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伴君如伴虎,他必须小心翼翼,无限忠诚,才能做好他这个封疆大吏的位置。
  同时,对雍正帝的知遇之恩,岳钟琪是感恩的。
  似他这样的汉人,能做到总督、还是川陕总督,绝对是祖坟冒青烟了。
  所以,他对皇帝、对朝廷忠心无比,绝对没有背叛的心。
  以及,他真的不是岳飞之后,他只是姓岳而已。
  天下姓岳者何其多,为什么非得是他为岳飞之后呢?
  不就是因为他位高权重吗?
  岳钟琪以汉官任武将重职,满朝震动同时,诽谤、诬陷、嫉妒、攀结者不胜枚举,为了将他搞死,传他是岳飞之后是最不耗费力气,又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毕竟,三人成虎嘛。
  谣言传多了,人人都这样说,人人都这样看你,不就成事实了?
  宋将岳飞,乃为抗金丧命,宋被金灭、明被后金灭,宋金与后金都是异族,于国于家,岳钟琪都要为宋明复仇。
  拿这样的话来道德绑架岳钟琪,简直不要太容易,有理有据,多好用啊。
  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
  雍正帝是个明事理的(私以为是不屈服于朋党之构陷,识别奸计是他多年修炼的老本行),他心知肚明此乃奸人之奸计,用来离间他们君臣的。
  他不上当,并多次晓谕内阁,识破“造作蜚语”,态度明确的表明对岳钟琪的信任。
  纵你有千般妙法,我自巍然不动,谁人也奈何不了我!
  雍正帝能表现的如此信任他,岳钟琪自是感激非常。
  明君啊!
  岳钟琪忠心希望,新帝也能如先帝那般信任他,他们君臣,共同守好川陕要地,有他岳钟琪在,青海一朝起乱,川陕必无忧。
  德亨读完密折,好奇问弘晖道:“岳钟琪真是岳飞之后吗?”
  弘晖斩钉截铁道:“不是。”
  德亨更加好奇了:“你这么确定?”
  弘晖:“要真是,岳氏族谱早上先帝御案了,哪里还轮得到人四处传,就是因为拿不出证据,才要谣言惑众呢。”
  德亨:“哦。”
  心道,你不知道,岳钟琪死后,他的孙子在给他编写传记、行略等文稿时候,可是承认了,岳钟琪就是岳飞之后,还是嫡枝嫡孙呢,更加流传后世,呵呵。
  第418章
  弘晖给德亨看岳钟琪的密折, 是想问问德亨,有没有解决民议的好办法。
  德亨道:“其实,百姓是没有很大的分辨能力的, 他们的认知,取决于他们听到了什么。”
  其实就是舆论。
  就是在三百年后,几乎是九成以上的人,都不具备理性的思考和辨别能力, 人云亦云才是常态,若是有爆炸性的新闻,那就跟更容易冲击人的认知了。
  人民日常获得外界消息的途径在媒体,而媒体是可操纵的。
  在清朝,朝廷施行彻底的愚民政策,就是不给底层百姓读书的机会,然而,这样就能让满洲人高枕无忧了吗?
  怎么可能, 不识字彻底失去判断力的百姓更好鼓动了呢, 若是再加上天灾过境,赋税过重, 贪官污吏盘剥太过,只要稍微有人一吆喝,大家就举着锄头造反了。
  造反至少能吃一顿饱饭,不造反,只能等死,你说要不要死前雄起一下?
  德亨一直在致力于在民间建学堂, 开启民智, 为国养才同时, 也能提高百姓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油印就是基于此弄出来的。
  但很可惜,康熙帝和雍正帝,两任帝王都没能将乡里学堂建起来,将报纸办起来。
  到了弘晖这里,他一上位就着手推进这两件事,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现在当下的情势是,川地谣言四起,明显是有心人在鼓动,已经到了让川陕总督岳钟琪担心的地步了。
  德亨道:“趁着时间还来得及,在川陕之地开设油印作坊,将教化故事、历年科考文集书册大批量刊印,发放给乡里衙署,明识字明理之人向百姓宣扬朝廷体恤民情的政策。”
  这些年,徐元正牵头,翰林院和名臣大儒都贡献墨宝,编纂了许多教化百姓、引人向善的小故事,刊印了放在图书馆里供人借阅,现在,可以大批量油印出来,免费发放到乡里之家,让大家有事没事的就听听金玉良言,就当听说书的,消磨打发时间,不比拌嘴吵架、打架斗殴的强?
