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这一去,就是生死一线。
托合齐是带着官兵突袭而至,因为知道德隆那天要去多庄,所以那布图也在那日带着人手拉着砖车去了多庄。
前头说了,那布图这人有个毛病,那就是贪财,看着银子就挪不开腿,走不动路。但因为他为人尚算公平公正,也没狠亏待了手底下的人,手底下的人也愿意服他,对那布图的贪财性子,德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将他换下来。
那布图专门打听着德隆去多庄的日子送砖,自是上赶着德隆的赏银去的。
因着德亨的面子,德隆对那布图这些人,只有打赏越发丰厚,从来没有丝毫不堪鄙夷之语的。
所以,为了能从德隆身上薅到更多的羊毛,十车砖,那布图足足带了五十个青壮去送。
吃大户也没这么个吃法吧?
这哪里是贪财,这简直就是贪婪!
但这一次,谁都在庆幸那布图的贪婪。
那布图到的时候,交火已经开始了,他本可以扔下砖就跑的。
但八旗官兵可称之为“悍”、“勇”并不是说着玩的,更不是褒奖的形容词,而是可平白直述的事实。
汉家读书人说他们“野蛮”“兽性”,似乎也并不是有意的损贬。
因为,这些跟随康熙帝上过战场厮杀过的八旗官兵,他们在直面刀与血的刺激,油然而生的不是怯懦和退缩,而是根植于骨子里的野蛮和嗜血。
前方战场血液的喷洒和被屠戮之人的惨叫声让他们热血沸腾,而不是夺路而逃。
所以,几乎没有思考,那布图带领跟来的五十个青壮冲进了战场,抢了德隆和阿尔塔以及他们身边的人就跑。
那布图可不是被刺激的没了脑子,横冲直撞什么目的都没有的乱杀。
这是失控的野兽行径。
相反,他脑子清醒的很,他当然认识托合齐,步军统领嘛,提督九门,掌京城治安,皇上的心腹,跟他家主子有点子小“过节”:他可以不认识步军统领,但不能不知道主子的对头是谁。
托合齐要杀的人,想也知道不是什么“好”人,但德隆可是简王府的大阿哥,是宗室,不管有什么错处,都不该是托合齐能杀的。
嘿,既能从托合齐手下抢人,又能在简王爷那里邀功,那还等什么?
冲吧!
咱也不跟你托合齐正面交锋,咱们只抢该抢的人总行吧?
您只管杀对面那群拿刀拿剑一看就是练家子的江湖人,夹在中间两方不讨好的德隆大阿哥就给咱们吧。
就是德隆大阿哥该杀,也得是皇上下旨赐死,有你托合齐什么事儿!
所以,德隆和阿尔塔就这么捡回一条命来。
但跟着他的那些人,却是死的死,伤的伤。
四喜儿和五寿,更是夭折在这场厮杀当中。
虽然连夜给送回了京,但德隆和阿尔塔也没能回去王府,而是被送去了宗人府关押。
托合齐能带着官兵去突袭多庄,自然是拿到了确切的证据的,他也查明了这个多庄是简王府的产业,所以,他是先禀明了胤祹,明确说了简王府大阿哥德隆窝藏反贼,摆出证据来,现在就要去拿人。
涉及到前明反贼,胤祹不敢轻视,只是跟托合齐嘱咐了说一句“德隆恐为人所欺”,让托合齐见机行事,就让他拿人去了。
所以,等雅尔江阿星夜从承德赶回京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在宗人府只剩下一口气的两个儿子。
倒不是胤祹亏待了德隆和阿尔塔,而是两人失血过多,又受到了大惊吓,实在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好的。
尤其是阿尔塔,他的左腿和右手臂骨折,拖延时间过长,以后即便骨头长好了,恐怕也会落下跛脚和手臂失灵的残疾。
至于德隆,他可能会留下/体弱的后遗症。
这话是胤祹和雅尔江阿说的,只是暂时还没让两个孩子知道。
雅尔江阿气的整个人都在发抖,他从喉咙里发出类似野兽的嘶吼声,他明显是要说些什么的,但又不能说,就只能用这种无助嘶吼的方式发泄心中极致的愤怒。
德隆是铁帽子王嫡长后裔,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简亲王,谁都有可能窝藏反贼,只有他不会。
托合齐!
你好大的狗胆!!
本王与你势不两立!!!
德隆见到父亲,泪流不止,他没有哭诉什么,只是问:“裕王府的保绶呢?他人现在在哪里?”
