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德亨顿时明白了,就跟非要送小福去学针线刺绣一样,纳喇氏这是又要富养儿子了。
德亨磕了一个白水煮鸡蛋,一边扒鸡蛋皮一边道:“额娘,那是在宫里,规矩如此,喝口水都有一沓子的人看着,咱们在自己家里,就不要这样了吧,听着就累的慌。”
纳喇氏不赞同道:“有人伺候着,哪里会累着?又不用你自己做,你操什么心,贵人都是这样吃饭的,快吃你的吧。”
德亨:“我又不是贵人。”
纳喇氏笑眯眯:“我瞧着我儿子就挺有贵人相的。”
德亨:“……”
德亨十分想说:额娘,您是不是白日做梦还没醒呢?
但他也知道,他这位额娘认定的事儿固执的很,你跟她说不要这么做她是不会听的,得迂回着来,希望她只是三分钟热度,坚持几天就将那什么“贵人就是这样吃饭”的给忘了吧。
德亨人小,也是实在吃不了多少,但家里还有三个年轻力壮的大男人呢,这一桌子饭菜,对干体力活的陶大和陶二来说,也就是吃个零嘴的。
所以,浪费是一点都浪费不了的。
德亨喝药的时候,一街之隔的裕王府传来隐隐约约的哀乐锣鼓之声,以及孝子贤孙的哭灵声,一院子的人都静悄悄的,出神的听着传来的丧音。
突然,婴儿啼哭声和哈拉嬷嬷哄孩子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平静,让小院子中的空气重新流通起来,也将出神的德亨带回了现实,他道:“小宝宝哭了。”
小福起身道:“奴婢去看看。”
德亨清晰的看到,小福起身的时候有泪水从她眼睛里低落下来,在黄土地上砸了一个湿润的小坑。
纳喇氏叹道:“人是苦虫,不打不行,这福气哪有那么好享的?”
昨日她还觉着日子越过越好,他们家终于要发达了呢,结果不过半日,他们一家子就连家门都出不去了。
这个时候,李氏挎着篮子回来了。
纳喇氏问道:“都送出去了?”
李氏面色不是很好,她掀开篮子上盖着的青色碎花盖布给纳喇氏看,勉强道:“就送出去几家,多数连门都不给开。”
篮子里是大半篮子的红鸡蛋,差不多拿出去多少就带回来多少。
纳喇氏冷笑一声,道:“一个奴婢,我本也没打算当个正经事儿去办,不过试试他们罢了。”
刘佳氏生的是家生子,还是个丫头,纳喇氏这又是请医又是用药的,德亨还给额尔赫布下跪,求他在深夜请了稳婆来给接生,对家生子而言,纳喇氏这个主子做的已经够仁义了。
真犯不着拿这个孩子当亲生女儿一般操办,出生后还染了红蛋送去邻居家里让人沾喜气。纳喇氏纯粹就是心血来潮,想试探一下如今自家的处境,才特地煮了鸡蛋,又滚了红染料,让李氏送去邻居家里试试看,到底有几家敢接他们家的红蛋。
纳喇氏问道:“都有哪家收了?”
李氏回道:“咱们胡同里的讷尔特宜家,当阿赖家,德禄保家,佐领家,头铞儿胡同的王泽章家,二条胡同的舅爷家,白家胡同的苏郎阿家,奉恩将军寿安家……”
和牛角湾胡同平行的三条胡同,白家胡同、二条胡同、头铞儿(头条)胡同,李氏挨门挨户的敲了过去,也就敲开了十来家,送出去二十来个红蛋。
纳喇氏面上看不出喜怒,道:“行了,这红蛋天热放不住,今儿个就都吃了吧。”
李氏:“……是。”
“我说不要费那心思,你偏不信,这不,打脸了吧?”这是叶勤刷洗好马匹,牵着从后院出来了。
纳喇氏道:“这人心隔肚皮,总得知道以后谁家可交谁家可不交吧?”
叶勤嗤笑道:“照你说的,咱们以后就只跟这几家交往,其他都当他们是死人,不说话不打交道了?”
纳喇氏喷气道:“你说两句好的会死啊?我说一句你顶十句的心里痛快了是吧?”
眼看两人要吵起来,德亨忙抱着肚子道:“哎哟,额娘,我肚子疼?”
两口子顿时顾不得吵架了,忙围着这么个宝贝蛋子着急问道:“怎么了,怎么了,这怎么说疼就疼起来了?是不是刚才吃的什么不合适?陶大陶二,快去牵马请大夫……”
德亨忙制止道:“哦唔嗯额娘阿玛,我突然想起来从昨儿个我就没上茅房呢,怪不得肚子疼,阿玛额娘你们等等,等我上完茅房出来再跟你们说肚子还疼不疼。”话未说完,人已经进了茅房了,进去了还不消停,喊道:“牛牛,给小爷拿厕纸啊!”
