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6节
再再比如,您最近手头是不是有点紧啊,您是咱这里的老顾客了,见您有难处咱也不能看着不管是不是,来来来,咱先借您几两银子使使,等到您发了禄米,再还了不就行了?啥?利息,哎哟爷嘞,您是爷,是这个(比大拇指),咱能收您的利吗?快别说利了,这是银子,您先拿好喽……
被套牢的傻瓜蛋还洋洋得意呐。
这里面一道又一道的道道,福顺活了这么大,还是在做了小拨什库之后才回了点味儿出来,但在德亨这里,一眼就看了个七七八八。
别人家他不管,但亲娘舅家被人占了便宜他就不爽了。那是占他娘舅的便宜吗?那是占的他德亨的!
大舅有多疼他,每次发了禄米第一时间来家里给他送两斛,就怕他阿玛饿着他这个大外甥,他心里感激的很,所以,他要拯救大舅的禄米!
“啥,咱们自己开个碓房?小孩子说话就是好玩哈哈哈哈……”这是纳喇氏欢快的笑声。
福顺将嘴噘的都要挂油瓶的大外甥抱在怀里,哄道:“别管你额娘。来,跟大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福顺嘴上诱哄大外甥,但其实他是真的在哄孩子,并没想到才丁点大的大外甥能说出什么来。
但德亨思绪理的很顺,他操着小奶音,用学混了的满语和蒙古语努力将话说的更清楚一些,让脑子还算灵光的大舅听的更明白一些:“碓房占咱们的便宜,大舅其实是拿他们没办法的,是不是?”
福顺回答的很干脆:“没错,多少官兵家的粮都送去碓房舂,他们未必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但现在碓房还好好的开着,你大舅就是一个普通旗人,咱掰扯不过他们。”
德亨认真点头,福顺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很好,继续道:“所以,咱们如果不想被人占便宜,就自己建个碓房好了,只舂自家的米……”
纳喇氏在旁泼冷水:“你这是撺掇你大舅丢差事被治罪呢?”
福顺说妹妹:“你别打岔,听孩子说完。”
第7章
德亨并不怕自己口出惊人之语吓着家里的这些大人,因为他说的都是曾经在大人们这里听来的,而不是凭空而出的。
叶勤的阿玛辅国公英额理死的时候,叶勤十三岁,还是个半大少年。小他一岁的弟弟务尔登承袭了家中爵位,降爵三等袭三等奉国将军,又过三年,小他四岁的三弟务尔德宜恩封三等奉国将军。
两个弟弟,一个十二岁袭爵,一个十四岁得爵,靠的可不是他们自身的才干考评得优,而是族中人脉和母家扶持。
康熙三十四年,年仅二十四岁的务尔登授佐领,纳喇氏的第一个孩子却夭折了,被分出来无人问津的叶勤陷入悲愤之中许久,国公府那边却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庆贺务尔登授佐领之职,更不见他两个青云直上的弟弟来安慰一下他这个失意的长兄,自此,叶勤对那府里的心就开始淡了。
转而和颇有志向的舅兄福顺越走越近,等到德亨出生,福顺授了小拨什库之职,两家就更亲近了。
两人得闲一起喝酒闲聊之时,并不避讳小小的德亨,甚至还有意识的教他家中起源,祖宗曾经戎马倥偬打天下的故事,以及家里的亲戚,祖上曾经出现的王公众臣等等。其实就是说古,通过长辈口口相传的家族故事,让子孙后代不忘本。
所以,德亨不仅很快就弄明白了自己是努尔哈赤第三子阿拜的后代,还清楚了八旗作为大清的根本,日常是如何运作的。
当政者为了保证八旗官兵的战力和纯粹,严禁旗人离开驻地(在京旗人不许离开京城二十里),不许经商不许耕种,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日常练习骑射,然后等到皇上征兵的时候出征,为自己和子孙后代挣得荣誉和爵位。
但政策是政策,规矩是规矩,等真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就会发现,处处都有漏洞可钻。
德亨摇着小脑袋装大人对大舅和额娘叹道:“王公大臣家中就不说了,咱们也不知道,光说知道的,咱们满洲都统,副都统,就是蒙古和汉军正副都统,都统下的大小参领、各种佐领、将军、校尉……”德亨一连数了十多个官职,听的福顺啧啧称奇,难得他小小年纪就能将这些官职爵位记得这么全乎,“……他们哪一个不是有自家经营的产业?他们被问罪,丢差事了吗?这叫,法不责众!咱们在他们面前,就是个小虾米啦。”
纳喇氏再次插嘴道:“那是人家祖宗传下来的。”当初八旗入关之时,除了祖宗跑马圈占的关内关外土地和人口之外,还有上面安爵位品级赏赐下来的,这些都是祖宗基业,传给后代子孙的。
德亨教他额娘:“祖宗真正传下来的是爵位,是高人一等的身份,有了为‘主’做‘爷’的身份,什么样的产业后人挣不到呢?大舅,你说是不是?”
