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对呀,那个私生子都上初中了,比你小不了几岁,说明他出轨好多年了,死渣男。”
“而且他能不能分一下轻重缓急啊,初中的家长会比你的高考动员会还重要吗?”
连珠炮的骂声中,纪风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解放。
过去,林慧栀在她心里树起了太多柱石,“你爸是我们家的顶梁柱”、“要尊重你爸爸”、“要让你爸喜欢你”……此刻,这些虚伪而沉重的柱石正在一一崩裂。
原来离开那些矫饰的话语,事实如此简单明了:自己有一个很糟糕的父亲,和一个不咋地的母亲,仅此而已。
原来承认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这天晚上,郁霖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回到学校礼堂,但身边不是同学,而是今天一起上课的这些病友。他再次被点到名字,走上舞台。这次台下传来的不是嘲笑声和嘘声,而是病友们的喝彩、打气。他的心脏没有狂跳,一步一步走得很稳当。
他站到舞台中央,台上其他人都消失了,而台下也只剩一个观众——是纪风。
第33章 ☆、33流浪汉
冬天的第一场雪落下,纪风才想起自己已经住院一个多月了。
这天的活动大厅格外安静,病人们三三两两趴在窗子边,看灰蒙蒙的鹅毛大雪覆盖天地。
一颗完整的雪花飘到窗玻璃上,纪风伸出手指,隔着玻璃想要感受雪花的温度,但玻璃太厚,她只留下了一个模糊的指印。
楼下行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匆匆走过,人行道上的积雪已经被踩成了烂糊的泥水。
“喂,你有没有觉得,我们在一个大大的真空玻璃罩里?”纪风轻声问。
身旁的郁霖“嗯?”了一声。
纪风接着说:“你看,外面在下雪,大家都穿着羽绒服,但我们还是穿着这身病号服。风,雪,我们都感受不到。外面的忙碌,痛苦,好像也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在这里吃了睡,睡了
吃,与世隔绝。”
“说不定我们早就到外太空了,玻璃外面的环境都是全息投影。”郁霖说,“其实地球早就完蛋了,我们病区就是诺亚方舟。”
“诺亚方舟为什么要载一群精神病离开地球?这对人类的延续有好处吗?”
“你没听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吗,说不定我们都是天才。”郁霖振振有词。
纪风被他自信的样子逗笑了:“好吧,希望你是对的。”
这时,纪风突然看到医院围墙下的草丛里有一只瑟瑟发抖的狗,毛发都被雪打湿了,满腿污泥,瘦骨嶙峋。
纪风指给郁霖看,郁霖叹了口气:“它这个样子,不知道能不能撑得过冬天。”
正说着,走廊上传来一阵嘈杂声,病人们都透过玻璃门朝外张望,只见保安和护工们押着一个流浪汉般的男人进入病区大门。
男人穿着一身看不出原本颜色的衣服,一头长发污秽不堪,他两手抠着病区的门框,拼命抵住身体,不肯进门,指甲都快陷进门里了。几个保安和护工使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的手从门上拽下来,将他强行弄进门。
男人暴怒,高声叫骂种种污言秽语,惹得护士们纷纷皱眉。
“这个样子的病人怎么送到我们这儿了?”护士长不满地问。
“没办法,最近病人多,封闭男病房那边满了,院长让先送到你们这里隔离。”护工答道。
男人突然转过头,对着护士长的脸狠狠啐了一口!
