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等雅尔江阿随康熙帝回京之后,他就上门拜访,去给雅尔江阿一个提醒,表明他的善意,这样一来二往的,交情不就处出来了?
若是德隆有把柄落入他的手心就更好了,想要保住嫡长子,雅尔江阿是不是要付出一些代价出来?
德隆说的那个齐思亭,确实是他的授意,只是,让玛尔珲也没想到的是,那个齐思亭水那样深,他居然是隐藏在国子监中的反贼。
但玛尔珲一开始的打算也没错,德隆的油印作坊,确实对胤祉的官方作坊造成了一些影响。
京中突然出现了这么多新的油印书册子,一时间淫词艳曲泛滥成灾,胤祉不注意到才奇怪呢。
这还怎么得了,咱们正曲高乐雅,这突如其来插入的靡靡之音,你体统呢?你武德呢?
你这是想做什么?
查。
给爷好好的查!
其实很好查,德隆基本上没掩饰他有油印作坊的事情,甚至在小爷圈子内,这是他炫耀的资本。
胤祉很快就查到了德隆这里,但也到此为止了。
倒不是胤祉怕了雅尔江阿,而是这个德隆,和老四家的弘晖交好,三天两头的往四贝勒府跑,这差不多已经成了京中常事儿,别人都见怪不怪了。
胤祉同样也没将老四放在眼里,也没认为德隆就有多么喜欢弘晖,他只是知道,德隆之所以频频往四贝勒府跑,是去见德亨的。
胤祉还知道,他真正摘的也不是胤禛的桃子,而是德亨的桃子。
怎么说呢,胤祉在诸皇子当中以文立身,并不是装的,他也装不了这么多年,康熙也没那么容易被他装到。
胤祉好文是真的,不免就沾染了一些文人清高耿直的习性。
抢一个小孩儿的功劳他可以说是奉皇父命,但若是连这个功劳的源头都不认,那可就不是情非得已,而是他人品不行了。
人品这个东西,在意的人是真在意,不在意的人,也真没什么好在意的。
胤祉自认为,他还是很珍惜自己的名声的,德隆的印刷术从哪里来的,胤祉也猜到了。
算了,就是印印话本子,等雅尔江阿回京之后,跟他提醒一下,让他多管束一下儿子,别什么都瞎印,省的惹祸上身。
胤祉打算的挺好,但京城汉家文人圈子里,一夜之间就交头接耳起来,以及胤祉手上收到了几本读着就“不同寻常”的诗集,让胤祉觉着大事不妙了。
查。
必须要彻查。
此时,胤祉就故意忘记了德隆,直接找托合齐谈了一下,托合齐是步兵统领,维持京城稳定是他的职责所在。
托合齐没有辜负他头上的顶戴花翎和黄马褂,他手下能人异士众多,且雷厉风行,查到确切的证据之后,因涉及简王府,只跟大外甥胤祹说了一声,就带着兵直冲多庄而去。
此时,玛尔珲还在自家园子里和文人雅士喝酒吃螃蟹呢。
托合齐想的很简单,这帮子读书人,吃饱了没事儿干,聚众高谈阔论,净想着怎么和朝廷对着干了,好像他们不当面骂上几个权贵,不能显出他们的气节一般。
那个用鼻孔看人的陈鹏年尤其招人恨。
呸!
一群沽名钓誉的乌合之众。
今日托爷爷就让你们知道爷爷们的刀有多么锋利!
胤祉和玛尔珲都没有想到,托合齐能这么莽,他是真的,没将这些宗室王爷们放在眼里啊。
德隆兄弟就在反贼手里,他是一个磕嘣都不打的,说下令放火铳就下令放一波火铳冲锋了。
如果胤祉算是为了维持自家统治做了应该做的决定,那玛尔珲,就是真的动机不纯,兴风作浪了。
对保绶供出了自己,玛尔珲泰然自若。
面对雅尔江阿的质问,玛尔珲道:“简王爷,对令公子的遭遇,我玛尔珲深感同情,但你有什么实证,证明那个齐思亭是本王的人?就凭保绶的三言两语?保绶和那个齐思亭结伴饮酒作乐是许多人都看到的,他们熟识是事实,他逃脱不了勾结的罪名,但本王可是和那个齐思亭没有任何瓜葛,就是现在,如果不是简王爷说起他,本王都不知道世间还有齐思亭这么一个人。”
雅尔江阿也不多做纠缠,他确实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两个儿子今日所遭受的这一切,跟玛尔珲有关。
但是:“玛尔珲,你最好真的没有掺和到这些事里面去,我儿年少,被蒙蔽尤可饶恕,但你可是已过不惑之年了,如果被本王查到实证证明你掺和在里面,就是罪加一等。哼,希望到时候你能有我儿的幸运。”
“对了,我进门的时候,发现你们安王府的门槛低了许多,玛尔珲,你不思怎么修复你们王府的门槛,整日和那些名士饮酒作乐,你不孝啊。”
又看到周围庭院里聚集而来的王府子弟,哧声道:“亦是不知,你安王府将来如何?”