德亨本人对宗室这个身份适应良好,倒不是觉着成了宗室就高人一等了,而是站在了这个立场上,你就会发现为什么有清一代的历任皇帝为什么这么防范汉人,甚至是抵触打压汉人了。
无他,在武力上可能汉人有先天弱势,但在玩脑子玩心脏上,这些连字都认不明白的“鞑靼人”是真的比不过汉人的。
反正德亨就没少见旗人被民人占便宜而不自知的事。别看民人被赶出了内城,但他们仍旧有法子吸八旗官兵的血。
还是那句话,不分种族和男女,每一个团体里,都有好人坏人,都有聪明的人和愚钝的人,都有擅于谋算擅于文治和擅于听令擅于武功的人。
大家不分高低贵贱,只有作为人的个体差异性而已。
如果站在这个高度上看德亨的身份,你就会发现,他只是在群体中占据了一个身份上的优势而已。就像有的人草根出身,仍旧可以为官做宰,有的人官n代富n代出身,仍旧是团扶不起来的烂泥一样。
德亨获得了宗室身份,却失去了自由。宗室不得离京,如有特殊理由离京,必须请旨获得同意,并且必须在规定时间返回,若没有在规定时间返回,皇帝就会下旨令当地都统捉拿遣送回京,回京之后,等着他将是严厉的审讯,最终下场,分情况而定。不会处死,因为他们是天家贵胄,皇家子孙,但会圈禁至死。
若无意外,德亨终此一生的活动范围,就只有这个四九城了,除非他参军,然后跟着大军去打仗,但打仗除了行军和兵营之外,他也什么地方都不能去,否则就是叛逃。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牢狱呢?
所以,德亨对自己的身份看的很开,但如果能利用身份的优势让家中生活更富足一些,为什么不呢?他们又没杀人放火,更没有去欺负别人,只是利用国家给他们的政策生活的更好而已。
福顺听了大外甥的话,只觉经受了一次头脑风暴,额头的汗都要冒出来了,他仔细想了一回,惊讶道:“还真是。外头人都说咱们虽然不耕种,但年年收的是铁杆庄稼,靠的就是祖宗传下来的这么个身份啊!”
“所以,大舅,如果咱们在崇文门外建一个小小碓房只供自家使用,别人会抢了去吗?”德亨仰着天真的小脸问他大舅。
福顺立即瞪圆了牛一样的眼睛,怒声道:“谁敢!老子好歹是跟着康熙爷征过准噶尔的甲兵,那些个民人不要脑袋了,敢抢老子的碓房!”他自动忽略了来自上层旗人的掠夺和监察,因为大外甥说了,只是一个自家用的小小碓房,而且是假托南城民人的身份建成,跟他本人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再说,他纳喇氏可不是那么好惹的,丁点蚊子肉还是能保的住的。
到这里,福顺还没意识到,在他的心里,那个还看不到影子的小碓房,已经自动成了他的囊中之物,白花花的大米从他的小碓房里不断的涌出……啊,要是不建,非得成为他的一块心病不可。
德亨一拍手掌,做结论:“在崇文门外雇佣民人建一个咱们自己家的小碓房,百利而无一害啊。要是相好的邻居家请咱们帮着舂米,说不定还能赚一些口粮呢?”
