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小时候,哑女常常偷望着珍珠脖子,白玉观音随着她跑跳而晃动,心里充满了说不清的羡慕。
那莹润的光泽,那细腻的触感,仿佛代表着某种她无法企及的亲密和宠爱。
她不敢否认,自己真的很喜欢。
可水姐,从未主动提起过。
她也从不敢开口讨要。
那份渴望,像一颗深埋的种子,在心底沉默地生长。
此刻,哑女颤抖着伸出手,指尖冰凉。
她极其小心地避开那些脆弱的骨骼,用食指和拇指的指尖,轻轻捏住那截褪色的红绳,屏住呼吸,极其轻柔地将它从珍珠胸腔的骨骼缝隙间提了出来。
白玉观音沾着些许泥土,落在她同样沾满泥土的掌心。
她用手心在裤子上用力擦了擦,才敢去触碰那小小的玉坠。
冰凉的触感瞬间传来,但很快,又被掌心的温度焐暖。
她用手指一遍遍摩挲着玉观音的轮廓、线条,每一处细微的起伏。
那温润细腻的质感,穿越七年的时光,终于实实在在地落在了她的指尖。
然而,在她心里翻涌的,并非对这白玉本身价值的珍视。
一个难以压制的念头,如同棺椁中冰冷的白骨,清晰地浮现出来:
是不是只有戴上这块珍珠拥有的白玉观音,水姐才会真正地、像对珍珠那样,认定自己这个女儿呢?
在水姐的心里,自己,终究不是她真正的女儿么?
作者的话
陈与瞳
作者
07-10
看到这里的伙伴!!非常感谢!!最近还在修文,如果等不及的朋友可以重新退出加载。等得及可等全文更差不多了再重读哈!增加了哑女不会梳麻花辫(因为她没有朋友姐妹,所以从小并没有机会编辫子练习),而她的头发都是水姐梳的,这也是母女间的情感联系。水姐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剁整只鸡,变成骨泥(鸡很便宜,而且压力真的很大哈哈哈)。然后水姐嗜酒,酒量极差,每次都是哑女从菩萨供桌上倒一小瓶盖给她。希望细节让人物更立体些!感谢不作雨老师的建议55555
第62章 ☆、62八个姐姐,他是最小的儿子
哑女还陷在遥远的回忆里,不停地摩挲着手中的白玉观音。
“突、突、突”,摩托声由远及近,又走远了。
被声音打断,她才猛地回神,一把将手中之物藏进口袋深处。
指尖随即触到另一个硬物,那粒在住持蒲团下发现的胶囊。
她小心地隔着纸包捏了捏,内容物仍旧挺括,还好。
紧绷的心弦略松了半分。
眼下,整条街都沉入了睡眠,药店的卷帘门紧闭。
现在想打听胶囊的事,恐怕难度不小,只能按下,等明天再说了。
眼下最重要的,是去哪儿过夜。
老院子或者这儿?不行,蛇蚁蚊虫太多。
刚离开的公寓楼?摄像头太多了,保安难免不会发现。
回想来的路上,她似乎瞥见一家超市,灯火通明,就在前方不远,顶多四五百米。
哑女打定主意,把东西收拾好装进背包,铁锹留下,拍了拍衣服上的浮土,往大马路上走去。
晚上十点多的超市,没有白日的热闹,连光亮也透着一股倦怠。
空气里混杂着熟食区的香气和日用品好闻的味道。
哑女直奔打折区,时间不早了,只剩下些实在卖不出去的产品。
临近保质期的面包,蔫头耷脑的水果和冷柜里的速食。
她目光落在两盒“嘎抛”上,嘎抛就是加了椰糖的辣椒炒猪肉末。
这家十分难得,每份饭上还赠送一个煎得金黄的溏心蛋。
性价比合适,她连保质期都没看,就走向了收银台。
餐饮区的塑料桌椅全都空着,荧光灯管滋滋作响,映着地面油亮的反光。
她挑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先拧开大瓶水的盖子,咕咚咕咚灌下几大口。
然后撕开饭盒的塑料膜,顾不得形象,狼吞虎咽起来。