  弘晖:“教化故事集册是针对百姓,历年科考文集,就是针对川陕学子了。”
  德亨:“对,先将川陕的读书人安抚下来,历年科考文集不是有钱就能买的到的。川陕乃边陲之地,穷乡僻壤,文教不丰,这两地不出高才,未必是因为人不够聪明,而是因为无书可读,消息闭塞,更无名师教导。现在咱们给他们打开这个闭塞缺口,让这两地的学子睁眼看看外面的世界,试试他们的反应吧。”
  读书人安稳定下来了,有心人也没法子。
  弘晖:“既然已经停止浙江全省科考,那就增加川陕两地的生员名额,给他们看到攀登的机会。”
  德亨笑道:“好法子。同时派遣学政官和监察御史去到两地,考察民情和文风,大肆宣扬朝廷要在乡里间建学堂的消息……”
  弘晖:“第一期报纸,川陕两地应首要发行……”
  弘晖叫来起居注官,将两人商议出的总纲记录成文,然后起草文稿,弘晖当场删删减减,弄出个批文出来,当天下午就命人加急送去了川陕。
  接下来就是点学政、点监察御史、选文集、选书册……
  当天苏小柳就查清楚了永璋身边那个宫女出身来历,德亨隐而未发,一直等又过了两三天,阿尔松阿那边有了消息,德亨才将人都带到了弘晖面前。
  油墨方子是范玉柱盗窃的,颜料等其他调制物料也是范玉柱提供的,调制油墨的人,是范玉柱的妹妹、研究员孙良友的妻子范窈娘,永璋身边那个宫女,是范窈娘和孙良友的女儿,孙素素,她调制作画颜料的手法,乃是“家传”。
  而范窈娘为哥哥调制油墨的事情,孙良友居然不知情,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事发之后,孙友良被监禁,阿尔松阿却是怎么盘问都没问出什么结果的原因。
  他自己都不知情,他怎么提供线索、泄露自己和妻子呢?
  如果锁定了调查目标,那么去年孙友良的妻子范窈娘曾回娘家奔丧一个月的事情,就很可疑了。
  孙良友乃是灾民出身,幼年随着灾民人群四处走,跟着出海逃亡到福山,因年幼,被统一收进了福山学堂教养学习,然后开始了他的学霸之路。
  只是,学霸有些偏科,文理都学的平平,成绩名次只在中上,唯独在颜色方面,比寻常人更敏感更具有辨识能力。
  这些年,德亨旗下凡是涉及颜色的布料、化妆品、作画颜料等研发,都有他的参与,后期印制粮票,他更是总设计师。
  但是,他在阿尔松阿手下并不那么出彩,因为,他这人有些“缺心眼”,跟颜料打交道一流,跟人却是处不好关系,好在德亨手下多的是他这样有“缺陷”的人,所以,大家都挺包容他。
  怪才嘛,要是跟寻常一样,那也称不上一个“怪”了。
  范玉柱是看不上孙良友这样的人的,出身贱的没边儿了,文不成,武不就,十几年前,刚在福山认识那会子,孙良友还在上学,还没有现在的成就。
  那么,范窈娘是怎么跟他走到一起的呢?
  那年,德亨和锦绣刚大婚,两人去了福山,范玉柱趁机将才及笄的妹妹范窈娘带去了福山,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将妹妹给德亨做小的意思。
  可惜,那个时候,德亨一门心思的搞海运搞建设,仅剩下的一点男女心思,全耗费在新婚妻子身上了,自己身边出现了一个美少女他都没发现的。
  还是后来陶牛牛给了范玉柱警告,让他少搞这些不入流的小心思,两人谈话时候,被范窈娘听到了,范窈娘羞愤欲死,夺路而逃。
  然后就撞上了孙良友。
  说不好是不是为了报复哥哥还是报复德亨,反正,范窈娘选择嫁给孙良友。
  范玉柱当然不乐意,就算不给德亨做小,范窈娘也是包衣出身,可以通过参加小选进入宫廷,康熙帝好多妃子都是包衣出身,平郡王讷尔苏的嫡福晋也是包衣出身,他的妹妹,自然也会有个好前程的。
  但在福山,什么都有可能发生,那里根本就不兴男尊女卑那一套,那里的女人彪悍的能跟男人干架不输,更是能当家做主的,范窈娘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她就不想走了。
  她看出来了孙友良的短处,她要是嫁给他,以后日子想怎么过还不是她自己说了算。
  她也不用寻死觅活,只报去了锦绣那里,请女主人锦绣做主。
  锦绣跟德亨说了一声,范窈娘成功嫁给孙友良。
  孙友良还没反应过来呢,突然就天降一个媳妇下来。
  他将之当成主公栽培重视之恩,为德亨工作越发的卖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