福顺在大外甥可爱的大脑门上“波”了一大口,仰天哈哈大笑:“你说的对,别人家的不敢说,咱们纳喇家的米是有着落了哈哈哈哈……”至少能吃的上一口好米,而不是另花钱去买上等粳米打牙祭。
纳喇氏简直受不了甥舅两个,翻白眼道:“你们两个就白日做梦吧,说罢,今儿想吃什么?”做梦也是要吃饭的,纳喇氏就现实的很,忘了什么也忘不了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一大一小点了菜,德亨拉着福顺继续道:“我阿玛已经带我去看过了,崇文门外蟠桃宫不远处有一处破烂民房,那里住的都是些无依无靠的民人,大舅不如将那里盘下来,改建成碓房,做工的劳力,就雇佣那些民人好了。大舅,你有钱的吧?”
福顺面对大外甥圆溜溜的大眼睛有一瞬的迟疑,反而问道:“你怎么看中那地方了?那里可乱的很。”
乱?
德亨还真没想过这一茬。
但是,“那里靠前三门河东便门出口啊,水流大,方便挖渠引水建碓房。”前三门河,就是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前的护城河。
福顺纳闷:“建碓房还要引水吗?”
德亨:“当然要引水啊,不引水,安了水车也没法用啊。”
福顺更纳闷了:“不是要建碓房吗?怎么又扯上水车了?”
德亨:……
“大舅,你听过水碓吗?”
福顺:“……来,乖儿,跟大舅好好说说这个什么水碓……”
万事开头难,但既然已经开了头,那就得硬着头皮走下去。
福顺的小碓房建了差不多一年,期间因为买房发生了几次小冲突,后来因为挖渠引水又遇到了几次小波折,然后就是这边治安混乱发生了几次偷盗的小问题……
林林总总的,小碓房终于磕磕绊绊的建成了,福顺也通过这次建碓房,锻炼了自己的办事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在自己的手下旗人和小兵中建立了威信。
简而言之,大家伙更服他了。
这也是福顺遇到再多困难也必须要坚持下去的最大原因,因为,他自己的钱不够,说服了手下的兵头子们和稍稍富裕的旗人们投了一部分钱进去,他这碓房要是建不成,他以后
他干脆也别想以后了。
福顺半辈子人生走过去,头两次做成一件正经事头一次是在家中谋划下考取小拨什库的职位碓房建成之后,出于谨慎心理,他都没敢声张。
福源碓房就这么静悄悄的开业了。就跟福顺自己说的,最先受益的就是整个纳喇家,然后就是街坊邻居,最后就是和福顺交好的一些小官兵。
大家都是底层下的小虾米,日子都过的差不多,有了好处,当然要在朋友圈分享一下的。
这不,营业才大半年,不仅先期投入收回来了,自这个月始,碓房也终于开始盈利了。
福源碓房最终能够建成,多亏了德亨一直给他出主意,以及德亨结交的洋人教士朋友提供技术支持,所以,一有盈利,福顺第一个想到了大外甥。
第8章
到了家门口的时候,小福和陶牛牛正排排坐在门前台阶上等人呢。小福在绣花,陶牛牛在编草玩具。
或许是知道快到家了,大青牛“哞”的长叫一声,小福和陶牛牛不约而同的抬头望过来,俱都笑开颜来,陶牛牛当先跑了过来,口中不住唤道:“小爷,小爷,你回来了吗?”
