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平宣帝看着他,声音不悲不喜:“但事已至此,你可知晓轻重?”
  不止是要给群臣一个交代,更要给因着童谣而惶惶不安的百姓一个交代。
  裴彧:“儿臣,甘愿领罚。”
  -
  从康王府中回来,已过了半日。
  明蕴之让人送含之回寝殿安歇,无论发生什么,没有她的吩咐不准擅动,更不准胡乱说什么话。她坐在临华殿,心中颇为不安。
  不祥的预感越发浓烈,太后昏迷的消息传来之时,她便知晓今日之事没那么容易了结。康王府的宴会也散得极快,众人各自归家,都等着宫中的消息。
  赵嬷嬷忧心道:“娘娘,可要前去探问探问?”
  明蕴之凝神细思着,摇头:“不成。”
  据她所知,今日被急诏入宫的,本就有不少庄家门生和几位曾对东宫不满的老臣。以裴彧从前与她说过的青州山匪之事来看,裴彧私下里,怕是也得罪过不少势力。
  雪中送炭难,落井下石却容易,她们现在最好便是什么也不做,静等着养心殿的消息。
  肃王、康王,本就与裴彧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龃龉,就连齐王都已成年,便是他没有相争之心,作为皇后的陈氏呢?
  如今四面楚歌,处处皆敌,明蕴之不敢掉以轻心。
  东宫上下皆得了她的令,不敢随意走动、外出,一个个都将心提到嗓子眼。直到天色将暗,养心殿的太监才来匆匆传了话:
  “太子妃娘娘,太子殿下受了三十廷杖。”
  “……什么?”
  赵嬷嬷手一抖,几乎站不住身子:“三十廷杖!”
  明蕴之抿着唇瓣,抬手让人给了赏钱,温声道:
  “多谢公公。不知父皇那边……”
  那公公掂了掂手中的银两,塞入袖中,低声道:“庄家几位大人逼得紧,陛下也是出于无奈。太子妃娘娘只管照顾着殿下,便好了。”
  明蕴之不知何时紧握起的手轻轻松了些,她微不可察地松了口气,道:“青竹,送公公一趟。”
  赵嬷嬷紧张地看她一眼,慌乱的心蓦地定了下来。几年过去,以前那个还需要她叮嘱警醒着的小女娘,竟能在这样的祸事下镇定自若了。
  裴彧被送回来的时候,王太医已经在东宫候着了。徐公公直接叫人将半昏着的太子殿下送入了临华殿,明蕴之甚至来不及说话,人便已至身前。
  她到底没说什么,饶是心中有了些准备,但看到裴彧这般模样,仍旧忍不住心惊。夕阳落在玄黑的衣袍上,被液体浸湿的衣裳甚至如同沾染了霜色,男人轻阖着眼眸,纤长的眼睫垂落下来,面色苍白,颈侧的青筋鼓起,汩汩的血液极速流动着。
  王太医将人放平,老脸上的沟壑愈发深重,他剪开裴彧身上粘连着碎肉的衣袍,赵嬷嬷不忍再看,侧了侧身子半挡住明蕴之的视线:“娘娘……”
  “无妨,”明蕴之拉开赵嬷嬷,唇边扬起几分淡淡的笑意:“嬷嬷也累了,先回去歇会儿吧,不必担忧我。”
  她挽起衣袖,跪坐在榻边,抬手,帮着王太医剪开衣裳。
  “……蕴之。”
  动作着的腕骨忽地被握住,明蕴之顿首,继续着动作:“殿下。”
  裴彧半睁着双眼,苍白的面容里浮现出了几分血色,他定定地看着妻子柔美的侧脸,哑声道:“不必如此。”
  徐公公亦道:“娘娘不必操劳,奴才会伺候好殿下。”
  “殿下,是嫌弃妾身手脚粗笨?”
  明蕴之声音很轻,语调却平稳,叫人听得清楚。
  “……”裴彧闭上双眼,呼吸的声音淡了许多:“别看。”
  她爱洁,爱美。
  而他现今一身血污,鲜血黏连着衣衫,怎么也好看不起来。
  “总归已经看见了,此时想不看也难。”
  她顺着王太医的动作,将快至腰侧的衣袍抬起,剪断。
  血珠落在榻前的声音很轻。
  明蕴之目光扫落,自己的手上已经染及了不少鲜血,那血未干,顺着她抬手的动作滴落下来,红得人眼睛刺痛。
  王太医动作很快,清理了受伤之处,勉强止住血。侍从为他换了身衣裳,上身因着伤,裸|露着,衾被盖至腰下。
  屋中燃着碳盆,噼啪的声响里,裴彧道:“都下去。”
  他服了参汤,气色比起先前已然好了许多。
  王太医:“殿下,药还未上……”
  “下去。”
  裴彧开口,眸光扫过那素色的裙摆:“太子妃留下。”
  男人声音里带着些不容置疑的威严,众人只得退了下去。明蕴之坐在榻边,鼻尖仍旧萦绕着难以驱散的血腥气,她拿起药瓶,准备为他上药。
  “蕴之。”
  裴彧半垂着眼,低低地唤了她一声。
  明蕴之看他一眼,在劝说与闭嘴间纠结了一瞬,到底还是放下了药瓶,擦了擦手,静坐在榻边。
  殿中只留下他们二人。
  周遭静得落针可闻,所有的浮躁喧嚣褪去,终于给彼此留得了些许喘息之机。
  “殿下送福女离开,就是为了今日?”
