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他们弯下的腰,跪下的膝盖,从来没有这么真诚且心甘情愿过。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康熙帝让他们平身,平易近人的夸他们身上穿的长衫很好看。
德亨给两人做翻译。
伊凡和莱蒙科夫激动的先感谢了一番他们国家的主,然后感谢德亨借给他们新衣服穿:“……您是知道的,我们的行礼都被大火烧光了,哦,那是一个意外,我们很抱歉,尊贵的皇帝陛下……”
德亨充当翻译,一五一十的全都翻译出来。
康熙帝耐心的听他们表达歉意,然后赐下了各色绸缎布匹给他们做新衣裳穿。
两人再次表达康熙皇帝的慷慨。
按照提前说好的,康熙帝问候了彼得皇帝的身体健康,皇太后的身体健康,皇后的身体健康,王子公主的身体健康……
伊凡按照礼仪回礼作答,莱蒙科夫却是心下狐疑不已,因为他之前已经见过康熙帝一次了,那一次,说是见,其实也只是在门前磕了个头,康熙皇帝说了一句“知道了”,就让他们出来了。
剩下的全程都是理藩院大臣接待的他们。
这次完全不一样,康熙皇帝表现出了对他们国家充分尊重和最起码的礼仪问候,这让莱蒙科夫生出一种脱离掌控的预感。
难道只是因为他们这次是德亨大公带来的吗?
正式觐见完成,康熙帝邀请他们去了偏殿,赐座,赐茶,赐点心。
坐在同样金碧辉煌完全不同风格干净雅香的宫殿里,吹着细细凉风,捧着御制珐琅彩茶碗,看着摆的琳琅满目精美非凡的点心,两人受宠若惊同时,又不自主的怀疑:他们真的,有资格受到一强国大国皇帝如此接待吗?
他们配吗?
喝了一回茶,康熙帝温和问道:“听说你们当中有人游历欧洲,欧洲的皇帝都是什么样的?”
伊凡忙道:“每一个国家的皇帝和女王都不同……”
伊凡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法国的皇帝如何,英国的前女王现皇帝如何,荷兰公主如何,瑞典十八岁就将他们的彼得皇帝打的落花流水的查理十二世如何……
比和跟德亨说的详细且花样多多了,他甚至还起身做了一回吟游诗人,咱们法国路易十四的伟大。
德亨:……
倒是康熙帝,听的哈哈大笑,并表示,他曾和法王路易十四通过信件,内务府有很多的法国传教士云云。
听的伊凡一愣一愣的,又是一通马屁赞美康熙比法王路易十四还要伟大。
德亨:你很会拍马屁啊。
但康熙明显是听的心花怒放。
心道,有自己人做翻译就是不一样,前几次见的时候,他怎么就没发现俄罗斯人说话这么有趣的?
或者,这个叫伊凡的贵族,深谙做贵族的方法,知道在皇帝面前该怎么说话、说什么样的话才能让自己看起来更有用。
这几乎是每一个有志向上攀爬的官场人员必备的技能了。
自从觐见,康熙帝没问席文毓一句话,但他的注意力,其实一直有分在席文毓的身上。他见席文毓认真听伊凡和莱蒙科夫说话,神情虽时有不解,但听德亨翻译之后,就会有恍然大悟之感,想来是听懂并有所获了。
不像其他人,听伊凡和莱蒙科夫说话完全一副听不懂的或迷茫或无动于衷的表情。
他心下暗自可惜,为什么席文毓是汉人,而不是满或者蒙古人,是个汉军旗的也行啊,怎么就是一个汉人呢?
同时又欣慰他是真的听得懂清语(满语)。
康熙帝暗自打算,如果席文毓真能为他所用的话,给他抬旗也不是不行。
康熙帝今天的目的是在伊凡和莱蒙科夫身上,在伊凡说到彼得皇帝亲自参与火枪的制作和他们的火枪对上瑞典军队完全不输后,康熙帝面上的温和表情消失,转而变为严肃,他垂下眼,端起了茶杯。
伊凡顿时不敢说话了,德亨跟他说过,在中国,如果一个人端起了茶杯,那就是送客的意思。
难道他们今天的觐见皇帝之行就这么结束了?
他是不是无意中说错了哪一句话,触怒了这位尊敬可亲伟大和蔼平易近人的皇帝了?
伊凡惶恐殷切的去看德亨,希望德亨能给他解惑。
德亨叹息道:“伊凡,你忘了,你们违规携带火器入京,这让我们的皇帝很恼火,你们违背了两国的约定。”
伊凡连忙解释道:“我们完全没有冒犯的意思,哦,德亨,我的大公朋友,您难道没有跟你们尊贵的皇帝陛下替我们解释吗?”