米饭裹着辛辣鲜香的肉末,再吸一口溏心蛋液,一大口混在嘴巴里搅拌着,甜的辣的咸的都有。
她一边往嘴里塞食物,一边习惯性地打量着整个超市的格局:收银台、出口、监控探头的位置、通往仓库的窄门等等。
这是她自逃亡来养成的本能,警惕着任何可能的危险。
胃袋被填满,紧绷的神经也松缓了些许。
然而,这份短暂的安宁并未持续多久。
还不到十二点,一个穿着超市马甲的年轻店员就搓着手,带着歉意走了过来:“那个,不好意思啊,我们准备打烊了。”
哑女一愣,顺着店员示意的方向望去,门口玻璃上贴着营业时间:6:00-24:00。
她抱歉地点点头,尽量保持乐观:还好,晚饭吃完了,不然在大马路上吃饭就太狼狈了。
似乎全然忘了,她正流落街头的无奈。
走出超市,凉意袭来。
超市门前街灯昏黄,将她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
几个卖炒粉、烤串的夜宵摊子还在顽强地亮着灯,油烟混着辣椒味飘散,零星几个食客缩着脖子,正在等取自己的餐食。
更多的小摊早已收拾停当,用石块压着油腻的防水布,把车子停到了角落里。
街道两旁,店铺的卷帘门紧闭,整条街新与旧混杂。
很奇怪,明明新建了不少建筑,可是很快新的就和旧的融为一体,毫无违和感。
大概是因为颜色,不论多新的建筑,只要被太阳晒过,就等于强加上了灰扑扑的滤镜。
哑女想,绝不能露宿街头。
她深知夜晚的街头等于什么,没有监控,只有醉汉和眼神不善的男人。
目光逡巡着远处,终于定格在那熟悉的红绿招牌上。
走了3分钟,哑女站到了便利店前,711的自动门“叮咚”一声滑开。
店员程式化的“欢迎光临”飘过,哑女没回应,低着头,径直飘向最里侧。
那里,靠着墙的矮货架上堆着些蒙尘的报纸杂志。
她蹲下身,背靠冰冷的金属货架,把自己尽量缩成一团,随手抽出一份当天的《清苔府报》。
府报版面简陋,头版是国家大事,翻过来是占据版面一半的国际版和另一半的府内新闻,尽是些“张三家鸡丢了”、“李四家狗找到了”的豆腐块。
她原本只想用这油墨味打发漫漫长夜,或者碰碰运气看有没有禅修院住持的蛛丝马迹。
却意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佛爷。
报道篇幅不小,细数这位华裔“大善人”如何慷慨解囊,几乎包揽了清苔府大半慈善事业的光彩。
字里行间堆砌着赞誉,甚至提到他“孝感动天”,再忙也坚持陪母亲用早餐。
报道末尾不经意带了一句: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上有八位姐姐的佛爷……
八个姐姐,他是最小的儿子!
哑女像被电流击中,猛地坐直身体。
“咚!”后脑勺结结实实撞在铁货架上,剧痛让她忍不住“哎哟”一声叫了出来。
声音?我会说话了?
她惊愕地捂住自己的嘴,心脏狂跳,几乎要冲破胸膛。
她又试着说了句“萨瓦迪卡”。
是真的,不是幻觉。刚才那声痛呼,真切地来自自己的喉咙。
巨大的惊喜隐去了疼痛,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拿起那份报纸,一字一句地重新咀嚼那篇报道。
八个姐姐,他是最小的儿子。
原来她和水姐最初的直觉没有错。
这个佛爷,就是他们要找的“九爷”!
那天府尹恭敬禀报的对象,根本不是什么住持。住持只是接话,但他不是该回答的人。
难怪当时水姐质问住持“你是不是佛爷,是不是九爷”时,住持脸上掠过一丝诧异。
那不是身份被戳穿的惊慌,而是被错认的愕然。
豁然开朗的瞬间,寒意却更深了。
府尹、医生、住持……他们都在拼命掩盖的人,就是这位披着慈善家外衣的佛爷,也就是九爷!
