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
林珠恹恹地走出教学楼,跨上共享电动车。
下午两点的阳光穿透梧桐叶,在柏油路上投下铜钱大的光斑。
北城的阳光像撒了层粗盐,每道光束都带着黄土高原的颗粒感。
电动车碾过北校区的青石路,太阳像融化的金箔把老钟楼晒得金黄。这座1934年建成的苏式建筑,砖缝里嵌着岁月的褶皱,抗战时期的弹孔像褪色的标点符号。
楼前百年梧桐的叶子蔫蔫地垂着,蝉鸣声在玻璃大棚的嗡响里显得格外沙哑。
再往前走,博览园的玻璃穹顶像水晶碗扣在草坪上,馆内55万份植物标本在冷气中沉睡。
路过试验田埂,戴草帽的学生正蹲在玉米地边记录玉米须颜色。陶土渠里的清水和塑料管中的营养液在向日葵田汇合,浇出一条流动的彩虹。无人机群喷出的白雾和远处扬起的草木灰一同掉落,像一篓星星被乱乱洒下来。
穿过植保学院,紫藤花爬满花廊。绕过青贮饲料塔,动物科学基地的学生们正在给秦川牛测量体温。
路尽头的图书馆在热浪中蒸腾。
电动车拐过唐代古槐下的坡道,林珠不得不眯起眼。
风像丝绸拂过脚踝。与前日在深南大道被空调外机热浪袭击的触感截然不同。她的防晒袖不再被汗水腌成半透明的蝉蜕,速干面料下的汗珠刚冒头就被秋风卷走,留下细微的瘙痒感。每口呼吸里带着的不再是汽车尾气的灼热,而是肉夹馍的焦香与粉笔灰的微尘。
如果不是那滑稽的乌龙,或许她此时此刻会在滨海大道上吹海风。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包围,欣赏夜晚闪烁的城市灯光。
可是当她在古槐的荫蔽下,看着无人机群在麦浪间织出的航线。忽然觉得连指缝里沾着的泥巴都是自然的馈赠。
她喜欢这里,喜欢这片被渭河滋养的黄土高原,喜欢那些被千年农具雕琢出的塬、梁、峁、川。
这里的沟壑不是地理书上的等高线,而是外婆用木犁教她识字的笔画。奔跑在秦岭褶皱深处的童年已把葡萄藤的虬劲刻进她的骨血。
她深深地热爱北农。
晨跑时总会遇见白发教授拎着布口袋在试验田捡麦穗,葡萄酒学院的紫薇树下,总有三两学生捧着自酿的桃红葡萄酒请路过的老校工品鉴。
她还记得本科的时候,在葡萄酒品鉴课上,老教授突然掏出手帕包着的搪瓷缸告诉他们那是他的导师当年用军用水壶改的醒酒器,热情地鼓动学生用iso杯对比差异。
当她带实习生在宁夏酒庄做橡木桶陈酿试验时,酿酒师骄傲地找出当年的毕业照告诉她:“学姐,我2007
级发酵工程的。”
她臣服于把每个踏入这座校园的人都变成大地忠实解读者的魔力。
心里默默地发誓一定要留在这里。
她松开车把,让电动车顺着缓坡自然下滑。仰起头,脸被树叶间漏下的光温柔地舔舐,感觉这里的风都更有生命力——先卷来青贮塔顶正在翻堆的燕麦秸秆味,接着是实验室排气口飘出的赤霞珠果渣发酵气息,最后那缕钻进防晒衣领口的,分明带着试验田盐碱土特有的苦咸。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每一处的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基因。
此刻擦过耳际的,是秦岭北麓的季风在塬上磨了千百年的粗粝。而昨日在深圳湾畔尝到的“海风气息”,是挟着太平洋寒流的咸雾。
林珠突然捏紧车闸,橡胶轮胎在青石路上擦出短促的嘶鸣。她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搜索半山风风火火地在网上宣传的“国货之光”,产地写的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
她闭上眼,在脑海中回忆那瓶酒的风味。咸鲜,像是海风中夹杂的盐粒。
得荣县,北依青藏高原,东接四川盆地,南邻云南迪庆,西连西藏芒康。周边被深切达2000米的金沙江峡谷、海拔达5000米以上的横断山脉环绕,距离最近的孟加拉湾直线距离也超过1200公里。
是哪门子的海风能吹到那儿?