众人被这变故惊住,看热闹的病人们也目瞪口呆。
护士长被钉在原地,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这一口黄痰的浓烈恶臭从鼻腔直冲天灵盖。
小陈护士尖叫着掏出餐巾纸给护士长擦脸。护士长摆摆手,什么话也没说,走到厕所洗脸去了。
男人爆发出猖狂的笑声,让人心惊。
纪风感到一阵胆寒,住院这么久,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这种不受控的、有暴力倾向的病人。
郁霖见她一脸恐惧,安慰道:“放心,医生会给他打针吃药的,有这么多人看着,不会让他伤人的。”
纪风点点头,但不安的感觉始终在心头萦绕,她从小就很害怕紧张的气氛。
纪风爸妈很少吵架,每次闹矛盾的方式都是冷战,双方赌着气不肯发出一点声音,家里安静得像冰窖,无形的弦紧紧绷在空中。每到这种时候,纪风都尽量不在房间以外的区域活动,连吃饭时都不让餐具碰撞出一点声音。虽然爸妈不会迁怒于她,对她跟平常一样,但这种气氛还是让她胆战心惊。
在这样家庭氛围中浸泡久了,纪风养成了对紧张气氛极为敏感的体质,人群中哪怕有一点点冲突的苗头,她都会立即嗅出来,并像猫一样弓起脊柱。要么试图缓和气氛,要么逃开。
下午,几人一起上小姜医生的辩证行为疗法(dbt)的课程。跟前几天的认知行为疗法不同,辩证行为疗法主要针对的是有自杀自残倾向的病人,因此纪风和小雪在列,郁霖不在。
这个疗法的缘起和理论基础纪风统统没听懂,其他治疗手段也没听明白,只记住了一个“正念疗法”。正念,是指不带任何评价地观察所处的环境、觉察心里的念头,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
纪风和病友们依照小姜医生的指示,闭上眼睛进行正念练习。
小姜医生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觉察你此时此刻心里冒出来的念头,任由它冒出来,不要对这个念头做出任何评价。”
纪风心道这还不简单?
她闭着眼,感受到周围一片安静,只有空调噪音和大家的呼吸声。
一群人大白天在这里睡觉,好好笑。不行不行,专心一点,深呼吸……不对,我好像在评价自己的念头,不能评价。好困,这个治疗室太小了,二氧化碳含量超标,就跟冬天不开窗的教室一样……学校放寒假了没?应该放了,都快过年了……别想学校里的事!不对,不要评价自己的想法。可是不评价好难啊……同学们应该都在家里复习吧,没人会记得我,就算记得,也只是把我当做八卦讲给家里人听吧……
片刻后,小姜医生轻轻拍手,将她拉回现实。
“大家感觉怎么样?”
纪风困惑地问:“不评价自己的念头好难,心里想什么又不是我能控制的。”
不少病友附和她的话。
小姜医生解释到:“你们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当你心里冒出一个负面想法时候,你往往往会顺着这个念头越想越远,心里的负面情绪也就越来越强烈,还会陷入对自己的负面评价里。因此,正念疗法提出要‘不带评价地察觉自己的念头’,允许任何念头存在。”
“哪怕是很不好的念头吗?”小雪问。
“对,比如说你此刻想要自伤,不要去控制这个念头,有时候压制它反而容易起到反效果。”
“如果不压制的话,就让这些想法一直存在在那里吗?”纪风问。
“正念的第一步是觉察,感知到你的念头;第二步是接纳,不加评判地接受所有念头;第三步就是改变。这个改变不是指当下立即改变,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念训练之后,你会对自己的情绪有更好的掌控力,对负面想法的耐受力也更强,再慢慢地改善你的思维方式。”
“想象你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云朵。每一朵云就是你的一个念头,你看着它出现,再看着它慢慢离开,不对它做任何干扰。希望大家真正记住这个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要听过就忘了,这样我们的课程目的才算达成。”
雪接连下了几天,积雪越来越厚,纪风和郁霖好几天没看到那只黄狗的身影了,两人以为它冻死了,都有点郁闷。
那个啐了护士长一口黄痰的流浪汉,在隔离病房关了几天之后,不声不响地出现在活动大厅里。
相比入院那天,他已经判若两人,一头污糟黏腻的长发被剃成了板寸,脸上手上的污垢洗去,露出一张粗糙的脸,换上干净的病号服,终于有了人形。更重要的是,他那双泛着凶光的眼睛,现在变得空洞茫然,动作也变得很迟缓,吃饭时口水甚至垂到了餐盘上,状若痴呆,看来这几天在封闭病房没少吃药。
“药太可怕了,能把一个人从疯子变成傻子。”纪风忧虑地说。
“应该是‘太有用’了吧,不然像他这样的大块头,谁能管得住。”小雪道。
“反正如果是我变成这个样子,宁愿去死。”纪风说。
郁霖从小说里抬起头,瞪着她:“别老吧把死啊活的挂嘴边!”
纪风想说关你什么事,但看着他的眼睛却说不出来,最后只“哦”了一声。
好巧不巧,这个被他们讨论的男人,晚上就出现在了郁霖和小雪的病房。两人都强烈反对,谁能在这么个人身边睡着?无奈,男病房里只有他们房间还有空床位,护士长向他们保证,只在这里住三天,三天后楼下的男封闭病区就有床位了,到时候立马把他挪过去。
“而且他能不能分一下轻重缓急啊,初中的家长会比你的高考动员会还重要吗?”