叶勤&纳喇氏:……
夫妻两个相互瞪视一眼,同时扭过头去,谁也不服谁,开始冷战。
过日子就是这样,下晌两口子谁见了谁都要瞪上一眼,等到了第二天,就又和好了。
就这样过了两天,哈拉嬷嬷和陶二坚持要德亨给新出生的小婴儿起名字,叶勤和纳喇氏不管,德亨想了两天,倒也真想出了一个名字:
鸣晓。
因为这个孩子是在鸡叫第一声之后出生的,没一会子天就亮了,起“鸣晓”二字,十分应她出生的时辰。
一门之隔的刘佳氏喃喃唤道:“鸣晓,鸣晓,真是个讲究的好名儿,这丫头有福了。”
谁家丫头不是大妞二妞小妞妞的叫着,就连陶牛牛都只随便取了一个牛牛的名字叫着,就这个丫头,反倒要主子给正经取了一个名儿。
反正刘佳氏是没听见哪家格格给起了这样好听的名字叫的。
李氏抱着小鸣晓哄她睡觉,见刘佳氏又要开始淌眼泪,就劝道:“你既知这丫头有福气,就不该动辄流泪,这是月子里,你眼睛还想不想要了?”
刘佳氏何尝不知道坐月子期间哭泣会伤眼睛,她道:“我这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动不动的就哭了,想来是被太太养的娇气了。”
李氏失笑道:“你既知道太太疼你,就该赶快养好身子起来服侍太太,家里活计都让我一个人干了,还得伺候你这个二祖宗,你好意思?”
刘佳氏忙讨饶道:“妹妹知道大嫂辛苦了,你放心,等我能下炕了,一定连带着大嫂的份子活都做了,也好让大嫂好好歇一歇。”
李氏摇晃着怀里的小鸣晓,沉默半晌,小声叹道:“我只盼着这个家里能平平安安的,小爷和牛牛两个无灾无难顺顺利利的,若果真如此,就是让我吃再多的苦,干再累的活儿,我也是甘愿的。”
刘佳氏又想哭了……
小鸣晓的洗三礼当然是没有办的,一家子都还在关禁闭中的,还办什么办?就算办也没人敢来呢。
不过,第四天的时候,康熙的口谕到了。
来给叶勤家宣旨的是康熙帝收到福全薨逝的消息后,让从热河星夜赶回京的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七贝勒胤祐和八贝勒胤禩陪同。
一同快马星夜回京的还有直郡王胤缇和太子胤礽,不过,这两尊大佛现在正在裕王府坐镇,来叶勤家宣旨这等琐事就交给了胤祥和胤禵两个年轻的阿哥。
如果不是这口谕是说给他们这些皇子听的,胤祥和胤禵也是不用特地亲自来宣旨的,但谁让康熙说口谕的时候跟前就只有这四个年长的儿子在场呢?
大哥二哥不能来,那就只能做弟弟的来了。
在来叶勤家的路上,胤禩将那天发生的事情大体跟胤祥和胤禵两个弟弟说了一遍,颠簸了一路只擦了把脸一身泥土的胤禵哧声道:“真是不知好歹,那娘们还真敢做,她怕是不知道,裕王伯在给汗阿玛的遗折里奏明了那个德亨引鸟的事儿。”
胤禩:“……她若是知道,就不会用这么个借口拿一个六岁的孩子了。”
胤祥不由好奇问道:“八哥,那个德亨真的引来了神鸟盘旋不落吗?”
胤禩:“哥哥那日进宫了,没有亲眼见到,不过,隆科多见到了,为此还特地去裕王府瞧究竟,跟裕王伯见了最后一面。”
胤禵就道:“那等宣完口谕,得去找隆科多好好问问。”
胤禩:“不过,引鸟这事儿已经被衍潢王爷全都揽了下来,以后咱们说话也注意些,毕竟是个还不满六岁的孩子,别给人家招祸,损了咱们得福报。”德亨是九月份的生日,还没过六岁的生日。
胤禵就道:“还是八哥想的周全,就是太过好心了。”
胤祥也点头道:“八哥说的是,汗阿玛也是这个意思,咱们以后说话还是要注意些。”
一直跟着没有说话的胤祐也点了点头,同意胤祥的话。
说着一行人就到了叶勤家,延信和额尔赫布已经带着叶勤一家跪在了叶勤家门口,跪听圣谕。
胤祥是哥哥,由他来宣康熙帝口谕。
胤祥:“德亨何在?”