施竞宇的酒,根本就不是国产酒!
如果是西拉的话,或许是澳大利亚的迈拉仑维尔、新西兰的霍克斯湾或者是法国的朗格多克?
中国中国,她在脑袋的数据库里不停翻找。会不会是河北昌黎的环渤海产区?山东烟台蓬莱的渤海湾?或者天津?或者大连?总之绝对不可能是得荣县!但如果半山的的确确是国产酒的话,为什么不直接写真实的产地?
林珠越想越不对劲。
怪不得,即使那瓶酒有着不俗的品质,依然需要处处打点。他不是不满足银奖、铜奖,而是根本不够格!
她立刻掉转车头,电瓶车却蔫蔫地发出没电的警报。她把车子拖到路边,然后扫开一辆脚踏车。轮子都要踩冒烟儿了,向葡萄酒学院狂奔而去。
第6章 ☆、006
林珠一个踉跄差点摔下去,施竞宇伸手抓住她的手臂,湿漉漉的额发几乎蹭过他下巴。指尖刚触到那截裸露的小臂便体会到那炽热的体温。温软的肌肤下,林珠的静脉随着剧烈的心跳在他掌心搏动,像只受惊的蜂鸟,急促的呼吸里泛着潮意。
他微微低头,垂眼时最先看到的是林珠濡湿的额角,碎发下的耳尖红得几乎透明,像被浸在打翻的红酒里。他的视线顺着那滴汗珠滑落的轨迹,停在她锁骨上方那道蜿蜒的疤。那道疤从颈侧蜿蜒到锁骨,像一株被揉碎的葡萄藤蔓在她的皮肤下延展出挣扎的根系。
和两年前的那株一模一样。
***
(两年前)
“请问你们能尝尝这瓶酒吗?”林珠喘着粗气把一瓶没有烫金字体,没有华丽徽章,只有简单的手绘酒标的土陶罐递上前。她头发凌乱,鬓边的碎发被汗水浸得一绺一绺贴在额边,眼镜因为奔跑歪歪斜斜地架在鼻梁上。
工作人员着急地收拾桌上的文件,一秒的班也不想多上。阿肯很不耐烦地让她下次报名参会,不然谁知道她给他们喝的是什么东西。林珠却执着地站在原地转动酒瓶展示,告诉他这瓶酒执行标准、生产许可编号都是齐全的。阿肯扫了她一眼,敷衍两句之后打发她走,说今年的选品会已经结束了,让她明年再来。
说到明年,林珠立刻不情愿起来。她开始抱怨酒大师的选品会不公,说:“你们每一年的选品会中国的展区都是最小的。除了两三家头部的酒庄,其它的小酒庄根本连进入会场的资格都没有。”阿肯见她缠着不放,便怼她一句“国产?还本土品种?切,谁买……”
林珠听着更是不肯罢休了,她想到进来的时候经过的几个展区就感到愤慨。
且不说名声斐然的红酒旧世界:法国、意大利、德国,就连南非产区的展区都大到可以立住好几颗仿真的猴面包树。展台前的空地甚至开阔到邀请了舞女表演热情奔放的祖鲁舞,竟然还有穿着兽皮短裙的鼓手在一旁奏乐。
“你们酒大师作为国内头部的红酒电商平台,应该多给国产葡萄酒机会,而不是对国产酒不屑一顾。”
阿肯把东西一拿,冲着身后的团队成员挥挥手嚷“走了,别磨蹭了。”说罢大步流星地就往外走。
林珠心一横,横跨半步挡住去路,不合脚的高跟鞋在地毯凹陷处踉跄着打转,转身便跟面前的人撞个正着。
黄毛仔瞬间收起脸上的不耐烦,毕恭毕敬地向面前的人叫了一声“宇总”。然后用抱怨的语气说这女的缠着他要推销“土特产”。
林珠快速捋过掉在额前的头发,挽到耳后,调整状态,深吸一口气。“宇总,请给我五分钟时间让我介绍这款用朔方山本土葡萄酿造的葡萄酒。”
施竞宇瞟了一眼林珠手上的陶罐,荒谬又礼貌地说:“抱歉,痛风犯了。”
林珠傻耳。
whatthef**k?
