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好在,你比他娘当初要清醒得多。”
他多年来被仇恨所淹没,任何细微的声响都瞒不过他。两人在院中的声t音和动静,毫无遗漏地传入他耳中。
他熟悉裴彧,却是第一次了解这个外甥媳妇。若依旁人,兴许瞧见那块修好的玉佩时,不说回心转意,起码也会有些感动之状了。
而她万般沉静。
舅甥两人都明白彼此的意思,明蕴之稍有不解,但并未应声。
裴彧:“我和她,都不会如当年的阿娘一样。”
娄寻越:“这样最好。”
他半阖着眼:“好了,见也见过了,你们走吧。”
这个外甥从前防他防得跟什么似的,怕他对这个外甥媳妇不利,现在倒是舍得让她来见一面。
或许,是真看在他要死了的份儿上。
裴彧“嗯”了一声,起身拉过明蕴之的手。
将要离开时,明蕴之忍不住转头看了一眼,那张疤痕遍布的脸上泛出了点点冷汗,无比痛苦。
她站住脚步,道:“舅父珍重身子,往后的路还很长,您是殿下身边唯一的亲人了。”
娄寻越倒在榻上,一言不发,不知听没听进去。
明蕴之看了裴彧一眼,男人静静地看着她,并无阻拦之意。她松开他的手,将袖中随身带着的安神香放在了榻边。
“晚辈不是大夫,不会把脉诊病,只有此物,或许有宁神静心之效,请舅父莫要嫌弃。”
她说完,也不管娄寻越究竟是个什么表情,退至门外,轻轻阖上了房门。
只一面,她便看得出来,这舅甥俩的性格一模一样,绝不愿旁人瞧见他旧伤复发时的狼狈样子。
门外的人登上马车,早已离开了。
又一次的剧痛过去,贴身的衣物被冷汗浸湿,娄寻越仰躺在榻上,无声地喘着粗气。
他抬起手,看着那绣着简单花纹的素色香囊,嗤了一声。
这都是小娘子才会喜欢的东西。
他闭上双眼,将其捏在手心,到底没有扔下。
或许真是要死了,耳边似乎又听到多少年前,母亲和妹妹的笑骂声。
母亲骂他:“又抢你妹妹的东西,她刚做好的香囊!你个败家子儿,就知道玩那些小东小西的,不去读书上进,还跑后院来折腾你妹妹!”
妹妹等着他挨完骂,背地里狡黠一笑,偷偷与他道:“哥哥快帮我扔出去,这是阿娘逼着我做的女工,我没好好缝,被她发现可就不得了啦。”
……
娄寻越死死抓着那香囊,紧闭的眼眸溢出几行清亮的水痕。
往事俱归尘,将报之仇,唯有御座上那几人了。
-
“舅父的伤,静山看过,已然药石无医。”
裴彧淡声解释明蕴之的疑问:“静山说,身上的伤或许能治,但多年的亏损难以修复,除非他自己想开。”
只是被灭满门的仇恨,他如何放得下。
明蕴之明白了。娄寻越如今就靠复仇的那口气撑着,这口气若散,或许人便也……
她心底有些悲凉,或许还有些物伤其类:若裴彧更肖似平宣帝,学了他的心狠与凉薄,兴许她的兄长也会变成娄寻越这般。
想到兄长,她叹了口气。
兄长和她与含之的性子都大不相同,格外张扬豪爽,母亲甚至疑惑过怎么会生出这么个淘里淘气的孩子。话虽如此,兄长幼年也常带她玩,就是说话太直,总笑她呆。
明存之离开益州,究竟是为了什么?
裴彧知晓她因何叹气,她心思敏感,又体贴善良,恐因今日联想到自身,他道:“你和舅父,是孤这世上仅剩的家人,孤今日让你见他,并无旁的意思,莫要多想。”
明蕴之点头,他能坦诚地把话说开,她便不会误解。
回到客栈,裴彧道:“孤还有事要议,你先歇息吧。”
“……好。”
明蕴之看了眼天色,原本想劝他早些休息,却又在瞧见他面容时顿了一顿,收回了关心的话。
她看着裴彧去了另一间厢房,才回屋。
“娘娘回来了。”青芜在门口迎接着,屋中点着灯,一副并无人出去的样子。
他们行踪隐蔽,来去都不曾引人注目。明蕴之点了点头,将手中的匣子放到桌上,道:“看看这个,你和青竹各挑两件戴在身上,以防万一。”
她学着裴彧的样子给两个侍女讲了用法,两人各选了两件,青竹赞道:“好精致的首饰,便是没这些关窍,也足够放进琳琅斋了。”
“是呀……诶?”