德亨从车窗口探头挥手欢笑道:“牛牛,我回来了。”
陶牛牛举着手上的草蝈蝈给德亨看:“我编了一笼子的蝈蝈,就等你回来都给你呢。”
德亨接过这个还没编完的草蝈蝈,笑道:“是用茅草编的啊,那我把它们挂在帐子里,就可以熏蚊子了。”
陶牛牛又蹦又跳的大笑道:“就是为了给你熏蚊帐编的啊。”
陶牛牛刚种完痘没两个月,因为他出痘出的凶险,痊愈后,脸上留下了坑坑洼洼的小痘坑,还有几个麻点,人也瘦了一大圈,头大身子小,看着怪可怜的,但他笑容灿烂,看不到半点因为病痛折磨的阴霾。
这边小福朝门内喊了一声,放下绣棚来到车前请安:“爷,太太,大舅爷。”然后搀扶纳喇氏下牛车,掐着德亨的胳肢窝直接将他抱下了牛车,又将坐车坐的腿脚僵硬的哈拉嬷嬷扶了下来。
纳喇氏和哈拉嬷嬷相互搀扶着往家门走,小福拿着帕子给德亨脸上脖子上擦汗,担忧问道:“阿哥爷,热着没有,小福晒好了水,阿哥爷回家就能洗沐了。”
德亨喜道:“太好了,我现在就想洗,走走,快回家。”
说着就和陶牛牛手拉手往家里面跑,在门口遇上陶二和李氏,只唤了一声人就跑没影了。
落在最后的叶勤宠溺笑骂道:“跟个猴子似的,半刻停不下来。”
福顺却不赞同道:“活泛些才好,养的住,我看德亨这样就很好。”
叶勤摇头,这大舅哥简直要把德亨宠上天了,半点听不得别人说德亨半句不好,他这个亲阿玛也不行。
众人进了院子,天色即将黑透,男人们在前院支了张桌子喝茶纳凉,纳喇氏和哈拉嬷嬷去屋里洗漱换衣,后院井边传来德亨和陶牛牛玩水的的欢笑声。
等纳喇氏出来,德亨已经只着无臂小褂和小短裤坐在桌子旁吃凉粉了,拌了黄瓜丝和海带丝的红薯凉粉叩叩弹弹,十分的爽口开胃。恭王府自然是管饭了,但油腻腻的,德亨不爱吃,只吃了几块点心和果子,早就饿了,此时吃的颇凶,很有狼吞虎咽的架势。
纳喇氏心疼道:“慢着些,吃太急小心肚子疼。”
福顺道:“凉粉就是个嚼头,不算饭,没事的。”
只有一小碗的凉粉,吃到肚子里没什么感觉,的确没事。
见人都到齐了,福顺拿出钱袋,取出二十五两纹银放在了桌子上。
纳喇氏惊讶道:“这么多?”
福顺抚摸着德亨的小脑袋得意道:“这是从碓房开张以来分给你们的总银,不算多了,要不是填之前欠下的窟窿,还能更多。打这个月开始,碓房赚的就是纯利,以后月月都有分红,保管比这点子还多。对了,东(便)门外河沿子养的鸡鸭鹅早开始下蛋了,再有两个月,大肥猪也该出栏了,到时候又是一笔进项。”
碓房副产品谷壳、糠秕、豆渣等可都是做饲料的好物,卖了赚不了几个铜板,福顺干脆就找了生活在东便门外的几户民人,又托关系圈了一小块地,跟民人说好,他出饲料,这些民人帮着饲养家禽牲畜,除了得一份肉食之外,所得牲畜粪便也归他们,正好沤了肥地,好出产一些瓜果蔬菜和杂粮,让他们有个进项,算是自给自足。
纳喇氏喜不自胜,将这二十五两银子收起,叶勤却问道:“那可是城墙根下的地,这些日子没有人去找你麻烦吧?”
东便门外的河沿子,就是护城河东出口,这京城周边每一寸土地都是有主的,不是那个王公贝勒公主府的就是皇上朝廷的,河沿子边上自然归奉宸院管。
奉宸院是内务府管理河道的机构,护城河中有栽种莲藕,所产供给皇宫,多余者卖出,得了银子就归入奉宸院。
有水就有产出,这护城河周边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产出自然也归内务府管,福顺他占了护城河边的土地饲养家禽牲畜,虽然只有小小的一块,但要是内务府较起真来,恐怕就会另有说法了。
是以叶勤一直担心福顺犯了忌讳,再惹祸上身。
福顺喝了一杯茶润润喉,长叹一声,道:“你的顾虑我懂,所以我想法子走通了八贝勒府的后门。八贝勒的母舅、良妃娘娘的兄弟嘎达混是内务府总管,现兼着广储司员外郎,掌茶库,管着茶叶、香料、纸张、颜料等物事。八贝勒真真是个和气人儿,他竟亲自接见了我,听闻我的请求之后,就给了我一个签子,让我去找嘎达混。八贝勒已经发话,嘎达混自是无有不可,给我发了一个条子,不仅把那块地给我使,还把那户民人也划给了我,让我管着了。”
德亨凉粉都顾不得吃了,张着小嘴吃惊的看着大舅,说不出话来。
被套牢的傻瓜蛋还洋洋得意呐。
这里面一道又一道的道道,福顺活了这么大,还是在做了小拨什库之后才回了点味儿出来,但在德亨这里,一眼就看了个七七八八。
别人家他不管,但亲娘舅家被人占了便宜他就不爽了。那是占他娘舅的便宜吗?那是占的他德亨的!
