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裴彧极淡地嗯了一声,也不知听没听进去,目光扫过那碟子山楂,没说话。
殿中一时静了下来,明蕴之拿不准他此刻究竟是喜是怒,看了看时辰,斟酌着道:“殿下可用过膳了?”
裴彧捏起一颗山楂,鲜红的颜色在冷白的指尖提了提又被放下,面容半隐半现在晦暗光线中,看不出情绪。
“那,妾身叫人传膳?”
明蕴之试探开口。
“嗯,”裴彧应声:“劳烦太子妃了。”
……合着是要她主动开口。
明蕴之抿唇,唤人传了膳。
见裴彧靠坐在凭几上,她也落座一旁,垂眸摩挲着账册。
相顾无言。
裴彧惯来是少话的,她若不开口,这人便绝不会主动与她说些什么。
换作从前,裴彧来此,为了避免这样尴尬的寂静,她总会温声絮语想尽办法与他说说话,也算是解解乏,聊聊天。
特别是刚成婚那会儿,那时自幼伴她长大的赵嬷嬷刚走,身边没了最亲近的人,心中难免孤寂。她见了裴彧,总想方设法地说着话,可他大多数时候反应淡淡,最终变成她的自说自话。
到后来,明蕴之也学会了缄默,只在裴彧需要的时候开口。
她慢慢明白,是她摆错了姿态。成婚那夜她就知道了,裴彧想要的,从来都只是一个体面、识大体的太子妃,而不是一个聒噪,吵闹的妻子。
更何况,有那位綦小娘子珠玉在前,她又如何比得过青梅竹马的情缘。
强求不来的东西,索性不求了。
明蕴之翻过几页,一抬眼,正好对上了男人沉静的目光。
不知看了她多久。
“殿下?”
明蕴之疑问地看向他。
裴彧的目光从她面上移开,淡淡挪向门外:“用膳吧。”
黄花梨圆木桌上已经摆了数道菜肴,不必细嗅,也能闻到那股椒麻香。
明蕴之一瞧,讶道:“这是……”
切得细细的肉丝被泡椒大火炒过,油泼过的香气笼罩在摆盘精致的肉片上,便是素日里见多了、再寻常不过的蒸蛋,上头也淋了一层肉沫红油。
“云香楼新聘的厨子,恰好是益州人。”
裴彧:“太子妃尝尝,可算正宗。”
二人落座,明蕴之捏着筷子的手动了动,扶着小碗的指尖滑动着,“这些对殿下来说,会不会太……火气太重,伤身。”
宫中饮食讲究一个康健中庸,多为蒸菜与煮菜。御膳房的御厨手艺自不必说,只是怕各位金贵的主子们吃坏了身子,或是偶尔想要些稀缺的食材却吃不到,发落人。到了最后,反而只敢做一些口味清淡的汤汤水水。
明蕴之自幼养在益州,口味本就与京城不同。嫁入东宫的第一月,她就瘦了一大圈,看得赵嬷嬷心疼不已。
“偶尔浅尝,不妨事。”
裴彧示意她先用。
许是多年未曾吃过这样的滋味,明蕴之第一口便被呛着了。她连声咳嗽起来,小脸呛得通红,青芜青竹一个递来茶水,一个拍背,围绕着她。
裴彧刚抬起的手又放下,放在桌上。
“若是吃不惯便撤……”
“殿下!”
明蕴之帕子捂着唇,露出一双水汪汪的眼:“……吃的惯。”
“……”
裴彧不置可否,看她眸中跃动着的光彩,勾了勾唇。
倒是个口味重的。
“若是觉得不错,就留下。”
明蕴之面上的红还未褪净,双颊透出渐渐的粉,因为膳食偏辣,唇瓣也嫣红了起来。
“留下?”
裴彧喝了口桌上唯一不辣的汤,淡声道:“设个小厨房便是。”
明蕴之眨了眨眼,有些呆。
“陛下说要缩减各宫开支……”皇宫上下,也只有太后、皇后与贵妃三人有小厨房,就连极为受宠的丽妃娘娘也得从御膳房传膳。
裴彧睨她一眼,“东宫连设个小厨房的自由都没了么?”
他堂堂太子,难道还能饿着她不成?
从前日日相对,难以发觉眼前人的变化。也就是那日梦中一见,这才发觉她如今这般清瘦。
于他而言,口腹之欲不过充饥,无论是何滋味都咽得下去,无甚分别。偏生她养得娇,不是爱吃的,翻来覆去也动不了几筷。
明蕴之咬着筷尖,忽然明悟。
从前是她处处谨慎,作为新妇,不得不小心为上。但现在可不同了,好歹执掌宫务三年,再如何,她也是名正言顺,上了皇家玉牒的太子妃。
何必在吃食这样的小事上委屈自己。
就算日后裴彧纳了侧妃良娣,便是纳上百八十个,也总不能拦着她吃饭穿衣吧?