疲惫像潮水般重新涌来,几乎要将她淹没。
她需要休息,哪怕片刻。
哑女小心把那份报纸塞回架子最底层,从背包里扯出一件脏兮兮工装外套,把它蒙在头上,严实地裹住自己,蜷缩在货架与墙壁形成的夹角里,与环境融为一体。
极度的疲惫和紧张让她很快沉入黑暗,但便利店的自动门每一次“叮咚”响起,都将她猛地拽回现实。
惊醒,迷糊,再沉下去……
睡眠反反复复,夜晚支离破碎。
所幸她蜷缩的角落靠着文具货架,深夜里鲜少有人光顾。
就这么,终于捱到了凌晨五点。
天色由墨黑转成灰蓝,她掀开外套,活动着僵麻的四肢。
走出711店门后,清冽的空气扑面而来。
那莹润的光泽,那细腻的触感,仿佛代表着某种她无法企及的亲密和宠爱。
她不敢否认,自己真的很喜欢。
可水姐,从未主动提起过。
她也从不敢开口讨要。
那份渴望,像一颗深埋的种子,在心底沉默地生长。
此刻,哑女颤抖着伸出手,指尖冰凉。
她极其小心地避开那些脆弱的骨骼,用食指和拇指的指尖,轻轻捏住那截褪色的红绳,屏住呼吸,极其轻柔地将它从珍珠胸腔的骨骼缝隙间提了出来。
白玉观音沾着些许泥土,落在她同样沾满泥土的掌心。
她用手心在裤子上用力擦了擦,才敢去触碰那小小的玉坠。
冰凉的触感瞬间传来,但很快,又被掌心的温度焐暖。
她用手指一遍遍摩挲着玉观音的轮廓、线条,每一处细微的起伏。
那温润细腻的质感,穿越七年的时光,终于实实在在地落在了她的指尖。
然而,在她心里翻涌的,并非对这白玉本身价值的珍视。
一个难以压制的念头,如同棺椁中冰冷的白骨,清晰地浮现出来:
是不是只有戴上这块珍珠拥有的白玉观音,水姐才会真正地、像对珍珠那样,认定自己这个女儿呢?
在水姐的心里,自己,终究不是她真正的女儿么?
作者的话
陈与瞳
作者
07-10
看到这里的伙伴!!非常感谢!!最近还在修文,如果等不及的朋友可以重新退出加载。等得及可等全文更差不多了再重读哈!增加了哑女不会梳麻花辫(因为她没有朋友姐妹,所以从小并没有机会编辫子练习),而她的头发都是水姐梳的,这也是母女间的情感联系。水姐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剁整只鸡,变成骨泥(鸡很便宜,而且压力真的很大哈哈哈)。然后水姐嗜酒,酒量极差,每次都是哑女从菩萨供桌上倒一小瓶盖给她。希望细节让人物更立体些!感谢不作雨老师的建议55555
第62章 ☆、62八个姐姐,他是最小的儿子
哑女还陷在遥远的回忆里,不停地摩挲着手中的白玉观音。
“突、突、突”,摩托声由远及近,又走远了。
被声音打断,她才猛地回神,一把将手中之物藏进口袋深处。
指尖随即触到另一个硬物,那粒在住持蒲团下发现的胶囊。
她小心地隔着纸包捏了捏,内容物仍旧挺括,还好。
紧绷的心弦略松了半分。
眼下,整条街都沉入了睡眠,药店的卷帘门紧闭。
现在想打听胶囊的事,恐怕难度不小,只能按下,等明天再说了。
眼下最重要的,是去哪儿过夜。
老院子或者这儿?不行,蛇蚁蚊虫太多。
刚离开的公寓楼?摄像头太多了,保安难免不会发现。
回想来的路上,她似乎瞥见一家超市,灯火通明,就在前方不远,顶多四五百米。
哑女打定主意,把东西收拾好装进背包,铁锹留下,拍了拍衣服上的浮土,往大马路上走去。
晚上十点多的超市,没有白日的热闹,连光亮也透着一股倦怠。
空气里混杂着熟食区的香气和日用品好闻的味道。
哑女直奔打折区,时间不早了,只剩下些实在卖不出去的产品。
临近保质期的面包,蔫头耷脑的水果和冷柜里的速食。
她目光落在两盒“嘎抛”上,嘎抛就是加了椰糖的辣椒炒猪肉末。
这家十分难得,每份饭上还赠送一个煎得金黄的溏心蛋。
性价比合适,她连保质期都没看,就走向了收银台。
餐饮区的塑料桌椅全都空着,荧光灯管滋滋作响,映着地面油亮的反光。
她挑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先拧开大瓶水的盖子,咕咚咕咚灌下几大口。
然后撕开饭盒的塑料膜,顾不得形象,狼吞虎咽起来。
米饭裹着辛辣鲜香的肉末,再吸一口溏心蛋液,一大口混在嘴巴里搅拌着,甜的辣的咸的都有。
她一边往嘴里塞食物,一边习惯性地打量着整个超市的格局:收银台、出口、监控探头的位置、通往仓库的窄门等等。