大舅有多疼他,每次发了禄米第一时间来家里给他送两斛,就怕他阿玛饿着他这个大外甥,他心里感激的很,所以,他要拯救大舅的禄米!
“啥,咱们自己开个碓房?小孩子说话就是好玩哈哈哈哈……”这是纳喇氏欢快的笑声。
福顺将嘴噘的都要挂油瓶的大外甥抱在怀里,哄道:“别管你额娘。来,跟大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福顺嘴上诱哄大外甥,但其实他是真的在哄孩子,并没想到才丁点大的大外甥能说出什么来。
但德亨思绪理的很顺,他操着小奶音,用学混了的满语和蒙古语努力将话说的更清楚一些,让脑子还算灵光的大舅听的更明白一些:“碓房占咱们的便宜,大舅其实是拿他们没办法的,是不是?”
福顺回答的很干脆:“没错,多少官兵家的粮都送去碓房舂,他们未必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但现在碓房还好好的开着,你大舅就是一个普通旗人,咱掰扯不过他们。”
德亨认真点头,福顺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很好,继续道:“所以,咱们如果不想被人占便宜,就自己建个碓房好了,只舂自家的米……”
纳喇氏在旁泼冷水:“你这是撺掇你大舅丢差事被治罪呢?”
福顺说妹妹:“你别打岔,听孩子说完。”
第7章
德亨并不怕自己口出惊人之语吓着家里的这些大人,因为他说的都是曾经在大人们这里听来的,而不是凭空而出的。
叶勤的阿玛辅国公英额理死的时候,叶勤十三岁,还是个半大少年。小他一岁的弟弟务尔登承袭了家中爵位,降爵三等袭三等奉国将军,又过三年,小他四岁的三弟务尔德宜恩封三等奉国将军。
两个弟弟,一个十二岁袭爵,一个十四岁得爵,靠的可不是他们自身的才干考评得优,而是族中人脉和母家扶持。
康熙三十四年,年仅二十四岁的务尔登授佐领,纳喇氏的第一个孩子却夭折了,被分出来无人问津的叶勤陷入悲愤之中许久,国公府那边却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庆贺务尔登授佐领之职,更不见他两个青云直上的弟弟来安慰一下他这个失意的长兄,自此,叶勤对那府里的心就开始淡了。
转而和颇有志向的舅兄福顺越走越近,等到德亨出生,福顺授了小拨什库之职,两家就更亲近了。
两人得闲一起喝酒闲聊之时,并不避讳小小的德亨,甚至还有意识的教他家中起源,祖宗曾经戎马倥偬打天下的故事,以及家里的亲戚,祖上曾经出现的王公众臣等等。其实就是说古,通过长辈口口相传的家族故事,让子孙后代不忘本。
所以,德亨不仅很快就弄明白了自己是努尔哈赤第三子阿拜的后代,还清楚了八旗作为大清的根本,日常是如何运作的。
当政者为了保证八旗官兵的战力和纯粹,严禁旗人离开驻地(在京旗人不许离开京城二十里),不许经商不许耕种,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日常练习骑射,然后等到皇上征兵的时候出征,为自己和子孙后代挣得荣誉和爵位。
但政策是政策,规矩是规矩,等真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就会发现,处处都有漏洞可钻。
德亨摇着小脑袋装大人对大舅和额娘叹道:“王公大臣家中就不说了,咱们也不知道,光说知道的,咱们满洲都统,副都统,就是蒙古和汉军正副都统,都统下的大小参领、各种佐领、将军、校尉……”德亨一连数了十多个官职,听的福顺啧啧称奇,难得他小小年纪就能将这些官职爵位记得这么全乎,“……他们哪一个不是有自家经营的产业?他们被问罪,丢差事了吗?这叫,法不责众!咱们在他们面前,就是个小虾米啦。”
纳喇氏再次插嘴道:“那是人家祖宗传下来的。”当初八旗入关之时,除了祖宗跑马圈占的关内关外土地和人口之外,还有上面安爵位品级赏赐下来的,这些都是祖宗基业,传给后代子孙的。
德亨教他额娘:“祖宗真正传下来的是爵位,是高人一等的身份,有了为‘主’做‘爷’的身份,什么样的产业后人挣不到呢?大舅,你说是不是?”