雅尔江阿:“……保绶自然是在裕王府。”
德隆撑着精神着急道:“那个齐思亭,就是保绶的人咳咳咳……”
齐思亭就是第一个靠上德隆的“巨眼英雄”,德隆后面收纳的所有人,有一多半都是他介绍来的。
雅尔江阿才回京,还不了解这个“反贼”案的前后,倒是在旁看着的胤祹出口道:“齐思亭已经被乱刀砍死,死无对证,你还有什么证据,证明保绶也参与其中?”
德隆情绪激动下,眼前一阵发花,他双手握拳捶着床板,恨自己身体的不争气。
雅尔江阿忙安慰道:“不急,不急,你先将身体养好了,不管什么时候,都有你说话的地儿。”
德隆泣不成声道:“阿玛,阿玛,儿子给您闯祸了,儿子该死,阿玛……”
此时就是有再多的后悔,也无济于事了。简王府已经牵连到反贼案中,雅尔江阿要想脱身,不会那么容易。
德隆真恨不能自己就死在那里,以他的死,洗刷掉因他带来的污点,还简王府的清白。
他若是死在那里,简王府就是受害者,阿玛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为难了。
雅尔江阿何曾见到儿子这样过,也是老泪纵横,安慰儿子道:“德隆,你从来都是阿玛的好儿子,阿玛从来没有怪过你。”
德隆此时是顾不得哭的,他泪眼朦胧的看着胤祹,对胤祹道:“十二爷,我的弟弟阿尔塔是无辜的,他才九岁,您、您能不能放他回王府,交给我的额娘照顾。”
胤祹:“……等离开,你阿玛会带走他。”
胤祹就是再谨慎,也不会拿着一个九岁的孩子说事儿,永谦的确是无辜的。
而且,那个孩子太惨了,他以后……
唉,也幸亏他是王府之子,一辈子不愁荣华富贵,要是搁寻常孩子身上,恐怕他也没有以后了。
身残之人,还能有什么以后?
正在西巡的康熙帝的旨意回的很快,令在京的三、四、五三位年长皇子着手审理多庄反贼案,七、八、十二以及简亲王雅尔江阿辅助查证。
让雅尔江阿辅佐年长皇子们查案子,似乎已经表示了皇帝的态度。
他还是信任简王府的。
一时间倒是稳住了京中关于简王府的风言风语。
众位皇子们各有分工,多庄的那些人倒也没有全部杀死,能活捉的都被带回了京城,下了大狱。
其中很有一部分是备考士子。
审案子嘛,自然也从这些活着的人嘴下手。
但雅尔江阿没有,他去了裕王府,去找了保绶。
雅尔江阿是怎么跟保绶说的,或者保绶在雅尔江阿这里遭受了什么,除了裕亲王保泰,其他人无从得知。
外人只能得见,送雅尔江阿出王府的时候,保泰的脸色十分不好看,而雅尔江阿,则是带人径直向东,越过八贝勒府,去敲了安郡王府的门。
第99章
是玛尔珲在勾结反贼, 欲颠覆满清王朝吗?
当然不是,玛尔珲被夺舍了,才能做出这样没脑子的事情来。
他只是恰逢其会, 想将雅尔江阿拿下手,增加太子继位的筹码。
玛尔珲常年混迹读书人中,从德隆印出第一本油印话本开始,玛尔珲就注意到他了, 那个时候他只觉着这个少年挺会玩,居然能摸到这种新兴印书的门道,挺有意思。
但紧接着,这个少年似乎是遇到了困难,居然去到国子监溜达,想要聘请能给他写蜡纸的学生?
这不是玩笑呢吗?
玛尔珲本欲当做一个笑料说给友人听,但他转了个念头,一个绝佳的主意计上心头。
德隆只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人, 除了是父亲雅尔江阿的软肋之外, 他毫无用处。
玛尔珲的打算是,先帮德隆一个小忙, 让他将工坊做大做强,然后这个工坊一定会引起三阿哥胤祉那边的注意,等到胤祉发难,他从中转圜,那德隆岂不是就攥在他的手掌心了?
也不知道雅尔江阿是怎么想的,他不在京的时候, 居然是让自己还没长成的儿子执掌王府, 而不是已经封公封将军的弟弟们帮着掌家。
之前也没听说他猜忌兄弟的传言啊?
现在兄弟们都已经长成了, 他就又开始下手不让兄弟们出头了?
