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裴彧见她没否认,指尖在书上轻点了点,“物尽其用,让他去杀个人,昨日之事既往不咎。”
明蕴之:“什么人?”
裴彧看她一眼。
明蕴之懂了:“若是涉及前朝,殿下不方便说便罢了。”
“孤没打算瞒你。”
裴彧看着她的双眼,那双清澈莹润的眸子里,倒映着他冷峻的面容。
“孤要他杀的人,姓韩,名度。”
明蕴之起初没反应过来此人是谁,直到马车启程,才想起韩度这个名字。
——她兄长明存之手下,极受重用的亲信之一。
-
此行督办河工,主要是去往永昌运河的万安渠和永乐渠。
万安渠是从豫州颍川郡开源,引黄河水向北流至并州太原郡,再经燕郡送至幽州渔阳。幽州北地缺水,又临近边疆,引水源灌溉农田,让北地军民都能吃上更多粮食,储备军粮。
永乐渠则连接了扬州、青州、兖州,作为南方的主要漕运路线,贯通南北,运送粮食和货物。这是最先开始修建的工程,近三年过去,已见雏形。扬州至青州段已能通行漕船,形势向好。
这样需得消耗数百、上千万两的大工程,历朝历代都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前朝末帝昏庸,国库空虚,大周立国至今也才两代,国库本就难一气掏出这么多银子,是以若有贪墨之事,便真真是惹了众怒。
户部弹劾工部的奏折中,所述并不详实,这也是裴彧自请来此的最大缘由。运河沿线途经这么多官员,流经这么多州县,有几个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干干净净?官员贪墨自古以来就有,只是这次,被当做攻讦东宫的理由罢了。
河阴县不大,一行人并未惊动县衙,在县内寻一客栈落脚。
明蕴之进了厢房,第一件事便让青芜将刚收到的信件拿出来,道:“去外面守着,谁来也不让进。”
青芜:“是。”
明蕴之背对着房门,将门窗紧闭,拆开了信封。
这是每月益州都会送来的书信,因着离京,还晚了几天才送到她手上。
她和益州通信颇多。柳园那边常有往来,但大多都是些问安的话,至于州府家中,她更多的是和嫂子伏氏打交道。
兄长比她大好几岁,她出嫁前,伏氏已经过门,怀有身孕了。
伏氏也是益州士族出身,和兄长门当户对,性子温雅到有些沉闷,两人算是性情相投。明蕴之在那个和至亲都不算亲近的家中,和嫂子还算是能说的上话的。
这几年来,明蕴之一直都和她互通书信。
上月还早的时候,明蕴之便知晓了裴家皇族对自家兴许有着别样的心思,信中便比平时多问了些父亲和兄长的事。
现在,终于看到回信了。
伏氏一如既往地交代了明家一切安好,并道几个孩子收到了姑母送来的东西,都很高兴。最后,才提到她所问之事。
……兄长,不在益州。
明蕴之折上信纸,坐在屋中,看着外头渐沉的天色。
河阴已在豫州,和中州风貌有些不同。小城入了夜便静了下来,没有京城那繁华的街市和叫卖。窗外春意寥落,寒气深重些许两个酒家的灯光与人声远远传来,反倒衬得此处更静。
明存之十几岁便跟在父亲身后做事,二十岁便当上了益州都指挥使,虽年轻,却有一身高强武艺,加上家世在此,也算受人敬重。
他掌管一州军务,职务非同小可……怎可随随便便离开益州?
看伏氏信中所述,好像还经常离家似的。
她有心想书信回去多问问伏氏具体情况,但转念一想,以伏氏那比她还要规矩万分的性子,怕是看不出什么。就算真有何异常,也该多护着夫君,而非她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姑子。
明蕴之叹了口气,将信夹在书中,放进了箱子。
脚步声由远而近地传来,停在她的房前,轻轻叩了叩门。
明蕴之:“进。”
是裴彧。
男人还穿着白日里赶路的装束,身上有些淡淡的酒气。
李侍郎爱喝酒,一到河阴便拉着几个工部官员去小酌几杯。裴彧也没拘着他们,露面略坐了坐,便回到了客栈。
“喝酒了?”
明蕴之嗅到气息,皱了皱眉。
裴彧:“没喝。”
他去隔间换了身衣裳,站在屏风后,淡声道:“没有太子妃的准许,孤哪敢饮酒。”
明蕴之睨他:“殿下又从哪儿学的漂亮话?”