德亨轻咳一声,似是一个信号一般,康熙帝起身,在梁九功和赵昌的伺候下起身出去了,伊凡面色更加惶恐了,莱蒙科夫也有些不知所措。
明明刚才还好好的。
德亨让两人稍安勿躁,德亨马奇和马尔汉这些陪侍大臣们都走完了,他才跟两人透露道:“其实,康熙皇帝有些拿不准要怎么处理你们那些火器。”
伊凡脱口而出道:“我们可以将那些火器当做此次出使的礼物送与康熙皇帝,请求他的原谅。哦,希望他能收下,德亨,不瞒你说,我们国家的火枪是最新款的,不输欧洲其他强国。”
德亨:……
我还没开始发挥呢,你是不是太沉不住气了?
德亨点头,道:“实际上,不妨告诉你,我们国家并不缺火枪装备军队,你们的火枪确实设计很新颖,但老实说,火枪嘛,不管是什么样式的,只要能杀敌就行了,我得说,我们的鸟枪,威力上完全不输你们的火枪,你们这些火枪,我们得到了,也只能装点康熙皇帝的收藏室。”
又笑道:“你们那些火枪对我们其实没什么用处,毕竟只有两百来把,不够装备我们皇帝一支亲卫队的。”
伊凡皱眉:“那要怎么办呢?哦,德亨,你得帮我,我请求你。”
伊凡都这么情真意切了,德亨就道:“皇帝对几支火枪不感兴趣,但我很感兴趣,我想要一支装备了这种样式火枪的护卫队,你是知道的,我不缺钱,不缺铁,也不缺属民,只缺造火枪的人。”
德亨似笑非笑的看着伊凡,他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
他需要生金蛋的母鸡,金蛋他有,完全可以代替,但要是能源源不断生下金蛋的母鸡,那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对一位大公蓄养私军这种事情,伊凡见的不要太多,甚至如果哪位大公没有自己的卫队和私军,伊凡都要暗自鄙视这位大公有名无实了。
伊凡并没有发现两人全程都是用俄罗斯语交谈这一个异常,如果发现了,他也以为德亨是在练习用俄罗斯语交流,他让德亨稍等,他去和莱蒙科夫商议。
一墙(其实是紫檀木百宝阁)之隔,席文毓贴着耳朵仔细听德亨和伊凡的谈话,见告一段落,就悄无声息的回到康熙帝这里,一五一十的将德亨和伊凡的谈话翻译给康熙帝听。
其实有些单词席文毓并没有听懂,正经他也没学过几天俄罗斯语,但德亨话说的很慢,也尽量用萨日格他们学过的单词表述意思,诸如“护卫队”“不缺钱”“不缺人”这样的话席文毓是听懂了,结合语境翻译就简单多了。
康熙帝点头,表示知道了,席文毓在旁静立,康熙帝好似是无聊了,闲谈一般问他一些籍贯、师承之类的寻常话,席文毓心里紧张的要死,面上倒是答的简洁又清楚。
康熙帝面上看不出是不是满意,但开始考教他的文章做的怎么样了,中途伊凡和莱蒙科夫商量完了,他又被康熙帝派去听墙角。
要是一般人,心理早就承受不住这种高压高强度的脑力工作了,但席文毓此时靠着本能,完全展现了他作为学霸超人的一面,不管康熙帝问他什么,他都能立即作答,不管康熙让他做什么,他都完全不打磕绊的做来。
博闻强识,说的就是他这样的。
康熙帝对马奇道:“此人可用。”
马奇立即恭维道:“皇上慧眼识英,我等钦服。”
康熙帝并没有被恭维到,他严肃道:“先让他入内阁行走,你务必严加考察,看是否有抬旗的可能。”
马奇躬身道:“奴才领旨。”
马奇是在初步考察过席文毓,他没有学派、门第,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一路考上来的,才这么看好他的。
没有学派,就意味着没有受到师长学术派别和某些思想的影响,要知道,在朝廷尤其是在地方任职的这些汉官,表面上做着大清的官儿,思想主张其实是反清的。
要不然,康熙帝也不会有每次下江南都会“拉拢”江南学子一说了。
“拉拢”这个词,本身就说明了立场的“对立”,若是统一立场,就不存在拉拢了。
席文毓没有派别,那就不会受到这些隐形的反清思想的熏陶,用他就不会有隐患。
而且,经过考察之后,他会抬旗,这就是彻底被满清朝廷当做自己人的意思。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康熙帝让他们平身,平易近人的夸他们身上穿的长衫很好看。
德亨给两人做翻译。
伊凡和莱蒙科夫激动的先感谢了一番他们国家的主,然后感谢德亨借给他们新衣服穿:“……您是知道的,我们的行礼都被大火烧光了,哦,那是一个意外,我们很抱歉,尊贵的皇帝陛下……”
德亨充当翻译,一五一十的全都翻译出来。
康熙帝耐心的听他们表达歉意,然后赐下了各色绸缎布匹给他们做新衣裳穿。
两人再次表达康熙皇帝的慷慨。
按照提前说好的,康熙帝问候了彼得皇帝的身体健康,皇太后的身体健康,皇后的身体健康,王子公主的身体健康……
伊凡按照礼仪回礼作答,莱蒙科夫却是心下狐疑不已,因为他之前已经见过康熙帝一次了,那一次,说是见,其实也只是在门前磕了个头,康熙皇帝说了一句“知道了”,就让他们出来了。
剩下的全程都是理藩院大臣接待的他们。
这次完全不一样,康熙皇帝表现出了对他们国家充分尊重和最起码的礼仪问候,这让莱蒙科夫生出一种脱离掌控的预感。
难道只是因为他们这次是德亨大公带来的吗?