连珠炮的骂声中,纪风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解放。
过去,林慧栀在她心里树起了太多柱石,“你爸是我们家的顶梁柱”、“要尊重你爸爸”、“要让你爸喜欢你”……此刻,这些虚伪而沉重的柱石正在一一崩裂。
原来离开那些矫饰的话语,事实如此简单明了:自己有一个很糟糕的父亲,和一个不咋地的母亲,仅此而已。
原来承认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这天晚上,郁霖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回到学校礼堂,但身边不是同学,而是今天一起上课的这些病友。他再次被点到名字,走上舞台。这次台下传来的不是嘲笑声和嘘声,而是病友们的喝彩、打气。他的心脏没有狂跳,一步一步走得很稳当。
他站到舞台中央,台上其他人都消失了,而台下也只剩一个观众——是纪风。
第33章 ☆、33流浪汉
冬天的第一场雪落下,纪风才想起自己已经住院一个多月了。
这天的活动大厅格外安静,病人们三三两两趴在窗子边,看灰蒙蒙的鹅毛大雪覆盖天地。
一颗完整的雪花飘到窗玻璃上,纪风伸出手指,隔着玻璃想要感受雪花的温度,但玻璃太厚,她只留下了一个模糊的指印。
楼下行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匆匆走过,人行道上的积雪已经被踩成了烂糊的泥水。
“喂,你有没有觉得,我们在一个大大的真空玻璃罩里?”纪风轻声问。
身旁的郁霖“嗯?”了一声。
纪风接着说:“你看,外面在下雪,大家都穿着羽绒服,但我们还是穿着这身病号服。风,雪,我们都感受不到。外面的忙碌,痛苦,好像也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在这里吃了睡,睡了
吃,与世隔绝。”
“说不定我们早就到外太空了,玻璃外面的环境都是全息投影。”郁霖说,“其实地球早就完蛋了,我们病区就是诺亚方舟。”
“诺亚方舟为什么要载一群精神病离开地球?这对人类的延续有好处吗?”
“你没听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吗,说不定我们都是天才。”郁霖振振有词。
纪风被他自信的样子逗笑了:“好吧,希望你是对的。”
这时,纪风突然看到医院围墙下的草丛里有一只瑟瑟发抖的狗,毛发都被雪打湿了,满腿污泥,瘦骨嶙峋。
纪风指给郁霖看,郁霖叹了口气:“它这个样子,不知道能不能撑得过冬天。”
正说着,走廊上传来一阵嘈杂声,病人们都透过玻璃门朝外张望,只见保安和护工们押着一个流浪汉般的男人进入病区大门。
男人穿着一身看不出原本颜色的衣服,一头长发污秽不堪,他两手抠着病区的门框,拼命抵住身体,不肯进门,指甲都快陷进门里了。几个保安和护工使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的手从门上拽下来,将他强行弄进门。
男人暴怒,高声叫骂种种污言秽语,惹得护士们纷纷皱眉。
“这个样子的病人怎么送到我们这儿了?”护士长不满地问。
“没办法,最近病人多,封闭男病房那边满了,院长让先送到你们这里隔离。”护工答道。
男人突然转过头,对着护士长的脸狠狠啐了一口!