叶勤忙道:“小儿在此。”
胤祥看了眼那个跪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小儿一眼,提醒道:“上前跪听圣训。”
德亨磕了一个白水煮鸡蛋,一边扒鸡蛋皮一边道:“额娘,那是在宫里,规矩如此,喝口水都有一沓子的人看着,咱们在自己家里,就不要这样了吧,听着就累的慌。”
纳喇氏不赞同道:“有人伺候着,哪里会累着?又不用你自己做,你操什么心,贵人都是这样吃饭的,快吃你的吧。”
德亨:“我又不是贵人。”
纳喇氏笑眯眯:“我瞧着我儿子就挺有贵人相的。”
德亨:“……”
德亨十分想说:额娘,您是不是白日做梦还没醒呢?
但他也知道,他这位额娘认定的事儿固执的很,你跟她说不要这么做她是不会听的,得迂回着来,希望她只是三分钟热度,坚持几天就将那什么“贵人就是这样吃饭”的给忘了吧。
德亨人小,也是实在吃不了多少,但家里还有三个年轻力壮的大男人呢,这一桌子饭菜,对干体力活的陶大和陶二来说,也就是吃个零嘴的。
所以,浪费是一点都浪费不了的。
德亨喝药的时候,一街之隔的裕王府传来隐隐约约的哀乐锣鼓之声,以及孝子贤孙的哭灵声,一院子的人都静悄悄的,出神的听着传来的丧音。
突然,婴儿啼哭声和哈拉嬷嬷哄孩子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平静,让小院子中的空气重新流通起来,也将出神的德亨带回了现实,他道:“小宝宝哭了。”
小福起身道:“奴婢去看看。”
德亨清晰的看到,小福起身的时候有泪水从她眼睛里低落下来,在黄土地上砸了一个湿润的小坑。
纳喇氏叹道:“人是苦虫,不打不行,这福气哪有那么好享的?”
昨日她还觉着日子越过越好,他们家终于要发达了呢,结果不过半日,他们一家子就连家门都出不去了。
这个时候,李氏挎着篮子回来了。
纳喇氏问道:“都送出去了?”
李氏面色不是很好,她掀开篮子上盖着的青色碎花盖布给纳喇氏看,勉强道:“就送出去几家,多数连门都不给开。”
篮子里是大半篮子的红鸡蛋,差不多拿出去多少就带回来多少。
纳喇氏冷笑一声,道:“一个奴婢,我本也没打算当个正经事儿去办,不过试试他们罢了。”
刘佳氏生的是家生子,还是个丫头,纳喇氏这又是请医又是用药的,德亨还给额尔赫布下跪,求他在深夜请了稳婆来给接生,对家生子而言,纳喇氏这个主子做的已经够仁义了。
真犯不着拿这个孩子当亲生女儿一般操办,出生后还染了红蛋送去邻居家里让人沾喜气。纳喇氏纯粹就是心血来潮,想试探一下如今自家的处境,才特地煮了鸡蛋,又滚了红染料,让李氏送去邻居家里试试看,到底有几家敢接他们家的红蛋。
纳喇氏问道:“都有哪家收了?”
李氏回道:“咱们胡同里的讷尔特宜家,当阿赖家,德禄保家,佐领家,头铞儿胡同的王泽章家,二条胡同的舅爷家,白家胡同的苏郎阿家,奉恩将军寿安家……”
和牛角湾胡同平行的三条胡同,白家胡同、二条胡同、头铞儿(头条)胡同,李氏挨门挨户的敲了过去,也就敲开了十来家,送出去二十来个红蛋。
纳喇氏面上看不出喜怒,道:“行了,这红蛋天热放不住,今儿个就都吃了吧。”
李氏:“……是。”
“我说不要费那心思,你偏不信,这不,打脸了吧?”这是叶勤刷洗好马匹,牵着从后院出来了。
纳喇氏道:“这人心隔肚皮,总得知道以后谁家可交谁家可不交吧?”
叶勤嗤笑道:“照你说的,咱们以后就只跟这几家交往,其他都当他们是死人,不说话不打交道了?”
纳喇氏喷气道:“你说两句好的会死啊?我说一句你顶十句的心里痛快了是吧?”
眼看两人要吵起来,德亨忙抱着肚子道:“哎哟,额娘,我肚子疼?”
两口子顿时顾不得吵架了,忙围着这么个宝贝蛋子着急问道:“怎么了,怎么了,这怎么说疼就疼起来了?是不是刚才吃的什么不合适?陶大陶二,快去牵马请大夫……”
德亨忙制止道:“哦唔嗯额娘阿玛,我突然想起来从昨儿个我就没上茅房呢,怪不得肚子疼,阿玛额娘你们等等,等我上完茅房出来再跟你们说肚子还疼不疼。”话未说完,人已经进了茅房了,进去了还不消停,喊道:“牛牛,给小爷拿厕纸啊!”