德亨本人对宗室这个身份适应良好,倒不是觉着成了宗室就高人一等了,而是站在了这个立场上,你就会发现为什么有清一代的历任皇帝为什么这么防范汉人,甚至是抵触打压汉人了。
无他,在武力上可能汉人有先天弱势,但在玩脑子玩心脏上,这些连字都认不明白的“鞑靼人”是真的比不过汉人的。
反正德亨就没少见旗人被民人占便宜而不自知的事。别看民人被赶出了内城,但他们仍旧有法子吸八旗官兵的血。
还是那句话,不分种族和男女,每一个团体里,都有好人坏人,都有聪明的人和愚钝的人,都有擅于谋算擅于文治和擅于听令擅于武功的人。
大家不分高低贵贱,只有作为人的个体差异性而已。
如果站在这个高度上看德亨的身份,你就会发现,他只是在群体中占据了一个身份上的优势而已。就像有的人草根出身,仍旧可以为官做宰,有的人官n代富n代出身,仍旧是团扶不起来的烂泥一样。
德亨获得了宗室身份,却失去了自由。宗室不得离京,如有特殊理由离京,必须请旨获得同意,并且必须在规定时间返回,若没有在规定时间返回,皇帝就会下旨令当地都统捉拿遣送回京,回京之后,等着他将是严厉的审讯,最终下场,分情况而定。不会处死,因为他们是天家贵胄,皇家子孙,但会圈禁至死。
若无意外,德亨终此一生的活动范围,就只有这个四九城了,除非他参军,然后跟着大军去打仗,但打仗除了行军和兵营之外,他也什么地方都不能去,否则就是叛逃。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牢狱呢?
所以,德亨对自己的身份看的很开,但如果能利用身份的优势让家中生活更富足一些,为什么不呢?他们又没杀人放火,更没有去欺负别人,只是利用国家给他们的政策生活的更好而已。
福顺听了大外甥的话,只觉经受了一次头脑风暴,额头的汗都要冒出来了,他仔细想了一回,惊讶道:“还真是。外头人都说咱们虽然不耕种,但年年收的是铁杆庄稼,靠的就是祖宗传下来的这么个身份啊!”
“所以,大舅,如果咱们在崇文门外建一个小小碓房只供自家使用,别人会抢了去吗?”德亨仰着天真的小脸问他大舅。
福顺立即瞪圆了牛一样的眼睛,怒声道:“谁敢!老子好歹是跟着康熙爷征过准噶尔的甲兵,那些个民人不要脑袋了,敢抢老子的碓房!”他自动忽略了来自上层旗人的掠夺和监察,因为大外甥说了,只是一个自家用的小小碓房,而且是假托南城民人的身份建成,跟他本人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再说,他纳喇氏可不是那么好惹的,丁点蚊子肉还是能保的住的。
到这里,福顺还没意识到,在他的心里,那个还看不到影子的小碓房,已经自动成了他的囊中之物,白花花的大米从他的小碓房里不断的涌出……啊,要是不建,非得成为他的一块心病不可。
德亨一拍手掌,做结论:“在崇文门外雇佣民人建一个咱们自己家的小碓房,百利而无一害啊。要是相好的邻居家请咱们帮着舂米,说不定还能赚一些口粮呢?”