“多谢殿下,”明蕴之正色道:“妾身明白了。”
明灭的烛光里,女子姣好的侧脸被映照出莹莹光彩,杏眼轻扬。
裴彧目光沉沉。
……她明白什么了?
第8章 笙箫 直至夜半方散。
第八章
澡间,氤氲雾气中漂浮着兰花香露的芬芳,镜面上凝结了细密的水珠,沿着镜面蜿蜒留下一道道痕迹。
哗啦一阵水声轻响,湿透了的墨发纠缠在脖颈肩头,那截羊脂玉似的手臂将青瓷茶具放入托盘中。刚饮过水的唇瓣饱满湿润,脸颊被水汽熏出了淡淡的胭脂色。
明蕴之靠在浴桶边,闭上双目,舒服地喟叹了一声。
“娘娘心情不错?”
青竹取走茶具时,笑着搭话。
明蕴之眉目舒展,睁眼瞧她:“很明显么?”
“许久未见娘娘这么高兴了,”青竹脆生生道:“娘娘笑起来比明珠还耀眼,就该让太子殿下也多瞧瞧嘛。”
“油嘴滑舌。”
明蕴之弹出几滴水珠,青竹抱着茶具躲开,连声求饶。
很久没有尝到家乡的味道,她这一顿用得满足,连带着五脏六腑都舒畅了起来。
厨子是裴彧送来的,于情于理,她都该留下裴彧才是。
只是一连两日……明蕴之心头有些怵,裴彧自幼习武体力了得,这会儿腰还酸着呢。今日若还留下,她明儿个怕是别想起身了。
再者……她从来没有开口留过人。
话到嘴边,又觉得生疏,最终还是以她最熟悉的方式,垂眼恭送男人离开。
称不上后悔,但的确有点懊恼。
好在饭食可口,汤泉舒适……明蕴之缩了身子,将脑袋都埋进水里,紧紧闭着眼,咕噜噜的小气泡从水中冒出头,黏在身上的发丝也飘散开来。
罢了。裴彧不留下,自在的是她。
她今日开心,才不是单单为着一口家乡菜。而是想通了些事,平添几分开阔。
从小到大,她所听过最多的话,就是那句“日后便好了”。
自三岁那年被送去外祖家,她就日日盼着能回到父母身边。
回家以后又盼着成婚,好歹寻一个归处。
她曾以为成婚后会有所不同——太子殿下是个丰神俊朗的人物,满足了所有少女的憧憬与期望。
只是世事常常不遂人愿。
除了在榻上的时候,他们连面都少见,偶尔在席面上与太子对坐,她甚至会觉得眼前的人有些陌生——
眼前这个眉目疏冷的冰块,当真是她的夫君么?她竟察觉不到一丝温情,寒得让她心颤。
不由自主的日子过多了,就觉得自己像个被提着线的木偶,总在傻乎乎地等一个日后。
明蕴之老老实实地等了很久,等到如今,也不知这个日后究竟在何时。
她才不要等了!
明蕴之从水里钻出来,手掌拍拍泛红的脸颊,眸中润泽。
今时不同往日,从前的她处处顾忌,是因着在宫中举目无亲,不敢有半步行差踏错。也正是因为这些年的经营,倒叫她现今地位稳固,寻常动不得她。
……真笨,她竟一直不懂得对自己好一点。
明蕴之擦过身子,对青芜道:“可还记得库房里那几匹浮光锦?”
青芜当即答:“自然记得。那样的珍品,颜色鲜亮,望之和落霞似的,好看得紧!”
依她看,也就这样的缎子才能堪堪配得上她们娘娘的天姿国色。
奈何这批浮光锦归库的时候,娘娘就说过是要分给几位王妃与公主做秋装的。
青芜极为惋惜道:“娘娘每每将料子送出去,奴婢都好心痛的。”
“那日后叫你不心痛,可好?”
明蕴之擦了擦发,斜斜抬眼瞧她。
湿润的发丝铺满在绢帕中,眼中朦胧着细碎柔光,因着心情不错,眼角眉梢微微上扬起弧度,带着些别样的惑人。
青芜先叹一句自己太不争气,哪怕日日相对,也常常为娘娘的容光所倾倒。直到反应过来,眼睛一亮:
“明儿个一早,奴婢就叫尚服局的人来给娘娘裁衣裳,就裁现今最时兴的那种样式,可好?”