我简王府扎根宗人府,可不是干吃饭的。
目送雅尔江阿的背影离开,玛尔珲面沉如水,让聚集而来的子孙离开,玛尔珲思索接下来要怎么应对雅尔江阿的报复。
雅尔江阿是没有证据,但谁说报复是需要证据的?
只要雅尔江阿认为他玛尔珲是害德隆的人之一,他就可以展开报复了。
若是以前那个只有宗人府的雅尔江阿玛尔珲还真不怕他,但现在的雅尔江阿,已经走出宗人府这个固有的地盘了,经过三年羊毛经营,也经过简王府的郡主们嫁去草原,雅尔江阿现在,已经不可小觑。
幸好有一个新起之秀衍潢与他相制衡,否则京中就会出现雅尔江阿一家独大的局面。
如果雅尔江阿同意太子的招揽,玛尔珲是不介意支持雅尔江阿一家独大的。
但是,太子年年随驾皇帝西巡,不止一次、两次的招揽雅尔江阿,可雅尔江阿就是软硬不吃,让太子暗中恼火许久。
这回他玛尔珲惹恼了这位既权且富的简亲王,那雅尔江阿以后投靠太子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了。
他得早做打算才好。
雅尔江阿到了刑部,刑部这里胤祉和胤禛都在。
胤祉招呼雅尔江阿坐下,指着一桌子的油印纸和书册让雅尔江阿看。
雅尔江阿知道,这些,就是德隆的罪证了。
第100章
胤祉抽出两本册子递给雅尔江阿, 一本叫做《中补说》,一本叫做《中质秘书》。
雅尔江阿打开看了一下,皱眉问道:“似乎是教人修身养性的书, 这里面有什么不妥吗?”
胤祉道:“你可听说过康熙二十一年的朱方旦案?”
雅尔江阿迷茫。
胤祉又换了种说法,问道:“那你可还记得顺承郡王勒尔锦因何被削爵圈禁?”
雅尔江阿稍稍回忆了一下,就将顺承郡王这一脉系的爵位传承了然于胸。
顺承郡王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始于代善的孙子勒克德浑, 勒尔锦正是第二任顺承郡王,现在的顺承郡王是勒尔锦的儿子布穆巴,但勒尔锦本人,却是在康熙四十五年、也就是今年八月初一在圈禁中卒世的。
可是巧了,当初查办勒尔锦的,正是雅尔江阿的父亲雅布,所以,胤祉一说勒尔锦, 雅尔江阿就将今案和旧案给串联起来了。
勒尔锦被削爵圈禁的理由是平三藩时他“以劳师糜饷, 坐失事机”,意思就是他打仗劳师动众空拿军饷却惧怕吴三桂的攻势, 不敢主动出击,以至于战事失利。
这当然是正经理由,但雅尔江阿后来查阅档案,他还知道,勒尔锦当年在湖广一带驻扎的时候,曾频频招纳术士入军营问卜战机, 还曾向他请教保健练功诸事, 这种荒唐的行为被康熙帝知道后, 十分恼怒, 特地下谕给勒尔锦,制止了这种行为。
雅尔江阿只从宗人府明档中知道了勒尔锦的这桩往事,但具体的这个术士的名字,他却是没有在档案上看到。
难道:“当年蛊惑勒尔锦的,可是您刚才说的朱方旦?”
胤祉点头,应道:“正是他,这个朱方旦可不简单,他当年就是因为擅气功之能在地方上名声大噪,被当时的湖广巡抚以左道惑众劾奏,将其逮捕入京,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胤禛无动于衷,这些密档是他和胤祉一起看的,胤祉说的他自是都知道,所以,雅尔江阿只好耐着性子附和道:“这个朱方旦,可是被无罪释放了?”
胤祉啧啧叹道:“何止是无罪释放。他被刑部打入大牢,结果没几天就是孝庄文皇后的六十大寿,皇上命内阁颁发了恩诏,大赦天下,这个朱方旦,正是在恩赦之列。朱方旦被释放后,不仅没有潦倒出京,反倒因为他的气功之能传闻于京师,还被皇上召见,待之如上宾……”
听胤祉将这个听着就很神异的朱方旦说了一通,雅尔江阿问道:“勒尔锦既然有了削爵圈禁的下场,想必这个朱方旦下场也不会太好。”
胤祉:“……他因为写了两本书,”胤祉用下巴点了点雅尔江阿面前的那两本《中补说》和《中质秘书》,“被处死了,这两本书,刻板和书本也都被销毁了。”
若是德隆有把柄落入他的手心就更好了,想要保住嫡长子,雅尔江阿是不是要付出一些代价出来?