痛风?在这种时刻这种场合他说他……犯痛风?
黄毛阿肯领着一行人窃笑,像围观动物园里被拿着食物的游客逗弄的猴儿。
林珠傻傻地愣在那里,看着他们荒唐的背影扬长而去。
***
两个人僵持在门口。林珠从侧面的空隙看到阿肯在里面点头哈腰,眼睛笑到打弯,谄媚地一口一句“多谢院长的指点”,“多谢院长的照拂”。左边拜拜,再转身向右边连连“季教授、季教授”地道谢。
季蓓蓓看到林珠,赶
紧装作一团和气地样子招呼她进去。
林珠没抬头看施竞宇,视线只停留在他的喉结。她完全可以通过味道来辨认出他——雪松精油混着铜钱绿的味道。
虽然上一次闻到还是两年前,但这种诡异的香调实在令人记忆犹新。
林珠把它命名为“精致的铜钱臭”。
施竞宇在门口回了头,看到龚雪峰把林珠揽过去,笑眯眯地像和事佬一样开始调解昨天的“误会”。
他介绍林珠的时候用的词层层进阶:“得意门生”“神童”“红酒天才”,林珠用“过奖了”“老师抬爱了”来配合他的表演,一旁的季蓓蓓一边附和一边掩饰不住眼里的酸里酸气。
林珠恹恹地走出教学楼,跨上共享电动车。
下午两点的阳光穿透梧桐叶,在柏油路上投下铜钱大的光斑。
北城的阳光像撒了层粗盐,每道光束都带着黄土高原的颗粒感。
电动车碾过北校区的青石路,太阳像融化的金箔把老钟楼晒得金黄。这座1934年建成的苏式建筑,砖缝里嵌着岁月的褶皱,抗战时期的弹孔像褪色的标点符号。
楼前百年梧桐的叶子蔫蔫地垂着,蝉鸣声在玻璃大棚的嗡响里显得格外沙哑。
再往前走,博览园的玻璃穹顶像水晶碗扣在草坪上,馆内55万份植物标本在冷气中沉睡。
路过试验田埂,戴草帽的学生正蹲在玉米地边记录玉米须颜色。陶土渠里的清水和塑料管中的营养液在向日葵田汇合,浇出一条流动的彩虹。无人机群喷出的白雾和远处扬起的草木灰一同掉落,像一篓星星被乱乱洒下来。
穿过植保学院,紫藤花爬满花廊。绕过青贮饲料塔,动物科学基地的学生们正在给秦川牛测量体温。
路尽头的图书馆在热浪中蒸腾。
电动车拐过唐代古槐下的坡道,林珠不得不眯起眼。
风像丝绸拂过脚踝。与前日在深南大道被空调外机热浪袭击的触感截然不同。她的防晒袖不再被汗水腌成半透明的蝉蜕,速干面料下的汗珠刚冒头就被秋风卷走,留下细微的瘙痒感。每口呼吸里带着的不再是汽车尾气的灼热,而是肉夹馍的焦香与粉笔灰的微尘。
如果不是那滑稽的乌龙,或许她此时此刻会在滨海大道上吹海风。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包围,欣赏夜晚闪烁的城市灯光。
可是当她在古槐的荫蔽下,看着无人机群在麦浪间织出的航线。忽然觉得连指缝里沾着的泥巴都是自然的馈赠。
她喜欢这里,喜欢这片被渭河滋养的黄土高原,喜欢那些被千年农具雕琢出的塬、梁、峁、川。