正式觐见完成,康熙帝邀请他们去了偏殿,赐座,赐茶,赐点心。
坐在同样金碧辉煌完全不同风格干净雅香的宫殿里,吹着细细凉风,捧着御制珐琅彩茶碗,看着摆的琳琅满目精美非凡的点心,两人受宠若惊同时,又不自主的怀疑:他们真的,有资格受到一强国大国皇帝如此接待吗?
他们配吗?
喝了一回茶,康熙帝温和问道:“听说你们当中有人游历欧洲,欧洲的皇帝都是什么样的?”
伊凡忙道:“每一个国家的皇帝和女王都不同……”
伊凡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法国的皇帝如何,英国的前女王现皇帝如何,荷兰公主如何,瑞典十八岁就将他们的彼得皇帝打的落花流水的查理十二世如何……
比和跟德亨说的详细且花样多多了,他甚至还起身做了一回吟游诗人,咱们法国路易十四的伟大。
德亨:……
倒是康熙帝,听的哈哈大笑,并表示,他曾和法王路易十四通过信件,内务府有很多的法国传教士云云。
听的伊凡一愣一愣的,又是一通马屁赞美康熙比法王路易十四还要伟大。
德亨:你很会拍马屁啊。
但康熙明显是听的心花怒放。
心道,有自己人做翻译就是不一样,前几次见的时候,他怎么就没发现俄罗斯人说话这么有趣的?
或者,这个叫伊凡的贵族,深谙做贵族的方法,知道在皇帝面前该怎么说话、说什么样的话才能让自己看起来更有用。
这几乎是每一个有志向上攀爬的官场人员必备的技能了。
自从觐见,康熙帝没问席文毓一句话,但他的注意力,其实一直有分在席文毓的身上。他见席文毓认真听伊凡和莱蒙科夫说话,神情虽时有不解,但听德亨翻译之后,就会有恍然大悟之感,想来是听懂并有所获了。
不像其他人,听伊凡和莱蒙科夫说话完全一副听不懂的或迷茫或无动于衷的表情。
他心下暗自可惜,为什么席文毓是汉人,而不是满或者蒙古人,是个汉军旗的也行啊,怎么就是一个汉人呢?
同时又欣慰他是真的听得懂清语(满语)。
康熙帝暗自打算,如果席文毓真能为他所用的话,给他抬旗也不是不行。
康熙帝今天的目的是在伊凡和莱蒙科夫身上,在伊凡说到彼得皇帝亲自参与火枪的制作和他们的火枪对上瑞典军队完全不输后,康熙帝面上的温和表情消失,转而变为严肃,他垂下眼,端起了茶杯。
伊凡顿时不敢说话了,德亨跟他说过,在中国,如果一个人端起了茶杯,那就是送客的意思。
难道他们今天的觐见皇帝之行就这么结束了?
他是不是无意中说错了哪一句话,触怒了这位尊敬可亲伟大和蔼平易近人的皇帝了?
伊凡惶恐殷切的去看德亨,希望德亨能给他解惑。
德亨叹息道:“伊凡,你忘了,你们违规携带火器入京,这让我们的皇帝很恼火,你们违背了两国的约定。”
伊凡连忙解释道:“我们完全没有冒犯的意思,哦,德亨,我的大公朋友,您难道没有跟你们尊贵的皇帝陛下替我们解释吗?”