众人被这变故惊住,看热闹的病人们也目瞪口呆。
护士长被钉在原地,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这一口黄痰的浓烈恶臭从鼻腔直冲天灵盖。
小陈护士尖叫着掏出餐巾纸给护士长擦脸。护士长摆摆手,什么话也没说,走到厕所洗脸去了。
男人爆发出猖狂的笑声,让人心惊。
纪风感到一阵胆寒,住院这么久,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这种不受控的、有暴力倾向的病人。
郁霖见她一脸恐惧,安慰道:“放心,医生会给他打针吃药的,有这么多人看着,不会让他伤人的。”
纪风点点头,但不安的感觉始终在心头萦绕,她从小就很害怕紧张的气氛。
纪风爸妈很少吵架,每次闹矛盾的方式都是冷战,双方赌着气不肯发出一点声音,家里安静得像冰窖,无形的弦紧紧绷在空中。每到这种时候,纪风都尽量不在房间以外的区域活动,连吃饭时都不让餐具碰撞出一点声音。虽然爸妈不会迁怒于她,对她跟平常一样,但这种气氛还是让她胆战心惊。
在这样家庭氛围中浸泡久了,纪风养成了对紧张气氛极为敏感的体质,人群中哪怕有一点点冲突的苗头,她都会立即嗅出来,并像猫一样弓起脊柱。要么试图缓和气氛,要么逃开。
下午,几人一起上小姜医生的辩证行为疗法(dbt)的课程。跟前几天的认知行为疗法不同,辩证行为疗法主要针对的是有自杀自残倾向的病人,因此纪风和小雪在列,郁霖不在。
这个疗法的缘起和理论基础纪风统统没听懂,其他治疗手段也没听明白,只记住了一个“正念疗法”。正念,是指不带任何评价地观察所处的环境、觉察心里的念头,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
纪风和病友们依照小姜医生的指示,闭上眼睛进行正念练习。
小姜医生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觉察你此时此刻心里冒出来的念头,任由它冒出来,不要对这个念头做出任何评价。”
纪风心道这还不简单?
她闭着眼,感受到周围一片安静,只有空调噪音和大家的呼吸声。
一群人大白天在这里睡觉,好好笑。不行不行,专心一点,深呼吸……不对,我好像在评价自己的念头,不能评价。好困,这个治疗室太小了,二氧化碳含量超标,就跟冬天不开窗的教室一样……学校放寒假了没?应该放了,都快过年了……别想学校里的事!不对,不要评价自己的想法。可是不评价好难啊……同学们应该都在家里复习吧,没人会记得我,就算记得,也只是把我当做八卦讲给家里人听吧……
片刻后,小姜医生轻轻拍手,将她拉回现实。
“大家感觉怎么样?”
纪风困惑地问:“不评价自己的念头好难,心里想什么又不是我能控制的。”
不少病友附和她的话。
小姜医生解释到:“你们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当你心里冒出一个负面想法时候,你往往往会顺着这个念头越想越远,心里的负面情绪也就越来越强烈,还会陷入对自己的负面评价里。因此,正念疗法提出要‘不带评价地察觉自己的念头’,允许任何念头存在。”
“哪怕是很不好的念头吗?”小雪问。
“对,比如说你此刻想要自伤,不要去控制这个念头,有时候压制它反而容易起到反效果。”
“如果不压制的话,就让这些想法一直存在在那里吗?”纪风问。
“正念的第一步是觉察,感知到你的念头;第二步是接纳,不加评判地接受所有念头;第三步就是改变。这个改变不是指当下立即改变,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念训练之后,你会对自己的情绪有更好的掌控力,对负面想法的耐受力也更强,再慢慢地改善你的思维方式。”
“想象你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云朵。每一朵云就是你的一个念头,你看着它出现,再看着它慢慢离开,不对它做任何干扰。希望大家真正记住这个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要听过就忘了,这样我们的课程目的才算达成。”
雪接连下了几天,积雪越来越厚,纪风和郁霖好几天没看到那只黄狗的身影了,两人以为它冻死了,都有点郁闷。
那个啐了护士长一口黄痰的流浪汉,在隔离病房关了几天之后,不声不响地出现在活动大厅里。
相比入院那天,他已经判若两人,一头污糟黏腻的长发被剃成了板寸,脸上手上的污垢洗去,露出一张粗糙的脸,换上干净的病号服,终于有了人形。更重要的是,他那双泛着凶光的眼睛,现在变得空洞茫然,动作也变得很迟缓,吃饭时口水甚至垂到了餐盘上,状若痴呆,看来这几天在封闭病房没少吃药。
“药太可怕了,能把一个人从疯子变成傻子。”纪风忧虑地说。
“应该是‘太有用’了吧,不然像他这样的大块头,谁能管得住。”小雪道。
“反正如果是我变成这个样子,宁愿去死。”纪风说。
郁霖从小说里抬起头,瞪着她:“别老吧把死啊活的挂嘴边!”
纪风想说关你什么事,但看着他的眼睛却说不出来,最后只“哦”了一声。
好巧不巧,这个被他们讨论的男人,晚上就出现在了郁霖和小雪的病房。两人都强烈反对,谁能在这么个人身边睡着?无奈,男病房里只有他们房间还有空床位,护士长向他们保证,只在这里住三天,三天后楼下的男封闭病区就有床位了,到时候立马把他挪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