平日若有应酬,也没见裴彧少喝。光醒酒汤她都煮了多少回了。
“发自真心。”
裴彧:“李侍郎一喝酒,就爱炫耀自家老妻念叨他。孤听着耳热,还以为不喝酒,回来能得几句夸赞。”
“妾身可从没拦着殿下饮酒,”明蕴之靠着屏风,道:“殿下不能在外败坏妾身名声的。”
她从前也顶多只是劝一劝,不似那些宴席上瞧见夫君喝酒,便眼刀直飞的夫人们。
“正因如此。”
裴彧换了一身便装,从屏风后出来:“孤想让你管一管。”
他身形利落,穿着简单朴素的服饰也有种龙章凤姿,难掩于尘的感觉。
明蕴之目光定在他身上一瞬,又移开,暗道此人真是美姿容,好仪度,那些奇奇怪怪的话由这张脸说出来,莫名就比旁人说得动听些。
她没应:“旁人不都求着夫人不管,好在外头潇洒么。”
第一次听说有人上赶着要被管的,真是新鲜。
“孤和他们不一样,蕴娘今日才知道?”
裴彧:“若是不困,孤带你去个地方。”
明蕴之心中有事,自然不困。直到跟他上了马车,才想起来,问道:“殿下要带妾身去何处?”
两人没乘那辆宽敞的马车,轻装简行,随从都只带了夏松和秋朔。车内空间狭小许多,明蕴之坐在裴彧身侧,吐息轻轻落在男人肩头,带着些轻柔的香气。
裴彧垂眸:“孤昨日说,有东西要给你。”
明蕴之“哦”了一声,没继续问。
她这会儿还想着兄长为何不在益州,还有白日裴彧所说的韩度。
裴彧看出她心思不在此处,问道:“看到信了?”
“嗯,”明蕴之也没瞒他:“嫂嫂说,兄长不在益州。”
她虽和这个兄长不算亲近,但到底血浓于水,若是有什么事,她自然也担忧。
裴彧:“相隔甚远,与其在此处胡思乱想,不如想想办法,查清他因何离开益州。”
明蕴之:“妾身长久居于宫中,又有何法子?……若去信给柳园,岂不是让外祖父和外祖母担心。”
直接问父亲也不太恰当,更不能指望柏夫人与她交代什么正事。她还能去问谁?
她目光垂落,有些纠结。
裴彧轻咳一声,没有说话。
马车慢慢往前,明蕴之坐在车中,忽然开口:“殿下?”
裴彧“嗯”了一声,“还不算笨……”
“殿下可知含之走到何处——”
“嗯?”明蕴之没听清,看向他:“殿下在说什么?”
裴彧闭了闭眼。
叹道:“你连三娘都想到了,都不知问问孤么?”
话说早了,她就是笨。
他明明就在身边,还一个劲儿地想着旁人。
明蕴之:“……”
她这才明白裴彧的意思,侧了侧身,看向他:“殿下不是要……要杀韩度么?”
后宫不得干政,她不好细问韩度因何该死,但韩度是哥哥倚重的心腹之一,是连她这个不问政事的妹妹都知晓的存在,难免会牵连其中。
裴彧帮她查兄长,究竟是为她,还是为了什么别的事?
“怕什么?”
裴彧与她对视:“怕孤会对你兄长不利?”
明蕴之回避视线。此时承认,好像很小人之心,但又无法否认自己有过的想法,只好细声道:“所以殿下会去查的,对吗?”
裴彧:“原本会去。现在被怀疑,便没那么想查了。”
“……”
明蕴之:“那要如何,才能想查呢?”
车中半暗,明灭的烛火间,裴彧抬手,点了点她的那抹朱唇。
裴彧的目光落在其上,细细描摹着:“总要讨一点报酬吧?”
明蕴之分明瞧见他眸中的那抹暗色,唇瓣不由自主地抿了抿,“殿下分明是想占妾身便宜。”
“你我是夫妻,哪有这一说?”
“若无这一说,又何必将此当做报酬?”明蕴之回眸轻瞪他,不作声了。
路途不算远,车行了会儿,夏松便道:“殿下,娘娘,到了。”
马车停了下来,裴彧照例先一步下车,刚一起身,便被细长的指尖握住了手腕。
腕上的手持被刮落下来,牵连在二人的手间。明蕴之忽然起身,在他的侧脸上飞快地落下一吻t。
明蕴之:“什么人?”