德亨轻咳一声,似是一个信号一般,康熙帝起身,在梁九功和赵昌的伺候下起身出去了,伊凡面色更加惶恐了,莱蒙科夫也有些不知所措。
明明刚才还好好的。
德亨让两人稍安勿躁,德亨马奇和马尔汉这些陪侍大臣们都走完了,他才跟两人透露道:“其实,康熙皇帝有些拿不准要怎么处理你们那些火器。”
伊凡脱口而出道:“我们可以将那些火器当做此次出使的礼物送与康熙皇帝,请求他的原谅。哦,希望他能收下,德亨,不瞒你说,我们国家的火枪是最新款的,不输欧洲其他强国。”
德亨:……
我还没开始发挥呢,你是不是太沉不住气了?
德亨点头,道:“实际上,不妨告诉你,我们国家并不缺火枪装备军队,你们的火枪确实设计很新颖,但老实说,火枪嘛,不管是什么样式的,只要能杀敌就行了,我得说,我们的鸟枪,威力上完全不输你们的火枪,你们这些火枪,我们得到了,也只能装点康熙皇帝的收藏室。”
又笑道:“你们那些火枪对我们其实没什么用处,毕竟只有两百来把,不够装备我们皇帝一支亲卫队的。”
伊凡皱眉:“那要怎么办呢?哦,德亨,你得帮我,我请求你。”
伊凡都这么情真意切了,德亨就道:“皇帝对几支火枪不感兴趣,但我很感兴趣,我想要一支装备了这种样式火枪的护卫队,你是知道的,我不缺钱,不缺铁,也不缺属民,只缺造火枪的人。”
德亨似笑非笑的看着伊凡,他的暗示已经很明显了。
他需要生金蛋的母鸡,金蛋他有,完全可以代替,但要是能源源不断生下金蛋的母鸡,那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对一位大公蓄养私军这种事情,伊凡见的不要太多,甚至如果哪位大公没有自己的卫队和私军,伊凡都要暗自鄙视这位大公有名无实了。
伊凡并没有发现两人全程都是用俄罗斯语交谈这一个异常,如果发现了,他也以为德亨是在练习用俄罗斯语交流,他让德亨稍等,他去和莱蒙科夫商议。
一墙(其实是紫檀木百宝阁)之隔,席文毓贴着耳朵仔细听德亨和伊凡的谈话,见告一段落,就悄无声息的回到康熙帝这里,一五一十的将德亨和伊凡的谈话翻译给康熙帝听。
其实有些单词席文毓并没有听懂,正经他也没学过几天俄罗斯语,但德亨话说的很慢,也尽量用萨日格他们学过的单词表述意思,诸如“护卫队”“不缺钱”“不缺人”这样的话席文毓是听懂了,结合语境翻译就简单多了。
康熙帝点头,表示知道了,席文毓在旁静立,康熙帝好似是无聊了,闲谈一般问他一些籍贯、师承之类的寻常话,席文毓心里紧张的要死,面上倒是答的简洁又清楚。
康熙帝面上看不出是不是满意,但开始考教他的文章做的怎么样了,中途伊凡和莱蒙科夫商量完了,他又被康熙帝派去听墙角。
要是一般人,心理早就承受不住这种高压高强度的脑力工作了,但席文毓此时靠着本能,完全展现了他作为学霸超人的一面,不管康熙帝问他什么,他都能立即作答,不管康熙让他做什么,他都完全不打磕绊的做来。
博闻强识,说的就是他这样的。
康熙帝对马奇道:“此人可用。”
马奇立即恭维道:“皇上慧眼识英,我等钦服。”
康熙帝并没有被恭维到,他严肃道:“先让他入内阁行走,你务必严加考察,看是否有抬旗的可能。”
马奇躬身道:“奴才领旨。”
马奇是在初步考察过席文毓,他没有学派、门第,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一路考上来的,才这么看好他的。
没有学派,就意味着没有受到师长学术派别和某些思想的影响,要知道,在朝廷尤其是在地方任职的这些汉官,表面上做着大清的官儿,思想主张其实是反清的。
要不然,康熙帝也不会有每次下江南都会“拉拢”江南学子一说了。
“拉拢”这个词,本身就说明了立场的“对立”,若是统一立场,就不存在拉拢了。
席文毓没有派别,那就不会受到这些隐形的反清思想的熏陶,用他就不会有隐患。
而且,经过考察之后,他会抬旗,这就是彻底被满清朝廷当做自己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