福顺在大外甥可爱的大脑门上“波”了一大口,仰天哈哈大笑:“你说的对,别人家的不敢说,咱们纳喇家的米是有着落了哈哈哈哈……”至少能吃的上一口好米,而不是另花钱去买上等粳米打牙祭。
纳喇氏简直受不了甥舅两个,翻白眼道:“你们两个就白日做梦吧,说罢,今儿想吃什么?”做梦也是要吃饭的,纳喇氏就现实的很,忘了什么也忘不了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一大一小点了菜,德亨拉着福顺继续道:“我阿玛已经带我去看过了,崇文门外蟠桃宫不远处有一处破烂民房,那里住的都是些无依无靠的民人,大舅不如将那里盘下来,改建成碓房,做工的劳力,就雇佣那些民人好了。大舅,你有钱的吧?”
福顺面对大外甥圆溜溜的大眼睛有一瞬的迟疑,反而问道:“你怎么看中那地方了?那里可乱的很。”
乱?
德亨还真没想过这一茬。
但是,“那里靠前三门河东便门出口啊,水流大,方便挖渠引水建碓房。”前三门河,就是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前的护城河。
福顺纳闷:“建碓房还要引水吗?”
德亨:“当然要引水啊,不引水,安了水车也没法用啊。”
福顺更纳闷了:“不是要建碓房吗?怎么又扯上水车了?”
德亨:……
“大舅,你听过水碓吗?”
福顺:“……来,乖儿,跟大舅好好说说这个什么水碓……”
万事开头难,但既然已经开了头,那就得硬着头皮走下去。
福顺的小碓房建了差不多一年,期间因为买房发生了几次小冲突,后来因为挖渠引水又遇到了几次小波折,然后就是这边治安混乱发生了几次偷盗的小问题……
林林总总的,小碓房终于磕磕绊绊的建成了,福顺也通过这次建碓房,锻炼了自己的办事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在自己的手下旗人和小兵中建立了威信。
简而言之,大家伙更服他了。
这也是福顺遇到再多困难也必须要坚持下去的最大原因,因为,他自己的钱不够,说服了手下的兵头子们和稍稍富裕的旗人们投了一部分钱进去,他这碓房要是建不成,他以后
他干脆也别想以后了。
福顺半辈子人生走过去,头两次做成一件正经事头一次是在家中谋划下考取小拨什库的职位碓房建成之后,出于谨慎心理,他都没敢声张。
福源碓房就这么静悄悄的开业了。就跟福顺自己说的,最先受益的就是整个纳喇家,然后就是街坊邻居,最后就是和福顺交好的一些小官兵。
大家都是底层下的小虾米,日子都过的差不多,有了好处,当然要在朋友圈分享一下的。
这不,营业才大半年,不仅先期投入收回来了,自这个月始,碓房也终于开始盈利了。
福源碓房最终能够建成,多亏了德亨一直给他出主意,以及德亨结交的洋人教士朋友提供技术支持,所以,一有盈利,福顺第一个想到了大外甥。
第8章
到了家门口的时候,小福和陶牛牛正排排坐在门前台阶上等人呢。小福在绣花,陶牛牛在编草玩具。
或许是知道快到家了,大青牛“哞”的长叫一声,小福和陶牛牛不约而同的抬头望过来,俱都笑开颜来,陶牛牛当先跑了过来,口中不住唤道:“小爷,小爷,你回来了吗?”