裴彧看她一眼。
明蕴之懂了:“若是涉及前朝,殿下不方便说便罢了。”
“孤没打算瞒你。”
裴彧看着她的双眼,那双清澈莹润的眸子里,倒映着他冷峻的面容。
“孤要他杀的人,姓韩,名度。”
明蕴之起初没反应过来此人是谁,直到马车启程,才想起韩度这个名字。
——她兄长明存之手下,极受重用的亲信之一。
-
此行督办河工,主要是去往永昌运河的万安渠和永乐渠。
万安渠是从豫州颍川郡开源,引黄河水向北流至并州太原郡,再经燕郡送至幽州渔阳。幽州北地缺水,又临近边疆,引水源灌溉农田,让北地军民都能吃上更多粮食,储备军粮。
永乐渠则连接了扬州、青州、兖州,作为南方的主要漕运路线,贯通南北,运送粮食和货物。这是最先开始修建的工程,近三年过去,已见雏形。扬州至青州段已能通行漕船,形势向好。
这样需得消耗数百、上千万两的大工程,历朝历代都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前朝末帝昏庸,国库空虚,大周立国至今也才两代,国库本就难一气掏出这么多银子,是以若有贪墨之事,便真真是惹了众怒。
户部弹劾工部的奏折中,所述并不详实,这也是裴彧自请来此的最大缘由。运河沿线途经这么多官员,流经这么多州县,有几个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干干净净?官员贪墨自古以来就有,只是这次,被当做攻讦东宫的理由罢了。
河阴县不大,一行人并未惊动县衙,在县内寻一客栈落脚。
明蕴之进了厢房,第一件事便让青芜将刚收到的信件拿出来,道:“去外面守着,谁来也不让进。”
青芜:“是。”
明蕴之背对着房门,将门窗紧闭,拆开了信封。
这是每月益州都会送来的书信,因着离京,还晚了几天才送到她手上。
她和益州通信颇多。柳园那边常有往来,但大多都是些问安的话,至于州府家中,她更多的是和嫂子伏氏打交道。
兄长比她大好几岁,她出嫁前,伏氏已经过门,怀有身孕了。
伏氏也是益州士族出身,和兄长门当户对,性子温雅到有些沉闷,两人算是性情相投。明蕴之在那个和至亲都不算亲近的家中,和嫂子还算是能说的上话的。
这几年来,明蕴之一直都和她互通书信。
上月还早的时候,明蕴之便知晓了裴家皇族对自家兴许有着别样的心思,信中便比平时多问了些父亲和兄长的事。
现在,终于看到回信了。
伏氏一如既往地交代了明家一切安好,并道几个孩子收到了姑母送来的东西,都很高兴。最后,才提到她所问之事。
……兄长,不在益州。
明蕴之折上信纸,坐在屋中,看着外头渐沉的天色。
河阴已在豫州,和中州风貌有些不同。小城入了夜便静了下来,没有京城那繁华的街市和叫卖。窗外春意寥落,寒气深重些许两个酒家的灯光与人声远远传来,反倒衬得此处更静。
明存之十几岁便跟在父亲身后做事,二十岁便当上了益州都指挥使,虽年轻,却有一身高强武艺,加上家世在此,也算受人敬重。
他掌管一州军务,职务非同小可……怎可随随便便离开益州?
看伏氏信中所述,好像还经常离家似的。
她有心想书信回去多问问伏氏具体情况,但转念一想,以伏氏那比她还要规矩万分的性子,怕是看不出什么。就算真有何异常,也该多护着夫君,而非她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姑子。
明蕴之叹了口气,将信夹在书中,放进了箱子。
脚步声由远而近地传来,停在她的房前,轻轻叩了叩门。
明蕴之:“进。”
是裴彧。
男人还穿着白日里赶路的装束,身上有些淡淡的酒气。
李侍郎爱喝酒,一到河阴便拉着几个工部官员去小酌几杯。裴彧也没拘着他们,露面略坐了坐,便回到了客栈。
“喝酒了?”
明蕴之嗅到气息,皱了皱眉。
裴彧:“没喝。”
他去隔间换了身衣裳,站在屏风后,淡声道:“没有太子妃的准许,孤哪敢饮酒。”
明蕴之睨他:“殿下又从哪儿学的漂亮话?”