殿中一时静了下来,明蕴之拿不准他此刻究竟是喜是怒,看了看时辰,斟酌着道:“殿下可用过膳了?”
裴彧捏起一颗山楂,鲜红的颜色在冷白的指尖提了提又被放下,面容半隐半现在晦暗光线中,看不出情绪。
“那,妾身叫人传膳?”
明蕴之试探开口。
“嗯,”裴彧应声:“劳烦太子妃了。”
……合着是要她主动开口。
明蕴之抿唇,唤人传了膳。
见裴彧靠坐在凭几上,她也落座一旁,垂眸摩挲着账册。
相顾无言。
裴彧惯来是少话的,她若不开口,这人便绝不会主动与她说些什么。
换作从前,裴彧来此,为了避免这样尴尬的寂静,她总会温声絮语想尽办法与他说说话,也算是解解乏,聊聊天。
特别是刚成婚那会儿,那时自幼伴她长大的赵嬷嬷刚走,身边没了最亲近的人,心中难免孤寂。她见了裴彧,总想方设法地说着话,可他大多数时候反应淡淡,最终变成她的自说自话。
到后来,明蕴之也学会了缄默,只在裴彧需要的时候开口。
她慢慢明白,是她摆错了姿态。成婚那夜她就知道了,裴彧想要的,从来都只是一个体面、识大体的太子妃,而不是一个聒噪,吵闹的妻子。
更何况,有那位綦小娘子珠玉在前,她又如何比得过青梅竹马的情缘。
强求不来的东西,索性不求了。
明蕴之翻过几页,一抬眼,正好对上了男人沉静的目光。
不知看了她多久。
“殿下?”
明蕴之疑问地看向他。
裴彧的目光从她面上移开,淡淡挪向门外:“用膳吧。”
黄花梨圆木桌上已经摆了数道菜肴,不必细嗅,也能闻到那股椒麻香。
明蕴之一瞧,讶道:“这是……”
切得细细的肉丝被泡椒大火炒过,油泼过的香气笼罩在摆盘精致的肉片上,便是素日里见多了、再寻常不过的蒸蛋,上头也淋了一层肉沫红油。
“云香楼新聘的厨子,恰好是益州人。”
裴彧:“太子妃尝尝,可算正宗。”
二人落座,明蕴之捏着筷子的手动了动,扶着小碗的指尖滑动着,“这些对殿下来说,会不会太……火气太重,伤身。”
宫中饮食讲究一个康健中庸,多为蒸菜与煮菜。御膳房的御厨手艺自不必说,只是怕各位金贵的主子们吃坏了身子,或是偶尔想要些稀缺的食材却吃不到,发落人。到了最后,反而只敢做一些口味清淡的汤汤水水。
明蕴之自幼养在益州,口味本就与京城不同。嫁入东宫的第一月,她就瘦了一大圈,看得赵嬷嬷心疼不已。
“偶尔浅尝,不妨事。”
裴彧示意她先用。
许是多年未曾吃过这样的滋味,明蕴之第一口便被呛着了。她连声咳嗽起来,小脸呛得通红,青芜青竹一个递来茶水,一个拍背,围绕着她。
裴彧刚抬起的手又放下,放在桌上。
“若是吃不惯便撤……”
“殿下!”
明蕴之帕子捂着唇,露出一双水汪汪的眼:“……吃的惯。”
“……”
裴彧不置可否,看她眸中跃动着的光彩,勾了勾唇。
倒是个口味重的。
“若是觉得不错,就留下。”
明蕴之面上的红还未褪净,双颊透出渐渐的粉,因为膳食偏辣,唇瓣也嫣红了起来。
“留下?”
裴彧喝了口桌上唯一不辣的汤,淡声道:“设个小厨房便是。”
明蕴之眨了眨眼,有些呆。
“陛下说要缩减各宫开支……”皇宫上下,也只有太后、皇后与贵妃三人有小厨房,就连极为受宠的丽妃娘娘也得从御膳房传膳。
裴彧睨她一眼,“东宫连设个小厨房的自由都没了么?”
他堂堂太子,难道还能饿着她不成?
从前日日相对,难以发觉眼前人的变化。也就是那日梦中一见,这才发觉她如今这般清瘦。
于他而言,口腹之欲不过充饥,无论是何滋味都咽得下去,无甚分别。偏生她养得娇,不是爱吃的,翻来覆去也动不了几筷。
明蕴之咬着筷尖,忽然明悟。
从前是她处处谨慎,作为新妇,不得不小心为上。但现在可不同了,好歹执掌宫务三年,再如何,她也是名正言顺,上了皇家玉牒的太子妃。
何必在吃食这样的小事上委屈自己。
就算日后裴彧纳了侧妃良娣,便是纳上百八十个,也总不能拦着她吃饭穿衣吧?