这里的沟壑不是地理书上的等高线,而是外婆用木犁教她识字的笔画。奔跑在秦岭褶皱深处的童年已把葡萄藤的虬劲刻进她的骨血。
她深深地热爱北农。
晨跑时总会遇见白发教授拎着布口袋在试验田捡麦穗,葡萄酒学院的紫薇树下,总有三两学生捧着自酿的桃红葡萄酒请路过的老校工品鉴。
她还记得本科的时候,在葡萄酒品鉴课上,老教授突然掏出手帕包着的搪瓷缸告诉他们那是他的导师当年用军用水壶改的醒酒器,热情地鼓动学生用iso杯对比差异。
当她带实习生在宁夏酒庄做橡木桶陈酿试验时,酿酒师骄傲地找出当年的毕业照告诉她:“学姐,我2007
级发酵工程的。”
她臣服于把每个踏入这座校园的人都变成大地忠实解读者的魔力。
心里默默地发誓一定要留在这里。
她松开车把,让电动车顺着缓坡自然下滑。仰起头,脸被树叶间漏下的光温柔地舔舐,感觉这里的风都更有生命力——先卷来青贮塔顶正在翻堆的燕麦秸秆味,接着是实验室排气口飘出的赤霞珠果渣发酵气息,最后那缕钻进防晒衣领口的,分明带着试验田盐碱土特有的苦咸。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每一处的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基因。
此刻擦过耳际的,是秦岭北麓的季风在塬上磨了千百年的粗粝。而昨日在深圳湾畔尝到的“海风气息”,是挟着太平洋寒流的咸雾。
林珠突然捏紧车闸,橡胶轮胎在青石路上擦出短促的嘶鸣。她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搜索半山风风火火地在网上宣传的“国货之光”,产地写的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
她闭上眼,在脑海中回忆那瓶酒的风味。咸鲜,像是海风中夹杂的盐粒。
得荣县,北依青藏高原,东接四川盆地,南邻云南迪庆,西连西藏芒康。周边被深切达2000米的金沙江峡谷、海拔达5000米以上的横断山脉环绕,距离最近的孟加拉湾直线距离也超过1200公里。
是哪门子的海风能吹到那儿?
施竞宇的酒,根本就不是国产酒!
如果是西拉的话,或许是澳大利亚的迈拉仑维尔、新西兰的霍克斯湾或者是法国的朗格多克?
中国中国,她在脑袋的数据库里不停翻找。会不会是河北昌黎的环渤海产区?山东烟台蓬莱的渤海湾?或者天津?或者大连?总之绝对不可能是得荣县!但如果半山的的确确是国产酒的话,为什么不直接写真实的产地?
林珠越想越不对劲。
怪不得,即使那瓶酒有着不俗的品质,依然需要处处打点。他不是不满足银奖、铜奖,而是根本不够格!