德隆说的那个齐思亭,确实是他的授意,只是,让玛尔珲也没想到的是,那个齐思亭水那样深,他居然是隐藏在国子监中的反贼。
但玛尔珲一开始的打算也没错,德隆的油印作坊,确实对胤祉的官方作坊造成了一些影响。
京中突然出现了这么多新的油印书册子,一时间淫词艳曲泛滥成灾,胤祉不注意到才奇怪呢。
这还怎么得了,咱们正曲高乐雅,这突如其来插入的靡靡之音,你体统呢?你武德呢?
你这是想做什么?
查。
给爷好好的查!
其实很好查,德隆基本上没掩饰他有油印作坊的事情,甚至在小爷圈子内,这是他炫耀的资本。
胤祉很快就查到了德隆这里,但也到此为止了。
倒不是胤祉怕了雅尔江阿,而是这个德隆,和老四家的弘晖交好,三天两头的往四贝勒府跑,这差不多已经成了京中常事儿,别人都见怪不怪了。
胤祉同样也没将老四放在眼里,也没认为德隆就有多么喜欢弘晖,他只是知道,德隆之所以频频往四贝勒府跑,是去见德亨的。
胤祉还知道,他真正摘的也不是胤禛的桃子,而是德亨的桃子。
怎么说呢,胤祉在诸皇子当中以文立身,并不是装的,他也装不了这么多年,康熙也没那么容易被他装到。
胤祉好文是真的,不免就沾染了一些文人清高耿直的习性。
抢一个小孩儿的功劳他可以说是奉皇父命,但若是连这个功劳的源头都不认,那可就不是情非得已,而是他人品不行了。
人品这个东西,在意的人是真在意,不在意的人,也真没什么好在意的。
胤祉自认为,他还是很珍惜自己的名声的,德隆的印刷术从哪里来的,胤祉也猜到了。
算了,就是印印话本子,等雅尔江阿回京之后,跟他提醒一下,让他多管束一下儿子,别什么都瞎印,省的惹祸上身。
胤祉打算的挺好,但京城汉家文人圈子里,一夜之间就交头接耳起来,以及胤祉手上收到了几本读着就“不同寻常”的诗集,让胤祉觉着大事不妙了。
查。
必须要彻查。
此时,胤祉就故意忘记了德隆,直接找托合齐谈了一下,托合齐是步兵统领,维持京城稳定是他的职责所在。
托合齐没有辜负他头上的顶戴花翎和黄马褂,他手下能人异士众多,且雷厉风行,查到确切的证据之后,因涉及简王府,只跟大外甥胤祹说了一声,就带着兵直冲多庄而去。
此时,玛尔珲还在自家园子里和文人雅士喝酒吃螃蟹呢。
托合齐想的很简单,这帮子读书人,吃饱了没事儿干,聚众高谈阔论,净想着怎么和朝廷对着干了,好像他们不当面骂上几个权贵,不能显出他们的气节一般。
那个用鼻孔看人的陈鹏年尤其招人恨。
呸!
一群沽名钓誉的乌合之众。
今日托爷爷就让你们知道爷爷们的刀有多么锋利!
胤祉和玛尔珲都没有想到,托合齐能这么莽,他是真的,没将这些宗室王爷们放在眼里啊。
德隆兄弟就在反贼手里,他是一个磕嘣都不打的,说下令放火铳就下令放一波火铳冲锋了。
如果胤祉算是为了维持自家统治做了应该做的决定,那玛尔珲,就是真的动机不纯,兴风作浪了。
对保绶供出了自己,玛尔珲泰然自若。
面对雅尔江阿的质问,玛尔珲道:“简王爷,对令公子的遭遇,我玛尔珲深感同情,但你有什么实证,证明那个齐思亭是本王的人?就凭保绶的三言两语?保绶和那个齐思亭结伴饮酒作乐是许多人都看到的,他们熟识是事实,他逃脱不了勾结的罪名,但本王可是和那个齐思亭没有任何瓜葛,就是现在,如果不是简王爷说起他,本王都不知道世间还有齐思亭这么一个人。”
雅尔江阿也不多做纠缠,他确实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两个儿子今日所遭受的这一切,跟玛尔珲有关。
但是:“玛尔珲,你最好真的没有掺和到这些事里面去,我儿年少,被蒙蔽尤可饶恕,但你可是已过不惑之年了,如果被本王查到实证证明你掺和在里面,就是罪加一等。哼,希望到时候你能有我儿的幸运。”
“对了,我进门的时候,发现你们安王府的门槛低了许多,玛尔珲,你不思怎么修复你们王府的门槛,整日和那些名士饮酒作乐,你不孝啊。”
又看到周围庭院里聚集而来的王府子弟,哧声道:“亦是不知,你安王府将来如何?”