平日若有应酬,也没见裴彧少喝。光醒酒汤她都煮了多少回了。
“发自真心。”
裴彧:“李侍郎一喝酒,就爱炫耀自家老妻念叨他。孤听着耳热,还以为不喝酒,回来能得几句夸赞。”
“妾身可从没拦着殿下饮酒,”明蕴之靠着屏风,道:“殿下不能在外败坏妾身名声的。”
她从前也顶多只是劝一劝,不似那些宴席上瞧见夫君喝酒,便眼刀直飞的夫人们。
“正因如此。”
裴彧换了一身便装,从屏风后出来:“孤想让你管一管。”
他身形利落,穿着简单朴素的服饰也有种龙章凤姿,难掩于尘的感觉。
明蕴之目光定在他身上一瞬,又移开,暗道此人真是美姿容,好仪度,那些奇奇怪怪的话由这张脸说出来,莫名就比旁人说得动听些。
她没应:“旁人不都求着夫人不管,好在外头潇洒么。”
第一次听说有人上赶着要被管的,真是新鲜。
“孤和他们不一样,蕴娘今日才知道?”
裴彧:“若是不困,孤带你去个地方。”
明蕴之心中有事,自然不困。直到跟他上了马车,才想起来,问道:“殿下要带妾身去何处?”
两人没乘那辆宽敞的马车,轻装简行,随从都只带了夏松和秋朔。车内空间狭小许多,明蕴之坐在裴彧身侧,吐息轻轻落在男人肩头,带着些轻柔的香气。
裴彧垂眸:“孤昨日说,有东西要给你。”
明蕴之“哦”了一声,没继续问。
她这会儿还想着兄长为何不在益州,还有白日裴彧所说的韩度。
裴彧看出她心思不在此处,问道:“看到信了?”
“嗯,”明蕴之也没瞒他:“嫂嫂说,兄长不在益州。”
她虽和这个兄长不算亲近,但到底血浓于水,若是有什么事,她自然也担忧。
裴彧:“相隔甚远,与其在此处胡思乱想,不如想想办法,查清他因何离开益州。”
明蕴之:“妾身长久居于宫中,又有何法子?……若去信给柳园,岂不是让外祖父和外祖母担心。”
直接问父亲也不太恰当,更不能指望柏夫人与她交代什么正事。她还能去问谁?
她目光垂落,有些纠结。
裴彧轻咳一声,没有说话。
马车慢慢往前,明蕴之坐在车中,忽然开口:“殿下?”
裴彧“嗯”了一声,“还不算笨……”
“殿下可知含之走到何处——”
“嗯?”明蕴之没听清,看向他:“殿下在说什么?”
裴彧闭了闭眼。
叹道:“你连三娘都想到了,都不知问问孤么?”
话说早了,她就是笨。
他明明就在身边,还一个劲儿地想着旁人。
明蕴之:“……”
她这才明白裴彧的意思,侧了侧身,看向他:“殿下不是要……要杀韩度么?”
后宫不得干政,她不好细问韩度因何该死,但韩度是哥哥倚重的心腹之一,是连她这个不问政事的妹妹都知晓的存在,难免会牵连其中。
裴彧帮她查兄长,究竟是为她,还是为了什么别的事?
“怕什么?”
裴彧与她对视:“怕孤会对你兄长不利?”
明蕴之回避视线。此时承认,好像很小人之心,但又无法否认自己有过的想法,只好细声道:“所以殿下会去查的,对吗?”
裴彧:“原本会去。现在被怀疑,便没那么想查了。”
“……”
明蕴之:“那要如何,才能想查呢?”
车中半暗,明灭的烛火间,裴彧抬手,点了点她的那抹朱唇。
裴彧的目光落在其上,细细描摹着:“总要讨一点报酬吧?”
明蕴之分明瞧见他眸中的那抹暗色,唇瓣不由自主地抿了抿,“殿下分明是想占妾身便宜。”
“你我是夫妻,哪有这一说?”
“若无这一说,又何必将此当做报酬?”明蕴之回眸轻瞪他,不作声了。
路途不算远,车行了会儿,夏松便道:“殿下,娘娘,到了。”
马车停了下来,裴彧照例先一步下车,刚一起身,便被细长的指尖握住了手腕。
腕上的手持被刮落下来,牵连在二人的手间。明蕴之忽然起身,在他的侧脸上飞快地落下一吻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