她立刻掉转车头,电瓶车却蔫蔫地发出没电的警报。她把车子拖到路边,然后扫开一辆脚踏车。轮子都要踩冒烟儿了,向葡萄酒学院狂奔而去。
第6章 ☆、006
林珠一个踉跄差点摔下去,施竞宇伸手抓住她的手臂,湿漉漉的额发几乎蹭过他下巴。指尖刚触到那截裸露的小臂便体会到那炽热的体温。温软的肌肤下,林珠的静脉随着剧烈的心跳在他掌心搏动,像只受惊的蜂鸟,急促的呼吸里泛着潮意。
他微微低头,垂眼时最先看到的是林珠濡湿的额角,碎发下的耳尖红得几乎透明,像被浸在打翻的红酒里。他的视线顺着那滴汗珠滑落的轨迹,停在她锁骨上方那道蜿蜒的疤。那道疤从颈侧蜿蜒到锁骨,像一株被揉碎的葡萄藤蔓在她的皮肤下延展出挣扎的根系。
和两年前的那株一模一样。
***
(两年前)
“请问你们能尝尝这瓶酒吗?”林珠喘着粗气把一瓶没有烫金字体,没有华丽徽章,只有简单的手绘酒标的土陶罐递上前。她头发凌乱,鬓边的碎发被汗水浸得一绺一绺贴在额边,眼镜因为奔跑歪歪斜斜地架在鼻梁上。
工作人员着急地收拾桌上的文件,一秒的班也不想多上。阿肯很不耐烦地让她下次报名参会,不然谁知道她给他们喝的是什么东西。林珠却执着地站在原地转动酒瓶展示,告诉他这瓶酒执行标准、生产许可编号都是齐全的。阿肯扫了她一眼,敷衍两句之后打发她走,说今年的选品会已经结束了,让她明年再来。
说到明年,林珠立刻不情愿起来。她开始抱怨酒大师的选品会不公,说:“你们每一年的选品会中国的展区都是最小的。除了两三家头部的酒庄,其它的小酒庄根本连进入会场的资格都没有。”阿肯见她缠着不放,便怼她一句“国产?还本土品种?切,谁买……”
林珠听着更是不肯罢休了,她想到进来的时候经过的几个展区就感到愤慨。
且不说名声斐然的红酒旧世界:法国、意大利、德国,就连南非产区的展区都大到可以立住好几颗仿真的猴面包树。展台前的空地甚至开阔到邀请了舞女表演热情奔放的祖鲁舞,竟然还有穿着兽皮短裙的鼓手在一旁奏乐。
“你们酒大师作为国内头部的红酒电商平台,应该多给国产葡萄酒机会,而不是对国产酒不屑一顾。”
阿肯把东西一拿,冲着身后的团队成员挥挥手嚷“走了,别磨蹭了。”说罢大步流星地就往外走。
林珠心一横,横跨半步挡住去路,不合脚的高跟鞋在地毯凹陷处踉跄着打转,转身便跟面前的人撞个正着。
黄毛仔瞬间收起脸上的不耐烦,毕恭毕敬地向面前的人叫了一声“宇总”。然后用抱怨的语气说这女的缠着他要推销“土特产”。
林珠快速捋过掉在额前的头发,挽到耳后,调整状态,深吸一口气。“宇总,请给我五分钟时间让我介绍这款用朔方山本土葡萄酿造的葡萄酒。”
施竞宇瞟了一眼林珠手上的陶罐,荒谬又礼貌地说:“抱歉,痛风犯了。”
林珠傻耳。
whatthef**k?
痛风?在这种时刻这种场合他说他……犯痛风?
黄毛阿肯领着一行人窃笑,像围观动物园里被拿着食物的游客逗弄的猴儿。
林珠傻傻地愣在那里,看着他们荒唐的背影扬长而去。
***
两个人僵持在门口。林珠从侧面的空隙看到阿肯在里面点头哈腰,眼睛笑到打弯,谄媚地一口一句“多谢院长的指点”,“多谢院长的照拂”。左边拜拜,再转身向右边连连“季教授、季教授”地道谢。
季蓓蓓看到林珠,赶
紧装作一团和气地样子招呼她进去。
林珠没抬头看施竞宇,视线只停留在他的喉结。她完全可以通过味道来辨认出他——雪松精油混着铜钱绿的味道。
虽然上一次闻到还是两年前,但这种诡异的香调实在令人记忆犹新。
林珠把它命名为“精致的铜钱臭”。
施竞宇在门口回了头,看到龚雪峰把林珠揽过去,笑眯眯地像和事佬一样开始调解昨天的“误会”。
他介绍林珠的时候用的词层层进阶:“得意门生”“神童”“红酒天才”,林珠用“过奖了”“老师抬爱了”来配合他的表演,一旁的季蓓蓓一边附和一边掩饰不住眼里的酸里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