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玉珠昨日便想放风筝,可惜昨日下雨,”齐王道:“今日是个好天气,便是不愿出门,在院中也可放一放。这些,是我从外头铺子中买来的……啧,样式和成色,还不如二哥做的。”
  姚玉珠:“哇?二哥还会做风筝?”
  “对啊,你没见过吧。”
  齐王得意道:“二嫂都不一定见过,不信你问!”
  姚玉珠立马看向明蕴之,听后者说见过,立马道:“你炫耀什么呀,二嫂见过的好不好。”
  齐王瞪了瞪眼,好半天才回过神。
  “哦……我忘了,”齐王放下手上那几只风筝:“二哥带二嫂去过西山行宫了,定是在那处见到的,对不对?”
  明蕴之点头:“五弟也去过西山行宫?那里荒废多年,寻常山路怕是都不好走,是何时去的?”
  齐王和姚玉珠之间没什么秘密,当年之事,姚玉珠也知晓一些,几人说话便没什么顾忌。齐王道:“说起来,那还是我第一次见二哥。”
  那时他好像才四五岁,跟着父皇和几位兄长一起去围猎,玩得很是开心。
  只是当时大哥三哥嫌弃他年纪小,都不爱与他玩耍。母亲当时还不是皇后,依稀记得与某个妃子斗得你死我活,更顾不上他。他便独自在围场玩耍,逐渐到了外围。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山林之中,与苍翠之色格外不同的鲜艳风筝。
  “那是何处?”
  裴晟发问,有宫人回答:“是西山行宫。”
  “行宫……”
  皇家儿郎自然见识比旁人多些,刚读书时,先生教导他们勿要奢靡,便以西山行宫当做例子,那是前朝所建造的一座宏伟建筑,他早知晓此事。
  他决定要去看看。
  裴晟和几个哥哥都不同,陈妃当时得宠,没人敢得罪他。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有几个胆大的宫人真拿着他的赏赐,带着他往山上去。
  他便是在那里,瞧见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兄长。
  他说,他是他二哥。
  裴彧将他的那只风筝送给了他,裴晟很是珍惜,他是皇子,却少有玩伴,大哥三哥不和他玩,上天便赐给他了一个厉害的二哥!
  裴彧带着他,参观了这座前朝的建筑,他问:“二哥,那你为什么会在这儿?”
  裴彧没有回答。
  裴晟心中有了想法,哪怕只相处了一日,他也能发现这个二哥看了很多书,武功的招式比两位兄长都要利索,他喜欢这个二哥。更重要的是,裴彧不觉得他幼稚无聊,愿意陪他放风筝。
  更别提那好看的风筝,是二哥亲手做的,如果他回了宫,他们就可以常在一起玩耍了。
  一连数日,裴晟都上山寻他。在西山行宫里,裴彧教他理解那些先生不耐心为他讲解的文字,也教他练武时不必太过急躁,他还年幼,有些功夫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几日后,裴晟的课业被先生拿出来,当场表扬。
  那是他第一次听到了夸赞的声音,连平宣帝都朝他投来了目光。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了裴彧的名字。
  他一板一眼,道:“父皇若要赏赐儿臣,就请让二哥回宫来吧,二哥也是父皇的儿子,是儿臣的兄长!”
  朝中自有念旧情的老臣也为其求情,皇家子嗣怎可常年流落在外?以李太傅为首的文人最重礼节,自要将先皇后之子迎回宫中才是。
  虽有波折,但无论如何,在外的皇嗣终于被提到了明面上。不久,二皇子回到了宫中。
  齐王:“那时我就知道,二哥手艺可厉害了。他送我的那只风筝,我至今还珍藏着呢。”
  回宫之后,裴彧亦不曾嫌他年幼,他也便像个尾巴似的,跟在裴彧身后跑来跑去。陈妃对此常有训斥,却拦不住儿子那双长在自己身上的腿。
  时日一长,便也只能如此。
  齐王眨了眨眼,看向明蕴之:“二嫂,要不要来放放风筝?”
  姚玉珠听完,与齐王同时按住了一只风筝,两人闹着争夺起来。笑闹间,裴彧的身影出现在院外,唤住了他们。
  “好生热闹,又在说些什么?”
  他负手而来,身后跟着许久未见的沈怀璋。
  几人各自见礼,明蕴之隔着几道人影,远远看向裴彧。
  男人仍旧是一副英俊到锐利的模样,与脑海中的身影逐渐重叠,缓缓对上。
  她知他在行宫过了几年,却没听他说过是如何回来的。
  他好像总有化解难题的能力,无论置身何种陷境,与他而言,都似乎只是一场磨砺。磨刀石会将刀剑打磨得更加锐利,他亦会自污秽中挣扎出来,寻到他的出路。
  那她呢?