青芜眼睛一亮,瞧见下层的那块玉佩:“这不是——”
她看了娘娘一眼,见明蕴之点了点头,青芜忍不住将其翻来覆去地检查着,赞叹道:“修得可真好啊!这也太细致了,好像原本就是这样似的。”
两个侍女头靠着头,叽叽喳喳地惊叹着。
明蕴之轻轻笑了笑,不曾应声。
修补得再好,也不再是它原本的模样了。始终都会有一道明显的痕迹,叫人忍不住去探问,去细想——从前发生过什么?
分明可以忘却在岁月中,淹没在尘烟里的记忆偏偏又被提起。
明蕴之不是喜欢在回忆里一遍遍反刍的人,那些不好的记忆,她宁肯忘却,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也不愿被反复忆起,似刀般凌迟着内心。哪怕她早已清楚当日之事的前因后果,也无法替当初那个绝望无助的自己原谅这段经历。
破镜难圆。更何况她和裴彧从前,也不算什么恩爱眷侣。他兴许想回到当初,但她不愿。
他们的从前,一点也不好。
这几月的相处她倒是很满意。夫妻之间彼此扶持、照顾,平日里说说话,聊聊天,夜里也无比契合。抛开太子妃的身份,她也只是个寻常女子,有自己的欲|望和私心。
只谈合适,不论情爱……这样的平衡,她不想打破。
或许是这段时日过得还算平静,她竟有些忘了当初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模样,偶尔,也会不经意地流露出超乎合格妻子的关心。
有所求必然伴随着无尽的付出。
而她,无所求,也不想将她的心再白白地交出去。
明蕴之关上匣子,对青芜道:“放进箱子里吧。这么贵重的东西,别再拿出来了。”
离开河阴,又赶了两日的路,几人终于到了颖川郡。
颖川郡比河阴大上数倍,车队远远瞧见城楼时,便也看见了城楼下大张旗鼓的迎接队伍。
数个穿着官袍的中年男人与衙门的守卫立于城下,目光紧盯着缓缓驶来的数辆马车。
太子与齐王出巡,理由虽是督办河工,一是身份在此,二是奉旨前来,这是钦差!万不可懈怠了。颖川郡中不少官员这辈子没见过几个王侯,彼此正着衣冠腰带,只怕被治一个大不敬之罪。
唯有站在郡守身后三五步远的年轻男人垂下面容,隐去自己的不屑和轻视。
郡守彭阳珲远远迎上前,他中年微胖,蓄了短须,看着富态又和善,身侧是郡丞和功曹参军,在马车下恭请太子万安。
那些进城出城的百姓跟在他们身后,不知发生了什么,迷迷糊糊地跟着跪下,高呼太子万安,齐王万安。
裴彧不曾露面,坐于车上,淡声道:“免礼。”
彭阳珲面上和善的笑意不变,心里已经骂了一个来回。
车都不下,车帘都不掀,这太子架子也太大了些!
他不似那些小官不知京中纷扰,他上头有豫州牧,还有不少同僚好友,有门路的人自然知道的消息更多。这段时日,陛下分明更器重丽妃娘娘所出的康王殿下,康王也贤名远扬,传遍大周。
而太子虽是储君,却除多年前的战功,并无太多名声。这能被百姓称道的永昌运河,也耗费甚巨,朝中近来多有怨言。
庄家势大,他们底下这些人有几个敢保证和庄家毫无接触?现在庄家倒了,底下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可还没抽干净呐!本就是人人自危的时候,多少人将希望寄于康王身上,对于这个立场不明的太子,他还需得多试探试探。
第一回试探以太子殿下的冷淡结束。彭阳珲下了令,令人大开城门,排队的百姓速速让开,迎太子与齐王的车队进城。
守卫刚要赶人,便听车中传来了一道女声。
“慢着。”
“彭大人不必如此,”那女声轻柔,却有股不容置喙的威重:“百姓先行。”
明蕴之蜷着帕子,看向裴彧。
裴彧颔首,他本也不喜彭阳珲这般大费周章,他们来此处是因正事,而非这般虚张声势的摆架子。
彭阳珲一噎,和善的笑意微僵。多年浸淫官场,自然无比洞察这位太子妃的心思——仁善嘛!爱民嘛!
他懂!