这是她自逃亡来养成的本能,警惕着任何可能的危险。
胃袋被填满,紧绷的神经也松缓了些许。
然而,这份短暂的安宁并未持续多久。
还不到十二点,一个穿着超市马甲的年轻店员就搓着手,带着歉意走了过来:“那个,不好意思啊,我们准备打烊了。”
哑女一愣,顺着店员示意的方向望去,门口玻璃上贴着营业时间:6:00-24:00。
她抱歉地点点头,尽量保持乐观:还好,晚饭吃完了,不然在大马路上吃饭就太狼狈了。
似乎全然忘了,她正流落街头的无奈。
走出超市,凉意袭来。
超市门前街灯昏黄,将她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
几个卖炒粉、烤串的夜宵摊子还在顽强地亮着灯,油烟混着辣椒味飘散,零星几个食客缩着脖子,正在等取自己的餐食。
更多的小摊早已收拾停当,用石块压着油腻的防水布,把车子停到了角落里。
街道两旁,店铺的卷帘门紧闭,整条街新与旧混杂。
很奇怪,明明新建了不少建筑,可是很快新的就和旧的融为一体,毫无违和感。
大概是因为颜色,不论多新的建筑,只要被太阳晒过,就等于强加上了灰扑扑的滤镜。
哑女想,绝不能露宿街头。
她深知夜晚的街头等于什么,没有监控,只有醉汉和眼神不善的男人。
目光逡巡着远处,终于定格在那熟悉的红绿招牌上。
走了3分钟,哑女站到了便利店前,711的自动门“叮咚”一声滑开。
店员程式化的“欢迎光临”飘过,哑女没回应,低着头,径直飘向最里侧。
那里,靠着墙的矮货架上堆着些蒙尘的报纸杂志。
她蹲下身,背靠冰冷的金属货架,把自己尽量缩成一团,随手抽出一份当天的《清苔府报》。
府报版面简陋,头版是国家大事,翻过来是占据版面一半的国际版和另一半的府内新闻,尽是些“张三家鸡丢了”、“李四家狗找到了”的豆腐块。
她原本只想用这油墨味打发漫漫长夜,或者碰碰运气看有没有禅修院住持的蛛丝马迹。
却意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佛爷。
报道篇幅不小,细数这位华裔“大善人”如何慷慨解囊,几乎包揽了清苔府大半慈善事业的光彩。
字里行间堆砌着赞誉,甚至提到他“孝感动天”,再忙也坚持陪母亲用早餐。
报道末尾不经意带了一句: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上有八位姐姐的佛爷……
八个姐姐,他是最小的儿子!
哑女像被电流击中,猛地坐直身体。
“咚!”后脑勺结结实实撞在铁货架上,剧痛让她忍不住“哎哟”一声叫了出来。
声音?我会说话了?
她惊愕地捂住自己的嘴,心脏狂跳,几乎要冲破胸膛。
她又试着说了句“萨瓦迪卡”。
是真的,不是幻觉。刚才那声痛呼,真切地来自自己的喉咙。
巨大的惊喜隐去了疼痛,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重新拿起那份报纸,一字一句地重新咀嚼那篇报道。
八个姐姐,他是最小的儿子。
原来她和水姐最初的直觉没有错。
这个佛爷,就是他们要找的“九爷”!
那天府尹恭敬禀报的对象,根本不是什么住持。住持只是接话,但他不是该回答的人。
难怪当时水姐质问住持“你是不是佛爷,是不是九爷”时,住持脸上掠过一丝诧异。
那不是身份被戳穿的惊慌,而是被错认的愕然。
豁然开朗的瞬间,寒意却更深了。
府尹、医生、住持……他们都在拼命掩盖的人,就是这位披着慈善家外衣的佛爷,也就是九爷!
疲惫像潮水般重新涌来,几乎要将她淹没。
她需要休息,哪怕片刻。
哑女小心把那份报纸塞回架子最底层,从背包里扯出一件脏兮兮工装外套,把它蒙在头上,严实地裹住自己,蜷缩在货架与墙壁形成的夹角里,与环境融为一体。
极度的疲惫和紧张让她很快沉入黑暗,但便利店的自动门每一次“叮咚”响起,都将她猛地拽回现实。
惊醒,迷糊,再沉下去……
睡眠反反复复,夜晚支离破碎。
所幸她蜷缩的角落靠着文具货架,深夜里鲜少有人光顾。
就这么,终于捱到了凌晨五点。
天色由墨黑转成灰蓝,她掀开外套,活动着僵麻的四肢。
走出711店门后,清冽的空气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