德亨从车窗口探头挥手欢笑道:“牛牛,我回来了。”
陶牛牛举着手上的草蝈蝈给德亨看:“我编了一笼子的蝈蝈,就等你回来都给你呢。”
德亨接过这个还没编完的草蝈蝈,笑道:“是用茅草编的啊,那我把它们挂在帐子里,就可以熏蚊子了。”
陶牛牛又蹦又跳的大笑道:“就是为了给你熏蚊帐编的啊。”
陶牛牛刚种完痘没两个月,因为他出痘出的凶险,痊愈后,脸上留下了坑坑洼洼的小痘坑,还有几个麻点,人也瘦了一大圈,头大身子小,看着怪可怜的,但他笑容灿烂,看不到半点因为病痛折磨的阴霾。
这边小福朝门内喊了一声,放下绣棚来到车前请安:“爷,太太,大舅爷。”然后搀扶纳喇氏下牛车,掐着德亨的胳肢窝直接将他抱下了牛车,又将坐车坐的腿脚僵硬的哈拉嬷嬷扶了下来。
纳喇氏和哈拉嬷嬷相互搀扶着往家门走,小福拿着帕子给德亨脸上脖子上擦汗,担忧问道:“阿哥爷,热着没有,小福晒好了水,阿哥爷回家就能洗沐了。”
德亨喜道:“太好了,我现在就想洗,走走,快回家。”
说着就和陶牛牛手拉手往家里面跑,在门口遇上陶二和李氏,只唤了一声人就跑没影了。
落在最后的叶勤宠溺笑骂道:“跟个猴子似的,半刻停不下来。”
福顺却不赞同道:“活泛些才好,养的住,我看德亨这样就很好。”
叶勤摇头,这大舅哥简直要把德亨宠上天了,半点听不得别人说德亨半句不好,他这个亲阿玛也不行。
众人进了院子,天色即将黑透,男人们在前院支了张桌子喝茶纳凉,纳喇氏和哈拉嬷嬷去屋里洗漱换衣,后院井边传来德亨和陶牛牛玩水的的欢笑声。
等纳喇氏出来,德亨已经只着无臂小褂和小短裤坐在桌子旁吃凉粉了,拌了黄瓜丝和海带丝的红薯凉粉叩叩弹弹,十分的爽口开胃。恭王府自然是管饭了,但油腻腻的,德亨不爱吃,只吃了几块点心和果子,早就饿了,此时吃的颇凶,很有狼吞虎咽的架势。
纳喇氏心疼道:“慢着些,吃太急小心肚子疼。”
福顺道:“凉粉就是个嚼头,不算饭,没事的。”
只有一小碗的凉粉,吃到肚子里没什么感觉,的确没事。
见人都到齐了,福顺拿出钱袋,取出二十五两纹银放在了桌子上。
纳喇氏惊讶道:“这么多?”
福顺抚摸着德亨的小脑袋得意道:“这是从碓房开张以来分给你们的总银,不算多了,要不是填之前欠下的窟窿,还能更多。打这个月开始,碓房赚的就是纯利,以后月月都有分红,保管比这点子还多。对了,东(便)门外河沿子养的鸡鸭鹅早开始下蛋了,再有两个月,大肥猪也该出栏了,到时候又是一笔进项。”
碓房副产品谷壳、糠秕、豆渣等可都是做饲料的好物,卖了赚不了几个铜板,福顺干脆就找了生活在东便门外的几户民人,又托关系圈了一小块地,跟民人说好,他出饲料,这些民人帮着饲养家禽牲畜,除了得一份肉食之外,所得牲畜粪便也归他们,正好沤了肥地,好出产一些瓜果蔬菜和杂粮,让他们有个进项,算是自给自足。
纳喇氏喜不自胜,将这二十五两银子收起,叶勤却问道:“那可是城墙根下的地,这些日子没有人去找你麻烦吧?”
东便门外的河沿子,就是护城河东出口,这京城周边每一寸土地都是有主的,不是那个王公贝勒公主府的就是皇上朝廷的,河沿子边上自然归奉宸院管。
奉宸院是内务府管理河道的机构,护城河中有栽种莲藕,所产供给皇宫,多余者卖出,得了银子就归入奉宸院。
有水就有产出,这护城河周边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产出自然也归内务府管,福顺他占了护城河边的土地饲养家禽牲畜,虽然只有小小的一块,但要是内务府较起真来,恐怕就会另有说法了。
是以叶勤一直担心福顺犯了忌讳,再惹祸上身。
福顺喝了一杯茶润润喉,长叹一声,道:“你的顾虑我懂,所以我想法子走通了八贝勒府的后门。八贝勒的母舅、良妃娘娘的兄弟嘎达混是内务府总管,现兼着广储司员外郎,掌茶库,管着茶叶、香料、纸张、颜料等物事。八贝勒真真是个和气人儿,他竟亲自接见了我,听闻我的请求之后,就给了我一个签子,让我去找嘎达混。八贝勒已经发话,嘎达混自是无有不可,给我发了一个条子,不仅把那块地给我使,还把那户民人也划给了我,让我管着了。”
德亨凉粉都顾不得吃了,张着小嘴吃惊的看着大舅,说不出话来。