也没有啊, 简王府的庶子们在每年的宗人府考核中都占优,凡是考核通过的,都有顺利袭爵,不像是被打压了。
不过这样也好,拿捏德隆可比拿捏他那些熊一样的弟弟们容易多了。
托合齐是带着官兵突袭而至,因为知道德隆那天要去多庄,所以那布图也在那日带着人手拉着砖车去了多庄。
前头说了,那布图这人有个毛病,那就是贪财,看着银子就挪不开腿,走不动路。但因为他为人尚算公平公正,也没狠亏待了手底下的人,手底下的人也愿意服他,对那布图的贪财性子,德亨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将他换下来。
那布图专门打听着德隆去多庄的日子送砖,自是上赶着德隆的赏银去的。
因着德亨的面子,德隆对那布图这些人,只有打赏越发丰厚,从来没有丝毫不堪鄙夷之语的。
所以,为了能从德隆身上薅到更多的羊毛,十车砖,那布图足足带了五十个青壮去送。
吃大户也没这么个吃法吧?
这哪里是贪财,这简直就是贪婪!
但这一次,谁都在庆幸那布图的贪婪。
那布图到的时候,交火已经开始了,他本可以扔下砖就跑的。
但八旗官兵可称之为“悍”、“勇”并不是说着玩的,更不是褒奖的形容词,而是可平白直述的事实。
汉家读书人说他们“野蛮”“兽性”,似乎也并不是有意的损贬。
因为,这些跟随康熙帝上过战场厮杀过的八旗官兵,他们在直面刀与血的刺激,油然而生的不是怯懦和退缩,而是根植于骨子里的野蛮和嗜血。
前方战场血液的喷洒和被屠戮之人的惨叫声让他们热血沸腾,而不是夺路而逃。
所以,几乎没有思考,那布图带领跟来的五十个青壮冲进了战场,抢了德隆和阿尔塔以及他们身边的人就跑。
那布图可不是被刺激的没了脑子,横冲直撞什么目的都没有的乱杀。
这是失控的野兽行径。
相反,他脑子清醒的很,他当然认识托合齐,步军统领嘛,提督九门,掌京城治安,皇上的心腹,跟他家主子有点子小“过节”:他可以不认识步军统领,但不能不知道主子的对头是谁。
托合齐要杀的人,想也知道不是什么“好”人,但德隆可是简王府的大阿哥,是宗室,不管有什么错处,都不该是托合齐能杀的。
嘿,既能从托合齐手下抢人,又能在简王爷那里邀功,那还等什么?
冲吧!
咱也不跟你托合齐正面交锋,咱们只抢该抢的人总行吧?
您只管杀对面那群拿刀拿剑一看就是练家子的江湖人,夹在中间两方不讨好的德隆大阿哥就给咱们吧。
就是德隆大阿哥该杀,也得是皇上下旨赐死,有你托合齐什么事儿!
所以,德隆和阿尔塔就这么捡回一条命来。
但跟着他的那些人,却是死的死,伤的伤。
四喜儿和五寿,更是夭折在这场厮杀当中。
虽然连夜给送回了京,但德隆和阿尔塔也没能回去王府,而是被送去了宗人府关押。
托合齐能带着官兵去突袭多庄,自然是拿到了确切的证据的,他也查明了这个多庄是简王府的产业,所以,他是先禀明了胤祹,明确说了简王府大阿哥德隆窝藏反贼,摆出证据来,现在就要去拿人。
涉及到前明反贼,胤祹不敢轻视,只是跟托合齐嘱咐了说一句“德隆恐为人所欺”,让托合齐见机行事,就让他拿人去了。
所以,等雅尔江阿星夜从承德赶回京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在宗人府只剩下一口气的两个儿子。
倒不是胤祹亏待了德隆和阿尔塔,而是两人失血过多,又受到了大惊吓,实在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好的。
尤其是阿尔塔,他的左腿和右手臂骨折,拖延时间过长,以后即便骨头长好了,恐怕也会落下跛脚和手臂失灵的残疾。
至于德隆,他可能会留下/体弱的后遗症。
这话是胤祹和雅尔江阿说的,只是暂时还没让两个孩子知道。
雅尔江阿气的整个人都在发抖,他从喉咙里发出类似野兽的嘶吼声,他明显是要说些什么的,但又不能说,就只能用这种无助嘶吼的方式发泄心中极致的愤怒。
德隆是铁帽子王嫡长后裔,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简亲王,谁都有可能窝藏反贼,只有他不会。
托合齐!
你好大的狗胆!!
本王与你势不两立!!!
德隆见到父亲,泪流不止,他没有哭诉什么,只是问:“裕王府的保绶呢?他人现在在哪里?”