叶勤&纳喇氏:……
夫妻两个相互瞪视一眼,同时扭过头去,谁也不服谁,开始冷战。
过日子就是这样,下晌两口子谁见了谁都要瞪上一眼,等到了第二天,就又和好了。
就这样过了两天,哈拉嬷嬷和陶二坚持要德亨给新出生的小婴儿起名字,叶勤和纳喇氏不管,德亨想了两天,倒也真想出了一个名字:
鸣晓。
因为这个孩子是在鸡叫第一声之后出生的,没一会子天就亮了,起“鸣晓”二字,十分应她出生的时辰。
一门之隔的刘佳氏喃喃唤道:“鸣晓,鸣晓,真是个讲究的好名儿,这丫头有福了。”
谁家丫头不是大妞二妞小妞妞的叫着,就连陶牛牛都只随便取了一个牛牛的名字叫着,就这个丫头,反倒要主子给正经取了一个名儿。
反正刘佳氏是没听见哪家格格给起了这样好听的名字叫的。
李氏抱着小鸣晓哄她睡觉,见刘佳氏又要开始淌眼泪,就劝道:“你既知这丫头有福气,就不该动辄流泪,这是月子里,你眼睛还想不想要了?”
刘佳氏何尝不知道坐月子期间哭泣会伤眼睛,她道:“我这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动不动的就哭了,想来是被太太养的娇气了。”
李氏失笑道:“你既知道太太疼你,就该赶快养好身子起来服侍太太,家里活计都让我一个人干了,还得伺候你这个二祖宗,你好意思?”
刘佳氏忙讨饶道:“妹妹知道大嫂辛苦了,你放心,等我能下炕了,一定连带着大嫂的份子活都做了,也好让大嫂好好歇一歇。”
李氏摇晃着怀里的小鸣晓,沉默半晌,小声叹道:“我只盼着这个家里能平平安安的,小爷和牛牛两个无灾无难顺顺利利的,若果真如此,就是让我吃再多的苦,干再累的活儿,我也是甘愿的。”
刘佳氏又想哭了……
小鸣晓的洗三礼当然是没有办的,一家子都还在关禁闭中的,还办什么办?就算办也没人敢来呢。
不过,第四天的时候,康熙的口谕到了。
来给叶勤家宣旨的是康熙帝收到福全薨逝的消息后,让从热河星夜赶回京的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七贝勒胤祐和八贝勒胤禩陪同。
一同快马星夜回京的还有直郡王胤缇和太子胤礽,不过,这两尊大佛现在正在裕王府坐镇,来叶勤家宣旨这等琐事就交给了胤祥和胤禵两个年轻的阿哥。
如果不是这口谕是说给他们这些皇子听的,胤祥和胤禵也是不用特地亲自来宣旨的,但谁让康熙说口谕的时候跟前就只有这四个年长的儿子在场呢?
大哥二哥不能来,那就只能做弟弟的来了。
在来叶勤家的路上,胤禩将那天发生的事情大体跟胤祥和胤禵两个弟弟说了一遍,颠簸了一路只擦了把脸一身泥土的胤禵哧声道:“真是不知好歹,那娘们还真敢做,她怕是不知道,裕王伯在给汗阿玛的遗折里奏明了那个德亨引鸟的事儿。”
胤禩:“……她若是知道,就不会用这么个借口拿一个六岁的孩子了。”
胤祥不由好奇问道:“八哥,那个德亨真的引来了神鸟盘旋不落吗?”
胤禩:“哥哥那日进宫了,没有亲眼见到,不过,隆科多见到了,为此还特地去裕王府瞧究竟,跟裕王伯见了最后一面。”
胤禵就道:“那等宣完口谕,得去找隆科多好好问问。”
胤禩:“不过,引鸟这事儿已经被衍潢王爷全都揽了下来,以后咱们说话也注意些,毕竟是个还不满六岁的孩子,别给人家招祸,损了咱们得福报。”德亨是九月份的生日,还没过六岁的生日。
胤禵就道:“还是八哥想的周全,就是太过好心了。”
胤祥也点头道:“八哥说的是,汗阿玛也是这个意思,咱们以后说话还是要注意些。”
一直跟着没有说话的胤祐也点了点头,同意胤祥的话。
说着一行人就到了叶勤家,延信和额尔赫布已经带着叶勤一家跪在了叶勤家门口,跪听圣谕。
胤祥是哥哥,由他来宣康熙帝口谕。
胤祥:“德亨何在?”
叶勤忙道:“小儿在此。”
胤祥看了眼那个跪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小儿一眼,提醒道:“上前跪听圣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