  她移开眼,不去看男人那骇人的伤痕。一边为他包扎着伤口,一边道。
  裴彧听得她提及那两个字,微微抬眸:“你知道了。”
  语气笃定,并非疑问。
  明蕴之颔首:“托三弟妹的福,刚刚知晓。”
  几乎从想明白裴彧为何送走周觅柔时,她心中就有了猜测。如今看见裴彧这般模样,倒没那么意外。
  明蕴之散了发髻,墨发掩在颊边,遮去了容色:“殿下原本打算,何时告知妾身?”
  “还是说,等到天下皆知那童谣是因着殿下后,妾身才能知晓实情?”
  她声音泠澈,语调微微上扬。
  裴彧抬手,触碰到她的指尖。
  确认那指尖并未抽开,他的手紧了紧,忽然开口:“你害怕吗?”
  明蕴之愣了愣,立即道:“殿下血淋淋地回来,妾身是人t,不是没心没肺的鬼,怎能不怕?”
  “不是这个。”
  裴彧呼吸很淡,缓声道:“……荧惑降世,天煞孤星。”
  他念了几句,甚至含着些意味不明的笑意:“是克妻克子,孤家寡人之命。”
  害怕吗?
  他掀起眼睫,黑白分明的眼眸细瞧着那张万分熟悉的容颜,似乎要从她的反应中寻找到几分慌乱的思绪。
  “殿下以为,妾身会因为什么鬼神之说便……”她话音止住,嗓音干涩:“这箴言是真是假,殿下不清楚么?”
  “如若,的确是真的呢?”
  裴彧看着她打了一个漂亮的结,动作收紧。刺骨的痛意传来,愈发麻木。
  他目光平且直,仿佛一定要等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如若这当真是真的呢?
  明蕴之敛了敛眸,轻言道:“妾身若说不怕,殿下信吗?”
  “从前似乎也未与殿下说过。妾身幼年时,有方士看过相,说什么亲缘浅薄,福气也淡,似乎……也是不祥的命数。”
  “不会。”
  裴彧闻言,眉头一蹙:“胡编乱造,何处来的江湖术士,算不得数。”
  因着缺血,他的手没了从前的温热,有些冰冷。或许也正因此,他开口时也比以往更加直白。
  “妾身瞧着倒是有几分道理。”
  明蕴之抽回手,目光落向已经黑沉了的窗外,语气轻讽:“或许真是天命如此,让两个不祥之人成了婚,行至今日。如若真是祸害,倒也没害了旁人。”
  裴彧喉头轻滚,“蕴……”
  “妾身不怕所谓灾星。只是殿下曾说,要妾身信任殿下,说……想要与妾身好好过。”
  明蕴之:“现在看来,处处防备着,未有坦诚的人,是殿下。”
  她理解裴彧在今日之事上有所隐瞒,事关紧要,又牵连甚广,谨慎是好事。
  可从前那些……她也并非第一次,从旁人的话语中才能勉强窥见裴彧的从前了。
  这算什么。
  临华殿中,熏香也驱不散的铁锈味笼罩着二人,窗外早已落尽的日光让整个殿中变得昏暗。几支烛火勉力飘摇着,明蕴之喉头微干,站起身来,剪断了烛芯。
  火光跳跃一瞬,殿内终于明亮了些许。
  裴彧抬手,拉住她的裙摆。
  “蕴之。”
  他轻声唤她,明蕴之止住脚步,微微垂首。
  “你担心孤,是不是?”
  裴彧望向她,那素色的裙摆上,似乎还沾染了些许干了的血痕。
  明蕴之眼眸轻垂,原本冷硬着的容颜轻颤一瞬。
  “你很少,这样与孤说话。今日这般……孤很欢喜。”
  动作牵扯到伤处,刚止住的鲜血又一次洇湿了绷带。裴彧微微闭眼,呼吸发沉:“……别走。”
  ……
  不知是不是未曾上药的缘故,到了夜里,裴彧果然发起了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