  明蕴之自觉在淤泥中挣扎了许久,她无力想上浮,又不至于被坠得下沉。这样过了太久,终于有一只手朝她伸来,洗去淤泥,那只手停留在她面前,好像只要她轻轻朝前一滚,便能稳稳当当地被承托着离开水面。
  这一回,他是否还能漂漂亮亮地将难题解决,如他所说的那般,让她放心?
  外面天气晴好,已有鸟鸣,草木萌生出新的枝芽,日光从大开的门前洒落进来,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姚玉珠和齐王还吵吵嚷嚷说着什么,齐王亦上前去,让沈怀璋评评道理。
  无数声音里,她的目光只落在裴彧身上。
  裴彧瞥了一眼被人遗忘的风筝,心中大约有了数,指尖轻点她的额头:“听呆了?”
  明蕴之没应声,唇瓣抿起一点小小的弧度。
  日光温暖,沈怀璋被齐王和齐王妃绕着当柱子似的环来绕去,看向屋中那两道身影。
  夫妻二人之间,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氛围。
  他被齐王拽得晃了晃身子,视线移t开。
  屋檐上未干的一滴水珠滴落下来,落到了他的鼻尖。
  有些凉。
  “嘀——嗒——”
  点点湿润落在身前,明含之瑟缩在马车之中,看着被染红了的车帘滴下的血液。
  她不知为何,会有今日这一遭。
  与兄长分别后,她一直停留在扬州。游玩半月,该看的景色都瞧过了,也该到了离开的时候。
  离开前,她还去过兄长在扬州的住处。兄长说扬州牧六十大寿,生辰就在几日之后,可与他一同参加,过后再一同回益州。
  明含之还不想回益州,更何况……
  她道:“阿姐说过了,如果愿意的话,我可以去寻她。她现在在豫州呢,可惜错过了那里的花灯节,真是的。”
  明存之平时总没耐心和她说话,这次却少有地问过她几回,愿不愿意随他回去。
  她虽觉得意外,却坚定得很。一人在外未免孤独,身边的护卫丫鬟没几个能和她说的上话的,之前一人出来,是因为阿姐在宫里,但现在阿姐在外,她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找阿姐呢?
  “阿兄就别担心了,我身边有着东宫的护卫呢,还有什么好怕的?等到了豫州,我给阿兄写信!”
  明含之与兄长挥手作别,坐上了北上豫州的马车。
  她要从永安渠,走水路更快一些。
  谁知还未上船,就遇到了拦路的劫匪。
  那些劫匪黑衣蒙面,在夜色中行事,占尽了天时地利,护卫虽强,却拦不住那些人多势众,一身蛮力的劫匪。
  如今,外头已经没有搏斗的声响了。
  明含之坐在马车中,拔下发簪,泪水模糊了面容。
  她浑身发冷,冷得要命。
  呼啸的风声里,忽有一道破空的声响传来,外面越发安静,一丝声音也没有了。
  她能感觉到危险越来越近。与此同时,甚至闻到了一点怪异的气味。
  在意识到这件事的瞬间,她大脑发晕,眼前恍惚。明含之咬着嘴唇,让自己勉强维持着清醒。
  风声愈发近了。
  车帘掀开的瞬间,明含之发了狠,重重地将发簪刺了下去。她下手很重,已经听到了来人吃痛后发出的短哼,显然未料到她会出手。
  黑夜中,那人动作丝毫不被这伤影响,不怕痛般拦腰将她扛在肩头,足尖一点,扛着她飞身而上,消失在了无边夜色之中。
  第61章 第 61 章 她的在意,却未有片刻停……
  第61章
  乌篷船随着水面轻轻摇晃, 天色将明,天边还带着初晨时的蓝白。
  明含之躺在船舱卧榻之上,双目紧闭, 满头大汗。
  “阿姐,阿姐……!”
  她急促地呼吸着,不知梦到了什么, 面色通红,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下,双手挣开了盖在身上的被子,朝空中无力地挥舞了一把。
  男人立于舟前,闻声回首,眉头紧蹙。
  他凝神半晌,从袖中取出了一个极小的药瓶,在她鼻下轻晃几圈。
  片刻, 明含之蓦然睁开双眼,和其姐肖似的眼瞳藏着些难言的水雾, 一眨眼, 泪水就滚了下来。
  她尚未看清周遭环境, 双手撑坐起身,平复着激烈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