“多谢殿下,”明蕴之正色道:“妾身明白了。”
明灭的烛光里,女子姣好的侧脸被映照出莹莹光彩,杏眼轻扬。
裴彧目光沉沉。
……她明白什么了?
第8章 笙箫 直至夜半方散。
第八章
澡间,氤氲雾气中漂浮着兰花香露的芬芳,镜面上凝结了细密的水珠,沿着镜面蜿蜒留下一道道痕迹。
哗啦一阵水声轻响,湿透了的墨发纠缠在脖颈肩头,那截羊脂玉似的手臂将青瓷茶具放入托盘中。刚饮过水的唇瓣饱满湿润,脸颊被水汽熏出了淡淡的胭脂色。
明蕴之靠在浴桶边,闭上双目,舒服地喟叹了一声。
“娘娘心情不错?”
青竹取走茶具时,笑着搭话。
明蕴之眉目舒展,睁眼瞧她:“很明显么?”
“许久未见娘娘这么高兴了,”青竹脆生生道:“娘娘笑起来比明珠还耀眼,就该让太子殿下也多瞧瞧嘛。”
“油嘴滑舌。”
明蕴之弹出几滴水珠,青竹抱着茶具躲开,连声求饶。
很久没有尝到家乡的味道,她这一顿用得满足,连带着五脏六腑都舒畅了起来。
厨子是裴彧送来的,于情于理,她都该留下裴彧才是。
只是一连两日……明蕴之心头有些怵,裴彧自幼习武体力了得,这会儿腰还酸着呢。今日若还留下,她明儿个怕是别想起身了。
再者……她从来没有开口留过人。
话到嘴边,又觉得生疏,最终还是以她最熟悉的方式,垂眼恭送男人离开。
称不上后悔,但的确有点懊恼。
好在饭食可口,汤泉舒适……明蕴之缩了身子,将脑袋都埋进水里,紧紧闭着眼,咕噜噜的小气泡从水中冒出头,黏在身上的发丝也飘散开来。
罢了。裴彧不留下,自在的是她。
她今日开心,才不是单单为着一口家乡菜。而是想通了些事,平添几分开阔。
从小到大,她所听过最多的话,就是那句“日后便好了”。
自三岁那年被送去外祖家,她就日日盼着能回到父母身边。
回家以后又盼着成婚,好歹寻一个归处。
她曾以为成婚后会有所不同——太子殿下是个丰神俊朗的人物,满足了所有少女的憧憬与期望。
只是世事常常不遂人愿。
除了在榻上的时候,他们连面都少见,偶尔在席面上与太子对坐,她甚至会觉得眼前的人有些陌生——
眼前这个眉目疏冷的冰块,当真是她的夫君么?她竟察觉不到一丝温情,寒得让她心颤。
不由自主的日子过多了,就觉得自己像个被提着线的木偶,总在傻乎乎地等一个日后。
明蕴之老老实实地等了很久,等到如今,也不知这个日后究竟在何时。
她才不要等了!
明蕴之从水里钻出来,手掌拍拍泛红的脸颊,眸中润泽。
今时不同往日,从前的她处处顾忌,是因着在宫中举目无亲,不敢有半步行差踏错。也正是因为这些年的经营,倒叫她现今地位稳固,寻常动不得她。
……真笨,她竟一直不懂得对自己好一点。
明蕴之擦过身子,对青芜道:“可还记得库房里那几匹浮光锦?”
青芜当即答:“自然记得。那样的珍品,颜色鲜亮,望之和落霞似的,好看得紧!”
依她看,也就这样的缎子才能堪堪配得上她们娘娘的天姿国色。
奈何这批浮光锦归库的时候,娘娘就说过是要分给几位王妃与公主做秋装的。
青芜极为惋惜道:“娘娘每每将料子送出去,奴婢都好心痛的。”
“那日后叫你不心痛,可好?”
明蕴之擦了擦发,斜斜抬眼瞧她。
湿润的发丝铺满在绢帕中,眼中朦胧着细碎柔光,因着心情不错,眼角眉梢微微上扬起弧度,带着些别样的惑人。
青芜先叹一句自己太不争气,哪怕日日相对,也常常为娘娘的容光所倾倒。直到反应过来,眼睛一亮:
“明儿个一早,奴婢就叫尚服局的人来给娘娘裁衣裳,就裁现今最时兴的那种样式,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