“我褚氏一族,愿为了圣上呕心沥血、肝脑涂地,区区一个女婿崔铭,为圣上吃上几年牢饭算什么!就是叫他吃上一辈子,也是他崔铭的福气!”
他这一番话说的刘坚心中熨帖,方才那一抹怒气也散却大半。
褚博瞻又道:“如今,太子不臣之心已如司马昭之心,依老臣之间,圣上不若换个路子,莫要总是为了江山社稷之稳、黎明百姓之福,而束手束脚。太子之所以有底气鼓动朝野文臣屡生事端,一来自恃其在太学学子之中的地位,其二,也最为至关重要的是,圣祖一朝的将门池家,对其态度鲜明的支持。”
提到池家,刘坚忍不住眼神一黯:“这个池瞻,多年来,眼中除了当年的圣祖皇帝,再装不下其他人。池家自恃其辅佐圣祖皇帝所创开国之功,当年在朕登基之前,就从不曾对朕一顾。若是他池家一辈子安安生生做一个为大周朝守土的将门,那朕看在圣祖皇帝的份儿上,倒也不愿与其计较。”
“可谁知……他偏偏却在十多年后,如此旗帜鲜明的跳出来,站在太子身后!”
刘坚怒火中烧,想起池瞻满头白发,却依旧桀骜的多次公然反对自己意见的场景,以及池家那个年少之时就出了不少风头的池牧将军。
他竟是于前年方知。
这位本该守卫皇帝,只忠于皇帝一人的皇城禁军武卫营少将军,竟然早已与太子有了勾结!
若不是他行动迅速,以军功升迁为名,将池牧从皇城禁军当中调离,转入中军十二卫,还不知这只盘踞在他皇城家门口的池少将,会给他带来多大的麻烦!
诸博瞻见刘坚转瞬之间面色阴沉,显然对池家已然痛恨到了骨子里。
他微微压低了声音,用极度郑重又诚挚无比的神情看着刘坚道:“陛下,池氏一日不除,太子之患便一日难解!我大周朝堂的清平安稳,也将是难以触及的奢求!”
刘坚猛的将视线扫过来:“池家在军中旧部亲朋甚重,你有何良策?”
“微臣有一计。既能得令陛下再度征伐西戎八部之计得行,还能同时将池氏主要势力,自军中拔除。届时,纵他太子有文臣支持、有太学生得声援,池氏一倒,除了束手待毙,亦别无它途。”
刘坚闻言,眸中兴味大盛:“褚公请言。”
天禧一十五年,燕京再发诏令。
诏命任时年十九岁的皇二子刘子焉为征讨大将军,于是年春带军继续征伐戎狄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