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德隆安慰母亲道:“额娘说的儿子都记下了,儿子如今正是有使不完劲儿的年纪,不怕辛苦,皇上命十三阿哥教我等准备行装、出行规矩等,路上也定亏不了儿子。额娘放心。”
  瓜尔佳氏极力微笑:“十三阿哥是常年伴驾皇上的,有他教你们,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只是握着德隆的手确是不自主的紧了又紧。
  她怎么能不担心。
  当年德隆身中数刀,流血过多,差点就救不回来,最后虽然伤口愈合,但太医说若是以后养不好,恐会留□□弱的毛病。
  这两年德隆性子收敛的与以前判若两人,也不变着法子想着跑出府玩耍去了,就老老实实的待在府中听太医的话养身体,跟着谙达练武淬炼身体,总算能让太医说一句痊愈。
  这才安稳没多久,就要去随驾春围,瓜尔佳氏怎么能不担心呢?
  但作为母亲,瓜尔佳氏不能阻止儿子。
  德隆是嫡长子,他已经十五岁了,且他心气儿高,不甘心以后只做一个闲散宗室,他总要出府去建功立业另谋生路的。
  在旁听着的弟弟阿尔塔和尔谦羡慕极了,此时阿尔塔就忍不住开口央求道:“额娘,儿子能跟着大哥一起去吗?儿子也不怕辛苦,儿子保证不给大哥添麻烦,就乖乖的跟着去长长见识,额娘……额娘……”
  瓜尔佳氏脸顿时耷拉下来,德隆忙跟弟弟们道:“你们还没马高呢,等你们能自己上马了,大哥先带你们去城外打猎,让你们先练练手怎么样?”
  瓜尔佳氏不满道:“你就惯着他们吧,整日书不好好读,武不好好练,还想去打猎,看再叫猎物把你们给叼走了,你们就老实了。”
  阿尔塔噘嘴不乐,永谦看看大哥,看看失望的二哥,再看看厉害的嫡额娘,也低下头,不敢说话了。
  德隆笑着打圆场,对瓜尔佳氏保证道:“不等他们拉开硬弓,我是不会带他们出去玩儿的。”
  瓜尔佳氏哼笑出声,在两个小儿子脑门上一人点了一下。
  阿尔塔和尔谦顿时哀嚎起来,他们知道大哥说的都是真的。
  别看德隆自己读书不行,但他督促弟弟们读书习武可是尽职尽责的很,有时候还要比师傅们更严厉几分。
  长兄如父,阿玛不在家的日子,德隆大哥就是他们的兄和父,两个年长的弟弟被他给管的服服帖帖的。
  阿尔塔手臂腿脚不灵便,德隆就要他换手拉弓挥刀,腿脚跑不快、跑不稳,上下马一定要利索稳当,总之,就是不能因为伤残就放弃自己,消沉度日了。
  要让别人高看一眼,先要让自己高看自己,别人可以认为你有残疾,但自己不能认为自己有残疾。
  这是德隆从康熙帝那里学来的。
  七阿哥胤祐天生腿脚有残疾,也没见皇上让七阿哥不去南书房读书,不去校场练习骑射武艺。征噶尔丹的时候,也没让他待在京中享福,而是将他带去战场,如同其他完好的皇子一般领旗作战。
  七阿哥胤祐能做到,德隆自己和弟弟阿尔塔也一定能做到。
  在听了德隆的打算和理由之后,雅尔江阿是惊喜的,他没有想到,儿子遭受这样几乎灭顶的一遭后,不仅没有消沉,反倒懂事成长了。
  这也是他接下来两年不在京中时,仍旧坚持将王府交给嫡长主理的最大原因。
  因为康熙帝的旨意,德隆以后与世子位无缘,更加与亲王爵位无缘,作为父亲,他得趁三子长成承爵之前,尽快将德隆给扶起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德隆能有如此心智,就算以后他脱离了王府,想必过的也不会太差。
  这是他这个父亲能为儿子做的所有了。
  安抚好弟弟们,跟母亲告辞,德隆带着大包小包的出了内宅,来到前院。
  前院,叔叔实格和敬顺已经在等着了,德亨见叔叔们都穿戴整齐,深吸一口气,躬身道:“有劳两位叔叔送侄儿去贝勒府。”
  刚过弱冠之年,前年封镇国公的敬顺拍着大侄子的肩膀笑道:“一家人说什么客气话,要不是皇上让十三阿哥带你,南苑春围七叔是一定要跟你去的。”
  德隆笑道:“七叔也才跟皇上西巡过一次,等日后多去几次,侄儿再跟您请教。”
  “好家伙,点起你七叔来了哈哈哈哈。”敬顺跟五哥实格们笑道。
  实格看了看天色,道:“咱们这就走吧,还得回府呢,再犯了宵禁,呵。”
  托合齐又要有事儿了。