他扬声道:“太子妃娘娘仁t德,尔等速速通过,不得拥挤。”
百姓又稀里糊涂地跟着嚷嚷了几句多谢太子妃,被守卫赶着进城出城。
他多年来被仇恨所淹没,任何细微的声响都瞒不过他。两人在院中的声t音和动静,毫无遗漏地传入他耳中。
他熟悉裴彧,却是第一次了解这个外甥媳妇。若依旁人,兴许瞧见那块修好的玉佩时,不说回心转意,起码也会有些感动之状了。
而她万般沉静。
舅甥两人都明白彼此的意思,明蕴之稍有不解,但并未应声。
裴彧:“我和她,都不会如当年的阿娘一样。”
娄寻越:“这样最好。”
他半阖着眼:“好了,见也见过了,你们走吧。”
这个外甥从前防他防得跟什么似的,怕他对这个外甥媳妇不利,现在倒是舍得让她来见一面。
或许,是真看在他要死了的份儿上。
裴彧“嗯”了一声,起身拉过明蕴之的手。
将要离开时,明蕴之忍不住转头看了一眼,那张疤痕遍布的脸上泛出了点点冷汗,无比痛苦。
她站住脚步,道:“舅父珍重身子,往后的路还很长,您是殿下身边唯一的亲人了。”
娄寻越倒在榻上,一言不发,不知听没听进去。
明蕴之看了裴彧一眼,男人静静地看着她,并无阻拦之意。她松开他的手,将袖中随身带着的安神香放在了榻边。
“晚辈不是大夫,不会把脉诊病,只有此物,或许有宁神静心之效,请舅父莫要嫌弃。”
她说完,也不管娄寻越究竟是个什么表情,退至门外,轻轻阖上了房门。
只一面,她便看得出来,这舅甥俩的性格一模一样,绝不愿旁人瞧见他旧伤复发时的狼狈样子。
门外的人登上马车,早已离开了。
又一次的剧痛过去,贴身的衣物被冷汗浸湿,娄寻越仰躺在榻上,无声地喘着粗气。
他抬起手,看着那绣着简单花纹的素色香囊,嗤了一声。
这都是小娘子才会喜欢的东西。
他闭上双眼,将其捏在手心,到底没有扔下。
或许真是要死了,耳边似乎又听到多少年前,母亲和妹妹的笑骂声。
母亲骂他:“又抢你妹妹的东西,她刚做好的香囊!你个败家子儿,就知道玩那些小东小西的,不去读书上进,还跑后院来折腾你妹妹!”
妹妹等着他挨完骂,背地里狡黠一笑,偷偷与他道:“哥哥快帮我扔出去,这是阿娘逼着我做的女工,我没好好缝,被她发现可就不得了啦。”
……
娄寻越死死抓着那香囊,紧闭的眼眸溢出几行清亮的水痕。
往事俱归尘,将报之仇,唯有御座上那几人了。
-
“舅父的伤,静山看过,已然药石无医。”
裴彧淡声解释明蕴之的疑问:“静山说,身上的伤或许能治,但多年的亏损难以修复,除非他自己想开。”
只是被灭满门的仇恨,他如何放得下。
明蕴之明白了。娄寻越如今就靠复仇的那口气撑着,这口气若散,或许人便也……
她心底有些悲凉,或许还有些物伤其类:若裴彧更肖似平宣帝,学了他的心狠与凉薄,兴许她的兄长也会变成娄寻越这般。
想到兄长,她叹了口气。
兄长和她与含之的性子都大不相同,格外张扬豪爽,母亲甚至疑惑过怎么会生出这么个淘里淘气的孩子。话虽如此,兄长幼年也常带她玩,就是说话太直,总笑她呆。
明存之离开益州,究竟是为了什么?
裴彧知晓她因何叹气,她心思敏感,又体贴善良,恐因今日联想到自身,他道:“你和舅父,是孤这世上仅剩的家人,孤今日让你见他,并无旁的意思,莫要多想。”
明蕴之点头,他能坦诚地把话说开,她便不会误解。
回到客栈,裴彧道:“孤还有事要议,你先歇息吧。”
“……好。”
明蕴之看了眼天色,原本想劝他早些休息,却又在瞧见他面容时顿了一顿,收回了关心的话。
她看着裴彧去了另一间厢房,才回屋。
“娘娘回来了。”青芜在门口迎接着,屋中点着灯,一副并无人出去的样子。
他们行踪隐蔽,来去都不曾引人注目。明蕴之点了点头,将手中的匣子放到桌上,道:“看看这个,你和青竹各挑两件戴在身上,以防万一。”
她学着裴彧的样子给两个侍女讲了用法,两人各选了两件,青竹赞道:“好精致的首饰,便是没这些关窍,也足够放进琳琅斋了。”
“是呀……诶?”
