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于是就这样,户部两位尚书,就跪在了康熙帝面前。
  可是巧了,太子胤礽也在。
  这两年康熙帝总是将太子带在身边,手把手的教办事务,看着很有托付大统的意思。
  结果,等到徐潮跟康熙帝一禀报,只在旧太仓和南新仓里发现了掺了沙土的粮袋子。
  希福纳顿时觉着自己被骗了。
  但徐潮充分表现出了他的忧虑:“臣虽然来面圣,但户部吏员仍旧在加紧清点剩余粮仓,保不齐城东其余四仓是否还有掺杂,兹事体大,臣一发现,不敢耽搁,立即列了名目来面圣,这是旧太仓清点出来的粮袋明细,还请圣上过目。”
  康熙帝接过徐潮的折子,打开一看问道:“怎么还有正白旗的佐领巴音?”
  徐潮垂眸道:“正是佐领巴音帮忙,老臣才能在今天就快速清点完旧太仓,进而清点南新仓,否则,皇上恐要明后日才能拿到臣手上的折子了。”
  而到那时,消息走漏,您还能不能拿到臣手上的折子还要两说呢。
  这是徐潮没说出口的话,但康熙帝想到了。
  在京城眼他的皮子底下,粮仓居然被硕鼠偷了,这让康熙帝如何能忍。
  康熙帝厉色道:“给朕查,朕倒要看看,到底是谁这样胆大,看他有几个脑袋够朕砍的!”
  徐潮叩首:“老臣遵旨。”
  希福纳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徐潮谢恩了,他还不能。
  就像康熙帝说的,敢动粮仓,能有几个脑袋被砍的?
  换句话说,敢动粮仓的,那就是不怕被砍头的。
  你想啊,不怕皇上砍头的,那得是什么样的人?
  这是他敢查的吗?
  希福纳:“皇上,这……是不是先清点完粮仓,确定了数目之后,再议查?说不定,其他粮仓都是好好儿的呢?”
  不管是哪位爷,他先放出消息去,赶快将其他仓的亏空给补上,等再查,那就雷声大雨点小,诸事万吉了。
  徐潮只是低头垂眸,对希福纳的话没有任何质疑。
  康熙帝问徐潮道:“徐潮,事儿是你发现的,你来说,是现在就查,还是等京中所有粮仓都清点完,再查?”
  徐潮道:“老臣是希望其他粮仓都完好的,所以,希尚书说的也有道理,但是,今日知道此事儿的,不止老臣,还有…德公爷。”
  康熙帝纳闷:“德亨?他跟你撞上了?”
  徐潮:“正是老臣叫住了德公爷,德公爷义气,才派遣巴音佐领帮忙……”
  徐潮将他遇到德亨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这一点他没有半点隐瞒,因为众目睽睽之下,他跟德亨在一起且说了话的事儿是瞒不住的,所以,徐潮说的很详细。
  详细之下,他跟德亨所说的话就用春秋笔法给模糊过去了,这样,虚虚假假的,康熙帝能印证他说的话,却又不能完全印证出来,这就行了。
  徐潮继续道:“臣看德公爷十分的意气,保不齐会不会有御史上折子参核。是查是清,还请圣上裁决。”
  康熙帝看了眼太子,问道:“太子认为呢?”
  胤礽笑道:“也不差这一晚上,不如等明天看看,会不会有御史参核吧。”
  康熙帝:“……也罢,你们两位跪安吧。”
  等出了宫门,希福纳对着徐潮一甩袖子,兀自离开了。
  徐潮看着希福纳远走的背影,咳声叹气的摇头叹息,面上更加忧虑了几分。
  但心里,他已经打算好明天找谁参本了。
  徐潮不知道的是,等康熙帝遣走太子,他就让御前侍卫赵昌暗中调查去了。
  德亨以为,至少要经历一番查案风波之后,闹几次凶杀之后,粮仓之事才能有着落。
  但其实快的很,德亨几乎没有什么感觉,甚至在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事情就有了结果。
  参与粮仓之案的大小官吏中,着四品以上的官员一年之内想法子补齐亏空,一年之后,是杀是流是降,看亏空补齐的程度,再酌情处理。四品以下的官吏,抄家问罪,该斩斩,该流放的流放,抄没的家产,弥补粮仓所失。
  叶勤被参的案子也有了结果,叶勤迁宗人府左宗丞,织染局一分为二,一归内务府,一归户部。
  归内务府的,还是以前的织染局,功能单一,只专门生产上用之织品,只是内务府之下一个小小的织染部门。
  归户部的,则是整个买卖运转体系,以及其附带的大笔资产。
  徐潮,终究还是拿到了他想要的。