  敬顺忙道:“走走,人已经点好了,都是懂规矩的老手,定能护你周全。”
  德隆:“多谢两位叔叔……”
  到了四贝勒府,德隆带叔叔们去见胤禛,胤禛让高无庸带德隆去找弘晖和德亨,自己留实格和敬顺说话。
  还没有封爵的弟弟被雅尔江阿带去承德历练去了,已经封爵的,被他安入朝中当差,随康熙帝调遣。
  雅布给雅尔江阿留下的弟弟妹妹们实在是多,若是不听话,有够闹心的,但若是听话,可真是一笔不少的财富。
  雅尔江阿的好几个妹妹被封了郡主嫁给了蒙古台吉,这让雅尔江阿在蒙古王公中十分吃的开,调停起蒙古各部族起来如鱼得水,让人信服。
  雅尔江阿的弟弟们都敬他重他,在他的带领下按部就班的封爵、领差事,一大家子拧成一股绳,简王府想不显赫都难。
  比如眼前两位,为了大侄子德隆能在胤禛府上好过,两个年轻人对胤禛极尽恭维和敬重,将胤禛拍的十分舒服,最后更是亲自送两人出门,让他们以后常来府上走动。
  胤禛回了后院福晋这里。
  福晋的正院前院静悄悄的,问过留守太监后,胤禛来到了正院后罩房。
  正院的人都集中到后罩房这里了。
  四福晋让开了后罩房的仓库,此时正带着丫鬟婆子翻开箱笼呢。
  见到胤禛过来,满院子的婆子丫鬟们跪地叩首,四福晋笑问道:“爷怎么过来了,这里乱糟糟的,让人来叫我一声就行了。”
  胤禛将她扶起来,问道:“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四福晋笑道:“给孩子们找几张合用的皮子,做盔甲用。”
  胤禛:“后日就出发,现在才做盔甲晚了。”
  四福晋坚持道:“让工匠日夜不停歇地做,若是后日能穿上最好,就是来不及,也可能做好了快马送去南苑,孩子们总能穿上的。”
  胤禛:“胡闹!军法森严,行军路上带的东西都是有定数的,你什么时候见过爷随驾巡视路上还要你给爷准备东西送去的?”
  四福晋心道,那是我没想着给你送,你跟孩子们能一样吗?
  不过,这话是不能说出来的,四福晋做出一副受教的样子,不好意思道:“我是做母亲的,光想着不能亏了孩子了,要不是爷的提醒,险些给孩子们招祸。”
  说罢对着胤禛一礼,表示感谢。
  胤禛面色如春风拂过一般,握着妻子的手摇头道:“你啊,是关心则乱。将这些都收起来吧,孩子们的盔甲行囊,爷会安排的。”
  四福晋随着胤禛往正院走,给女侍们使了个眼色,嘴上不忘笑道:“那几个皮猴子就劳爷辛苦了……”
  坐到正堂,喝了口热茶后,胤禛才觉着这院子里有些过于安静了,逡巡了一下四周,奇怪问道:“依尔哈呢?”
  怎么不见小女儿闹腾?
  四福晋呷了一口茶,笑道:“去弘晖院子里玩儿去了。”
  胤禛面色又不好看了,不悦道:“她年纪还小,让她乱跑什么?”
  在屋内外伺候的丫鬟婆子们顿时噤声,苏培盛也紧张的咽了咽口水,生怕主子和主子福晋再吵起来。
  四福晋却是不管面色还是语气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道:“弘昀、弘时都去了,有卓尔看着,又是在哥哥的院子里,没事儿的。”
  听到弘昀和弘时也去了,胤禛这才缓和了面色,还是不赞同道:“才几岁的小孩子,还是安生的养在院子里,这样小的孩子最是脆弱,若不看紧些,恐生意外。”
  又说四福晋:“卓尔那里,你也多教她一些女红、贞静、藏拙的道理,不管是男是女,锋芒太露,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四福晋点头:“都听爷的。”
  却也没吩咐去将孩子都带回来,更没有附和胤禛说卓克陀达什么。
  四福晋自己做不到的,不代表她不欣赏卓克陀达这样的女孩子。
  还没指婚呢,出嫁前活的恣意些,又有什么关系?
  卓尔是皇孙女,她不是一人,不仅有父亲母亲为她打算,她还有弟弟们给她撑腰,四福晋看不出这长女有什么地方需要藏拙的。
  她只怕她锋芒露的不够,让人觉着她好欺负了。
  能将肖小阴诡都震慑在外,不沾身才是最好的。
  胤禛没有留意四福晋这些心思,因为他有好奇心。
  胤禛状似自然寻常的问道:“孩子们都去弘晖院子做什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