青芜眼睛一亮,瞧见下层的那块玉佩:“这不是——”
她看了娘娘一眼,见明蕴之点了点头,青芜忍不住将其翻来覆去地检查着,赞叹道:“修得可真好啊!这也太细致了,好像原本就是这样似的。”
两个侍女头靠着头,叽叽喳喳地惊叹着。
明蕴之轻轻笑了笑,不曾应声。
修补得再好,也不再是它原本的模样了。始终都会有一道明显的痕迹,叫人忍不住去探问,去细想——从前发生过什么?
分明可以忘却在岁月中,淹没在尘烟里的记忆偏偏又被提起。
明蕴之不是喜欢在回忆里一遍遍反刍的人,那些不好的记忆,她宁肯忘却,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也不愿被反复忆起,似刀般凌迟着内心。哪怕她早已清楚当日之事的前因后果,也无法替当初那个绝望无助的自己原谅这段经历。
破镜难圆。更何况她和裴彧从前,也不算什么恩爱眷侣。他兴许想回到当初,但她不愿。
他们的从前,一点也不好。
这几月的相处她倒是很满意。夫妻之间彼此扶持、照顾,平日里说说话,聊聊天,夜里也无比契合。抛开太子妃的身份,她也只是个寻常女子,有自己的欲|望和私心。
只谈合适,不论情爱……这样的平衡,她不想打破。
或许是这段时日过得还算平静,她竟有些忘了当初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模样,偶尔,也会不经意地流露出超乎合格妻子的关心。
有所求必然伴随着无尽的付出。
而她,无所求,也不想将她的心再白白地交出去。
明蕴之关上匣子,对青芜道:“放进箱子里吧。这么贵重的东西,别再拿出来了。”
离开河阴,又赶了两日的路,几人终于到了颖川郡。
颖川郡比河阴大上数倍,车队远远瞧见城楼时,便也看见了城楼下大张旗鼓的迎接队伍。
数个穿着官袍的中年男人与衙门的守卫立于城下,目光紧盯着缓缓驶来的数辆马车。
太子与齐王出巡,理由虽是督办河工,一是身份在此,二是奉旨前来,这是钦差!万不可懈怠了。颖川郡中不少官员这辈子没见过几个王侯,彼此正着衣冠腰带,只怕被治一个大不敬之罪。
唯有站在郡守身后三五步远的年轻男人垂下面容,隐去自己的不屑和轻视。
郡守彭阳珲远远迎上前,他中年微胖,蓄了短须,看着富态又和善,身侧是郡丞和功曹参军,在马车下恭请太子万安。
那些进城出城的百姓跟在他们身后,不知发生了什么,迷迷糊糊地跟着跪下,高呼太子万安,齐王万安。
裴彧不曾露面,坐于车上,淡声道:“免礼。”
彭阳珲面上和善的笑意不变,心里已经骂了一个来回。
车都不下,车帘都不掀,这太子架子也太大了些!
他不似那些小官不知京中纷扰,他上头有豫州牧,还有不少同僚好友,有门路的人自然知道的消息更多。这段时日,陛下分明更器重丽妃娘娘所出的康王殿下,康王也贤名远扬,传遍大周。
而太子虽是储君,却除多年前的战功,并无太多名声。这能被百姓称道的永昌运河,也耗费甚巨,朝中近来多有怨言。
庄家势大,他们底下这些人有几个敢保证和庄家毫无接触?现在庄家倒了,底下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可还没抽干净呐!本就是人人自危的时候,多少人将希望寄于康王身上,对于这个立场不明的太子,他还需得多试探试探。
第一回试探以太子殿下的冷淡结束。彭阳珲下了令,令人大开城门,排队的百姓速速让开,迎太子与齐王的车队进城。
守卫刚要赶人,便听车中传来了一道女声。
“慢着。”
“彭大人不必如此,”那女声轻柔,却有股不容置喙的威重:“百姓先行。”
明蕴之蜷着帕子,看向裴彧。
裴彧颔首,他本也不喜彭阳珲这般大费周章,他们来此处是因正事,而非这般虚张声势的摆架子。
彭阳珲一噎,和善的笑意微僵。多年浸淫官场,自然无比洞察这位太子妃的心思——仁善嘛!爱民嘛!
他懂!
他扬声道:“太子妃娘娘仁t德,尔等速速通过,不得拥挤。”
百姓又稀里糊涂地跟着嚷嚷了几句多谢太子妃,被守卫赶着进城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