  德亨得知之后大怒,觉着徐潮骗了他,说好的不算计他的。
  但他又后知后觉的发现,徐潮的确没有算计他,他算计的是叶勤啊。
  徐潮徐尚书,他仍旧是个清清白白守信用的人。
  第117章
  德亨在家气的不行, 非要去找徐潮要给说法。
  叶勤反倒拦住了儿子,叫他不要去。
  叶勤整个人瘫软在炕上,枕着妻子的大腿, 一会子“嗯哼”着叫头疼,一会子捂着心口叫心疼。
  小萨萨忙的不得了,阿玛叫头疼的时候,她就拧了热毛巾盖他额头上, 哄道:“乖哦,敷一敷就不疼了。”
  阿玛叫心口疼的时候,她就忙爬上炕给亲亲阿玛揉心口,安抚道:“揉一揉,萨萨揉一揉阿玛就不疼了……”
  看的纳喇氏好笑不已,偏小萨萨认真的很,不许别人笑她的。
  叶勤听儿子要去找徐潮算账,叫住他道:“找他去做什么, 与其给凌普, 还不如给户部。”
  这几日,叶勤受到了太子的奶公凌普的无情追击, 凌普弄得那些破烂事儿,差点让叶勤跟他当着康熙帝的面干起来,偏凌普是奴才,在主子面前“认打认罚”的脓包样儿,看上去,倒像是叶勤在欺负他一般。
  正在叶勤气的要死时, 徐潮及时出声, 止住了叶勤的怒火, 让他没有当场给凌普两脚。
  徐潮跟康熙帝道:“两位总管之争, ”凌普是内务府现任总管之一,叶勤是织染局总管,“皆因织染局巨利而起,不如皇上裁撤了织染局这个源头,好让臣子们化干戈为玉帛。”
  这跟因为有走私船向外洋运粮就要关停海关一样,现在因为织染局暴利引发臣子内斗,那不如将织染局裁撤了好了,这样没了引发祸患的源头,祸患自然就消失了。
  如果让德亨听到徐潮这话,他一定会对徐潮侧目,这可跟徐潮之前说的认为关停海关不是良策相矛盾了。
  但在之前议论海禁是否有必要关停的时候,徐潮并没有明确的表明态度,所以此时他说出这话来,大家还当他是主张关停海关的那一波人呢。
  康熙帝自然是没有决定关停海关的。
  康熙帝没有同意裁撤海关,他下令让沿海驻军官兵严加巡查,查到违禁装载超过五十石者,将米入官;文武官员有私放者,即行参处;另外还着各部院贤能司官前往巡查,三管齐下,务必要煞住私贩粮草于外海这股子不正之风。
  在明知道康熙帝的态度和政策下还说出这样的话,徐潮他是脑子抽抽了吗?
  当然不是。
  徐潮是在提醒康熙帝,织染局已经壮大到令人眼红相争的地步了,再不重新规整稳妥安置,这种争端以后只会更多。
  皇上,您是时候拿出一个态度出来了。
  如果是以前,康熙帝会将这个织染局当做一个钓饵,看能不能钓上一两个能用的人才来,但现在,他已经被太子一出接一出的“不明智”举动给弄的心疲力竭了,他不想再引发更多的事端了。
  想来想去,既然织染局是个十分赚钱的部门,那就归去户部,让徐潮你接管吧。
  徐潮:这正是我想要的。
  然后,徐潮举荐宗室叶勤入户部,掌户关,商榷百货。
  户部有一个专门管全国百货交易的部门,叫户关,掌户关的官儿不算大,正五品郎中,但叶勤是宗室,有这身份加成,他的正五品可比徐潮的正二品威风多了。
  而且,织染局是叶勤一手经营起来的,生意红红火火,大家有目共睹的,他入户部,足可以继续发挥他的特长了。
  叶勤只是从内务府改去了户部而已,他入了户部,还可以继续做原来的生意。
  但徐潮的好意被叶勤给拒绝了。
  叶勤回绝的原因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生了怨怼之心。
  叶勤跟康熙帝禀明道:“叶勤本就一胸无大志、才疏学浅、轻薄无用之人,幸得皇上垂青,先让叶勤掌风扇督造,后掌京城羊毛丝麻织染,殷殷期盼倚重,让叶勤感激涕零无以复加。叶勤四年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点灯熬蜡,心神煎熬,不敢有丝毫懈怠,幸未辜负皇上之期盼,有今日之成绩……”
  “然,臣日夜俯首,沉疴积重,早已无以为继……”
  说到这里,徐潮都有些听不下去了,你要是沉疴积重,无以为继,会和妻子先生格格,再怀喜胎?
  其实叶勤也有些编不下去了,他胸腹中墨水就这么多,倒了这么一会子已经倒的差不多了,就干脆直接道:“……臣请辞,望皇上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