雅尔江阿:“……保绶自然是在裕王府。”
德隆撑着精神着急道:“那个齐思亭,就是保绶的人咳咳咳……”
齐思亭就是第一个靠上德隆的“巨眼英雄”,德隆后面收纳的所有人,有一多半都是他介绍来的。
雅尔江阿才回京,还不了解这个“反贼”案的前后,倒是在旁看着的胤祹出口道:“齐思亭已经被乱刀砍死,死无对证,你还有什么证据,证明保绶也参与其中?”
德隆情绪激动下,眼前一阵发花,他双手握拳捶着床板,恨自己身体的不争气。
雅尔江阿忙安慰道:“不急,不急,你先将身体养好了,不管什么时候,都有你说话的地儿。”
德隆泣不成声道:“阿玛,阿玛,儿子给您闯祸了,儿子该死,阿玛……”
此时就是有再多的后悔,也无济于事了。简王府已经牵连到反贼案中,雅尔江阿要想脱身,不会那么容易。
德隆真恨不能自己就死在那里,以他的死,洗刷掉因他带来的污点,还简王府的清白。
他若是死在那里,简王府就是受害者,阿玛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为难了。
雅尔江阿何曾见到儿子这样过,也是老泪纵横,安慰儿子道:“德隆,你从来都是阿玛的好儿子,阿玛从来没有怪过你。”
德隆此时是顾不得哭的,他泪眼朦胧的看着胤祹,对胤祹道:“十二爷,我的弟弟阿尔塔是无辜的,他才九岁,您、您能不能放他回王府,交给我的额娘照顾。”
胤祹:“……等离开,你阿玛会带走他。”
胤祹就是再谨慎,也不会拿着一个九岁的孩子说事儿,永谦的确是无辜的。
而且,那个孩子太惨了,他以后……
唉,也幸亏他是王府之子,一辈子不愁荣华富贵,要是搁寻常孩子身上,恐怕他也没有以后了。
身残之人,还能有什么以后?
正在西巡的康熙帝的旨意回的很快,令在京的三、四、五三位年长皇子着手审理多庄反贼案,七、八、十二以及简亲王雅尔江阿辅助查证。
让雅尔江阿辅佐年长皇子们查案子,似乎已经表示了皇帝的态度。
他还是信任简王府的。
一时间倒是稳住了京中关于简王府的风言风语。
众位皇子们各有分工,多庄的那些人倒也没有全部杀死,能活捉的都被带回了京城,下了大狱。
其中很有一部分是备考士子。
审案子嘛,自然也从这些活着的人嘴下手。
但雅尔江阿没有,他去了裕王府,去找了保绶。
雅尔江阿是怎么跟保绶说的,或者保绶在雅尔江阿这里遭受了什么,除了裕亲王保泰,其他人无从得知。
外人只能得见,送雅尔江阿出王府的时候,保泰的脸色十分不好看,而雅尔江阿,则是带人径直向东,越过八贝勒府,去敲了安郡王府的门。
第99章
是玛尔珲在勾结反贼, 欲颠覆满清王朝吗?
当然不是,玛尔珲被夺舍了,才能做出这样没脑子的事情来。
他只是恰逢其会, 想将雅尔江阿拿下手,增加太子继位的筹码。
玛尔珲常年混迹读书人中,从德隆印出第一本油印话本开始,玛尔珲就注意到他了, 那个时候他只觉着这个少年挺会玩,居然能摸到这种新兴印书的门道,挺有意思。
但紧接着,这个少年似乎是遇到了困难,居然去到国子监溜达,想要聘请能给他写蜡纸的学生?
这不是玩笑呢吗?
玛尔珲本欲当做一个笑料说给友人听,但他转了个念头,一个绝佳的主意计上心头。
德隆只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人, 除了是父亲雅尔江阿的软肋之外, 他毫无用处。
玛尔珲的打算是,先帮德隆一个小忙, 让他将工坊做大做强,然后这个工坊一定会引起三阿哥胤祉那边的注意,等到胤祉发难,他从中转圜,那德隆岂不是就攥在他的手掌心了?
也不知道雅尔江阿是怎么想的,他不在京的时候, 居然是让自己还没长成的儿子执掌王府, 而不是已经封公封将军的弟弟们帮着掌家。
之前也没听说他猜忌兄弟的传言啊?
现在兄弟们都已经长成了, 他就又开始下手不让兄弟们出头了?
也没有啊, 简王府的庶子们在每年的宗人府考核中都占优,凡是考核通过的,都有顺利袭爵,不像是被打压了。
不过这样也好,拿捏德隆可比拿捏他那些熊一样的弟弟们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