我简王府扎根宗人府,可不是干吃饭的。
目送雅尔江阿的背影离开,玛尔珲面沉如水,让聚集而来的子孙离开,玛尔珲思索接下来要怎么应对雅尔江阿的报复。
雅尔江阿是没有证据,但谁说报复是需要证据的?
只要雅尔江阿认为他玛尔珲是害德隆的人之一,他就可以展开报复了。
若是以前那个只有宗人府的雅尔江阿玛尔珲还真不怕他,但现在的雅尔江阿,已经走出宗人府这个固有的地盘了,经过三年羊毛经营,也经过简王府的郡主们嫁去草原,雅尔江阿现在,已经不可小觑。
幸好有一个新起之秀衍潢与他相制衡,否则京中就会出现雅尔江阿一家独大的局面。
如果雅尔江阿同意太子的招揽,玛尔珲是不介意支持雅尔江阿一家独大的。
但是,太子年年随驾皇帝西巡,不止一次、两次的招揽雅尔江阿,可雅尔江阿就是软硬不吃,让太子暗中恼火许久。
这回他玛尔珲惹恼了这位既权且富的简亲王,那雅尔江阿以后投靠太子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了。
他得早做打算才好。
雅尔江阿到了刑部,刑部这里胤祉和胤禛都在。
胤祉招呼雅尔江阿坐下,指着一桌子的油印纸和书册让雅尔江阿看。
雅尔江阿知道,这些,就是德隆的罪证了。
第100章
胤祉抽出两本册子递给雅尔江阿, 一本叫做《中补说》,一本叫做《中质秘书》。
雅尔江阿打开看了一下,皱眉问道:“似乎是教人修身养性的书, 这里面有什么不妥吗?”
胤祉道:“你可听说过康熙二十一年的朱方旦案?”
雅尔江阿迷茫。
胤祉又换了种说法,问道:“那你可还记得顺承郡王勒尔锦因何被削爵圈禁?”
雅尔江阿稍稍回忆了一下,就将顺承郡王这一脉系的爵位传承了然于胸。
顺承郡王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始于代善的孙子勒克德浑, 勒尔锦正是第二任顺承郡王,现在的顺承郡王是勒尔锦的儿子布穆巴,但勒尔锦本人,却是在康熙四十五年、也就是今年八月初一在圈禁中卒世的。
可是巧了,当初查办勒尔锦的,正是雅尔江阿的父亲雅布,所以,胤祉一说勒尔锦, 雅尔江阿就将今案和旧案给串联起来了。
勒尔锦被削爵圈禁的理由是平三藩时他“以劳师糜饷, 坐失事机”,意思就是他打仗劳师动众空拿军饷却惧怕吴三桂的攻势, 不敢主动出击,以至于战事失利。
这当然是正经理由,但雅尔江阿后来查阅档案,他还知道,勒尔锦当年在湖广一带驻扎的时候,曾频频招纳术士入军营问卜战机, 还曾向他请教保健练功诸事, 这种荒唐的行为被康熙帝知道后, 十分恼怒, 特地下谕给勒尔锦,制止了这种行为。
雅尔江阿只从宗人府明档中知道了勒尔锦的这桩往事,但具体的这个术士的名字,他却是没有在档案上看到。
难道:“当年蛊惑勒尔锦的,可是您刚才说的朱方旦?”
胤祉点头,应道:“正是他,这个朱方旦可不简单,他当年就是因为擅气功之能在地方上名声大噪,被当时的湖广巡抚以左道惑众劾奏,将其逮捕入京,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胤禛无动于衷,这些密档是他和胤祉一起看的,胤祉说的他自是都知道,所以,雅尔江阿只好耐着性子附和道:“这个朱方旦,可是被无罪释放了?”
胤祉啧啧叹道:“何止是无罪释放。他被刑部打入大牢,结果没几天就是孝庄文皇后的六十大寿,皇上命内阁颁发了恩诏,大赦天下,这个朱方旦,正是在恩赦之列。朱方旦被释放后,不仅没有潦倒出京,反倒因为他的气功之能传闻于京师,还被皇上召见,待之如上宾……”
听胤祉将这个听着就很神异的朱方旦说了一通,雅尔江阿问道:“勒尔锦既然有了削爵圈禁的下场,想必这个朱方旦下场也不会太好。”
胤祉:“……他因为写了两本书,”胤祉用下巴点了点雅尔江阿面前的那两本《中补说》和《中质秘书》,“被处死了,这两本书,刻板和书本也都被销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